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编制资源配置专栏突出教育优先全面实现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达国标重点文章回顾

针对全省学龄人口持续增长,教育编制需求不断增加的趋势,要求各地锁定基础教育教职工编制底数,只能核增,不得随意核减。同时,强化教职工编制跨区域、跨层级统筹调配,提高使用效率,破解教育领域内部“有编不用”和“无编可用”的结构性矛盾。

一是打破学校壁垒。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机构编制部门核定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编制总量,由教育部门分配各学校使用编制数,实现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常州等地进一步在市直属学校参照推进“局管校用”,由市级教育部门在编制总量内调剂学校教师编制,对工作量不足的教师试行跨校任教机制,组织富余教师在学校间流动。

二是打破区域壁垒。综合考虑设区市所辖县(市、区)在校学生数和教育发展需求等因素,在市域范围内统筹调剂教职工编制,优化资源配置。针对主城区人口不断流入,在校学生数持续增长的情况,南通市从所辖6个县(市)统筹调剂900名事业编制纳入市级编制管理库,实行专编专用,重点保障市区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需求,有效缓解市区教师短缺问题。

三是打破层级壁垒。印发《关于进一步挖潜创新强化基础教育教职工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将各设区市超出核编标准的教职工编制作为统筹编制,所有权仍归原设区市,由省委编办统筹分配至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短缺严重的地区。2020年12月,从部分设区市统筹1万名教职工编制,分配至苏州、无锡、常州、连云港、徐州、宿迁等教职工编制短缺市本级和县(市、区),专项用于招聘中小学专任教师。

一是向严格管理要编制。将教育编制保障放在机构编制管理的突出位置,加大跨部门、跨行业调整力度,优化事业编制结构,向教育领域尤其是中小学校倾斜,目前全省教育系统事业编制总量达到80万余名(含周转编制),占到全省事业编制总量的52%。要求未达标地区加大编制挖潜力度,压缩为机关提供服务保障事业单位编制,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占本地事业编制的比例要逐步达到全省平均标准。强化中小学专任教师编制保障,苏州、连云港、宿迁等未达标地区将日常管理中收回的3493名事业编制专项用于补充中小学专任教师。

二是向深化改革要编制。在无锡、常州等4个设区市及所辖4个县(市、区)开展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大力撤并整合“小散弱”事业单位,要求试点地区事业编制精简比例原则上不低于20%,空编不足20%的收回不低于50%的空编。试点地区共收回事业编制1.3万余名,主要用于保障教育等民生事业发展需求,其中徐州市市本级精简编制3458名,在满足市属学校需求同时,还向所辖县(市、区)中小学校下达了1714名编制。为推进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达国标工作,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组织未达标县(市、区)对照试点要求开展编制预精简,为中小学核增954名编制。

针对全省事业编制空编长期稳定在15万名以上,但分散在全省3.4万家事业单位,内部结构性变化频繁的情况,改变传统的编制“上收—下放”管理方式,建立省市县三级“周转池”,层层压实责任,全面完成达国标任务。

一是建立健全教育编制需求预警机制。江苏从2017年起建立基础教育资源需求预警机制,每年定期发布《全省基础教育资源需求预警报告》,根据常住出生人口、学段学龄人口、人口流入流出等情况建立模型,对未来一到两年全省教育资源需求趋势进行分析研判,对各地各学段的学校、学位、编制需求进行预测预警。合理确定预警等级,根据学校和教师总量缺口严重程度,对各设区市分别赋予红色、橙色、黄色等预警等级。强化预警运用,结合预警报告超前谋划教职工编制的统筹调配,将盘活的编制重点用于加强红色、橙色地区教职工编制配备。

二是建立健全教育编制长效补充机制。坚持需求导向、动态调整,根据公实际需求每两年动态调整一次周转空编,实现持续、稳定达国标。用好实名制管理系统和大数据手段,在机构编制管理中做到空编有数、用编有度,把好进人关,为各级“周转池”预留出足够空编,确保周转得起来。完善周转空编管理制度,要求达国标后各地再利用本地空编建立“周转池”或扩大原“周转池”规模的,统一报省委编办审核,避免空编重复周转造成超编风险。

THE END
1.区县教师发展机构以何支撑强教之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2022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提出,在新时代要“构建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发展机构为纽带、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http://www.jyb.cn/rmtzgjyb/202412/t20241213_2111282814.html
2.厦门持续推进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去年9月,我市出台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各区也结合实际,推出系列创新举措,在名师工程建设、班主任队伍建设、教师阅读共同体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如何对教师进行分级培养?海沧区不仅开展新教师培养三年行动,同时通过建立异地名师工作室等措施,带动骨干https://www.xmtv.cn/xmtv/2024-12-17/6d49cc13d245be40.html
3.厦门构建完善的育师强师体系新闻频道厦门网讯(海西晨报记者 许蔚菡)昨天上午,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交流会在厦门举行,厦门市教育局在交流会上汇报了厦门教育工作改革成效。 统计数据显示,在基础教育满意度方面,厦门长期在全国38个主要城市中保持前列。教育部去年启动实施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厦门是10个试点地区之一。厦门市教育局https://news.xmnn.cn/xmxw/202412/t20241218_288116.html
4.2024中国教师队伍建设十大进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6月11日至14日,为全面提升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政治能力和办学治校能力,中央党校、教育部联合举办全国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培训班。培训班突出政治性、思想性和专业性,将“思想理论+形势任务+实践案例”相结合,作了精心设计。培训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设主课堂,以县为单位在地方教师发展机构开设近4000个分课https://www.chinazy.org/info/1006/18880.htm
5.2022.07.07河北廊坊北三县将首次接入首都地铁网全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省市县三级全面达标 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省市县三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已如期达到或高于国家基本标准,有效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城乡均衡配置,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河北廊坊北三县将首次接入首都地铁网 作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标志性线路,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北京段可行性研究报告近https://www.chinaxiaokang.com/xczx/junxianredian/2022/0707/1334483.html
6.2022年7月7日新闻联播文字版每日新闻联播我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省市县三级全面达标 据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消息,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省市县三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已如期达到或高于国家基本标准,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国家标准自2001年制定以来,先后两次调整,逐步提升农村、县镇编制标准,2014年实现全国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http://mrxwlb.com/?p=4573
7.7月7日周四《新闻联播》要闻汇总我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省市县三级全面达标 据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消息,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省市县三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已如期达到或高于国家基本标准,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最新疫情 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7月7日)通报,7月6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https://m.cls.cn/detail/1065258
8.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分析报告范文(精选14篇)1.积极进行教师编制补充,切实加强教师编制管理。近年来,我县认真按照核定的教职工编制,从严规范学校内设机构和岗位设置,切实加强教师编制管理。目前,我县中小学教师核定编制为7193人。实有编制7755人,虽然实有教师人数超出编制人数,但是基于我县的特殊县情,依然存在教师不够用的状况,特别是英语、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https://www.ruiwen.com/baogao/6177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