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是否应当受理欠缴社会保险费的案件

一、理论和实务上对此主要有以下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此类案件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围。依据劳动法第一百条及《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二十六条的有关规定,追缴社会保险费属于社会保险费征缴部门的职责,且此问题属于社会转型阶段企业改制中出现的问题,涉及面广,较为复杂,人民法院对此类问题也难以处理。此为倾向性意见。

二、最高院的意见及其答复

1、最高法院关于企业为职工补缴养老保险费引发纠纷问题的答复

2、最高法院关于对“社会保险的劳动争议”问题的答复

3、最高法院关于用人单位不缴或少缴社会保险费问题的答复

我国《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明确规定了征缴社会保险费用是社会管理部门的职责,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依法办理社会保险。如果用人单位已经为劳动者办理了社保手续,但用人单位不按规定为劳动者交纳社会保险金,无论欠缴社保费或者拒缴社保费,社会管理部门均可依法强制征缴。这种争议并非单纯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保争议,属于行政管理的范畴。(最高法院于2011年12月20日在其官网的答复)

4、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王某与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申请再审一案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法研[2011]31号)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2010)甘民申字第416号《关于王某与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申请再审一案适用法律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原则同意你院审委会的第一种意见,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征缴社会保险费属于社会保险费征缴部门的法定职责,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围。另,建议你院可结合本案向有关社会保险费征缴部门发出司法建议,建议其针对当前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社会保险引发争议所涉及的保险费征缴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妥善处理类似问题,依法保护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最高院的理由

1、劳动法第一百条规定:“用人单位无故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的,可以加收滞纳金。”《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二十六条也规定:“缴费单位逾期拒不缴纳社会保险费、滞纳金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税务机关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征缴。”可见,追缴社会保险费是上述行政机关的职权,上述法律、法规对此规定得非常清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依法行使上述职权时,自然要对有关劳动合同及其效力进行必要审查。劳动者对于上述机关的行政决定或者行政不作为可以通过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的方式来寻求救济,而不是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来解决。

2、在当前我国劳动用工制度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社会保险引发的争议日益增多,涉及企业改制等深层次原因,影响面广且日趋复杂。为调整不同时期人民法院对与社会保险有关的争议纠纷的案件受理问题,统一立案范围,最高人民法院10年来相继出台了3个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的司法解释,对此作了相应规定。对于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的纠纷,依照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并非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围。在法律明确规定此为劳动行政部门职责的前提下,人民法院不宜越俎代庖。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于问题的解释(三)》(法释[2010]12号)第一条规定:“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而发生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从上述规定的文义看,也显然不能包括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的情形。依据此司法解释条文的内容,劳动者是在符合上述规定的情形下,向用人单位主张损害赔偿责任而非要求用人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

4、民事诉讼法第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在人民法院受理本案并无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即使双方当事人对仲裁结果已经没有大的争议,原审法院对本案的处理也是适当的。而且在本案起初的仲裁裁决处理结果相对比较公允前提下,此当事人应该申请社会保险部门向用人单位强制追缴所欠保险费。

四、笔者认为,人民法院是否应当受理欠缴社会保险费的案件。理由及法律依据如下:

1、人民法院审理欠缴社会保险费案件是社会的需要,是民生的需要。社会保险费特别是养老保险费,关乎众多老百姓的生存,是民生的突出问题。当前,我国的行政管理水平不够高,现在很多法律法规规定的制度都没有落实,因养老保险产生的社会矛盾非常突出,再加上历史的移留问题,导致化解养老保险问题的难度进一步增大,如果仅仅依靠行政机关通过行政手段去解决这个问题,根本是不可能的。

THE END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08年8月1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50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2008年8月21日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http://gongbao.court.gov.cn/Details/f37f9215bccdc91332bc5bf7f2d0eb.html
2.民事案件受理后多长时间开庭第一百二十八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被告提出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第一百三十九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https://www.64365.com/zs/1155817.aspx
3.民事诉讼开庭审理程序一表通(2023年版)澎湃号·政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需要进行巡回审理,就地办案。 解读:巡回审理、就地办案,简而言之就是人民法院派出流动法庭,到民事案件发生地就近审理简单的民事案件。“便利人民群众进行诉讼”“便利法院审理案件”的“两便原则”,是民事诉讼法和审判实践所一贯遵循的。一方面有利于人民法院查明案情、分清是非、正确及时处理纠纷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998322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第十九条?上一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的影响程度以及案件参与人等情况,决定是否指定再审。需要指定再审的,应当考虑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以及便利人民法院审理等因素。 接受指定再审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程序审理。 http://m.cncourt.org/?act=a&cid=2&aid=153287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未申请再审、人民检察院未抗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发现原判决、裁定、调解协议有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等确有错误情形的,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八条的规定提起再审。 第二十二条 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七条的规定,按照第一审程序或者第二审程序审理再审案件。 https://www.66law.cn/tiaoli/7185.aspx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前民事审判工作中的若干具体问题(2015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程新文 (2015年12月24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议程安排,下面,我就当前民事审判工作中需要重点注意的具体问题谈几点意见。 一、关于房地产纠纷案件的审理问题 房地产纠纷案件的审判是民事审判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理好房地产纠纷案件对于贯彻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具有http://m.lawbang.com/index.php/topics-list-baikeView-id-71200.shtml
7.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全国法院审理涉外商事海事案件座谈会备忘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7条规定,如承运人依据目的港所在地法律规定必须将货物交付给当地政府机关的,则不承担无单放货的赔偿责任。《会议纪要》第63条进一步明确,承运人除需要证明依据当地法律规定必须交付给当地政府机关,还需要进一步证明其因将货物交付政府机关而失去了https://www.haitonglawyer.com/news/551.html
8.中国法院网对罚款、拘留民事决定不服申请复议的,审理期限为五日。 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八条的规定,不受上述案件审理期限的限制。 审理涉港、澳、台的民事案件的期限,参照涉外审理民事案件的规定办理。 第三条审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期限为三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https://www.chinacourt.org/law/detail/2000/09/id/388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