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客舱无线互联(IFEC)的发展及背景简介
(一)什么是客舱无线互联(IFEC)
(二)客舱无线互联(IFEC)的发展历史
自2001年以来,国外的航空公司开始涉足这一领域,以发展最快的美国为例,截至2013年,全美近5000余架民用客机中已有2000架具备机舱内上网功能。国内方面,2007年起国航、东航、南航相继对各种航空互联网技术与商业模式进行了测试论证。2014年国航在“北京—成都”航班上首次推出机上互联网通讯服务,今年两会期间国航一架波音777通过KU卫星技术还实现了机上两会电视直播。航空互联网(IFEC)项目在三大航的运营模式雷同,即技术层面上与外部运营商合作,商业经营上独资经营,为了推动项目落地实施,国航成立了专门项目实验室,东航则成立了全资电子商务公司。
(三)客舱无线互联(IFEC)带来的商业契机
航空公司的盈利水平受市场需求、油价水平、汇兑收益等多因素影响,波动较大,加之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涉足,传统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在新常态经济环境的驱动下,在企业战略转型的革新下,我们需要认真思考新的利润增长点,探索更有价值的商业模式。
盘点航空公司拥有的潜在客户资源:每年上千万人次的客运量、庞大的客户实名信息及出行数据、客舱封闭的沟通空间、数千万小时的客户空闲时段……而基于航空互联网(IFEC)的商业构想就是盘活这类沉默资源,以客舱互联为平台,建立与客户之间的连接及互动,挖掘创造新的商业价值。因此我们预测,航空互联网(IFEC)将给传统客舱娱乐系统(IFE)带来一次大变革,技术上实现服务手段的创新,模式上实现将客舱娱乐系统从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创造新的利润点。
二、客舱无线互联(IFEC)的技术实现方案
(一)机舱内局域网
通过在客舱内部建立局域WIFI实现旅客终端与客舱服务器相连,借助机上服务器的大容量存储功能实现服务内容的丰富性及基础性电商服务。机上局域WIFI也是实现空地互联的基础。
1.技术路径
通过在机上加装局域网服务系统,无需对飞机结构进行改造,目前该类设备供应商有云端互动(TNETK国际合作)、飞天联合、美国GOGO、松下等。
2.成本估算
实现该项技术每架飞机的设备加改造费需约100万(注:本文所涉及费用均为RMB),具体费用根据技术提供方、设备采购数量以及客舱覆盖范围等因素而定。
(二)空地互联
通过飞机加装天线,利用地面基站和卫星实现空地互联,实现旅客在飞行过程中开展即时通讯,聊天、购物等各类社交活动和商业活动。
目前可实现的技术有ATG(Air-To-Ground)和卫星通讯两大类。其中ATG技术需在地面建立大量的中继基站,向在不同高度层中飞行的飞机提供宽带无线数据传输通道,但在跨洋飞行中不具备可行性,目前国内只有一条由中国移动建设的测试航线,因频率与军方有冲突,因此未形成大面积覆盖;卫星传输技术得益于卫星较高的覆盖率以及供应商选择的多样性具备较高的可行性,目前主要的发展趋势为Ku波段卫星和Ka波段卫星,运营商有美国GOGO、国际海事卫星组织、中国卫通等。目前我国的卫星主要为Ku波段卫星,带宽资源不足以满足中等机队规模的使用,Ka卫星技术为真正的宽带卫星,一颗卫星拥有的带宽容量是Ku卫星的百倍,国内卫星运营公司预计会在2017年-2019年期间发射,在三年后投入商用。
据设备提供商报价核算,实现卫星传输技术每架飞机的改装费约为300万,此外每年还需向通信服务商支付相应的通信费。
(三)小结
从目前的技术成熟度及行业运用效果看,局域网项目已逐步在国内各家航企推出试水,商业模式初具雏形,发展势头凸显;而空地互联项目仅在三大航进行了尝试性研发测试,其余航企均处于观望状态,我们预测短期内无法普及应用。
三、客舱无线互联(IFEC)的商业价值
前面提到了该项目的商业契机,核心是以客舱互联为平台,建立与客户之间的连接及互动,挖掘创造新的商业价值。具体实现形式主要有两个路径:
图1:IFEC商业运营模式系统框架
(一)延伸产业链的辅助收入。除传统的媒体收益外,可基于IFEC平台开展机票预订、酒店预订、旅游产品预订、会员管理、付费流量包、付费通讯、免税产品销售等多种主副业务,延伸基础性服务功能。
(二)打造航空商业生态圈。这个名词在当下听起来比较抽象,但就未来的趋势预测,不无可能。依托“航空运营”带来的用户流量,打造“航班运营+软件平台+内容+应用及服务”的互联网航空商业生态,完成“机上”和“机下”的有机整合。
内容:新闻资讯+音视频点播+电子书+旅行社群;
四、国内机上客舱无线互联(IFEC)发展环境与进度
表1:国内主流航空公司航空互联(IFEC)项目进度
五、中型航空公司开展航空互联网(IFEC)项目的建议
综合考虑改造成本、市场预期、商业运营模式三大重点指标,相比于三大航的巨额投入,我们建议初次尝试项目的中型航空公司,其IFEC项目分为“客舱服务终端、机载局域网、空地互联网”三个阶段稳步推进:
(一)观望期(第一个阶段):以“云端互动”项目为基础推动实现全舱配备客舱服务终端
(二)过渡期(第二阶段):推动实现机载局域网
在不影响机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逐步考虑选择自购设备或第三方运营商投入的方式完成机载局域WIFI的网络改装,延伸产业链的辅助收入。
(三)成熟期(第三阶段):选择成熟的航空互联网技术实现地空联网
待空地互联网技术趋于稳定成熟、国家及行业政策法规逐步完善后,择机推出该项目,但预测周期还需3-5年。此举是IFEC的最终目标,也是打造航空商业生态圈可能性的实现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