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学委员会主任战德臣
现场精彩演讲
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标准宣贯组组长、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学委员会主任战德臣
一、为什么要制定和宣贯慕课标准与规范
1.教育部提出“建设金课、淘汰水课”:最近教育部一流本科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出台以后,各大高校课程建设积极性猛增,都想要去认定金课,包括线上金课,线下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规范建设金课,一方面是调动广大教职工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使金课真正做到推动改革提升质量。
4.慕课标准规范的意义和作用:首先,应该认识到,慕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是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变轨超车的关键一招。而且,慕课+混合式教学是解决我国高校长期存在的课堂教学矛盾、促进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其次,慕课涉及到教师、学生、学校、慕课平台、课程制作方、教学辅助工具提供方等诸多角色,消除各方对慕课的不一致认识,促进慕课的共建共享共用。然后,引导高校进行课程创新、建设高质量慕课,指导高校大力推进基于慕课的教学改革,引导广大教师会用慕课、善用慕课,用慕课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最后,为国家、省级教育行政机构、第三方机构,依法依规管理慕课及慕课平台,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分级评价与认证工作,提供参考。
1.国外有关在线开放课程的标准与规范
国外很多学者在研究在线学习的认证标准。例如:
(1)在线学习的认证标准(E-LearningCertificationStandards)。2001.LynetteGillis,教学设计与适用专业委员会。“确定合格最可靠的标准参照法之一”。提出了三个方面评价:可用性(8个子项,主要针对用户在网上学习时操作的方便性,教学资源在视觉和听觉方面的质量)、技术性(6个子项,网络课件安装和运行时的技术指标)和教学性(18个子项,教学设计,包括对目标、内容、策略、媒体、评价等)。
(2)虚拟学习环境的教育评价框架(AFrameworkforPedagogicalEvaluationofVirtualLearningEnvironments)。SandyBritainandOlegLiber(英国)。提出了两种模型:一种是会话模型,评价教师和学生、学生之间及学生与环境通过媒体进行交互的活动情况以及学习工具的交互性支持等。另一种是控制论模型,从资源流通、协作、监控、个性化、自主组织、结构的可变动性对各种在线学习工具进行了性能的分析。
(3)在线学习质量(QualityOnTheLine)。美国国家教育协会和黑板公司联合发布,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学习评价标准,包括:体系结构、课程开发、教学/学习、课程结构、学生支持系统、教师支持系统、评价与评估系统等七个方面24个必要的核心子指标项和21个非必要的可选子指标项。
2.国内有关在线开放课程的标准与规范
(1)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标准。提出了五个方面评价课程,即课程内容(规范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安全性、适当性)、课程教学设计(合理性、方向性、创新性)、课程团队(负责人、团队)、教学支持(团队服务、学习者活动)和应用效果与影响(开放性、本校应用、其它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应用)等。
(2)“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认定办法。提出了从七个方面认定课程,即:教学理念先进、课程教学团队教学成果显著、课程目标有效支撑培养目标达成、课程教学设计科学合理、课程内容与时俱进、教学组织与实施突出学生中心地位、和课程管理与评价科学且可测量。
(3)《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在线课程》国家标准(GB/T36642-2018)。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起草的国家标准,主要从软件信息模型的角度来刻画在线课程,包括:术语和定义、在线课程信息模型(包括:课程信息概要、学习活动设计、测试类学习资源、非测试类学习资源、课程讨论区、知识点集合、教学分析报告、扩展元素)、在线课程评价方案信息模型和在线课程平台的基本要求等。
(4)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质量规范汇编。2015-2018年制定,2018年发布汇编。覆盖MOOC建设、MOOC应用、MOOC+SPOC、混合式教学等各阶段,包括实施指南(指导教师建设与应用)、实施规范(约束在线服务和混合式教学)和分级评价认证标准(准入慕课与优秀慕课、校本专属在线课程与优秀混合式课程)。
(5)其他。还有其他一些模型和研究,如复旦大学提出的“QM质量标准”,不一一列举了。
三、慕课标准规范包括什么
1.慕课标准规范的覆盖范围
如何建立高校慕课标准规范体系,要避免形式主义,更要避免一统就死的现象,要抓关键问题去细枝末节,注意“既有底线,又有目标”,“既有规矩,又有空间”。指南是引导教师如何做课程改革;规范是对课程改革的一些约束;标准是对课程进行评价的依据。三者相辅相承。要站在“课程”的角度,并充分认知互联网的特性,形成教师、学生、管理者、第三方等共同的标准。
慕课建设与应用过程包括四个阶段:(1)MOOC建设;(2)MOOC上线开放与服务;(3)SPOC与MOOC+SPOC;(4)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实体课堂教学暨慕课应用等几个阶段。对于上线开放的慕课,可以进行各层次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评比和认定;对于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实体课堂教学,可以进行各层次的精品线上线下课程的评比和认定。这其中还涉及到慕课平台与实体课堂教学辅助工具。
2.慕课标准规范—规范什么?
术语标准。慕课标准规范首先要规范一些术语,尤其是各不同角色均需用到且易引发不一致解释的术语。
关于慕课平台的标准规范。慕课平台在慕课开放、运用和评价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标准规范应提出各平台最小且完整的功能集合、提出必要的技术、管理和服务要求,引导平台不断完善功能和服务,促进慕课生态体系健康发展。
关于慕课的标准规范。慕课既是课程,又是互联网服务产品。从课程角度,应具备课程的基本要素。从互联网服务产品角度,下列方面都是需要规范的:课程(及团队)的教学服务;关于课程建设的要求,如教学视频的制作、音视频技术的运用等;关于课程开放的要求,如开放学期、开放时长等;
除以上方面外,还应提出各课程的高标准要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以引领教师建设精品慕课。
关于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标准规范。慕课的重要作用在于推动高校实体课堂的教学改革,即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这是互联网时代新出现的课程形态。混合式课程包括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二者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如何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包含哪些基本要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有哪些要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需注意什么?这些都需要标准规范来引导。
除以上方面外,还应提出混合式课程的高标准要求(精品线上线下课程),引导教师利用慕课解决实体课堂因“内容不断膨胀、学时不增反降、基础参差不齐”矛盾所引发的各种问题,引导教师既要使课堂有活力,还要使课堂有效率。
3.慕课基本标准
慕课基本标准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考虑,一、内容要求与教学设计,二、课程基本要素,三、课程开放运行,四、课程团队与教学服务。
4.精品慕课标准
对于精品慕课标准来讲,首先精品慕课标准要符合慕课的基本标准;第二是要考虑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与先进性;第三是教学设计精益求精;第四是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的先进性;第五个方面就是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强调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第六是考虑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服务;第七作为精品慕课来讲,应该有有效的学习者互动和反馈。
精品慕课标准是一些原则性的标准,需要教师将这些标准贯彻于课程建设中,从而使课程成为精品慕课。
5.慕课平台标准
第一个管理标准。作为一个慕课平台,应有平台运行的资质,应具备一定数量的服务人员,应建立规范的课程上线开放流程,应能为教师提供基本的课程运行数据,应能有效监管平台上运行的课程内容等。
第二个是技术要求。作为一个慕课平台,对其上运行的课程及其数据,应能从技术上提供可靠性、适应性、安全性的保障。
第三个是基本功能要求。作为一个慕课平台,应能有效支持前述慕课基本标准的实现,即:有效的支持学期制,有课程介绍、课程教学团队、教学计划、教学视频、测试考核、讨论区、成绩获取与管理、结课证书,以及必要的课程数据服务等。
6.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基本标准
明确了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接下来要思考教师如何教怎样教,还要思考学生如何学怎样学。教师教的部分可以由在线课程实现,而学生学的部分则实体课堂教学实现效果更好,这就出现了在线课程与实体课堂的结合,即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课程定位与价值。混合式课程是列入本校专业培养方案的校本课程,应体现出先进的课程理念与课程价值。一门精品级的混合式课程,其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是明确的和可度量的。
(2)慕课的运用方式。混合式课程可以是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基于MOOC+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3)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教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理解,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对目标如何达成的思考。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教与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考核评价的设计,这些设计中既要体现出线上线下的分工与合作,也要体现出线上线下合理分工对教学效果影响的判断。
(5)课程团队与教学服务。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不仅仅是单一教师来实现的,而应是由团队实现的,该团队包括了线上课程教师、线下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资源建设的教师以及线上线下教学服务的教师等。
7.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精品标准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精品标准,主要是引领教师做出特色课程的标准。
在课程定位与价值方面的主要特色是课程跨知识域、跨学科的“融合、整合与创新”,面向能力培养的产出导向型课程。
在教学设计方面的主要特色是整门课的脉络性设计、每堂课的脉络性设计、教学的阶梯化设计、体现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度的设计、体现信息化运用的设计在教学实施方面的主要特色是教学互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因材施教、问题探究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特色。
8.归纳与总结
简单来看,慕课建设与应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慕课建设与开放,以慕课为中心,另一则是慕课在高校的应用,即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它是以高校实体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高校实体课堂怎样实施教学改革,一是利用慕课支持教学改革,慕课解决教师“教”的问题,而实体课堂解决学生“学”的问题;另一是引进慕课到本校,建立校本专属在线课程(SPOC),然后利用SPOC支持教学改革,慕课解决课程内容创新问题,SPOC解决差异化本地化教学问题,实体课堂解决学习效果提升问题;还有就是利用各种辅助教学工具(如课堂互动支持工具)等,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利用教育大数据辅助实现精准教学等。
应该注意,慕课的评价标准和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评价标准是不同的。慕课更多的强调课程创新(价值体现、内容取舍、教与学方法),强调教学资源建设、开放与社会认可度。而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更多的强调线上线下结合提升高校课程的教学效果,强调课程内涵的提升、特色化教学资源的建设、线上线下结合的效率与效果、师生与生生互动的效果,强调课程是否达成目标,以及目标达成证据的保存等。
四、慕课标准规范的宣传与贯彻
1.指南、规范与标准的作用
教指委(注: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将会建立系列化的指南、规范与标准。指南是指导教师如何运用在线课程做高校课程的教学改革,规范是对课程开放服务和高校教学行为的一些约束,标准是对课程进行评价评优的依据。一流课程建设,最重要的是教师投入和教学创新,将课程做出特色:课程内容组织独具特色;围绕核心课程内容,面向不同受众,教学方法别具一格;紧密结合人才培养能力要求,考核评测匠心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