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如何做好人工智能课程建设

随着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日趋丰富,生活于其中的每一位成员不仅要会使用智能工具,更需要用符合智能时代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与创造性解决问题,具备与智能工具协同创新的能力。

教育是面向未来培养人才的事业,课程是学校育人的核心场域。在推进人工智能教育中,学校需要将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作为学校智能教育的核心要素、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载体和学生人工智能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基础;要充分认识到,课程实施既是学生探索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掌控人工智能与人类世界关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过程。

依据核心素养明确课程目标

当前,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课程价值取向不明确、课程内容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技术理念脱节、课程内容组织缺乏逻辑连贯性、课程实践脱离生活实际、课程评价尚未形成体系等问题。

面对以上问题,学校首先需明确课程目标,这是人工智能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2021年,中央电教馆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技术与工程素养框架》(以下简称《素养框架》),从人工智能与人类、人工智能与社会、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系统设计与开发4个领域提出了中小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2022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从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4个维度明确了课程核心素养基本要求。

《素养框架》和《课程标准》的发布不仅界定了中小学阶段人工智能教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也明确了如何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体现人工智能的核心价值和教学目标。具体为:

一是明确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解决的问题,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原理、过程和实现方法,并能选择最优的人工智能工具或模型框架,进而形成计算思维,具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能够整合人工智能技术和其他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具备人工智能系统设计与开发、人工智能系统的评估与维护能力,培养系统工程思维,确保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于全体人类社会。三是培养和树立科学合理的伦理观,正确看待和处理人机关系。认识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人工智能与社会的交互及对社会的影响,潜在的公平性问题、伦理问题、法律挑战,树立科学合理的伦理观,保证人工智能健康、合法地发展。

围绕核心素养构建课程内容

结合《素养框架》和《课程标准》,学校人工智能课程内容可以包括以下4类内容:

构建知行合一的课堂实践学习样态

人工智能学科的实践特性决定了课程实施要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依托真实问题和现实任务,体现真实性、挑战性、进阶性等特征。在人工智能课程教学中,应以应用类内容为载体,以基础类内容为要素,以技术类内容为支撑点,以伦理类内容为反思点,统整各部分学习内容,让人工智能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真实世界相连接,构建一个知行合一、生动实践的课堂实践学习样态。

一是选择感知、体验类案例进行观摩,或将人工智能实景体验作为内容,帮助学生形象感知、深入体会人工智能技术的功能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对人工智能场景的观察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如语音识别技术在汽车驾驶、智能家居、智能助教、医疗助手等场景的应用,帮助学生感受泛在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体会人工智能技术为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通过手机刷脸解锁、人脸识别支付、虚拟自动驾驶室等实景体验,助力学生理解智能交互,并能够将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相结合。

二是以问题链、启发式对话等形式展示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和思考来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和原理,增进对人工智能价值的思考和辨别能力。如将计算机视觉技术与人类视觉的形成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理解摄像头类似人的眼睛,感知外界环境,理解外界环境。在体验、理解、实践人工智能技术的过程中,合理设置人工智能有哪些应用,将产生什么影响,应该怎么应对等问题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工智能、深入思考人工智能价值、合理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

三是基于“做中学”理念,开展项目式学习实践。将课程内容转化为可执行、可操作的探究项目。如引导和组织学生设计智能机器人编程项目、智能语音助手开发项目或探索设计智能决策系统模型构建项目,以项目为载体整合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和伦理态度,运用基本的身体动作、心智活动或人际关系促进认知结构整合,形成采用模式思考、识别和处理新问题的能力。

四是运用情景模拟营造文化氛围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区域特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具备人工智能与本土文化融合能力。如模拟本地文化遗产保护情景,引导学生将人工智能和本土文化相结合,通过设计文物保护监测、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等,使学生了解并思考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民俗文化发展。

课程开发者应当动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结合学校及地区条件,选取合适的教学材料,积极改造或自主编写课程内容。同时根据课程内容的呈现需要,创新与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合理规划不同类别内容的比例,让人工智能课程内容适切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人工智能应用需求,适应学生对于复杂问题的认知层次,最终实现从素养要求到课堂实践的有效转化。

(作者丁黎军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讲师,郭炯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

基层案例

创设多维任务玩转智能飞行

李红梅

SMAC(Social——社交化,Mobile——移动化,Analytic——大数据分析,Cloud——云计算)拓展课程是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人工智能校本课程之一。我在接触智能飞行课程后,一直在思考如何设计课程,让学生收获更多知识。

下一环节,进入本课程的难点,编队飞行。这个环节学生要同时对多架无人机进行编程,并控制多架无人机执行同一个任务。我引导学生用逆推的方法来思考:先确定好要编队造型,如在空中呈现一个“大”字。再根据这个造型确定无人机的数量和每个编号无人机的最终位置,最后根据无人机的最终位置来确定无人机的起点位置和飞行路径。虽然这个环节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但经过与教师的交流、与同学的合作,最终学生们完成了一些简单造型的编队飞行,如在空中呈现一个爱心,并在学校的第11届科技节中精彩展示编队飞行,得到了一致好评。

数字技术和资源为这门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教学方式的改变、平台资源的运用、各类技术的融合,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世界中不断探索,让我向一专多能的教师转型迈出了一大步。

(作者单位系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

主办: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承办:广州市越秀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THE END
1.做善用人工智能的智慧型教师”未来已来,与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同向进化,才能避免被新一代人工智能碾压替代,做不落伍于新时代的智慧型教师。人工智能的赋能效用 迅猛进化的人工智能,已经在数据分析、决策优化、协同管理、趋势预测等方面表现得“机智过人”。教师既可以利用AI处理低层次的杂务,从而有更多精力和时间关注学生,减轻教学负担,也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0980386799035296&wfr=spider&for=pc
2.人工智能助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心得(精选13篇)人工智能是智能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工智能助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工智能助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心得 1 人工智能,也称作AI,是一种由人类制造的机器所表现出来的智能。通常指通https://m.jy135.com/jiaoxuexinde/913126.html
3.“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外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学术课题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魏海波 主持完成了2020年江苏高校外语教育“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专项课题“现代产业学院模式下应用型高校专业集群建设研究”(课题编号:2020WYKT063),课题组主要成员:张云、丁云、汤仲雯、王慧英、严亚菊、柳倩、王平、杨元元。 一、人工智能时代混合式教学模式 http://www.jsgjxh.cn/newsview/30514
4.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教与学发生哪些改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各个领域都在探索如何向AI借力。日前,教育部公布了首批18个“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的典型案例,在高等教育领域积极推进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今天的《时空观察》,我们带您打开“AI助教”的神奇功能,看看哪些AI工具在高校最受欢迎?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提升了教学效率,也伴生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2153908322288106635&channelId=1119&track_id=ba1b19ad-b780-4018-b66f-d5399ee12afd
5.“人工智能+教育”对高校教师教学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人工智能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教改方向,提供了新的平台,"人工智能+教育"时代高校教育者要寻找出恰当的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让人工智能为教育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技术平台,摆脱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困境,教师自身要勇于学习新的教学手段,增强个人教学手段,同时多样化学生的学习模式,进而提高https://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SYKJ201910001003.htm
6.人工智能助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心得范文(精选9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工智能助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工智能助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心得 1 https://www.ruiwen.com/xindetihui/7278129.html
7.湖州晚报对于教师个人,AI系统能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的运用,实现课堂语音分析、教学问答分析、S-T教学分析、教学流程分析、教学场景分析、教学轨迹分析、学习情况分析等,授课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回看各自的教学视频,结合数据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察觉教学中的问题,进而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或策略,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同http://szb.hz66.com/hzwb/h5/html5/2023-08/20/content_117811_16444863.htm
8.九江学院:开展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多嘲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研究与以人工智能、物联网为核心技术,开发出一系列人工智能产品,包含:形态丰富的硬件设备、多款编程软件和虚拟仿真软件;如:智能交通沙盘,智能农业沙盘,智能家居,AIOlab人工智能教学平台,FreeOwl图形化编程软件等。采用标准化空间设计,构建项目式的多场景教学,通过图形化编程软件和开源硬件+人工智能模块等新的教学策略和工具,https://news.hexun.com/2022-08-25/206633489.html
9.探究人工智能走进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路径——以“互联网+创新人工智能的引入,让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途径多样化,更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不再只是原来的知识传递,学生也从教师的讲、画的二维空间上升到了讲学、自学、互学、乐学的四维空间;人工智能的引入,学生不再是只依靠教师的语言、图片导入新课,而是在动静结合,视频式、动画式或影院中的3D模式引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身临其https://yun.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2229814
10.基于飞桨星河社区教学平台,面向新工科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依托现有本科和研究生深度学习相关课程和项目组牵头深度学习开发落地的舆情系统,基于百度的深度学习开源平台飞桨和人工智能学习与实训社区飞桨星河社区,引入百度深度学习课程和实践项目,共建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相关专业,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通过课程内容调研、课程内容与实践项目设计、教师培训与指导、教学模式探讨,以及https://blog.csdn.net/weixin_45449540/article/details/143147750
11.人工智能教育变革的三重境界——赋能创新重塑教育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 2019年5月,习近平主席向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致贺信指出,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https://www.okay.cn/parent/120/609.html
12.“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学:高校教师课堂创新探索与教学实践”研修班11月24日,由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广东省分中心、广东白云学院承办的“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学:高校教师课堂创新探索与教学实践”研修班在广东白云学院图书馆TS-203学术报告厅正式开班。 研修班现场 研修班邀请到了中山大学王竹立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吴永和、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设计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11/27/c8342387.html
13.“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教育?希沃教学大模型亮相上海界面新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这一主题,提出一系列事关这场数字变革的具体举措,“人工智能+”行动成为关注的焦点。对教育而言,这意味着人工智能也将逐步深入到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全环节。 3月1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教育装备(上海)博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搭载希沃教学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0924446.html
14.《人工智能+教育——数字化教学转型理念与实践》直播讲座学习心得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人工智能(AI)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教育领域的变化尤为引人注目。今天,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人工智能+教育——数字化教学转型理念与实践”的直播讲座,讲座中专家学者的精彩分享,让我对数字化教学转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https://www.xdxd.cn/jxtd/jgyd/jlyd/2024-04-11/59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