[摘要]国际化是高职学校办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双高”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学校要从完善国际化管理架构、建立国际化协调运行机制、加强国际化工作考评管理三方面完善国际化管理体制机制;通过搭建国际化产教融合平台、职业教育援外平台和国际化科研合作平台,拓宽国际化发展路径;构建国际化标准体系、培养国际化师资、加强留学生教育,提升国际服务水平,以此推进高职学校国际化发展。
[关键词]“双高”建设;高职学校;国际化发展
[作者简介]张慧波(1966-),男,内蒙古通辽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教授,博士。(浙江宁波315800)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教育国际化将在服务我国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走向世界舞台、彰显职业
教育中国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建成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以下简称《意见》)也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到2035年,一批高职学校和专业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意见》从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等多个方面对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国际化建设提出了要求。推进国际化发展,打造具有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成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但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历史较短,国际化尚处于探索阶段,高职学校还需要从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搭建国际化平台,深化专业(群)国际化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推进国际化发展。
一、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保障国际化办学有序开展
2.加强职能统筹,建立国际化协调运行机制。随着高职教育国际化广度和深度的发展,国际化已不仅仅是学校国际合作部门的工作,更是涉及学校多领域多部门的工作。高职学校在不断加强国际合作部门归口管理的基础上,需有效统筹校内其他部门资源,充分调动其参与国际化工作的能动性,建立由国际合作部门主导,人事部门、教务部门及二级教学单位等多部门配合的协调运行机制。
一是统筹人事部门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国际化。建设一支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力胜任、结构合理的管理团队;打造一批懂外语、懂专业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专任教师;聘用一批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外籍教师。高职学校在打造中外结合、专兼结合的国际化教师队伍过程中,需内培外引相结合,一方面加强海外引智,聘请高水平专任教师;另一方面加大教师培训,支持教师在国(境)外组织任职,组织教师开展境内外教育教学培训,提升教师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及国际化教学理念。人事部门应密切围绕打造国际化教师队伍,与国际合作部门协同开展聘任、入职及培训等管理工作,如教师培训管理中注重出访教师的行前培训、行中管理和行后成果跟踪,为教师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并进行“本土化”搭建有效平台,达到教师出国(境)培训的目的。
3.加强国际化工作考评管理,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开展考核评价是衡量高职学校国际化程度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把握国际化发展中面临问题的重要手段。“双高”建设对学校国际化水平的高质量要求,需要高职学校加强国际化发展的考评管理,通过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对参与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职能部门、二级教学单位、教师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评价。首先,将服务和保障国际化工作开展作为教务、人事、学工、科研管理等职能部门的考核指标,推动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学校国际化项目建设。其次,二级学院是高职学校国际化办学的重要实施主体,要将国际化资源引入、国际化人才培养、开展国际化合作与服务作为二级学院考核的重要内容,推动二级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最后,教师是高职学校国际化办学项目的具体执行者,要将国际化学习工作经验、国际化教学能力等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服务教师适应国际化环境中工作的能力。如将参与国际化办学项目、出国学习和工作经历等作为专业教师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同时出台多项制度文件,强化教师“双语”能力培养,激励教师赴国(境)外进修、工作,有效提升教师国际化环境下的工作能力。
二、搭建多元平台,拓宽国际化发展路径
平台搭建是“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学校国际化发展的重要环节,搭建国际化产教融合平台、职业教育对外援助平台和国际化科研合作平台,有助于拓宽“双高”建设的路径,提高高职学校的国际化水平。
三、深化专业(群)建设,提升国际服务水平
专业建设是“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学校国际化发展的关键与核心,构建国际化标准体系、着力国际化师资培养及加强留学生教育,是深化国际化专业(群)建设,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1]姜乐军,马成荣,濮海慧.改革开放40年国家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设的发展现状、主要做法及基本经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4):17-22+29.
[2]张慧波.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要求与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5):15-19.
[3]张慧波,叶伟巍,刘春朝.援非项目下高职教育国际化协同路径研究——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148-15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