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展示

STEAM教育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数学(Mathematics)等多个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其倡导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结合多学科知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本文应用STEAM教育理念,充分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构建适用于高中阶段的项目式学习路径,高中生虽然有科学实践经历和一定的技术技能储备,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工程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但大部分学生只能利用单一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无法将技术、工程、科学、艺术、数学等多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解决相对复杂的问题。此外,目前在高中阶段实施的STEAM课程更多地仍然停留在简单的学科知识组合、学科工具应用上,在将各学科知识进行深度有效融合等方面还不足。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以《绿色家园》项目为例,探究适用于高中阶段综合学习环境的STEAM项目式学习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将学科知识进行深度融合应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创新成果

1.构建了基于STEAM理念的项目式课程设计流程

STEAM项目课程由课程目标制定、课程基础、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实施、课程总结与评价等五大部分组成。课程目标制定时,要从STEAM核心素养五个维度设计,项目实施后的评价也应以是否达成课程目标为评判标准。课程实施采用项目式推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索,并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进行全过程评价。

图1课程设计流程图

2.构建了指向深度融合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课程模式

课程内容使用项目式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解决为驱动,采用问题链推进方式进行课程内容的构建。

图2指向深度融合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课程流程图

3.2021年主持教育部委托课题项目:《基于教育资源平台的混合式学习研究——以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运用为例》(已结题)。

4.2021年12月发表论文《基于大数据网络平台应用的STEAM案例的开发与实践》,中国电化教育(国家级核心期刊)。

5.2021年11月论文《基于大数据网络平台应用的STEAM案例的开发与实践》获中央电教馆举办“人工智能教育”论文征集活动创新论文。

6.2021年5月论文《跨学科创新视角下STEAM项目式案例的开发与实践》合肥市优秀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三、创新点和可复制分析

1.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使用,提供学生多学科知识共同学习途径。

2.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学习,更符合双减要求。

3.STEAM项目式课程实施,促使学生多学科知识融合应用,提高学生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

4.多元知识应用,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5.评课系统使用,提高课程评价的科学性和指导性。

四、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

(一)“绿色家园”课程设计

1.问题定位

本课程基于STEAM教育理念,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试图以如何解决现代能源短缺问题为项目切入点,利用工程、科学、技术、艺术等学科知识,构建绿色家园庭院的实体景观,并在此基础上装载智能灯光系统、雨水收集净化系统等节能装置,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家庭能源浪费,增强绿色能源的利用率。通过该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为解决实际问题,自主性地将多学科知识有效融合进行实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课程基础

实施对象:本项目使用于会使用激光雕刻机、有一定的编程基础的高中学生。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大胆让学生动手动脑,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和自由度。

实施环境:STEAM教室或创客教室,要求配套有激光雕刻机、电脑等信息技术工具。在开放性的环境中,学生更敢于沟通交流,协作互助。

融合点:确定项目所包含的物理、技术、数学、艺术等多学科知识点,将知识点进行有效重组和整合,构建新的学习脉络,从而打破传统分科知识学习模式,以任务驱动知识点的学习。

3.课程目标

围绕项目主题,从学生角度出发,将多学科知识相融合,提高学生的多元化学习能力。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笔者制定了五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具体如表1所示。

表1五维教学目标

4.课程内容设计

图3指向深度融合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课程流程图

5.课程实施

(1)问题驱动、方案设计

图4学生设计项目方案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真实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融入问题情景之中,主动探索解决方案。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学生不断发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对其他同学的方案提出质疑和改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同时在方案的具体制定中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为项目的顺利开展,需要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要求发展转变,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发展能力。

(2)线上学习、知识整合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进行线上专项学习,以问题解决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将各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的深度融合,从而创新性地提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3)交流协作、创新实践

学生制定任务清单,组建学习小组,以协作学习的方式形成实践共同体,利用激光雕刻等技术,分工合作完成场景模型搭建。利用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实现绿色节能理念,创新性地提出节能方案,实践绿色能源的综合应用。

表2小组分工协作学习任务单

续表2小组分工协作学习任务单

(4)展示汇报,完善改进

学生以展板和PPT的方式对项目进行成果汇报,并现场对其节能功能进行演示。学生和教师共同商讨项目完善和改进方案,力求对项目不断优化和改进。最后,老师要对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的表现和最终成果进行点评,学生和教师共同填写评价量表。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汇报和方案优化,锻炼学生的语言整合能力,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升。

图7学生进行展示汇报

(二)课程评价

STEAM课程主体由教师、学生、课程(项目)组成,课程评价从STEAM课程项目质量评价、学生学习评价、教师教学评价三个维度进行评价。主要聚焦于学生的学习评价,突出学生评价的发展功能。

1.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以过程性评价为主,通过对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反思,改进进行评价,学生的学习的过程就是评价的过程,评价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此外,在课程或者项目结束时,采用评价量表、测试、成果展示、参加比赛等方式,对学习结果进行终结性评价。

2.通过评价量表增强评价的有效性

案例整个开发过程中,向学生和老师分别发放课程质量、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评价量表,通过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帮助教师把课堂教学进行了量化分析,更加清楚地找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以更客观、科学的评价方式了解课程实施情况和效果,增强评价的有效性。

图8“绿色家园”课程教学教师评价结果

图9“绿色家园”课程学生评价结果

(三)反思与改进

1.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使用,提供学生多学科知识共同学习途径

2.跨学科知识深度融合,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STEAM项目的开发要立足于多学科知识深度融合,不能理解为不同学科知识的简单组合,或者分学科、分课时进行课程教学。而应该是在同一个问题中同时应用多学科知识进行问题解决,将各学科知识点打散重组,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如在绿色家园项目中,为实现太阳能发电系统制作这一任务,需要学生从物理、技术、工程等多个角度综合考虑,各学科知识点相互交错,并不独立。因此,就需要教师重新搭建知识框架和结构,梳理各学科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科知识实现深度融合,从而通过项目的学习实践STEAM理念,落实核心素养要求。

THE END
1.中新教育丨教育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总量达8.8万条中新网1月26日电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东斌26日称,目前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总量达到了8.8万条,是年初4.4万条的2倍多,覆盖教材版本由年初的30个共446册次增加到65个版本共565册。 1月26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朱东斌在介绍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应用的进展情况时表示,一年来,教育部积极推进国家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24/01-26/10153278.shtml
2.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浏览量超400亿次本报讯(记者 林焕新)今年是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实施第三年,也是数字教育“扩优提质年”。教育部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简称平台)全域应用试点工作为新举措,以“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为新要求,纵深推进平台全域深化应用,以数字化助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平台上线以来,服务领域和应用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试点工http://www.jyb.cn/rmtzgjyb/202405/t20240521_2111197242.html
3.中新教育丨教育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总量达8.8万条中新网1月26日电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东斌26日称,目前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总量达到了8.8万条,是年初4.4万条的2倍多,覆盖教材版本由年初的30个共446册次增加到65个版本共565册。 1月26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朱东斌在介绍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应用的进展情况时表示,一年来,教育部积极推进国家https://m.gmw.cn/2024-01/26/content_1303643950.htm
4.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使用情况请以某课时教学实践为例,分享使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包括工具和资源)的亲身经历。 可以谈谈您的使用初衷、遇到的问题、发挥的作用、后续情况、意见建议等。 11. 【班级管理】 请结合您的班级管理,分享使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包括工具和资源)开展班级管理的亲身经历。 https://www.wjx.cn/xz/284376999.aspx
5.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情况汇报一、应用情况概述 经过调查,我发现全校教师对国家中小学智慧服务平台的应用情况总体较好。我校教师已经注册并使用了该平台,他们通过平台进行教学资源的分享、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学生学习情况的监测等工作。同时,也有一些教师对该平台的了解和应用还比较有限。 https://zw.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2376639
6.《生本教学—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初探》课题中期报告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指导,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主办的智慧教育平台,平台分为中小学、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个板块,汇集了海量教育教学资源内容。其中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城乡学生共享全国名师、名家、名校、名课资源,帮助农村地区教师线上协同教研、备课辅导https://byne.nmgjyyun.cn/index.php?r=space/school/portal/content/view&sid=2115001660&id=576398
7.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云平台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4篇)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云平台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云平台培训心得体会1 https://m.ruiwen.com/word/guojiazhongxiaoxuezhihjyyptpxxdth.html
8.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的实践与反思.docx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的实践与反思01概述为落实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对专家团队“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推广应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创新探究平台新场景实践模式”等要求,河南专家专家指导团队(以下简称专家团队)聚焦课堂教学应用核心目标,通过对场景创新性再造和灵活性实践应用,培育一批“建资源、用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99714864.html
9.关于深入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工作的通知市教育局将组织专家结合试点学校工作方案落实和应用成效等,对完成工作任务的单位进行“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市级示范学校”认定(具体标准由市教育局另行通知)。 三、加强团队建设 1.组建专家团队。面向全县各中小学校遴选县级专家指导团队成员,县局将根据申报情况择优推荐10人(学科专家不少于总人数的一半)参加市级http://y.fxjyw.net/App.ResourceCloud/index.php?app=changyan&mod=Homepage&act=view&newsid=5240
10.服务“双减”免费使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线服务“双减” 免费使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线 在东方财富看资讯行情,选东方财富证券一站式开户交易>> 教育部3月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改版升级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教育部在2020年疫情的情况下,紧急开发建设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主要提供专题教育和课程教学两大类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203012294395233.html
11.智慧教育启新篇,平台培训助成长——“国家智慧中小学教育平台为了确保全校中小学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显著提升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信息化素养, 推动平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教育 资源的均衡分配。我校于2024年8月30日上午对我校全体教师进行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使用进行了培训。 https://www.meipian.cn/56cnef4w
12.鄂托克旗棋盘井第三小学持续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三、依托平台,助力家校协同育人。学校充分利用平台家庭教育资源,支持家校协同育人。通过平台的优质资源普惠共享,提升我校家长自觉使用平台开展相关家庭教育学习,形成家校协同育人新局面,有效落实“双减。 我校教师通过持续运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各个板块的内容,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质量https://www.ordosedu.cn/info/1031/232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