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数字素养有了“根据地”!青岛中小学已建成人工智能实验室929间

青岛中小学已建成人工智能实验室929间,实现人工智能课程与实验室“双普及”

培养学生数字素养有了“根据地”

青岛君峰路中学学生上人工智能课。

人工智能影响着教育的未来,也影响着未来的教育。青岛正持续推进人工智能教育。今年全市共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210间,总量已达到929间;在2022年实现全市人工智能课程全普及的基础上,又基本实现全市中小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全普及。人工智能教育的“双普及”,有效提升了青岛中小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知水平、数字素养与数字技能。

动手实践,探寻人工智能的“奥秘”

“生活中,同学们都见过哪些可以自动驾驶的汽车?”

“我见过无人驾驶的快递车”“我家的汽车就有无人驾驶功能”“我在视频里看到过无人驾驶的出租车”……

12月4日,城阳区白云山学校四年级5班的学生迎来了期盼已久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编程课。课上,信息科技教师曹雪玲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从而引申出《让小车动起来》这节人工智能课程。

青岛城阳区白云山学校学生在上《让小车动起来》人工智能课程。王世锋摄

电机驱动模块、直流电机、舵机、传感器、动力电池、执行器、连接线……面对散乱的零件,学生感觉无从下手。在教师的引导下,三到四名学生组成一组,很快开始动手选择零部件、搭建结构,合作组装小车机器人。

“机器人组装完,我们还要给它编程,利用代码指令赋予机器人‘生命’。”学生们将小汽车与电脑相连,利用Mind+图形化编程工具,像搭积木一样将前进、后退、转弯的指令按照一定的逻辑搭建起来,很快,一台可以自主“舞动”的机器人便设计完成。一节课下来,学生们深刻地了解到,小车智能化依靠的是程序,程序是连接硬件与功能的桥梁。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师姜莉经过理论和实践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基于“扩—缩—扩”的跨平台人工智能教育模式。该校四年级的学生最近正忙着收集海浪、鸟叫、雨、风、落叶等生活中的声音,他们进行的是《倾听外面的世界》人工智能课程项目式探究与学习。学生们将通过《声音背后的故事》《光背后的故事》《外面的世界》等课程,紧贴生活实际,探究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技术。学生借助掌控板、传感器、人工智能学习平台进行纵向和横向项目的延伸,将项目应用到生活和学习中,发挥想象力和创新力,完成属于自己小组的智能系统。该校人工智能实验室内,防溺水的“海洋暗流预警监测装置”、专为盲人设计的“AI智能厕所”、给老人量身定做的“智能小屋”等小发明,都是学生参与项目延伸的成果。

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发展,各区(市)、学校在课程设计、教材编写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特色。青岛自2019年全面启动人工智能教育以来,已从教育内容、教学标准、师资建设、评估评价、教育应用等维度,逐步形成从小学到高中全覆盖、全贯通,“纲要先行、一纲多本、教练结合”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在该体系中,青岛分学段、分层次形成了4种人工智能课程普及模式,分别是1—3年级基于兴趣的启蒙式教学、4—6年级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普及教学、7—9年级基于学科整合与社团课程的项目实践、高中个性化发展的探究式学习。

赋能未来,培养提升学生人工智能素养

前不久,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实施常态化教学与评价;开发普适化教学资源,建设泛在化教学环境;推动规模化教师供给,组织多样化交流活动等,于2030年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

实际上,这一目标在青岛已经超前实现。青岛于2022年实现人工智能课程全普及,2024年基本实现人工智能实验室全普及。目前,全市累计培训人工智能教师3000余人次,经过培训的教师不仅具备了扎实的人工智能基础知识,还能够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创造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推进人工智能课程项目化、社团化、竞赛化,成功实现市域范围内1102所学校、百万学生人工智能课程全普及,全市所有学校均已成立人工智能社团,3816人次获得省级以上人工智能竞赛奖项,青岛也获得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2026年承办权。

《通知》还强调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人工智能引领构建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生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技术、社会的关系,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探知的过程中,要动手组装,要编写程序,还要确保让机器人动起来,这实际上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都可以得到提升,最终实现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的提升。”青岛君峰路中学信息科技教师周洋表示。同时,学生也会逐渐掌握人工智能背后的基本原理,从而对人工智能有一个客观、科学的认识,为今后利用甚至是参与开发人工智能埋下“种子”。

人工智能正在影响和改变经济社会的发展,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人工智能教育作为提升综合素质的增项,也正在助力中小学生个性成长、全面发展。(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王世锋)

THE END
1.经开区两年建成学科教研基地26个工作动态12月10日,经开区信息科技基地校首席老师高宇组织来自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的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走进北京市第二中学经开区学校,开展“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小学信息科技学科实验教学交流活动”,同赴一场教研之约。 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深入探究二维码的奥秘、信息科技课“我们的新伙伴——人工智能”https://kfqgw.beijing.gov.cn/zwgkkfq/yzxwkfq/202412/t20241218_3968308.html
2.北京各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名单汇总(持更)北京海淀、朝阳、西城、东城、丰台、石景山、房山、顺义、门头沟、密云、怀柔、经开、通州、昌平区等区拔尖人才培养基地校名单已出,一文查看学校名单详情。 北京多区深入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如:建设特色、多元、高品质的课程体系;建设高水平师资体系;建设多渠道贯通培养体系;建立综合、增值评价体系。那么,北京各区https://www.xschu.com/zhengcezixun/75861.html
3.展科学教育风采——沈阳市实验学校迎接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11月29日,由锦州师校杜百顺主任、东北大学祖国胤教授、中科院生态所黄彦青主任组成的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复核专家组,在沈阳市教育局基教二处三级调研员于晓晶,沈河区教育局党组成员、教育事务服务中心主任葛海丰,沈河区教育局中教科负责人白薇,沈河区小学科学教研员迟明宇的陪同下,抵达了沈阳市实验学校。学校https://liaoning.news.163.com/24/1216/10/JJH8EB9S04229BRM.html
4.2025北京顺义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名单牛栏山一中、顺义一中、北京市十一学校顺义学校、北京四中顺义分校、牛一实验学校、仁和中学、首师大顺义附小、东风小学教育集团和中关村三小顺义学校9所学校(排名不分先后)授牌顺义区首批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 获取北京各区最新招生资讯、下载最新试题答案!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https://www.gaokzx.com/gk/zhongkao/132403.html
5.2024年北京市研究型学校建设经验交流会召开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学校学校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2024年12月12日,由北京教科院基教所主办,东城区教科院、北京景山学校承办,以“追求高质量 构建新格局”为主题的北京市2024年研究型学校建设经验交流会顺利召开。现场参会人员有市区教科研人https://www.bjesr.cn/ywbm/jcjyyjs/kydt/2024-12-16/53537.html
6.2024年北京市中小学生科学建议奖揭晓,海淀学生上榜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 哈昱彤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者注意到老年人对学习新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但适合他们的教育机构却相对较少,导致他们的学习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为此,建议者提出了将幼教老师引入老年大学教学的建议,并分别对老年人和幼教老师进行了走访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大多数老年人有参加老年大学课http://bj.wenming.cn/hd/yw/202412/t20241217_6851366.shtml
7.教育部一周(10.1810.24)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开展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首批拟组织150所学校参与,主要有普及校园急救知识、配备校园急救设施、开展应急救护培训三项重点任务。 8)第六届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发布 日前,第六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第四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发布,各高校积极作为,精准帮扶,为巩固教育脱贫攻坚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110/t20211025_630587.html
8.积极推进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等试点建设时政要闻烟台新闻积极推进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山东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等一批国家级、省级试点建设,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深化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为学生成长成才夯实基础。 同时,烟台将持续聚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烟台市锚定2035年跃升成为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目标,对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https://www.jiaodong.net/news/system/2024/09/03/200545639.shtml
9.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中小学校书香校园试点建设的通知各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教育事业(事务)发展(服务)中心,沈阳市教育研究院,书香校园实验区(市、县)、试点校、阅读联盟: 为贯彻落实《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校书香校园建设试点工作,全面提升我省中小学生阅读素养,促进各校和广大师生互启互鉴,营造更加浓厚的书香校园建设氛围,现将近期工作http://www.lnie.ln.cn/info/1205/3446.htm
10.深度教学助力“双减”提质增效——广州市中小学深度教学课堂改革为提高广州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以效果、效率、效益提升达成减负提质的目的,6月15日,由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广州市教师发展研训中心主办的广州市中小学深度教学课堂改革实验启动与培训会在广州实验教育集团湾区实验学校举行。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各区教研机构、深度教学课堂改革实验试点校相关领导及研究人员参与会议。https://www2.guangztr.edu.cn/zxdt/2102.html
11.宁波市教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发布教育政策教育界网预期成果:迭代优化浙里办“甬有优学”1个线上服务门户,建成5个核心应用和5个重点应用的集成门户。建设16个高水平人工智能实验室、4个直属学校高标准学科实验室,争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宁波试点区。 工作措施:制定《宁波教育数字化三年行动方案》《宁波市教育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推进1个教育服务门户、5个核心应https://www.jiaoyujie365.com/N/1553.html
12.2020年教育信息化发展分析针对线上体育教学的局限性,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鼓励学校开展网络远程学生体育“云”竞赛和“云”上运动会。这一系列的政策谋划,不仅引导全国中小学线上教育走入正轨,也打消了社会公众对于在线教育https://www.ceeia.cn/news/detail_35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