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教育集团协同教研机制下的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有效路径研究与实践,2024年4月2日,交大附中教育集团举行首届“思源杯”物理课堂实验说课展示交流活动。
活动邀请了来自北京教育学院冯爽教授、北京教育科学院范家午老师、通州区物理教研员白晓豫老师和北京交通大学牛英利老师进行指导点评。
戴校长在发言中引用著名科学家傅鹰的名言:“物理”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法庭。鼓励老师们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精彩实验展示
活动现场,来自各校区的11位物理教师先后登台亮相,他们精心准备的说课内容展示了物理实验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教师们通过生动的演示和讲解,引导学生们发现问题、探究奥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物理知识。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活动的精彩瞬间!
来自密云校区的张斌老师,说课主题是《升华凝华之干冰实验》,张老师的实验灵感来演于学生练习时遇到的问题,他巧妙设计,带领学生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利用身边的实验器材,跟学生们一起逐步尝试,充满了挑战和乐趣,学生们切实经历了一次科学研究的历程,不断辩证的设问和实验,激励了学生独立追求真理的信心。
籍金艳老师的说课内容是《大气压强》。籍老师以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大单元教学为方向,设计了丰富有趣的物理小实验,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物理情境,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激发思考。其中“瓶吞鸡蛋”的实验是在常规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让鸡蛋向上被“吞”进瓶子里,排除了重力的干扰,趣味性思辨性非常强。“听话的气球”小魔术设计新颖很容易抓住学生的眼球,又跟本节内容紧密联系。实验探索任务单的设计让学生进行递进探究,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整个实验设计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紧密联系,也非常注重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
分校王淼老师的说课主题是《反冲火箭》,以“中国航天的浪漫”视频为背景,“嫦娥、玉兔、北斗、祝融、天和、天宫”等名字的由来阐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振兴。演示实验环节中,加热试管内液体崩出活塞的实验模拟了炮弹发射的过程。在系列生活实例和实验现象感受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课后作业是制作水火箭并进行射程比赛提高了学生学习乐趣,在实践中中真切感受物理的魅力。
东校区张宇的说课主题是《杠杆》,张老师的这节课取材于学生身边的素材胡萝卜,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学生可以在家再现实验,学生可以自主探究从而提升模型建构能力。从而使教学难点“力臂”的概念,在学生动手实验和数学推导中,自己分析总结而出。这节课涉及到了生物、数学等学科,这种跨学科的整合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北校区陆丁老师的说课题目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传统教学中这节课是以习题为载体,新课标中强调从真实情境出发,基于真实的体验,通过探究活动解决真实问题或完成任务,在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提升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的目的。因此本节课以列车进站时准确停在对应地标处,提炼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测量地铁启动时最大加速度,通过四个子任务-讨论方案、设计方案、制作加速度计、测量地铁加速度的引领,落实牛顿定律解决问题的步骤,培养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校安甜老师说课的主题是《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首先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客机C919来引出主题:飞机为什么能上天,通过一系列的小实验分析物体的受力得出结论:气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从而分析机翼受力,以及机翼的设计形状对产生压强差的影响。然后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生活中的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现象,比如地铁安全线、龙卷风、香蕉球等,接下来继续探究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利用一些实验,建立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出规律。最后通过吹硬币的实验让学生总结如何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将硬币吹进杯子,再通过一个自制喷雾器的作业来评价和反馈学生本节课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水平。
第二分校陈文婷老师说课的主题是《全反射》,陈老师对课程的设计是以有趣的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的物理情境为依托,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建立模型、简化模型、理论分析、实验验证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动手实验,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大胆设问,提出质疑,再通过实验验证的过程中提升了师生的思辨能力,又鼓励学生小潘同学在游泳的时候拍摄水下视角,真实的实践情景,激励师生共同进步。
第二分校孙靖哲老师的说课主题是《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规律》,孙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演示,将复杂的物理原理变得简单易懂。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深化了理论认识,充分体验了科学的乐趣。
南校区初三物理组的彭阳老师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为题展开说课,通过自制杆秤作为课堂引入,明确杠杆五要素,分析并测量杠杆处于不同平衡状态时的力臂。剖析教材,改进创新,通过彭老师的自制教具,加以数据分析,探究并得到杠杆平衡条件,打破学生对于水平平衡的局限性认知。立足中考,回扣主题,基于生活,注重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灵活运用。
专家点评
说课是教学、教研活动中的一种常规手段,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基本功。本次说课展示活动,既要“讲评”,更在“共研”。专家们的点评更是为活动增添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他们肯定了教师们在实验教学中的努力和成果,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指导。
徐校长在发言中指出交大附中在今年成为海淀区十六所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基地校之一,未来正是需要通过课程来实现集团内小-中-大的贯通培养,让学生在不同的阶段里都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希望以此次说课活动为契机,为教学赋能,为培养创新人才助力。
北京教育学院冯老师在此次活动准备前的期就对集团内的老师们进行了指导,冯老师首先强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得出一定要基于实验探究,科学探究可以作为学生一种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其次冯老师强调实验教学时要尝试利用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最后她对老师们最终的精彩呈现表示祝贺,并期待老师们借此次机会将物理实验教学发展成我校的特色课程。
通州区教研员白老师指出参与说课的老师们对2017年高中新课标与2022年初中物理课标中的理念都有所体现,展现了多样的课堂模式,通过实验帮助学生辨析误区,强调知识领悟的过程性,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标强调科学思维的培养,结合人文元素进行物理教学,培养文化自信,展示科学现象的梯度性,激发学生深入探索的兴趣。
北京教育科学院范老师提出实验教学在物理教育中既是教学内容也是教学方法,肯定了老师们能在展示实验的同时还展示了如何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观察、思辨能力,深化理解物理知识,也肯定了老师们背后的辛苦付出。他指出实验教学的准备和平时理论教学的过程不一样,真正实验时会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而老师们都能克服各种困难,呈现出如此精彩的实验说课展示。
活动最后从物理说课的几个维度为参加活动的老师们颁奖,表彰老师们前期的探索与现场的精彩展示。
现场说课风采奖
实验设计创新奖
教学理念先进奖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教学展示,更是一次教学研讨。通过说课展示和专家点评,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为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集团化办学的最终使命是为更多的学生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体系,组织间深度合作应该聚焦于持续支持学习。这需要理念的转变和有效策略的跟进。
交大附中教育集团将继续秉承“发挥学生主体,赋能课堂创新”的教育理念,深入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本次说课交流展示活动会为老师们解决课程建设背景下出现的教学难题搭建新的交流平台,对推动交大附中教育集团课堂建设纵深发展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