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小学)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小学分册(试行)江苏省教育厅印发二六年三月目录关于印发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加快教育装备现代化建设的通知1江苏省小学实验室装备标准3江苏省小学图书馆装备标准11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装备标准15江苏省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实践室(场所)装备标准24江苏省小学艺术装备标准28江苏省小学体育装备标准37编制说明一、本标准依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苏发200515号)精神,到2010年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各级各类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育技术装备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战
2、略目标;满足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技术装备的要求;以及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和近几年来装备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编制。本标准参考或直接引用以下标准文件:1、GBJ9986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1986年)2、GB/T198512005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2005年)3、教育部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2002年)4、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2002年)5、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2003年)6、建设部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2002年)7、江苏省中小学基本实现现代化校舍建设标准(试行)(1995年)8、江苏省中小学基本实现现代化装备条件建设标准(试行)(199
3、5年)9、江苏省小学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试行)(2003年)本标准包括实验室、图书馆、信息技术、劳技、艺术和体育装备六大类。编制原则:1、本标准每个学科分为建设、配备、管理和应用四个部分。2、每个学科根据学校的装备水平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高水平、示范性的;第二类为中高水平、先进性的;第三类为最基本的、是合格学校必须达到的装备水平。3、必配和选配相结合,必配部分是每类学校完成教育教学要求所必须的,选配部分均注明“()”,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4、标准中技术指标部分充分考虑到新技术的发展,不致产生限制性因素。江苏省教育厅文件苏教备20061号关于印发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加快
4、教育装备现代化建设的通知各市、县(市、区)教育局: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出,到2010年,全省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各级各类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教育技术装备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厅及时组织有关专家、教师,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参照课程标准,结合江苏实际,编制了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以下称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一、要牢固确立教育装备在教育现代化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充分发挥教育装备对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保障作用。二、要认真对照标准,抓紧制定各级各类学校的
5、教育装备目标和任务,力争在“十一五”期间使本地的中小学教育装备基本达到标准的二类要求,基本实现中小学教育装备的现代化。三、要健全装备投入的保证机制,确保学校按标准建设配备所需的经费及时到位,加快教育装备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四、要加强对学校装备的管理和使用,保证各类装备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效益,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现代江苏人提供坚实的基础保证。各地在实施过程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告省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中心。附件: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二六年三月三十日主题词: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通知抄送:各市、县(市、区)教育装备管理部门江苏
7、求1、使用面积:为86/间,生均不小于1.8。探究实验室使用面积建议在96以上。2、位置:实验室(楼)应保证最佳建筑朝向,室内避免直射阳光,主要采光面应位于学生座位的左侧。实验室(楼)要建造在地面较高处(或垫高地平)。3、照明:采用自然光及辅助照明。教师演示台及学生实验桌面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300Lx,书写板宜设局部照明,其垂直照度的平均值不应低于200Lx,实验台面与书写板面上的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7。室内无可见眩光,宜安装窗帘。4、噪声控制:室内环境噪声应低于60分贝。5、温度:室内温度以不高于30为宜,室温过高宜采用器械降温。6、供电:用电负荷应留有余地,以满足不断增加的现代化教
14、使用面积应满足仪器存放要求,并留有30左右的空间为教师作实验准备。5标本室配置要求序号设备名称参考规格要求数量单位备注1标本柜(橱、架)若干个规格根据教学需要2模型柜(橱、架)若干个规格根据教学需要3学生成果展示柜若干个展示学生探究性实验的优秀成果4干湿球湿度计1个5遮光窗帘若干根据需要说明:标本室使用面积:60左右/间,宜与仪器室毗邻设置。6科学园配置要求(1)科学园应与校园环境有机结合。(2)面积: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校的实际条件确定。可设计在校内或校外的教育基地内。(3)园内可分植物区、常见小动物饲养区、实验区,也可有机结合。(4)园内设施包括供水、排水、用电系统,玻璃温室、荫棚、花架、水
15、池、水箱、铁笼、无土栽培室、组织培养室、工具房等。还应有安全、保护设施。7小气象站配置要求序号设备名称参考规格要求单位配备数量备注1百叶箱个12最高最低温度计个13干湿球湿度计个14雨量筒个15风力风向计带记录台16地温计个1说明:小气象站可设在校园空地或科学园内。二、科学实验室仪器配备小学科学教学仪器参照江苏省小学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及增补目录配备,可根据新教材要求适当调整。三、科学实验人员队伍建设类别名称办学规模2轨以下4轨6轨8轨实验教师1人2人3人不少于4人实验教师应热爱本职工作,熟悉教材,能独立完成本学科所有实验,指导学生实验操作,进行实验研究;参加本学科的教研活动,制订每
16、学期实验计划。实验教师应达到省规定的学历,并通过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的业务培训,持证上岗。学校领导要关心小学科学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合理规定小学科学教师的工作量标准,制定劳动保护用品发放标准,并督促执行,在工资待遇、职务评定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一视同仁,确保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相对稳定。四、科学实验室管理1、机构管理学校应重视科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并有一名校长分管,保证实验开展的经费。科学实验教师职数较多的学校要明确一名负责人。学校领导坚持深入一线听课、指导工作,建立科学实验教师的考评制度。2、仪器设备管理建立教学仪器设备总帐及明细帐,记录及时、准确。定期盘点,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仪器要全
17、部入橱,定柜、定层、定位,分类存放,仪器存放科学、规范、安全、美观;仪器定期保养和维修,保证仪器设备处于正常完好状态。化学试剂、药品要妥善保管。建立实验教学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实验教师岗位职责、学生实验守则等制度,并严格执行。学生实验守则应张贴在科学实验室前方,其余张贴于准备室。一、二类学校要实现计算机管理和辅助实验教学。3、教学管理认真制定科学教学计划,每学期实验计划要上墙公布。加强实验教学过程管理,做好计划、准备、组织、指导、总结五个环节的工作。有配套的实验教学参考资料。健全学生实验记录簿,低值易耗品登记簿,实验仪器损坏、报废、赔偿、维修登记簿,自制教具登记簿、
18、课外科技活动(含科学园和小气象站的日常管理、观察记录、科普书籍借还等)登记簿等五种簿册。完善科学教学计划、总结类档案,教学仪器技术性资料类档案(有关各类仪器的使用手册、说明书、保修卡、仪器质检合格证等随机技术资料),帐簿资料档案等。做到及时归类,定点存放。五、小学科学实验室的使用1、科学课实验开出率积极提供学生直接参与科学实践活动的机会,按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开足开全演示、分组实验。演示、分组实验要做到正确、规范,达到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2、科学探究制定学生探究性实验计划,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可以结合各校自身特点,开设有特色的校本实验课程及探究课题。创造条件开放科学探究实验室,满足学生的
20、教学,资源共享,为当地实验教学正常开展作出贡献。江苏省小学图书馆装备标准一、馆藏总量轨数数量项目2轨4轨6轨8轨类类类类类类类类类类类类最低藏书量(万册)1.41.10.52.72.21.14.03.21.65.44.32.2生均藏书量(册)302015302015302015302015报刊种类(种)6040208050309060401007050工具书及教参书(种)806040100806012010080140120100年生均新增图书(册/人)1.510.51.510.51.510.51.510.5年生均购书经费(元/人)15105151051510515105文学艺术类图书占馆藏总
21、量(%)50505050科普类图书占馆藏总量(%)30303030说明:2轨以下参照2轨,3-4轨参照4轨,5-6轨参照6轨,7-8轨参照8轨。要求:1、藏书量含电子图书,电子图书不应超过藏书总量的20%,还应有一定量的音像资料和本校特色的数字资源。2、为适应新的课程标准和信息化带来的变化,生均藏书量可作为参考性指标,图书馆应注重收藏具有馆藏价值的、一级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其比例不低于藏书总量的50。并要做到品种丰富,复本适量。3、各类藏书结构比例应符合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要求。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和服务对象需要,积极构建科学有效的馆藏体系,并应适合儿童心理特点,思想性、科学性、趣味
22、性、启迪性强。二、馆舍要求轨数数量项目2轨4轨6轨8轨类类类类类类类类类类类类馆(室)舍面积()16011050300200100400240130500300170教师阅览座位/教师人数)1/41/41/41/41/41/41/41/41/41/41/41/4学生阅览座位/学生人数)1/121/151/201/201/251/301/201/251/301/201/251/30藏书室(册/)400500600400500600400500600400500600电子阅览座位/学生人数()1/301/301/401/301/301/301/301/301/301/401/401/40电子阅览最
24、配备能满足本校全部书刊放置的书架、报刊架、书柜,书架和报刊架的高度应方便小学生使用;应配有足够的书立,还应有借阅台和足够数量的阅览桌椅,借阅台和阅览桌椅高矮适中。2、配有办公设备、装订设备。3、有防火、防潮、防虫、防尘、防晒、防盗、消毒设施。4、室内应采光通风良好,光照度不足应增加人工辅助照明,自然通风不够应采用机械方式排风。5、一、二类图书馆(室)应配备12台计算机,还应配备复印机、打印机等设备。四、人员配备类型I类II类III类数量2人(至少专职1人)2人(至少专职1人)1人素质要求:1、热爱图书馆工作,有较强的主动服务意识,乐于奉献,勇于创新,身体健康。2、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受过市级以
25、上的专业培训,并持有上岗合格证,并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3、应具备大专及其以上学历;人员年轻化,并保持相对稳定。五、管理要求1、学校对图书馆有近期和长远发展规划,有检查、有评价、有总结,有学校领导分管,并在经费上予以保证。应根据管理需要设置合理的职称岗位。2、建立健全学校图书馆各项管理制度,如: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书刊的外借制度、阅览规则、图书遗失、污损赔偿制度、音像资料使用规则、图书、清点、剔旧和处理方法、电子阅览室管理规定、图书馆设备管理制度等。3、一、二类图书馆(室)实行计算机管理,要重视和加强与校园网(城域网)的结合,实现网上资源共享。4、应有总括登记、个别登记、注销登记帐册,对每批
27、工作,对年度核心期刊及时进行装订成册,并编目流通。8、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优化环境,积极营造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读书氛围。六、文献信息资源利用1、广泛搜集各种资料、采集整理网络教育教学动态和前沿信息,为教育教学服务。2、定期编制新书目录、导读书目,宣传推荐好书。3、全天开放、全开架借阅,满足不同层次、多样化需求;一类图书馆(室)年生均借书不少于15册(次),二类图书馆(室)年生均借书不少于10册(次),三类图书室年生均借书不少于5册(次)。4、积极运用剪报、图片、图书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和主题读书活动,积极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5、开设阅读指导课或图书馆知识课,培
28、养学生的利用图书馆意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6、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装备标准一、建设与配备(一)信息技术教育设施设置名称4轨6轨8轨类类类类类类类类类数量数量数量数量数量数量数量数量数量计算机网络教室211211211计算机资料及工作室1(1)(1)11(1)111软件制作室1(1)(1)21(1)21(1)多媒体教室占班级总数(比例)1/11/41个1/11/61个1/11/82个校园网络管理中心11(1)11(1)11(1)校园闭路电视系统(1)(1)(1)(1)(1)(1)(1)(1)(1)校园广播系统111111111学校安全监控系统11(1)11(1)11
29、(1)要求:1、学校功能室的数量各校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1、每间功能室使用面积()以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为依据。3、有条件的学校可配置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4、“计算机资料及工作室”与“软件制作室”可合并设置。5、一类学校:在校学生数与网络环境下学生使用计算机数之比达10:1,二类学校:在校学生数与网络环境下学生使用计算机数之比达14:1,三类学校:在校学生数与网络环境下学生使用计算机数之比达16:1。一类学校每个教师配备一台计算机,二、三学校每个教研组配备一台计算机。6、每间功能室均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消防要求。(二)建设要求1、计算机网络教室基本功能计算机网络教室可作为信息技术教育、各学科计
35、室单独接地电阻4,接入楼体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1。湿度适宜,宜设在楼房的中、上层,不宜设在地层和顶层。计算机台可采用条案式设计。所有计算机联网,与国际互联网和校园网联接。基本配置序号设备名称参考规格要求配备数量单位备注类类类1计算机台若干若干若干张结构外形可自选2教师座椅若干若干若干张按需配置3多媒体计算机加视频采集及电视接受装置若干若干若干台4网络信息口若干若干若干个5网络10/100M若干若干若干6打印机若干若干若干台7扫描仪若干若干若干台8耳机若干若干若干副9UPS电源若干若干若干台10刻录机若干若干若干台11录像机或DVD/VCD若干若干若干台12卡座若干若干若干台13数码相机(
39、房专用防静电活动地板。2设计要求:校园网建设包括结构化布线、机房建设、网络设备、软件系统、防雷电系统等部分。校园网建设应贯彻“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适度先进,留有扩展”原则。网络布线设计:光纤和UTP(非屏蔽双绞线)混合使用,遵循EIA/TIA.568商业建筑布线标准,满足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信息大容量、高速传输的要求。超五类布线。门窗安装防盗安全门和金属防护装置。有条件的学校安装闭路电视监控摄像头、火警报警器、防盗报警设备。安装防雷电设备、设施,保护网络设备。墙面设计:选择不易吸附灰尘的防火材料。基本配置序号名称参考规格要求单位配备数量备注类类类1服务器台3-5332主干交换机三层交换
40、台1113二级交换机堆叠型台若干若干若干4路由器支持ISDN、ADSL或以太网接口台(1)(1)(1)5网管微机台1116存储器NAS或SAN台1(1)(1)7不间断电源台1118机柜含理线架台若干若干若干按需配置11安装配套附件套11112网络操作系统套111正版13校园管理平台B/S模式套11114空调机3匹台11115防雷系统套11116网络安全设备套1(1)(1)要求:1、一类学校中心交换机应采用千兆三层以太网交换机。有条件的学校可逐步配备支持IPV6的万兆以太网交换机。主干全千兆,百兆交换到桌面。2、二级节点交换机应为可堆叠、可网管,每组堆叠交换机均应千兆上行中心交换机。3、服务器软
41、硬件的配置应根据学校规模及教学应用情况确定。信息点覆盖到学校各教育、教学、生活场所。教室等常用教学点布点应有一定的冗余。交换机端口也应有一定的冗余。2、网络存储设备的配备应随着学校教育教学应用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增加。3、网络安全设备应有完善的入侵检测、病毒防范、不良信息过滤、垃圾邮件过滤等功能。6、校园闭路电视系统(选配)基本功能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可以实现高质量、多频道、多功能的电视转播,可以实现自办节目,召开电视会议,播放教育教育教学录像。由演播室、编辑控制室、发送系统、电视网络布线及接收系统组成。环境和设计1控制室使用面积不小于30。演播室设在安静的环境里,噪声应低于40dB,房屋结构符合声学
43、三脚架带轮副11113分支分配器个若干若干若干14用户终端个若干若干若干15电视机台若干若干若干或其它显示设备16空调机台11117不间断电源台11118编辑机台(1)(1)(1)19特辑机台(1)(1)(1)20编辑系统非线性台(1)(1)(1)21数字媒体中心套(1)(1)(1)选21则省略5、1022摄像头个若干若干若干可选7、校园广播系统基本功能校园广播系统可满足学校升旗仪式、课间操、眼保健操、全校集会、考试时的听力测试、校园节目等广播任务,具有调频调幅广播、扩音、录音磁带及CD片音频放送等功能。环境和设计1、广播室使用面积不小于16。2、采用自然通风。有条件的学校安装空调,播音时温度
44、不宜超过30。3、至少有1个校园网信息点,1个闭路电视信息点。4、配备灭火器材。基本配置序号名称参考规格要求单位配备数量备注类类类1播放机高、中、低三档台111可选任一档次2定压功放台1113组合音响CD、收音、卡座台14DVD机带MP3播放台11(1)5卡座台11(1)6收音头台11(1)7无线话筒套1118播出话筒含支架套2229制作话筒含减震架套22210监听喇叭只11111不间断电源台11112控制台张11113调音台台11114输出分配器台11115音乐资料柜个11116空调机台11(1)17地毯室11(1)18室内喇叭只若干若干若干19室外音柱只若干若干若干20音柱立杆个若干若干若干21主控计算机台(1)(1)(1)配数字播放机22背景音乐系统套(1)(1)(1)23信息显示系统套(1)(1)(1)说明:1、有条件学校可采用数字智能广播系统,能实现分区广播与监听,自动定时播放。播放主机具有12个以上的分区能力,多组可编程序,定时自动开机关机,实现无人值守。可集中控制各收听点音箱的开与关和各收听点的节目源信号。2、可选用定压式、机架式的功率放大器,配备有线和无线话筒。8、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基本功能校园安全监控系统作为学校安全保卫的辅助设备,为学校重要场所、学生宿舍提供监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