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3日?星期五?甲辰年冬月十三
2022-01-14??广饶党建网发布
赛道一
石油技术服务
1
油气VR巡检云平台
【项目简介】项目以立方石油开发的油气VR云平台为基础,以VR巡检机器人及VR巡检无人飞机开展油气井场VR巡检、油气管道VR巡检、油气VR培训等核心业务,实现对现场各种类型的设施设备及仪器仪表的识别管理和现场监控。项目有3种商业模式:一是油气VR巡检服务,根据客户需求,使用VR巡检机器人或者VR巡检无人飞机等对特定项目进行VR巡检,并最终为客户提供一定期限内的巡检报告;二是油气VR巡检设备的销售及租赁,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标准VR巡检设备或者定制化设备,并通过云平台为客户提供数据处理及分析支持;三是数据接入及分析服务,根据客户现有设备产生的VR巡检数据,利用云平台为客户提供数据处理及分析支持。
2
新一代智能网联节电动力驱动系统通用全栈解决方案
【项目选手】吴晋,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曾任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项目总监。拥有3年科技成果转化、孵化、投资、管理以及政府国企等对公交流合作工作经验,服务过多家头部创业公司,主导和参与了多个科研成果转化项目的早期投资和管理。拥有2年创业经验,曾任联智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OO、CMO,专注和负责大中型国有企业及政府的市场开拓和开发,并从无到有参与公司技术和产品的开发流程。
【项目简介】智慧动力神经元作为项目组核心技术,可提供一站式通用的智能高效节能动力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核心产品利用独特的智能驱动控制架构和多种新一代信息技术,集工业动力终端的智能控制器、感知器、数据交互入口和工业OS为一体,成为工业动力终端的“末梢神经元”。
在动力神经元下层架构的可编程驱控一体机,集成了动力系统中几乎所有的电气控制模组的新一代工业通用驱动控制器。相比传统的电气控制柜,一体机尽可能多的去除了实体节点,重构了传统PLC,利用程序的复杂性替代电气设计和电路的复杂性,降低故障风险、维保频率和成本。
动力E语言,是借助智慧动力神经元的边缘计算和跨越式编译解析的能力,针对工业用户开发的一款编写简洁、快速入门的平台专用语言。该语言的使用可为一线工作人员提供更简洁可靠的操作流程编写方式,极大缩短动力优化的试错过程,实现在云端对产线上动力机组的批量控制逻辑改写、重构、升级和快速部署,最终达成产线柔性化和可延展化的构建。
该项目还具备市面上最领先的高效节能永磁电机控制算法和电机生产制造工艺技术。
3
工业标准识别码
【项目选手】杨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本科,中国海洋大学硕士,中南大学在读博士。曾长期在胜利油田胜利自动化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从事数字油田、大数据和系统集成工作,担任胜利油田某采油厂生产数据管理平台副总经理、无人值守站系统总经理,获得胜利油田数字油田油管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发明专利1项。
【项目简介】市场上针对于物体的追溯和物资的管理都有相应的编码或标识,例如居民身份证、快消产品条形码、互联网产品二维码、电子产品电子芯片等。但由于工业化产品所处的环境复杂恶劣,现有技术不能为数字化标识提供支持。
本项目研发了一款能够适应工业复杂环境的编码体系和识码技术---工业标准识别码,并针对此项技术做了诸如编码设备、手持识别设备、在线识别设备、配套智能化装置等产品,构建了工业生产大数据实时分析平台。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帮助客户精细化管理大宗物资,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生产数据智能化分析,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率。
物联网技术是现在很多企业努力的方向,但只有构建了技术数据单元,才能真正打好物联的“地基”。项目通过“一物一码”,可生成工业化产品物资的“身份证”,帮助构建物联网的基础数据单元。工业标准识别码弥补了传统技术所不能填充的领域,为未来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两化融合搭建了最直接的桥梁。
4
油污泥类固废处理材料产业化项目
【项目简介】作为石油开采、炼制、储存、运输等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含油污泥的污染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安全。探寻一种高效、经济、技术可行的无害化处理方法是解决环境污染、避免能源浪费及从根本上实现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的有效途径,是油田开发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
5
废旧油管热轧再制造
【项目选手】胡圣家,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本科,高级工程师,1991年至2017年在胜利油田孚瑞特石油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从事技术研发工作,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担任宁夏辰邦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技术副总,2020年8月至今担任山东宏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副总,曾荣获胜利石油管理局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胜利油田优秀QC成果一等奖。
【项目简介】油管占石油工业用钢总量的10%以上,是油田生产中的消耗品和成本支出大项。再制造技术可将废旧无用的油管变为性能更优的新油管,有效帮助油田降本增效。
项目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专利技术,通过热轧再生工艺,将常规油管修复工艺不能修复的废旧油管复新再造,复新后的油管各项性能指标能达到同等级别的新油管指标要求,修复成品率可达到90%以上,从而能彻底解决废旧油管的再利用问题,可使采油厂已经没有使用价值的报废油管得到重新利用,并可以代替新油管使用,既有效盘活了油田废旧油管闲置报废资产,又为油田节约了生产成本。同时,废旧油管通过热轧工艺再制造处理,不用经过炼钢回炉,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热轧再制造,每根油管耗电量比炼钢工艺节约1000度,按全国总量200万吨计算,每年可节约电量20亿度,节约标准煤8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00万吨,碳排放减排55万吨。
6
油气生产全能源云智一体管理平台的研发与示范
【项目选手】董兴涛,大连理工大学硕士,高级工程师,山东诺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专家。
【项目简介】项目基于石化智云,以胜利油田分公司为试点,实现油气田生产企业在油气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全能源品种(电力、天然气、煤等)、全用能单位的能耗监控、报警预警、能耗评价、能效优化及统计分析,针对胜利油田组织架构明确了“分公司-采油厂-管理区”三级建设架构及功能定位,运用“PDCA”管理理念设计能耗监控、报警预警、能效评价、能效优化、统计考核五大功能模块,实现分公司、采油厂、管理区三级能源运行的精细化管控,实现分单位、分系统的能耗可视、监控、评价、优化及对标考评。
项目应用了大数据分析、神经网络算法、GIS等先进信息技术,打通各系统数据壁垒,全方位集成展示油气生产数据,采集频率可到小时级,是大数据在能源领域的成功尝试,其能效优化建模算法、“两线三区”分析技术均为中石化行业内首创,在全国节能信息化市场内处于领先水平。经过4年的完善讨论,项目具备了成熟产品的使用推广价值,产品运行稳定,数据分析科学,运行速度良好,为胜利油田节能减排作出了贡献。
7
油田用木基纤维素纳米纤维材料研发与产业化项目
【项目选手】李旺,天津科技大学在读博士,现任天津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碳氢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法人兼执行董事,天津市康菲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项目简介】该项目为国内首条年产2万吨级海上油田超深井用可降解纳米纤维素基新材料生产线,总投资8500万元,主要生产纤维纳米磁性离子(NCC)、木基纤维素纳米晶体(NFC)、纳米级油井水凝胶等系列产品。产品重点用于海洋超深油/气井增产、驱油和封堵,可实现海上油田增产驱油技术的自主化,突破目前海洋采油受制于国外技术限制的瓶颈,填补国内绿色纳米纤维材料在油田应用中的空白。
8
基于底水油藏非混相驱的CCUS技术开发
【项目选手】程海鹰,中国海洋大学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能源工业低碳技术、CO2及天然气的资源化利用与地质存储技术研究与应用;曾支持完成多项重大工程试验项目,研究成果在CO2减排与封存、天然气的循环利用与战略储备等方面呈现出显著的经济与环境效益;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0余项,编制企业标准10余项,获科技奖励8项。
【项目简介】该项目主要针对底水油藏特点与开发现状,研究攻关有效介质注入的提高采收率理论与方法提高采收率,实现有效的碳封存;同时进一步扩展CCUS(碳捕集-利用-封存)的使用油藏范围,开发低成本、高效的碳资源化利用与封存技术,提高采收率10%以上;完成高效低成本碳捕集、循环注气工艺及撬裝式碳分离、净化及注入装备开发,应用后实现二氧化碳封存综合成本低于300元/吨,预计可实现碳捕集并封存200万吨以上。目前,项目团队已先后完成底水稠油CO2吞吐/驱技术研究与规模推广、中石油系统内实现CCUS全流程的炼厂碳捕集-驱油-地质封存可行性论证、渤海湾盆地基于CCUS的深层低渗油藏CO2混相驱配套技术攻关与试验方案研究、沧东页岩油CO2注气增能与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试验等科研生产项目。
9
“砂克星”油田用功能性高分子材料防砂控砂及井壁重建系列技术
【项目选手】赵辰,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获得首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现为北京平储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荟萃湖企业家俱乐部理事。
【项目简介】针对目前日益突出的中老油田防砂控砂需求,面向井筒不完善井防砂、严重出砂等现有技术手段无法解决的难题,行业内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团队共同研发了“砂克星”油田用功能性高分子材料防砂控砂及井壁重建系列技术,该项技术达到了或部分超越了斯伦贝谢、哈里伯顿同类型技术的性能指标,实现了“卡脖子”关键技术国产替代。截至目前,累计服务超过150井次,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
10
智能工业检测
【项目选手】邓连军,中国地质大学与阿联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曾在国外工作14年,在石油行业有逾26年的工作经验,发表SPE论文2篇、申请专利23项,为资深SPE会员、国际石油技术会议主旨发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