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深化推进“群文阅读”探索未来教育新教研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甘肃省中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实验与推广研究纵深发展

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靳建设许文婕

2020年,疫情下的“停课不停学”开启了一次全球最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实践,中国教育加速迈向4.0时代。与此同时,在由工业化向数字化、智能化时代转型的过程中,人才培养结构面临着深刻的调整。全球视野下,未来教育将面临怎样的变革与发展、后疫情时代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如何落实到课堂教学?

2020年10月25日,在第五届中国教育智库年会暨第二届未来教育创新成果奖颁奖典礼上,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改实验项目、甘肃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甘肃省中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实验与推广研究荣获2020年度未来教育创新成果奖。这是对省教科院关于新时代和未来社会人才培养探索的充分肯定。

经过近三年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甘肃省中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实验与推广硏究”(以下简称“群文阅读”)项目,构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信息化教育生态,提升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创造能力,促进了信息化时代人的全面发展;建立了甘肃省智慧教育云平台,打造纵向无缝衔接、横向融合贯通,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教育云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了省级智慧教育云平台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富有甘肃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推动建设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项目推进中,形成了以“群文阅读”为着力点的全省性课程及教学改革热潮;探索出一条教师成长培养路径,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打造了一个多层级、多层面的阅读扶贫专家智库,改变了教师的阅读行为,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建立了“群读”“群研”“群创”“群享”的立体群研网络。

一、实验背景

(一)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

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强调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式,切实转变教与学方式,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

(二)人才培养重心转移,创新思辨能力成重点

新科技革命引发了一场社会分工调整,人才培养重心不再局限于固定的知识技能,更加注重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有效联结,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意志力、责任感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三)单篇阅读教学无法满足当前阅读教学新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修订,要求学生应有400万字以上的课外阅读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学习任务群”课程内容。传统阅读教学难以落实课外阅读量基本要求和“学习任务群”教学,也无法满足学生多文本阅读。如何突破单篇阅读教学的瓶颈,是培养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关键。

(四)启动全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探索

为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教育行政决策、指导教育改革实践,引领全省教科研系统发展,适应新时代甘肃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全省范围内启动“甘肃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十大项目’”。“群文阅读”作为“十大项目”之一,旨在以锐意创新的改革精神撬动传统教学,推动教育工作者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式,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助推本土语文教研事业,促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整体提升教育质量,为构建开放创新、特色鲜明的西部教育高地贡献智慧。

二、实验拟解决问题及意义

(一)运用“群文阅读”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有效路径

(二)运用“群文阅读”解决当前阅读教学主要问题

当前我省中小学阅读教学主要存在阅读量不够、文本形式单一、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不足等问题。通过“群文阅读”来改善阅读教学现状,是阅读教学的现实需求,是推动学生阅读素养发展和语文课改进入“深水区”的重要举措。

(三)借助“群文阅读”搭建“互联网+云智慧”平台

教师专业发展是开展群文阅读的必然前提。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在结合甘肃地广人稀的特殊条件基础上实现教研和培训的系统化和常态化,培养出一批群文阅读的播种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实现“群文阅读”与教育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与信息技术的特点融合,重点围绕教学教研资源平台的搭建以及在线培训来实现突破。

(四)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阅读素养发展

教师层面,在项目周期内,让各学段教师掌握并实践“群文阅读”教学方法,同时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引导和激励教师终身学习、不断进取。学生层面,找到群文阅读与学生阅读素养提升的关系和关键联结点,通过项目实施来呈现、诊断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落实项目价值,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三、实验成果主要内容

(一)“群文阅读”基本理论的吸收与借鉴

1.核心理念

“群文阅读”是基于国际先进的多文本阅读,以课程统整为取向,以建构主义学习观为指针所形成的新型阅读教学方式。在语文课堂中,“群文阅读”教学表现为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组织一组结构化文本,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

经过长期的“群文阅读”实践,已形成了一套“23495101”群文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这一体系蕴含了理念、选文路径、关键能力、主要课型、教学行为、教学策略和评价工具等内容。

2.价值与意义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领域之一。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实现语文学科教育对学生成长和终身发展的独特贡献,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优化阅读教学,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素养,是阅读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3.功能定位

“群文阅读”强调在议题统领下,通过集体建构和寻求共识,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和阅读品味。“群文阅读”与课内单篇精读、整本书阅读构成了“三位一体”的阅读课程体系,是功能性、生活化的阅读,是单篇精讲教学的有效补充和丰富完善。

4.发展现状

基于对时代与教育发展趋势的深刻领悟,对教育本质和阅读本质的精准把握,“群文阅读”掀起了一场阅读教育“静悄悄的革命”。自2011年起,依托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十三五”规划课题,通过组织开展“研、赛、评、展、培”等教研活动,“群文阅读”已在重庆、北京、四川、贵州、湖北、广西、福建、河南、辽宁、内蒙古、甘肃等全国20多个省(市)的数千所中小学广泛开展,推动了我国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进程与格局的改变。2017年,群文阅读系列研究成果分别获得重庆、四川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获得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甘肃省“群文阅读”实验与推广有效机制

1.教研支撑,全面推进

2018年至2019年,省教科院牵头组建了甘肃省群文阅读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推进办公室,先后向各市州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甘肃省中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实验与推广研究”项目的通知》(甘教研发〔2018〕36号)《关于组织开展“甘肃省高中语文群文阅读实验与推广研究”项目的通知》(甘教研发〔2019〕12号),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了基础教育阶段的群文阅读实验项目。

2.科学规划,统筹推进项目建设

省教科院先后发布《关于公布第一批甘肃省中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实验与推广研究实验区、实验学校及印发〈甘肃省中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实验与推广研究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教研发〔2018〕64号)、《关于公布第一批甘肃省高中语文群文阅读实验与推广研究实验区、实验学校及印发〈甘肃省高中语文群文阅读实验与推广研究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教研发〔2019〕32号)、《关于进一步深化推进“中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实验与推广研究”项目的通知》(甘教研发〔2020〕24号),对项目实施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推进。经审核批准,成立了首批12个义务教育“群文阅读”实验区、17个高中“群文阅读”实验区,177所初中和小学、63所高中成为第一批“群文阅读”项目实验校。2020年,扩大实验范围,成立了第二批9个实验区,有88所实验学校。至此,“群文阅读”项目覆盖全省所有市州。

3.专业服务引领、共建共生共长

省教科院有效统筹利用省内外教育科研资源,形成专家智库引领的实验项目推进机制,开展了项目启动会、推进会、种子教师培训、专家视导等一系列工作。同时,省教科院在2018年至2020年间,组织了近1000余名教师外出学习“群文阅读”理论与实践方法,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在省总课题组引领下,各市(州)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与推广。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形成了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点面结合、共筑“群读”“群研”“群创”“群享”的立体群研网络,即以“课题研究”为破解疑难、探索路径、形成特色的着力点;以实验区主导、省级教研引领,为服务学校、指导教师的工作线;以“研赛评展”为全员参与、整体联动、扩大交流的辐射面。

组织专家深入一线实验学校,专家组进入课堂,为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培养优秀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有力的专业支持。

4.通过技术支持,搭建基于“群文阅读”教学教研的资源平台

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研的深度融合,搭建常态化的在线教研和培训平台。针对“群文阅读”实验教师,以每月2-3次的频率,制定系统的“群文阅读”培训计划,并通过信息平台真正实现全省教师培训全覆盖。组建顶级的专家团队,将培训进程与教师的教学进度相匹配,以现有资源统一线上培训、以实验校为单位进行线下教研的方式,实现线上培训线下教研模式创新,将“群文阅读”专项培训落于实处,真正惠及我省教师群体。

5.精准研发,本土化课程资源助力教改实验

四、成果影响

(一)形成了以“群文阅读”为着力点的全省性课程及教学改革热潮

省教科院的科学管理和精心实施,带动、影响并辐射到市(州)教科所(院)的有效跟进。以项目为抓手,以实证研究为效益保障,迅速形成了省、市、县、校四维协动的多主体、立体交叉式的高效课题研究网络。各地按照项目管理要求,进行了规范管理,督促项目负责人尽快确定实施方案,及时开展扎实有效的研究工作。酒泉市、嘉峪关市、武威市(凉州区)、兰州市、甘南州、庆阳市、天水市、陇南市、定西市、金昌市等10个市州已通过教育局、教科所(教研室)下发项目红头文件,两批共计328所实验学校深度参与“群文阅读”项目多层面、多点位的研究。各实验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基于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点小深挖”式的实证研究,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完成一项任务,研发一种成果,生成了丰富多元的案例佐证和数据支撑,形成了“群文阅读”的甘肃经验,极大地丰富了甘肃“群文阅读”研究的成果。

(二)有力促进了甘肃语文课程及教学改革深度推进

1.丰富和完善了学校课程形态

2.改善和提升了语文教学行为

经过近三年的实践,我省各地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形态发生了变化,教学内容由单一转向多元化,教学方式由“师讲生听”转为“自主合作探究”,师生关系得到了全新的诠释和演绎,师生形成了丰富多元的阅读体验。

3.重组了学生的阅读方式和认知结构

“群文阅读”围绕学生喜闻乐见的议题,借助科学编制的不同文本,帮助学生真实经历联结、想象、比较、体验,形成自我认知,重点培养提升辨识与提取、比较与整合、评价与反思、应用与创意等四种关键能力。

(三)有效提升了教师专业能力

“群文阅读”项目的开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还促进了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年轻的阅读播种人。

1.参研教师阅读行为逐渐转变

阅读兴趣更加广泛,阅读方式从单一向多元,从闲散随性阅读走向专业阅读、多文本比较阅读。教师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新,阅读教学课时合理增加,教学手段不断丰富,教学策略不断更新,评价方式趋于多元。

2.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广大参研教师在项目推动的支撑下,丰富了课堂教学经历,积累了鲜活案例,拓展了研究视野,提升了研究档次。2018年至2020年,在国家级、省市级教育类、语文类杂志上发表论文近30篇,部分优秀教师参与编写了《新课程1+X群文阅读读本》。

在全国各级各类“群文阅读”评比中,甘肃教师崭露头角,获得优异成绩。2018年-2020年,3位教师获全国“群文阅读”现场大赛特等奖、1位教师获一等奖,全国“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获奖400人,全国“群文阅读”录像、微课获奖102人,全国“群文阅读”论文获奖241人。

(四)逐步形成一支认识到位、专业精良的研究团队

1.种子教师团队

项目启动以来,省教科院组织和外派学习的种子教师累积千余人。这些种子教师是“群文阅读”研究的先驱者、实践者和创造者,迅速成为甘肃省各地“群文阅读”推广的有生力量。

2.工作室团队

3.专家研究团队

专家团队是总课题组的引路人,决定着课题研究的高度、深度与格局。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省级专家团队不断丰富与优化,目前形成了一支由高校教授、教育机构、省市教研员、一线特级或骨干教师组成的专家团队,为课题研究方向、成果提炼、效能辐射等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THE END
1.全国中小学实验在线平台: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最佳资源新媒派全国中小学实验在线平台是一个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办的平台,旨在提升中小学实验教学水平。它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你可以在平台上找到各 全国中小学实验在线平台简介: 全国中小学实验在线平台是一个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办的平台,旨在提升中小学实验教学水平。它提供了丰富的https://pidoutv.com/sites/23311.html
2.江苏中小学实验在线平台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办,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和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支持的《关于举办第九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的通知》已于2023年5月15日发布https://jiangsu.syzx-edu.com/
3.中小学生网络全国中小学实验在线平台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了中小学实验教学领域的一颗璀璨明星。该平台不仅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便捷、高效的实验学习渠道,更在推动实验教学创新、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实验教学受限于时间、空间及实验条件等因素,往往难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全国中小学实验在线https://www.yunduoketang.com/article/jl767.html
4.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启动全域应用试点,以数字化助力基础教育扩今年是国家数字化战略行动实施第三年,也是数字教育“扩优提质年”。日前,教育部启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应用试点工作,不断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动教育变革创新,示范引领区域教育均衡与教育质量提升,以数字化助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跟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xNDczNjMxNg==&mid=2247809721&idx=1&sn=8b9a59524485d87c1ed23690feba717b&chksm=f94f136ace389a7cc1617e853c7f0dc65e0e9d14e1e9ca64a769f7aab5e68375bb8b03f2c0e9&scene=27
5.2021年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发布徐青森任社科司司长……教育部一周(4拟认定96个,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名单公示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根据《关于遴选推荐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的通知》安排,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候选单位进行了评审。拟认定北京市昌平区等96个县区(市)作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104/t20210425_542764.html
6.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暑期研修心得体会(精选35篇)其次,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以及生命安全教育。当把品德教育抓实了,学生懂事了,学生明事理了,学生就知道为谁学了,为什么学了,他们才能静下心来,学习就成了他们的核心任务了。 通过智慧中小学这个平台,与全国教育专家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面对面”聆听了他们的讲座,让我https://www.yjbys.com/xindetihui/fanwen/3317381.html
7.学科网学科网是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致力于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为教师提供优质的试题、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内容涵盖K12领域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全部学科学段,服务教师教学教研,服务家校协同育人。https://www.zxxk.com/
8.关于举办2024年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第二十八届教师根据个人自愿参加原则,由参与活动教师本人于2024年4月1日-10月15日期间登陆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www.eduyun.cn)上传活动作品,具体内容及步骤详见附件3。 (五)中小学虚拟实验教学应用课例专项组 根据个人自愿参加原则,由参与活动教师本人于2024年4月1日-10月15日期间登陆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www.eduyun.cnhttps://www.xzeduc.cn/index/news/119
9.中央电化教育馆虚拟实验教学服务系统在活动平台公开展示,并择机举办全国性活动进行展示交流 请各位老师注意时间变化 上述活动的参与条件、活动流程、课例制作要求等有关安排和要求 详见中央电化教育馆2021年3月26日印发的活动通知 ↓↓↓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附件下载《中央电化教育馆关于征集“中小学虚拟实验教学优秀案例“的通知》 https://vlab.eduyun.cn/portal/news/detail/60e7ce1ceb812d00108ba9da
10.学校校本工作总结本学期,教科室根据《龙湾区中小学“学本课堂”导学指南开发的指导意见》,认真贯彻执行《龙湾区教师发展中心20xx年科研训工作计划》,制定了学校校本研训计划,并认真贯彻执行,通过“团队联动”的形式推进教师队伍的发展和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https://www.oh100.com/a/202212/5831714.html
11.中小学实验资源平台中学实验云平台小学实验云平台涵盖中小学实验资源,包含物理实验资源、化学实验资源、生物实验资源、小学科学实验资源,是由 NOBOOK 倾力打造,专为教师、学生提供的丰富优质的实验教学资源平台。https://school.nobook.com/
12.钱家店实验初中欢迎你教学设施、设备先进,配有学生微机室、电子阅览室、图书阅览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劳技教室、版画活动室、舞蹈活动室、卫生保健室和心理辅导室。全部教室都安装了教学一体机和校园广播,接入了互联网,达到了国家"三通两平台"建设的要求; 2018年我校自筹近40万资金,在https://www.meipian.cn/27lw0neu
13.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 思政课 课程 体育 美育 劳动教育 教材 虚仿实验 研究生教育 教师教研 课外成长 院士讲堂 服务大厅 就业服务 考试服务 学历学位 留学服务 语言服务 我要求职 我要招聘 专场招聘 高考特殊类考生 名单公示 高考招生政策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https://www.smar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