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平台

对自身的职业优势和属于我们的职业环境,以及如何使用自己的职业天赋有了实质的了解,我们就能充满自信地顺利走过每一个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我们会知道一个人在职业生涯道路上如何不断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能够保持自己行走在正确的职业发展道路上。我们也能从中获得知识和勇气,从而改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质量,使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梦想成真。

职业生涯规划将让我们获得一种力量,将使我们的生活达到更富有意义、更令人满足、更有成效的层次。当然,这一切要建立在我们每个人对未来职业道路的主动探索,我们的一生都将在思考,这种思考会为我们进一步生涯探索打开一条新路。

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与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1.职业与职业的重要性

(1)职业的概念

职业定义中包含四种关系:

其一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事了某种职业就意味着参与了社会分工。而对不同需求的职业分工,体现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也是职业结构的关系。

其二是知识技能与创造的关系。人们利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由此引入职业化的概念。

其三是创造财富和获得报酬的关系。只有为社会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有资格获得报酬,而且是获得合理报酬。

其四是工作和生活的关系。人们通过工作获得合理报酬,满足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职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社会分工后的产物。在社会需求的推动下,新的职业不断产生;而社会不再需求时,过时的职业就会消亡。可以说,职业随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而变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职业分化越来越细,越来越多。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有关知识、信息、科学技术含量高的现代职业也将迅速发展,同时,现代职业对从业者的任职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要善于把握知识经济时代的就业机会。职业产生和消亡的客观规律要求我们在选择职业类型时不仅要考虑个人职业发展意愿,更要考虑时代前进的步伐所引起的社会需求趋势的变化。

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最珍贵的年华都处在职业阶段。不同的职业,通常意味着不同的发展机会与空间,也决定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了解社会职业,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关键。

(2)职业的重要性

职业是个人满足自身需求的媒介。个人需求的满足,特别是高层次需求的满足与个人通过从事一定的职业对社会的贡献紧紧相联。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并在需求上存在差异性,因此每个人的职业倾向是不一样的,从事某个特定职业的潜力也是不一样的。职业对人生具有重要意义,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收益、发展前途及社会地位,并影响家庭生活。

美国著名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提出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求由低级依次向高级层次推进,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友爱和归属的需求→受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马斯洛(Maslow)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现人的需求是有规律的,是分层次的,而且这个层次一般是在低级需求满足之后,就会自动上升到新的更高级需求。低级需求在金字塔底层,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低级需求是很有限的,其满足是指向自我的。而友爱、尊重、自我实现等高级需求则是无限的,而且必须通过满足他人、公众和社会的需求才能实现。自我实现这一高级需求建立在生理、安全、归属、尊重等基本需求满足的基础上,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个人创造潜能的发挥及自我实现是要与职业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自我实现,才能得到最大的心理满足。

职业的重要性体现在马斯洛(Maslow)需求层次的五个方面:

一是提供生活保障。工作能够获得报酬,可以换来我们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必需品:衣服、食物、住房、交通工具等,从而满足人们维系生活的需要。

二是建立安全感。稳定的工作能为我们提供收入以及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等。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和生理需求一样,在安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前,人们唯一关心的就是这种需求。

三是提供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工作能够扩大个人的生活圈子,建立更为广泛的人际交往关系。每个人都不想也不可能一个人孤零零的生活,都需要亲情、温暖、理解和支持。工作环境是人们在家庭以外最重要的人际交往环境,也是人们发展友谊、情感最重要的场所。所谓“志同道合”,就是指人们选择相同的职业,在共同的追求中发展出稳定、坚固的友谊。那些共同经历挑战、挫折、成功、失败,患难与共的同事,一定是人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

四是赢得他人尊重。工作是赢得他人尊重和自尊的最好途径。无论是受人尊重还是自尊,都源于个人的成就获得社会认可的成就,就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做出了自己满意的成就,就能体验到自尊。成就从哪里来呢当然是从自己专心、认真从事的工作中来。

五是实践人生意义,实现自我价值。人投入工作,才会感到最大的快乐。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只要用心投入,平凡的工作一样能够使从事者绽放出让人景仰的光彩,创造出闪光夺目的业绩。

2.生涯与职业生涯

3.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定义为这样一个过程:先觉知、有意愿、量己力、衡外情、订目标、找策略、重实践、善反省、再调整、重出发的生涯规划循环历程。即①意识到自己需要制定职业目标;②进行自我探索,重点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性格和价值观;③进行职业世界探索,收集并排列备选职业;④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⑤按计划实施工行动;⑥做评估调整,为实现目标做行之有效的安排。

4.职业锚

职业锚的概念是由美国施恩(Schein)教授提出的,职业锚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职业锚以一个人的工作经验为基础,明确职业锚有三大作用:

一是有助于选择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二是有助于确定职业目标和职业角色。

三是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工作技能,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案例故事:

从餐厅侍应生到流行乐坛巨星

——周杰伦的职业发展之路

周杰伦是个有点沉默、家世平平的歌手,他的音乐席卷了整个华语地区,成为流行乐坛巨星。他的音乐风格灵动,开拓了流行音乐新领域,他在流行乐坛引领了“中国风”,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带动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复兴。

音乐对于他而言,与其说是一种兴趣,不如说是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音乐帮助他抵挡父母离异、成绩不好等所有的青春期的常见烦恼,让他自信健康成长。

在当餐厅侍应生的日子,周杰伦坚持音乐梦想。在餐厅的工作其实很简单,把厨师做出来的饭菜送给女侍应生,再由女侍应生送给客人。即使是这样,周杰伦也没有离开自己的音乐世界,他带着一个随身听,一边工作一边听歌。在餐厅里打工和弹琴让周杰伦慢慢开始有公众演奏的机会,也慢慢开始积累起自己的听众。1997年9月,周杰伦参加了当时台湾著名娱乐主持人吴宗宪的娱乐节目《超猛新人王》。当时的周杰伦非常害羞,他甚至不敢上台唱自己的歌,只好找了一个朋友来唱,自己用钢琴伴奏。两个人的演出“惨不忍睹”。但主持人吴宗宪路过钢琴的时候,惊奇地发现这个一直连头也没敢抬的小伙子谱着一曲非常复杂的谱子,而且抄写得工工整整!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对音乐很认真的人。

节目结束以后,他问周杰伦:你有没有兴趣参加我的唱片公司,任音乐制作助理?真正让吴宗宪感动的是这个年轻人对自己乐谱的认真程度。打动吴宗宪的,与其说是才气,不如说是认真。很多时候,不管能力有多大,机会往往只选择那些认真对待自己工作的人,这本身是一种最重要的能力。

周杰伦在这半年里,写出来的歌不少,但曲风奇怪,没有一个歌手愿意接受。其中包括拒绝演唱《眼泪不哭》的刘德华和《双截棍》的张惠妹。吴宗宪有些着急,他决定给这个年轻人一些打击。他让周杰伦来到自己的办公室,告诉他写的歌曲很烂,当面把乐谱揉成一团,丢进废纸篓里。这是周杰伦在音乐道路上遭受的重大打击。然而,吴宗宪第二天早上走进办公室的时候,惊奇地看到这个年轻人的新谱子又放在了桌上,第三天、第四天……每一天吴宗宪都能在办公桌上看到周杰伦的新歌,他彻底被这个沉默木讷的年轻人打动了。

1999年12月的一天,吴宗宪把周杰伦叫到房间说,如果你可以在10天之内拿出50首新歌。我就从里面挑出10首,做成专辑——既然没有人喜欢唱你的歌,你就自己唱吧。10天之后,周杰伦安安静静地拿出50首歌,于是就有了周杰伦一举成名的专辑《JAY》。从这张专辑开始,周杰伦一发而不可收拾。

周杰伦的职业经历说来传奇,其实也普通。一直执着于自己的梦想,找一份自己能做的工作,让自己先生存,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的心态。同时,注意培养进入理想工作的能力,把完美工作作为长期目标来努力。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简单地能使我们获得一份工作,而是能使我们更好地发现自我、挖掘潜能、开发自我、实现自我。帮助我们客观分析内在素质和外在环境的优劣,帮助我们科学规划人生,从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能有效掌控自己的生活,使人生有目标、有方向,从而充满意义。

21世纪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不是做好准备,去迎接一个工作,一次面试,或一条特定的职业道路,而是在可持续生涯所需的认知能力。我们必须能够开发和扩展自己的能力,创造机会并且建立专业联系,要成功地获得满意的职业生涯,就需要个体在整个生命活动的全过程当中不断进行思索。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把“我想做的事情”与“我能做的事情”有机结合起来,在客观分析自身和外界环境之后,制订出科学可行的、个性化的方案,实施这个方案,将会使自己的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对大学生来说,认清自己,就迈出了职业规划的第一步。以此为起点,第二步就需要我们针对职业领域进行探索,最后一步则是将各方面的静态与动态信息进行整合,确定行动计划,付诸实践的,解开就业的困惑,为个人一生的成功与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

职业有生涯规划有突破障碍、开发潜能和自我实现等三个积极目的。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能以自己选择的方式生活。择其所爱,爱其所择的结果,会使一个人以己为荣,并呈现出圆融、丰足、喜悦、智慧和充满创业力的气质。

1.掌握自己的命运

一般说来,人的一生中有四大领域需要规划:工作、学习、休闲、家庭。各个环节相互关联,每个环节都需要花费心思、科学规划。当一个人拥有明确的规划时,面对重要选择才不会受他人左右。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哪个方向才离目标更近,心中有数,不会走入弯路。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每个阶段的重心,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人。借助职业生涯规划,把握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机遇,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培养个人的素质和修养,设计一生职业发展的最优路径。

2.有利于自我觉醒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意识问题,唤醒大学生主动的自我探索意识,让大学生掌握和搜索更多的信息。家长和大学生在高中阶段将“上大学”视为人生的最大目标,因此,我们进入大学之后就失去了未来生活的目标,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而上大学是一个为今后从事某一职业的积累和准备阶段,促使大学生去考虑将来成为一名职业人所需的能力和素质,有目的地去汲取知识、加大学习动力。

3.有利于自我定位

你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但是你下一步迈向哪里却很重要。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提是认识自我。只有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才能有针对性地明确职业方向,而不盲目化。认识自我是对自我深层次的解剖,了解自己能力的大小,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根据过去的经验、经历,选择未来可能的工作方向,从而彻底解决“我想干什么”和“我能干什么”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了解行业的特性、所需的能力、就业渠道、工作内容、工作发展前景、行业的薪资待遇等外部环境,理性地确定自己所具备的资本。这是人生所有规划和行动得以成功的基本依据,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找到实现理想的通道

职业生涯规划让我们拥有明确的目标,会围绕目标去学习和提升,即使目标不够明确,也会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行,这就是实现理想的通道。实现目标的强烈意愿对于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意愿越大,成功的机会也就越大,通过意愿变成超强的行动力,行动力的根源来自于意愿,意愿强烈才可以实现目标。

只有在发现和确定了人生奋斗的大目标之后,围绕这个中心,我们平常的行为才会更有效率和价值,进而职业生涯规划成为实现理想的通道。职业生涯规划为我们的人生之旅设定了导航仪,指引我们走向成功。哈佛大学的一项追踪研究表明,只有4%的人能获得成功,而他们成功的共同点在于,他们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早早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并且始终坚持。

5.实现人与职业的和谐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实现人职和谐,以促进自身的持续、健康、协调的全面发展进步为根本目标,在人职匹配的基础之上,将人的发展与职业的发展有机结合,使职业成为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自我人生幸福的工具和内容,让个人的发展成为推动促进职业发展和进步的主力,达到自我与职业的双赢,实现人与职业的和谐发展。

第二节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

在20世纪初美国兴起职业辅导运动以来,职业生涯辅导建立起了一系列理论模型,为个人做出有关职业和生活的正确决定提供了支持。各种理论试图通过不同的途径来揭示个人在社会角色和生涯方面的问题。在这里,主要介绍对我们的探索和实践具有较大影响的五个理论。

帕森斯(Parsons)特质因素论

特质因素论是最早的职业指导理论,也是用于职业选择与职业指导的经典性理论,1909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FrankParsons)在其《选择一个职业》的著作中提出了人与职业相匹配是职业选择焦点的观点。这一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个人和职业都有稳定的特征,而适当的职业选择就是要在这二者之间进行匹配。帕森斯明确阐述了职业选择的三大要素:①特质,即应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态度、能力、兴趣、智谋、局限和其他特征;②因素,即应清楚地了解职业选择成功的条件、所需知识和在不同职业工作岗位上所占有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前途;③上述两者的平衡。

根据这个理论,帕森斯提出了“职业选择中的三大原则”:

原则一:了解自我。即对自我进行探索,包括了解个人的兴趣、能力、资源、优势、劣势等。

原则二:了解工作。了解职业的能力素质要求、知识经验、工作环境、薪酬、晋升机会及发展前途等。

原则三:匹配。将上述两类资料进行综合并找出与个人特质匹配的职业。帕森斯认为个人选择职业的关键就在于个人的特质要与特定职业的要求相匹配,只有这样,个人才能更加适应职业,并使个人和用人单位同时受益。

二、霍兰德(Holland)职业类型理论

20世纪60年代,在帕森斯观点的基础上,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Holland)提出了职业类型论。经过5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影响最大的理论。主要原则为:①职业选择是个人人格的延伸和表现,个人的兴趣即是人格;②同一职业团体内的人具有相似的人格,因此他们对很多情境和问题会有类似的反应方式,从而产生类似的人际环境;③人可以分成六种人格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人所处的环境也可以相应地分为六种类型:即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每一特定类型人格的人,会对相应的职业类型中的工作或学习感兴趣;④个人的人格与工作环境之间的适配与对应,是职业满意度、职业稳定性与职业成就的基础。无论是人格,还是职业的六种类型,都不是并列划分,界线清晰的。这六种类型,按实用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事务型的顺序围成一个正六边型(见图2.1),存在三种关系:相邻、相隔、相斥,三种关系在一致性上由高到低,再到相反。

图2-1六种类型关系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寻求这种人格与职业类型的适配性或高一致性,即最理想的情况就是现实型的人进入现实型的职业。这样,个人在职业生涯中就能获得职业满足感、持久性和职业成就。

三、舒伯(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

20世纪50年代起,舒伯(Super)以新的方式对生涯发展进行思考,提出了生涯彩虹理论,该理论很好地概括了人的一生的职业发展历程。认为职业发展是人生成长的一部分,除了职业角色外,个人在生活中还扮演着其他角色,有孩子、学生、休闲者、公民、持家者、配偶或伴侣、退休者、父母或祖父母。他把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与衰退5个主要阶段。

通过生涯发展理论个体可以清楚看到自己处于生涯发展的哪个阶段,预期在生涯发展的探索阶段,经历了尝试期、过渡期即将迈入试验期。因此,大学生在这一阶段一定要对自己进行充分探索,同时积累足够的社会实践经验,才能在毕业时能顺利实现与职业的合理匹配。

举例来说,如一个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必须适应新的角色与学习环境,经过“成长”和“探索”,一旦“建立”了较固定的适应模式,同时“维持”了大学学习生活之后,又要开始面对另一个阶段——准备求职。原有的已经适应了的习惯会逐渐衰退,继而对新阶段的任务又要进行“成长”、“探索”、“建立”、“维持”与“衰退”,如此周而复始。

1976到1979年间,舒伯(Super)在英国进行了为期四年的跨文化研究,之后他提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新观念——生活广度、生活空间的生涯发展观。(1981)这个生涯发展观,除了原有的发展阶段理论之外,较为特殊的是舒伯加入了角色理论,并将生涯发展阶段与角色彼此间交互影响的状况,描绘出一个多重角色生涯发展的综合图形。这个生活广度、生活空间的生涯发展图形,舒伯(Super)将它命名为“生涯的彩虹图”(见图2-3)。

(1)横贯一生的彩虹——生活广度

在一生生涯的彩虹图中,横向层面代表的是横跨一生的生活广度。彩虹的外层显示人生主要的发展阶段和大致估算的年龄:成长期(约相当于儿童期),探索期(约相当于青春期),建立期(约相当于成人前期),维持期(约相当于中年期)以及衰退期(约相当于老年期)。在这五个主要的人生发展阶段内,各个阶段还有小的阶段,舒伯特别强调各个时期年龄划分有相当大的弹性。应依据个体不同的情况而定。

(2)纵贯上下的彩虹——生活空间

在一生生涯的彩虹图中,纵向层面代表的是纵贯上下的生活空间,是由一组职位和角色所组成。舒伯认为人在一生当中必须扮演九种主要的角色,依序是:儿童、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夫妻、家长、父母和退休者。

“大周期”,包括成长期、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和衰退期。里面的各层面代表纵观上下的“生活空间”,由一组角色和职位组成,包括子女、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持家者等主要角色。各种角色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一个角色的成功,特别是早期角色的成功,将会为其他角色提供良好的基础,为了某一角色的成功付出太大的代价

也有可能导致其他角色的失败。

四、克朗伯兹(Krumboltz)的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由班杜拉(AlbertBandura)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它以行为主义、强化理论和认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克朗伯兹(Krumboltz)把它引入生涯辅导领域。并提出:个人的社会成熟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人行为的学习和模仿,并由此决定了他们的职业导向。

克朗伯兹(Krumboltz)认为有四个因素会影响职业决策:

1、遗传因素和特殊能力:个人的遗传特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个人的职业表现。

2、环境因素和实践:来自于人类的活动和自然的力量,通常在个人能力的控制之外。

3、学习经验:克朗伯兹认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学习经验。并提出了两种学习类型:①工具式学习经验。②联结式学习经验。个人通过观察真实和虚构的模型,通过对人、事之间的比较来学习对外部刺激做出反应,某些环境刺激会引起情绪上积极或消极的反应。

4、任务取向的技能: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习惯、心理状态、情绪反应和认知的历程等。

克朗伯兹(Krumboltz)认为,在个人发展的历程中,上述四种因素会相互作用,形成个人对自我与世界的推论和信念。

五、认知信息加工理论

职业决策理论特别强调生涯决策的模式,这种理论认为,即使个人充分掌握了自己的内在特质和外部工作世界的信息,也未必就能做好生涯决定,而人的整个生涯发展过程必须不断面临生涯决定的问题,因此决策在生涯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这里简要介绍认知信息加工(CIP)理论。

1991年,盖瑞·彼得森(GaryPeterson),詹姆斯·桑普森(JamesSampson)和罗伯特·里尔登(RobertReardon)合著了《生涯发展和服务:一种认知的方法》一书,阐述了思考生涯发展的新方法,即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该理论提出了信息加工金字塔模型(见图2-4),它包含做出一个职业生涯选择所涉及的各种成分。

金字塔的中部被称为决策技能领域,包含了进行良好决策的五个步骤,即CASVE循环(见图2-5):

·沟通(Communication)(确认需求):个人开始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分析(Analysis)(将问题的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起来):对所有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Synthesis)(形成选项):个人形成可能的解决方法并寻求实际的解决方法;·评估(Value)(评估选项):评估每种选项的优劣,评出先后顺序;·执行(Execution)(策略的实施):依照选择的方案做出行动。

在金字塔的顶部是执行加工领域。在这里对自身状态进行觉察、监督和调控。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思考个体处于CASVE循环中的哪一个步骤,是否需要更多关于自我或者职业的信息,是否已经完成了决策过程,该做哪些调整以及准备何时执行一个选择。金字塔的最底层是知识领域包含自我知识和职业知识。自我知识包括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兴趣和技能,职业知识包括理解特定的职业、学校专业及其组织方式。

THE END
1.学职平台职业测评 好的工作必定是适合的工作。在学职平台,我们提供了职业测评服务,以确保学生找到与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相匹配的工作。这项服务能够为你提供职业的适配性,协助你更好地进行自身的职业定位。 探索职业世界 职业信息 学职平台包括了23类112个职业方向,每个词条下含11个条目,内容详实全面。我们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https://www.baobaocun.com/thread-677403-1-1.html
2.职规大赛@全体大学生,职业规划资源免费获取,千万别错过!(2)访问学信网官网(chsi.com.cn)→点击导航栏“学职平台”→点击“职业探索”→探索更多感兴趣的职业→进入职业介绍→查看职业→点击“查看我的能力对比”。 来源:学职平台https://www.nmbys.cn/school/newsView/aid/137014/tag/tzgg/mark/imut
3.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金融硕士今天的“设计人生”,成就明天的“美好人生”,华理职业导师项目正是通过搭建这样前沿探索的平台,为同学们铺筑前往美好人生的坦途。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和加入职业导师项目,收获人生的宝贵一课! 职业导师“交流笔记”,等你来执笔 扫描海报二维码,填写你与导师的交流笔记!https://mf.ecust.edu.cn/news/detail/cat/7/nav/xshd/code/mfin.area.ac/id/2-4283295
4.关于大学职业规划范文(通用16篇)现代社会,对于大学来讲已经是普及全国了,并且也将近饱和状态了,因此企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对大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要求也提高了,因此想要在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生存下去,就必须要学更多的知识。 四、职业环境 对于我们英语专业的人来讲,形式虽然还是可观的,但是挑战不断,首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https://mip.oh100.com/zhichang/3476558.html
5.3职业能力探索与提升8篇(全文)3职业能力探索与提升(精选8篇) 3职业能力探索与提升 第1篇 如何提高职业素养 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大的方向有两个:一是不断提高专业水准,二是培养职业素养。前者比较容易被大家关注,后者可能不明显,但是对人的要求很高,它无时无刻不在,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道德层次和精神境界。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da5y9f9q.html
6.职业探索与选择1.2 1.2快问快答:职业规划有必要吗? 1.3.1 1.3.1什么是职业生涯? 1.3.2 1.3.2什么是职业生涯? 1.4 1.4你将学到什么? 2.1 2.1感知工作世界的经验来源职业的探索与选择不仅是毕业生的紧急任务,也是普通大学生在学期间的重要任务之一。职业的选择不仅仅是找到一份工作,也是个人在与职业环境的互动中,更加知道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video/index.html?art_id=12881140714618930757
7.2019级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电子商务(630801)。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基本修业年限 三年。 职业面向 与就业岗位 职业面向 本专业职https://www.hnwmxy.com/jiaoxuekeyan/jiaoxuebiaozhunfabu/rencaipeiyangfangan/2019_r/2020/0703/6462.html
8.一体化教学中职幼儿教育论文(精选10篇)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有所不同,其专业设置灵活,课程实践性较强,与行业企业的密切程度更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应大胆探索实践,不要拘泥于传统高校的思想和体制束缚。例如:可建立与区域经济相连接的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社会的联合办学。一方面,可以加快京津冀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训基地建设,提高教学https://www.unjs.com/lunwenzhaiyao/jiaoyujiaoxuelunwen/20190523003252_2062034.html
9.学习生涯规划(精选十篇)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学生更早地接触职业世界和进入职业角色,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主动探索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 以职业的要求来规范自己, 规划学业与大学生活。统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学习生涯规划, 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 一是要构建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 需要构建一个以专业知识为核心, 相关专业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v2eru78.html
10.云南工程职业学院图书馆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构建“报国情怀为统领、时代风尚为指引、工程伦理为重点、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课程思政主线,贯穿课程建设全过程,最终形成新时代“三素养”模块化课程体系,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课程特色、育人方式和育人水平;第四,不断完善德技融汇、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育人机制,注重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的融合,切实增强职业https://lib.ynenc.cn/xsdt/790383129341180418.html
11.高校继续教育优秀案例:淄博职业学院——数字赋能,助力高等学历解决了传统线下录课的场地、技术等问题。目前我院通过睿课软件开发制作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69门,积极探索山东省职业院校课程的共建共享机制。 图 睿课在线课程制作软件 4、搭建集“教、学、管”为一体的教学管理平台 网梯公司为我院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配套的《淄博职业学院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平台》(如下图),该https://cdce.eol.cn/news/361857.html
12.推动新版专业落地实践提高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中国职业技术学会第五届理事会遵循职业教育改革始终要落到“课堂”之上的理念,将教师“说课”列入十大工作载体之中,率先布局“说课”平台,统筹多所院校开展说专业、说课程、说专业群、说场景展示,推动职业教育专业建设适应新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需要,为职业教育新版专业目录的修订进行了实践探索,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提供http://cfy.hzjzxy.com/info/1271/6142.htm
13.职业测评想知道你是怎样一个“特殊”的你吗,不妨借助测试来对自我探索一番,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在所有的探索中自我探索总是让人着迷而又其乐无穷,还等什么,快点击马上开始吧! 进入测评 职业兴趣测评 你是哪一种类型呢?匹配的职业又有哪些?根据职业兴趣,把自己放到合适的位置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哦! https://24365.smartedu.cn/survey/index.html
14.搭建平台,共促发展——《教育家》职业教育研究与宣传座谈会举行北京市商业学校党委副书记黄凤文、河南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长赵志军等在发言中表示,光明教育家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的启动恰逢其时,依托主流媒体的力量可以助力学校做得更好,希望中心在服务决策、探索规律、指导实践、引导舆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企业代表,华为中国政企教育医疗系统部教育行https://jyj.gmw.cn/2023-04/13/content_364952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