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专注考研辅导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中国民航大学
1.历史沿革
中国民航大学是中国民用航空局直属的一所以培养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的前身是1951年9月成立的军委民航局第二民用航空学校。1958年12月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高级航空学校,1963年6月列入普通高校序列,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机械专科学校。1981年8月10日,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学院。2006年5月30日,更名为中国民航大学。
历经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目前我国唯一一所民航学科专业门类齐全、将航空宇航科学技术与交通运输工程两大学科群交叉融合的高等学府,被誉为中国民航人才的摇篮,科学技术研究的中心,国际文化交流的窗口。
2.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110.26万平方米(1654亩);总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6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约10亿元;建有国内一流的工程技术训练中心,有实习飞机21架,各种类型飞机发动机47台;图书馆现有馆藏总量164.5万册、电子图书165万册、国内外数据库80个;校园网出口带宽1000兆,可供近万台计算机同时上网。
3.学科专业
4.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涌现出一大批在民航业、天津市乃至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68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00余人,博士生导师1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天津市特聘教授1人,天津市教学名师4人,民航特聘专家4人,民航中青年技术带头人9人。
5.人才培养
建校以来,学校为民航和社会培养了8万余名各类毕业生,毕业生遍及民航各生产岗位及技术领域。全国民航七分之一的员工、三分之一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来自学校,一大批毕业生成为民航工程技术和管理的中坚骨干,许多人成为业界精英。学校以培养民航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主,现有各类在校学生22000余人。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出台了《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行动方案》、《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八项工程》,《关于实施中国民航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决定》、《中国民航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等一系列重要性文件,极大地促进了教学基本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使得教学质量显著提高。近年来,学生在全美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英语竞赛和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学科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校女子柔道队一直雄据全国大学生女子柔道榜首,以北京奥运会女子柔道金牌获得者佟文为代表的优秀运动员在奥运会、世锦赛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各类大赛中披金夺银;男子篮球队多次打入CUBA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八强并获得第13届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亚军。学校遵循“崇尚严实,致能致用”的教育理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居于全国高校前列。
6.科学研究
学校现有省部级科研基地(重点实验室)14个。包括中国民航航空地面特种设备研究基地、中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研究基地、中国民航航空运输经济与管理科学研究基地、中国民航机务维修工程研究基地、中国民航信息技术科研基地、中国民航机场工程研究基地、适航审定技术与管理研究中心、天津市智能信号与图像处理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民用航空器适航与维修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空管运行规划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市飞机维修与民航地面特种设备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航空法律与政策研究基地、国家空管运行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民航空管研究院。拥有中国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与学校共同建设的民航安全科学研究所。
学校注重发挥民航学科专业门类齐全的综合优势,致力于科研团队和科研平台建设,针对航空运输科技发展的前沿和航空运输安全保障的重大科技问题,不断为社会贡献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包括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863计划(重大、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重点、面上项目)、国家软科学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6项。学校航大科技获批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全国民航唯一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被科技部授予为中国民航大学科技园内中小企业专业技术服务平台资质,致力于民航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高新技术及管理人才的培养和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产、学、研”一体化机制正在形成。
7.合作与交流
学校发起成立了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中国航空维修协会、通用航空协会等组织,在民航专业协会组织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2年10月,学校召开了中国民航大学第一次党代会,确立学校建设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文化传承力度以及国际化程度,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在更高水平上为中国民航发展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把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国际化、教学研究型民用航空大学;再通过5-10年的发展建设,将我校建设成为享有国际声誉的世界著名的民航高等学府。(数据截止至201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