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学校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优秀案例
一、案例背景:
2023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
行动方案》,育人价值目标及教育组织形态正发生深刻变革,创新教
学方式,构建灵活多元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适应性定制化教育正
成为教育发展的方向标。在国家教育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市区两
级深度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学校怎样结合新课程改革、教
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融通国家、市级
平台,共同支撑学校数字化教育转型?从哪里入手?一连串的问题使
阳光人陷入了沉思……
阳光学校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老牌学校,有其特有的文化底蕴和
历史传承。近年来,学校陆续注入了大批青年血液,青年教师接受新
鲜事物的能力强,他们这一代也是信息技术的原住民,对于数字化建
设更易上手。同时学校近期也对硬件设备进行了提质改造,创设智慧
校园。学校网络桌面接入带宽不低于100M,无线网络覆盖主要教学、
办公、活动场所,满足移动教学、移动办公等应用;学校所有班级都
配备交互式多媒体一体机和实物投影展台,并通过有线+无线与学校
主网络连接。学校建有录播教室,可实现现场录制、网络现场直播等
功能。但目前学校仍然存在劣势,虽然学校年轻人多,但大部分教师
对于课堂研究力还有不足;由于学校大部分科目人数少,且相当一部
分教师要跨年级甚至跨学部授课,造成这些科目的备课组相对分散,
难以开展大规模的集体教研备课;因家长工作原因,大部分家庭孩子
无人看管,无法很好地配合学校完成家校共育工作;在校本选修课程
和课后服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由于学校特色课程教师数量少,造成
高……这些问题,不都可以通过智慧平台来解决吗?可是要如何去做
呢?
阳光人紧跟脚步,立刻行动了起来:学校目前成立了智慧校园建
设及应用领导小组,设计了具体实施方案,校长任组长,中小学部分
管副校长具体负责实施,各科室协同推进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应用,同
时成立了“校内信息化名师培训团队”。
二、实践举措:
为深入推进学校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改革,学校围绕课程建设、
课堂教学、师生成长等关键因素,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构
建“学生慧学,教师慧教”的学校教育新生态,多场景应用平台资源。
(一)依托国家平台,助推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的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的发展,关键在课堂。学校成立
的17人“校内信息化名师培育团队”,开展了智慧教学场景的研究。
团队内每学科推选1名骨干教师作为应用带头人重点培育,团队中的
青年教师先后提供平台应用公开课6节,每节公开课都由校领导带领
教研团队、中层领导干部、青年教师先进行磨课,听课后再一起评课,
形成“磨-听-评”的智慧平台应用课堂模式,致力于打造高水平信息
化教学课堂。
“可是,年轻人接受能力强呀,一学就会,这种新东西,老教师
们能跟得上吗?万一课堂出现问题怎么办?”推进初期,学校的不少
老教师如此担心道。为了让老教师们打消心中的担忧,学校从多途径
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专项培训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智慧
平台的培训和指导,邀请专业人员,进行校内培训。学校定期举行相
关论坛,先行教师生成经验,进而进行全员教师培训。学校教师全员
注册平台进行学习。学校教师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研修计划,学习国家
平台的名师课堂,学校鼓励教师进行平台课程听课并共享学习资源,
目前教师共享的学习资源有2000余份。于是,智慧平台开始如火如
荼地应用于教师们的教学中了……
(二)依托国家平台,助力教育教学研究。
校本教研是学校课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结合智慧平台场
景应用下的校本资源库开展了“三备两研”的教研模式。该教研模式
的核心就是“集体研备”。“三备两研”指的是人人初备,集体研备,
实践复备。在这整个过程中,教研组将平台智慧备课深入到备课各个
环节。各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负责智慧平台中“集体备课”等教研平
台的创新性使用及各学科教学资源的实际应用工作。在集体备课过程
中教师们将习得的信息化教学的经验传授给同组教师,而且充分利用
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中已有的备课资源、根据校情、考情、学情,修
改为适合本年级本班级学生的校本资源。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