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殷涛摄影报道)5月30日,由四川、陕西、重庆三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二届西部职业教育论坛在成都召开,本届论坛以“贯彻全国职教大会精神推动西部职教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曾天山,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教学教材室主任刘义国,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孙善学,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范卿泽,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杨晓研,四川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黄勇,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澜涛,四川省教育厅职教处处长宋亚兰,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刘涛等领导及四川、陕西、重庆等西部省(市)教科研、中高职院校、行业企业代表等近400人参加论坛开幕式。
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澜涛致辞
论坛期间,参会代表还前往四川省旅游学校、四川省成都市中和职业中学等学校进行考察学习。
论坛内容摘录
按论坛发言顺序排列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副所长曾天山
曾天山以“深化‘三教’改革推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为题,他指出,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充分理解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的类型教育、健全体系、技能社会、高质量、岗课赛证、企业办学、教育经费等亮点,全面把握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重点任务,树立科学的职教理念、健全多元开放融合的办学格局、构建灵活多样的育人模式、强化职业教育的保障机制。他还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的案例向大家阐述“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模式。曾天山表示,我们要积极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关键在融通、整合、互促,要构建“岗课赛证”四位一体技能人才培养模型、推进岗位标准与专业标准相衔接、开展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高端引领以赛促教促学和就业导向书证融通。
教学教材室主任刘义国
刘义国重点阐释了中职专业目录调整变化及使用注意的问题。他指出,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按照行政主导、多方参与、一体化设计,注重对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多层多样需求的适应性,注重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注重结构质量和内涵质量导向,注重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总体思路进行修订,主要呈现出注重服务现代产业转型升级、注重适应职业岗位需求新变化、注重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的具体变化及特点。而如何落实使用中职专业目录?刘义国说,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中职学校要实行分层管理、充分发挥行业作用、充分发挥教研机构作用。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孙善学
什么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新时代职业教育如何作为?孙善学以“把握‘十四五’发展重点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题作报告。他认为,我们要准确把握新时代职业教育命题,实现由面向人人、面向终身、教育培训体系为标志的现代职业教育转变为以办学体制、发展方式、教育模式为主的新时代职业教育。要全面落实职业学校办学功能布局,明确功能定位落实到专业体系、实践体系、组织架构、服务平台上。要突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改革主线,把握社会职业教育、企业职业教育、学校职业教育三大支柱的职业教育体系。同时,还要坚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优化类型教育定位、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聚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核心。
论坛专题报告
落细落小三大职能
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陕西省教科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惠均芳
让校企合作成为
助推中职教育发展的加速器
陕西省合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主任陈海军
陈海军从六个方面介绍学校校企合作工作,学校注重转变观念、主动作为,抢抓合作新机遇,广泛寻求合作机遇、搭建合作平台;紧贴市场、优化专业、打造合作新起点,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传统专业、增设特色专业;聚焦主业、提升内涵、激发合作新动力,通过各项活动实现学生管理与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打造活力校园;政府统筹、校企携手,探求合作新路径,定期开展交流研讨会,探索“政校行企”四方合作新路径;互惠双赢、合作发展,构建合作新模式,形成校企共建、中高衔接、贯通培养、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产教融合、工学结合,谋求合作新愿景。
科研转型推动重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教科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胡彦
胡彦主要介绍了重庆市职业教育实践探索。她说,重庆市通过智慧教研,引领中职高质量发展,建立了四级教研体系、完善教研转型机制、构建智慧教研模式;研制了专业标准,推动中职“三教”改革,研制中职教师能力标准、中职“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标准等专业标准;实施了育训并举,助力技能人才就业创业,基于重庆三峡库区,成立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实施了职继融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依托中等职业教育,开展老年教育工作。
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
重庆市荣昌区职业教育中心党委书记曹礼静
“学校主动对接区域畜牧产业,办好畜牧专业,服务产业发展,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曹礼静说。学校依托区域畜牧产业发展的优势,加强实训场地的建设、注重人才培养改革、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打造畜牧兽医专业;加强校企合作,与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当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定期选派教师到高校、企业学习;重视改革,培养高质量人才,对学生培养注重夯基础、重实践、强技能。同时,学校发挥专业优势,开展送服务下乡、送技术到户,学生返乡创业、振兴产业,助推区域经济新发展。
立足“三中心”建设
助力四川职教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教科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廖大凯
廖大凯介绍了四川省教科院职成所的三方面建设。他说,职成所立足学术引领中心,服务决策作参谋,参与政策制订,为职教决策提供智库支持;调研分析论证,为职业教育决定提供依据;承担委托课题,为职业教育决策提供参考;培育研究项目,助力全省职教科研发展。立足教学研究指导中心,聚焦问题出标准,聚焦课程教学,打造高品质课堂教学标准;规范教学常规,参与地方教学标准制定;开展专业建设,探索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建设标准;开展质量监测,完善中职学校质量评价标准;立足第三方服务中心,引导舆论抓落地,组织学习宣传,扩大职教政策知晓度;主动释疑解惑,推动政策落地落实;助力营造氛围,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开展教师培训,提升职业教育教师能力素质。
高品质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
四川省成都市财贸职高党委书记、校长汪建平
汪建平从学校文化实践活动和文化建设成效两方面介绍了以“精益”为内核的“积微成著精益至臻”的文化体系。学校注重顶层设计,铸文化建设之魂;“精细”管理,立文化建设之矩;“精美”环境,塑文化建设之境;三维同力,彰文化之行,构建了学校“128”精益文化体系。在“精益”文化的熏陶下,书写了学生出彩人生,成就了教师专业发展,彰显了学校高品质发展,助力了精准扶贫、“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