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到现在已经快两个月,孩子在学校有些什么成长,班里有啥趣事大事,你都了解吗?又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的呢?
部分班级公众号
那么,究竟开设班级公众号的原因是什么?谁在运营?是负担还是利好?
张女士的女儿今年读一年级,在第一次家委开会时,有家长便提出做个班级公众号,平时可以记录班级的活动、孩子们的成长。
“以学校运动会为例,每个家长都很想看到自己孩子的照片,但学校公众号肯定没办法把我们班的内容进行全部呈现,班级公众号刚好就可以成为这样的一个展示平台。”张女士谈到,其实这也是大家创建班级公众号的目的,谈不上强制性,只是希望通过六年坚持,可以见证孩子的成长历程。
具体内容筛选方面,由于本身做的是班级公众号,所以也会尽量照顾到大多数的孩子。“照片会多放点,署名也会多写点,等到孩子毕业回看的话,肯定也会产生更多的感触。”在班级公众号的创立过程中,罗女士认为也有一些好处,例如,通过家校沟通,让家长能够了解到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等等,同时通过参与公众号编辑推送,也能让孩子了解一些内容传播的心得。
三年前,女儿进入小学后,黄妈妈也跟几位家长承担起了班级公号的开设打造,初衷也是希望记录孩子们的成长,增进家长之间的交流。
但才到三年级,这个公号基本处于荒芜状态,一学期更新两三次,阅读量最低的只有几十个点击。
与此同时,黄妈妈也在复盘和思考这个公号的必要性。“当初就是希望可以记录孩子的成长,比如重大活动,我们很希望每个孩子的参与都能被记录,但从现实来看,拍了照,发在家长群就足够了,做成公号不但照片精度被压缩了,而且几十张照片的排版,体量十分巨大……至于活动介绍,也没啥必要做成文字,丢一段话在群里,大家也都清楚了。”
除了家长们的各种尝试,成都也有一些老师在探索班级公号的开设和运营。
谭洪先老师为学生们创办的班级公众号
其次,就是一些学习方法的交流。比如语文科目的学习技巧,虽然家长会的时候也能跟家长聊,但家长只能记一些简单的笔记,至于一些很长篇的理论或者学习资料,通过公号就能让家长少做一些笔记,“直接收藏公号推文学习就可以了。”
我们梳理发现,从目前的班级公众号来看:内容主要是记录班级活动、展示学生的作业、作品等,运营主要为班主任或者是家委会。
采访中,也有不少一线班主任谈了对班级公号的看法。大家比较集中的一个观点,就是班级公号没有必要为了做而做,即使要做,一定要充分考量可操作性。
部分校长也表达了类似观点。“我们学校有老师向学校报批过,提出想开个班级公号,我没反对,但也没马上鼓励,而是让老师充分评估必要性、可行性,最终,这位老师考虑到自己教两个班,还身兼班主任,暂时就先缓了缓”。
有校长表示,从记录学生日常的角度来说,其实方式有很多,照片、视频、电子相册,都是简单高效且方便的形式。“如果是看到别的班有,所以咱班也得有一个,那就失去了做公号的初心,这种卷,毫无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