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燕,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周氏德育先进个人,苏州工业园区优秀共产党员,区语文学科带头人。26年的教育生涯里,她始终秉持育人初心,热爱予岁月,温情予桃李,温柔而坚定地行走着。
追随光,素履以往,初心不忘
孩子们都说:邱老师的语文课特别有意思。同事们知道,这份“有意思”来自于灵动的课堂设计能启发学生多维思考,温柔的课堂点评能引导学生开怀畅谈。她精心搭建各种平台:小小朗读者、我是小主播、读书漂流袋、飞花令……她带着孩子们吹肥皂泡、品槐花饭、捡落叶、赏海棠……在玩中学会观察、积累语言、丰富实践。在邱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真正地、自由地站在了课堂最中央。
从教多年,她从未停止对语文课堂的探索,始终高标准、严要求地对待每一堂课,精益求精,践行新理念。多次执教公开课,先后荣获全国识字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江苏省“杏坛杯”“蓝天杯”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参与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苏州市线上学习的录制,录像课《鲜花和星星》向全国发行。
成为光,骨干领航,点亮微芒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作为一名学校的中层干部,她勇于开拓,做有效管理的排头兵:创新形式,开拓渠道,以研究搭台,以活动优化,引领师生幸福成长。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她和青年教师师徒结对,处处示范引领。只要组内有老师上展示课,邱老师都会一遍一遍地打磨教学设计,一句一句地带领老师们斟酌如何扣准教学目标、开展评价指导等。而这样的指导通常是在下班后进行的,邱老师从无怨言,用“奉献”沉淀时光足迹,努力成为那一束照亮自己、温暖他人的光。
散发光,关爱成长,播种希望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邱老师坚信教师工作的灵魂是“关爱学生”。她努力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她常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需要静静守望”。正是这种不急不躁地等待、陪伴、激励、赏识,在她的班级里,每个孩子都用自己的方式闪闪发光。因为这份与孩子们的相惜与共,毕业多年后的孩子们常会回来,抱一抱“邱妈妈”。这样的温暖,成了邱老师心底最温柔的存在,更坚定了她奋斗一生的追求与爱。
陆泉萍
陆泉萍,中小学一级教师,苏州工业园区教学能手,小学部数学教研组长。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作为和景城学校一同成长的青年骨干教师,她坚持用数学教育帮助学生开掘幸福生活之源。十载青春教育路,博雅、童心、母爱、敬业,是她坚守的初心。
学生本位,唤醒灵魂
教育的力量,就是促进儿童的生命生长的力量。正如海德格尔所说:教育,就是“让生长”。每个孩子的内心都存在一个宇宙,它以无限的广度和深度而存在着。十余年来,陆老师始终坚持学生立场,用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用悲悯、耐心和从容投身于小学数学教育事业之中。学生逐渐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教学相长,她也形成了温暖、宽大、审慎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的喜爱与家长的支持。
教学领航,奋楫前行
三尺讲台,四季耕耘,陆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求索前行。热爱教学研究,热爱和孩子们徜徉在数学的海洋,她始终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每一个平凡的教学日子。十年磨一剑,陆老师在各级各类教学评比中不断砥砺前行、超越自我。她曾获苏州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二等奖,园区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中低段、中高段一等奖各一次,园区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小学组一等奖。“做一个研究型教师”是陆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曾获苏州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结果运用案例评选二等奖,苏州市小学数学作业创新案例评比二等奖,园区小学数学作业创新评比一等奖。她先后参与5项省市级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提升科研素养,同时把科研成果用于指导教学,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所带的三届学生数学学业质量水平优异。
引领团队,递薪传火
身为教研组长,陆老师在校长室、教导处的布局下不断夯实教研组建设,充分发挥学科青年骨干教师模范作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她无私为教研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用兢兢业业的敬业的精神带动青年教师的自觉成长。从十年前刚踏入教坛的新手教师,到现在景城小学数学骨干团队的核心之一,陆老师践行着新时代教师的精神样态。近年来,景城小数团队在园区展露锋芒,被授予景城学校“特别贡献奖”。
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陆泉萍老师用自己的热情、勤奋,在小数数学教育这块沃土上放飞自己的理想,践行着自己的教育人生。
冯薇薇
冯薇薇,中共党员,区骨干教师,小学综合教研组长,长期从事小学数学及综合实践的教学工作。从教二十余载,勤勉耕耘,锐意进取,以积极的热情投身于小学教育事业。
专业赋能,聚力提升
在学科教学中,自2001年工作以来,冯薇薇老师不断学习,积极研究教学方法。她苦练基本功,潜心钻研教法,所带班级学生学科素养高、能力强,受到一致好评。
教学竞赛方面,她曾代表苏州市参加全国“国培计划”研修班,获“优秀学员”称号;也在工业园区“国际师训”研修中,荣获银奖。获得全国NOC信息网络大赛一等奖,省“杏坛杯”苏派教师优质课评比三等奖,“一师一优课”获“市优”,市命题大赛一等奖,区减负增效优秀教师,区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区评优课一等奖等,同时在省市刊物发表若干论文。
实践磨炼,活动引领
在教研管理上,冯老师也有自己的心得。作为我校小学综合教研组长,冯老师带领组内教师积极研发具有我校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依托我校办学理念及学情,经过十年不断探究,最终研发了《童眼》系列综合实践校本课程。该课程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品姑苏、看世界、向未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不仅受到学生的喜爱,也提高了我校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在冯老师的指导下,我校学生先后7次荣获市区级小学综合实践学生成果展评一二等奖。她也三次获得我校“校长特别贡献奖”。
携手共进,潜心探索
冯老师关心学生和青年教师就像关心自己的弟弟妹妹、子女一样。冯老师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多元的教育理念、严谨的科研作风坚守教育岗位二十余载,用智慧和爱心浇灌学生,以实际行动为青年教师树立榜样。她带领组内老师积极探究项目化学习,曾荣获全国项目式学习展评一等奖,市区项目评比一等奖若干。基于项目研究编排的创意节目《寻梦环月记》获市银奖,并受邀在中央电视台《大风车》节目进行演出。
放眼远处春更浓。冯老师始终相信:俯下身子,瞅准前方的路,一心为了学生,一心为了教育事业,倾情注爱,用爱心与智慧耕耘,不断学习,科学管理,不断创新。
樊淡如
樊淡如,中共党员,一级教师,道德与法治教研组长,区优秀班主任,校教学能手、教科研能手。工作以来,她始终爱岗敬业、求知笃行,她育学生于细微处,教育教学严谨认真,用踏实与勤奋行走在育人之路上。
潜心教学,初心不忘
工作多年来,樊淡如老师时刻以一名党员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她以身作责,力求做孩子们的好榜样;她研思并行,呵护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在教学中,她始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她不断探索“自慧课堂”,践行“减负增效”理念的路上,努力打造有温度的课堂。
以研促教,以勤耕耘
教学路上,她深知做一个踏实的学习者,才是笃定站在讲台上的基石。她积极摸索学习,深化自我思考,勤思多写。她主持或参与多项省市区级课题研究,二十多篇教学论文在省市区级平台获奖、发表。
团队引领,且思且行
她是道德与法治教研组长,是小学部思政景研社领衔人,是中小学思政工作坊主持人。在工作中,她认真负责,不遗余力,且思且行:她着力打造教研组学科特色,丰富学校思政资源库,建设学校思政队伍,积极指导组内老师开展课堂教学,引领全校思政教师共同成长,所带教研组获校优秀教研组称号。
三尺讲台育桃李,且行且歌绽芳华。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在无声的岁月里,樊老师耕知耕德,为教育事业倾注无声的爱,吹拂温暖的风。
齐秋晓
齐秋晓,中共党员,小学美术教师,园区优秀工作者、园区三星教师、园区教学能手。担任美术教研组长,分管体卫艺工作。爱岗敬业,师德为先
以爱育人,潜心耕耘
齐老师始终坚持以德而耕,相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和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她注重与学生的良好师生关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鼓励他们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培养他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积极辅导学生参加区级以上美术比赛,获得佳绩,个人多次获得优秀指导奖。
教研思行,协同成长
王威
王威,他是一名体育老师,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一本分,体育课不仅仅是传授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提升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学生们掌握了各种体育运动技能和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了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以及帮助学生促进品格的养成和塑造。
在他看来,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在团队运动中,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共同完成任务;在比赛中,他们需要学会面对竞争,接受挑战,不断提升自己。它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深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因此他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并且在教学计划和实施过程中注重多元化和适应性,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等因素,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并且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完善,确保学生在体育课上充分发展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潜力的同时,又能享受运动带来的品格意识方面的塑造和精神慰藉。除此之外,他深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锻炼的意识,学生“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市重点抓手,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能,不断启发学生,让学生掌握运动的能力和学习的手段,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他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他也注重实践教学,依据课标“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指导思想,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和比赛或者微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同时在比赛中获得对团队协作的认知和能力的培养。
体育课是一项充满挑战以及非常有趣的一门课程。他相信,只要他们用心去做、用情去教,就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健康、快乐、自信,有良好品格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