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课题《小学数学实验室的组建与应用》学习材料
一、专家引领
(一)江苏省教研员郭庆松
1.数学实验
数学实验引进实验的目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研究,促进学生学习。
数学实验:让学生有意义地学,为了建构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学生再创造、再发现、融入数学化思考。
2.数学实验的价值
(1)用来改善学习方式,也有助于改善学习方式。
(2)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
(3)使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更完整。
(4)对学生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关键。
3.对于课题的思考
(1)内容的梳理。
(2)教学形态的探索。
(3)数学实验室的创建。
①基于课程:教材上实验梳理,首先是实验室准备材料的梳理,其次是梳理哪些实验要在实验室里上的?
②实验室应该给学生感受数学的文化。一些素材的摆放、布置要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数学文化。
③考虑可操作性。数学实验不是随便哪节课都需要把学生拉过去上的,当然也不需要整节课都需要做实验,可以是研究其中的一个环节;实验课也不需要固定在实验室,也可以去操场等室外进行,比如《千米的认识》就可以在户外进行。
④规范性管理和使用。实验室怎么用要规范,实验的材料要与实验内容、课程内容相互对应,也可以根据一个实验需要哪些材料进行放置。
(二)常州市教育研究院潘小福
1.对于实验课的评价
对于潘香君的课《图形的拼组》当进行“8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的实验时,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做这个实验需要什么”,而不是直接让学生拿出小正方形来摆,接着让学生小组讨论“怎样实验?怎样分工?怎样记录?”,最后让学生交流“你发现了什么?”,需要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让他们思考选材是否合理?怎样实验?(可以考虑序列化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结论的获得不要过急、过快,要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归纳。注意过程中的不成功往往比结果更重要。
2.一些想法:
(1)与原来的动手操作有区别。
数学实验要考虑:实验目标的确定、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的调控、实验结果的分析。
(2)实验可大可小,某一个小环节就可以进行数学实验,这时主要用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认识垂直》中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是要四个角都是直角还是一个角是直角就可以了。这时可以借助几何画板量一量,发现一个角是直角后,其它几个角都是直角了。
(3)实验可以借助物化材料,数学软件。
(4)实验不仅限于课堂,要课内课外相得益彰。比如可以布置试验内容后让学生小组活动,可以在午间进行,或是放学后进行都可以。
二、课例展示
钉子板上的多边形
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王岚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08~10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围绕“钉子板上多边形的面积与它内部及边上钉子数的关系”这一问题开展实验,初步掌握数学实验的基本流程。
2.使学生经历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实验过程,进一步丰富实验体验,拓展研究类似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实验的价值,激发实验成功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钉子板、电子钉板、电子图、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自由操作
学生自由选择在电子板或钉子板上围图形。
二、引出课题,聚焦关系
1.谈话导入:钉子板上可以围出很多图形,今天我们就研究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板书:钉子板上的多边形
2.启发思考:关于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我们可以研究哪些内容?(面积、周长)
3.方法交流:选择部分学生的作品,感受用公式计算面积、数方格获得面积的不同途径。
4.问题引导:钉子板上的多边形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
(1)出示图形,大家看,围成的图形不同,面积大小也不同,围成图形与什么有关?(边、方格)方格在板上又是由什么决定的?(钉子的数量)
(2)围一个多边形后,就把钉子分成了不同的类型,有的在图形内部,有的在图形外部,有的在边上。
5.引发猜想:面积与多边形内部及边上的钉子数有关。
(1)猜测面积会与什么钉子有关?
(2)小组讨论。
(3)交流:外部无关,与内部、边上的钉子数可能有关。
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1.小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验证面积与多边形内部及边上的钉子数有关。
刚才我们“提出猜想”,那接下来就要“设计实验”。(板书:提出猜想、设计实验)
小组交流,怎样设计实验?
2.汇报交流:形成共识,即可以确定一个变量,探究另一个变量与面积的关系。
(1)指名交流:内部钉子数、边上钉子数都可能与面积有关,可是现在有两个变量,怎样研究比较方便呢?(确定一个量不变,研究另一个)
(2)那我们先研究内部钉子数为1枚的情况。
3.实验指导
(1)出示小组实验要求:①小组分工,选择工具。
②围出图形,记录数据。
③汇总数据,说说发现。
④可以选择钉子板、电子钉板、点子图。
(2)学生读要求。
(3)组长说说你打算怎样研究?(突出6人小组两两合作,分别选择一种工具进行研究,1人围1人记录。)
4.开展实验:如确定内部钉子数不变,观察边上的钉子数变化是否引起面积的变化?
5.交流发现
(1)多边形的面积与边上的钉子数确实有关。
(2)内部钉子数有1个钉子时,边上钉子数与面积的关系。
内部钉子数边上钉子数图形面积
184
173.5
163
152.5
6.得出结论:当多边形内部有1个钉子时,边上的钉子数÷2=多边形的面积。你能用一种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方式表达吗?(字母表达式)
7.引发猜想:多边形内部钉子发生变化,边上的钉子数÷2=多边形的面积是否成立?
8.分组研究
(1)内部的钉子数还可以是2、3、4……,那你想研究内部是几枚钉子的情况?
(2)分小组研究内部钉子数为0、2、3的多边形的情况。
(3)汇报:a=2时,b=10,S=6;b=8,S=5;b=6,S=4……你发现了什么?
(4)结论:a=2时,S=b÷2+1。
(5)那么以此类推呢:a=3时,S=b÷2+2;a=4时,S=b÷2+3……
为什么都认为这样?你发现了什么?S=b÷2+(a+1)
(6)那a=0呢?(S=b÷2-1)
9.通过实验,我们得出实验结论。(板书:得出实验)
10.小结:今天的学习过程与数学家、科学家们一样,遇到一个现象,先提出猜想,再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再结论中又提出猜想……
四、回顾过程,总结提升
回顾我们的研究历程,以钉子板上的多边形为研究对象,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其实这个研究过程和很多数学家发现规律、原理、公式的过程非常相似。而我们今天所得到的实验结论,与数学家皮克的发现有很多共通之处。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拓展学习,走近《格点与面积》,了解皮克定理。
图形的拼组
武进星河小学潘香君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动手做”——图形的拼组
1.学生在主动操作的过程中,会用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拼成大正方形,掌握用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大正方形的方法。
2.学生在拼组图形的活动中,经历猜想、验证、发现结论的过程,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图形的拼组问题。
3.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提升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用精确的语言表述拼成的图形,能通过观察、发现结论。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12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小朋友,瞧,这是什么?(魔方)
介绍:魔方的每一个面中隐藏着我们认识的图形朋友,你能找到吗?
追问:只有一种图形吗?看谁的眼睛更厉害,能够看到的更多。
2.你能不能也用3个正方形拼出这样的长方形呢?
交流:你觉得哪一种拼的更好?为什么?
小结:用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时,要把它们的边紧紧地靠在一起。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图形的拼组世界,玩一玩小小的正方形。
【设计意图:从“魔方”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拼长方形的过程中解决学生用正方形拼图形时的注意点:正方形的边与边要靠紧。】
二、动手实践,探索规律
(一)8个小正方形拼一拼,找出方法
1.猜一猜:用8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先猜一猜会有几种不同的拼法?
2.拼一拼:要想知道自己猜测的是否正确,可以怎样?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拼一拼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同桌合作要求:
(1)想一想:可以怎样拼?
(2)拼一拼:数出8个小正方形,同桌合作拼一拼。
(3)数一数:有几种不同的拼法?
3.说一说:看着拼成的长方形,说一说你是怎么拼的?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4.交流:点击呈现不同资源
提问: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拼法?(课件按序呈现2种)你猜对了吗?
5.画一画:轻轻地闭上眼睛,在脑中画一画拼成的长方形。
你能说一说是怎么拼的吗?
填写表格。
6.回想:回顾刚才的研究过程,我们是怎样研究的?你有什么收获?
想一想,指名说一说。
小结:我们先猜一猜,再拼一拼,最后说一说,画一画;我们不仅解决了问题,还收获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用8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学生经历猜一猜、拼一拼、说一说、画一画的探究过程,并能主动与同伴合作找到不同的拼法,能够从直观操作抽象到想象建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12个小正方形拼一拼,运用方法
1.如果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有几种不同的拼法?你准备按怎样的步骤进行研究?
也可以按猜一猜、拼一拼、说一说,最后在脑中画一画的步骤进行。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研究记录单,你可以动手拼一拼,也可以动脑画一画,每拼完一种,可以把数据记录下来。
2.学生操作
3.呈现不同资源
小结:老师很欣赏会动手操作的小朋友,更佩服你们会动脑画一画。
4.课件展示3种完整的拼法。
5.比一比:仔细观察黑板上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小朋友们不仅会动手操作,还会动脑思考,发现与我们刚学的乘法算式有关:每排个数×排数=总个数,可以帮助我们很快找到几种不同的拼法。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主动迁移方法解决用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问题,积累活动经验,学生在思考中猜测,在操作中验证,在交流中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在发现中总结。】
(三)18个小正方形拼一拼,活用方法
1.现在你会用哪些方法找出用多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的种数呢?
小结:可以动手拼一拼、动脑画一画、还可以动笔写一写。
有18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有几种不同拼法?用你喜欢的方法找一找记录下来。
2.小组交流:在组内说一说你找到的拼法。
3.汇报交流
4.解决了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三、丰富应用,拓展深化
1.刚才我们用正方形拼成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思考:要拼成一个正方形,最少需要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形?先想一想,可以试着拼一拼。你是怎么拼的?
小结:所以要拼成一个正方形,最少需要4个这样的小正方形。
3.如果继续往下拼,应该怎样拼?需要几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你有什么发现吗?
小结:拼成的大正方形中,横排、竖排的小正方形个数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中,学生能够主动发现用小正方形拼大正方形的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发现的规律。在不断的追问中,让学生感受无限的思想。】
四、回顾总结,拓展提升
回想这节课,我们玩了什么?玩出了什么知识?
【设计意图:喜爱“玩乐”是孩子的天性,但是要引导孩子在玩乐中思考,在玩乐中掌握知识,同时激发孩子喜爱学习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