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公布“志教融合”志愿服务教师数字化胜任力提升项目试点区域名单,宝安区榜上有名,广东省仅四个区域入选,宝安区成为深圳市唯一试点区域。
“志教融合”致力于探索数字环境下劳动教育志愿服务教育教学新模式。通过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性,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促进宝安区劳动教育志愿服务校家社协同育人。同时项目借变革技术手段,促使教师提高数字化胜任力,以适应教育行业的发展需求。
近年来,宝安教育一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自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以来,宝安区设立了专职劳动教育教研员,多措并举完善劳动教育学科基建工程。
宝安区在全市率先发布学段覆盖最广的《宝安区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指南》,授牌61家校外劳动实践基地。2023年,宝安区10所学校获评区劳动学科教研基地校,9所学校获评深圳市劳动教育示范校,7所学校获评深圳教育改革创新大奖“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园)年度奖”,获奖数量区域占比居全市前茅。在智慧赋能方面,宝安教育积极探索智慧赋能教学与教研,以数字劳动为基础构建劳动教育“智慧四环”模型,从完善资源共享教研平台、“数字+”劳动学科教学、智慧劳动课程应用、数字劳动场景结合等四个方面推进数智劳动发展。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数场AI智能分析教学研讨、数字劳动场景拓展课,利用人工智能分析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法、评价,将劳动教育的教学过程落实为可度量的指标。未来宝安教育将不断推动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继续为促进宝安学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出有力探索。
为落实推进
宝安区“志教融合”项目顺利开展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宝安区教育局遴选了
8所“志教融合”试点校
自去年年底开始
区教育局深入走访了8所试点学校
全面细致地了解了
这些学校在劳动教育实施
以及数字化平台建设方面的具体情况
正式授牌共筑未来
近日
宝安区“志教融合”
志愿服务教师数字化胜任力提升项目
在孝德学校启动
宝安区8所“志教融合”试点校
正式授牌
1
方案解读,明确方向与路径。会议对宝安区“志教融合”志愿服务教师数字化胜任力提升项目实施方案及工作计划进行解读,从项目由来、方案解读、工作部署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就接下来如何推进、实施进度、预期成效等做了详细工作安排。
2
平台培训,增强教师专业技能。活动现场就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使用进行了专题培训。通过培训,与会教师掌握了平台的使用方法,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3
积极动员,推进落实核心工作。实验校应充分发挥“志教融合”试点校的示范作用,探索在数字环节下开展中小学劳动志愿服务活动的新模式、新路径。
此次启动会的成功举办
标志着宝安区“志教融合”
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
不断提升劳动教师的数字化胜任力
推动宝安区劳动教育数字化再上新台阶
“志教融合”试点校风采
01
孝德学校
孝德学校以数字化助力劳动教育,围绕仁、勇、智三大发展目标,积极探索数字环境下劳动教育的新样态,搭建孝德模式劳动教育云平台,利用数字化方式扩大影响力。孝德学校已成立校家社协同育人中心,统筹劳动教育资源,根据本校特点开发系列性的特色劳动教育课程,将云平台用于课堂教学及课后劳动实践记录中,充分发挥数字化、信息化平台赋能育人实践作用。学校始终坚持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在校内活动中嵌入劳动教育、在家庭生活中强化劳动教育、在社会实践中拓展劳动教育,积极为学子们创造更多的社会体验,让学生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树立劳动意识,实践服务技能,增强社会责任感。
02
西湾小学(集团)海城小学
西湾小学(集团)海城小学秉持“人人精彩生长”的办学理念,融入“现代学习科学理论+云端技术”思想,营建五维一体生长教育文化,构建了“双S”生长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依据《大中小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创设了“智创融合”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包含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大板块。特别是在服务性劳动方面,学校通过数字技术,打造出前瞻且实用的数字劳动场景,并开设“志教融合”劳动教育课程,联合校家社力量,让学生在校园服务、社区服务、社会服务等多个层面树立服务意识,实践服务技能,增强社会责任感。此外,学校还借助学生生长历程APP,对劳动教育进行过程性、进阶性、可视化评价,增强评价的游戏化、趣味化、任务化和数据化,通过能量累积、积分兑换、称号晋级等系统,构建了线上线下“双线”融合的“双效”评价模式,让学生在劳动中全面发展、精彩生长。
03
海港小学
04
华中师范大学宝安附属学校
05
坪洲小学
坪洲小学根据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有关要求,以“一起耕读,一起长大”的办学理念为指引,积极推动志愿服务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努力探索“志教融合”的劳动教育模式。学校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使用宝安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班级优化大师等平台,借助数字化的力量,探索出更加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坪洲小学在阮瑜校长的带领下,结合“志教融合”,不断丰富劳动教育教学理念。坪洲小学教职工积极践行“志教融合”的有关精神,将“志教融合”与“耕读”文化相结合,奋力打造具有坪洲特色的劳动教育品牌。学校还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学生积极走出校门,走进社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如走进图书馆做小小整理员,走进科学馆做小小讲解员等。同时,学校与社区建立育人共同体,结合传统节日开展“送福进社区”等主题活动。
06
石岩湖学校
石岩湖学校利用校园、社区义工联、实践基地等场所资源,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学生积极参加校门口礼仪指引、公共区域卫生清洁、活动讲解员等校园志愿服务活动。同学们还走进社区、公益场馆等参与志愿者服务劳动,如湿地公园“共建花园”、垃圾分类站了解垃圾分类并在社区宣讲引导等。初中生义工申报率几乎达到100%,每周开展绿道“护绿”行动,假期开展义工志愿活动,到深圳街头和公共场馆进行引导服务。最后通过数字化平台记录学生表现,多维度、多主体进行评价。根据素养评价结果反馈,表彰表现突出的学生,鼓励其他同学积极参与,提升劳动综合素养。
07
西乡小学
08
滨海小学(集团)文昌小学
滨海小学(集团)文昌小学推行“志教融合”志愿服务,融合劳动实践与志愿服务,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数字化能力提升。3月12日,学校携手家长和凤凰社区,于凤凰山公园举办公益志愿植树活动。活动中,学生亲手植苗,体验劳动艰辛与乐趣,培养环保意识与责任感。同时,文昌小学运用数字化平台,实现学生志愿服务数字化管理,提升学生劳动素养与团队协作能力,并增强教师数字化胜任力。此举不仅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还加强学校、家庭、社区联动,探索志愿服务新路径,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