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棒的33个可以让孩子动手的科学小实验(3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4.11.05

1、会变色的花

材料准备:两枝浅色带茎的花,相同的透明瓶两个,蓝色墨水。

实验操作:

(1)将两个透明瓶内注入相同多的水,其中一个滴入几滴蓝色墨水

(2)将两支花分别放入透明瓶内,几天后观察花朵颜色的变化。

指导建议:

提供给幼儿的花朵颜色尽量是浅色的。

注意引导幼儿每天观察茎及花朵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拓展与替代:可在自然角用芹菜、香菜等易观察的植物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

附:科学小知识

茎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具有支撑植物、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至上地将根吸收的水分和养料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花瓶中的花朵会变色正是因为茎输导蓝色墨水的原因。

2、互不理睬的气球

材料准备:气球两个、干燥的绒布(或绒毛衣)、细线。

制作方法:把两只气球吹满气,绑好以防止漏气,并用细线连在一起。

(1)让幼儿手提细线的中间,会发现两只气球是相互靠在一起的。

(2)让幼儿用干燥的绒布(绒毛衣)分别在两只气球上充分摩擦,然后再提起线,会看到两只气球分开了。

指导建议:提醒幼儿摩擦时用力要适度,不要把气球弄破。

拓展与替代:把塑料绳扎成把,自上而下用手不断地捋,就会看到塑料绳像花朵一样展开。

科学实验表明,物体因摩擦而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相同的,叫做正电;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相同的,叫做负电。相同的电荷有相互排斥的特性,而不同的电荷会互相吸引。由于两个气球被绒布摩擦后带上了同种电荷,所以会互相排斥,自然就分开了。

3、电池家族

材料准备:各种型号不一的电池、电动玩具一个电池家族图。

(1)让幼儿观察电池的外形特征,按照型号、功能给电池分类或排队。

(2)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电池,按照正确的方法装入电动玩具内,使电动玩具动起来。

指导小班幼儿在玩电动玩具的过程中了解电池的作用。

在认识电池的基础上,指导中、大班幼儿给玩具安装电池,引导幼儿观察电池的“,、“一”两极,进行正确安装。

提醒幼儿将废旧电池回收到指定位置。

拓展与替代:

指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和父母一起寻找家里需要使用电池的物品,如手机、手电筒、钟表等,并尝试拆装电池。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给幼儿提供各种充电电池,让幼儿了解充电电池和普通电池的区别。

电池是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如太阳能电池。我们通常使用的化学电池可以分成原电池与蓄电池两种。原电池制成后即可以产生电流,但在放电完毕即被废弃。蓄电池又被称为二次电池,充电后可放电使用,放电完毕后还可以充电再用。目前,我们通用的一次性电池主要有碳性电池和碱性电池,一般每节1.5V,呈圆柱形,型号常见的有1号、5号和7号,数字越大,型号越小。当我们把电池正确安装到电动玩具里后,打开开关,电池就能给电路提供电流了,同时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玩具就能动起来了。

4、磁力线

材料准备:一个小盘子,一个塑料袋;一张手工纸,一些铁屑;一根条形磁铁。

1.将磁铁放入塑料袋中,接着在沙堆里搅拌,然后拿出塑料袋放到小盘子里,取出磁铁,铁屑就会掉下来,多次以后就能取得很多铁屑。

2.将磁铁放到手工纸上,在周围均匀地撒上收集到的铁屑,轻轻敲打手工纸,由于磁场的作用,纸上就会出现磁力线的图案了。

指导要点:教育幼儿不要将磁铁接近手机和手表、电视机等电子产品,以免损坏这些电子产品。

5、美丽的彩虹

材料准备:两个塑料水瓶,一支圆规;一把锥子,一些水;一根小号缝衣针。

1.用缝衣针在塑料瓶盖上扎大概二十几个小孔,将塑料瓶灌满水,盖紧瓶盖,人背对太阳,握住瓶子,轻轻地挤压使水喷出来,就能看见彩虹了。

2.用锥子在另一个瓶盖上扎孔,重复上面的试验,这次从瓶盖上喷出的小雨中就看不到彩虹了。

指导要点:幼儿在用缝衣针扎孔时要指导幼儿注意使用缝衣针的方法,使用缝衣针时要注意不弄到手上

6、水笛

材料准备:一根长吸管,一把剪刀;一只玻璃牛奶瓶;一瓶水。

1、用一直空的玻璃牛奶瓶,向瓶中放入大半瓶水;

2、用剪刀在长吸管大约三分之一处剪个口子,使它几乎断开,但还要连着一点;

3、使吸管在切开处弯曲,将吸管较长的一段插入水中,切口处于水面上,使劲向吸管吹气就会听见声音,调整吸管在水中的位置,声音又会发生变化。

当我们向吸管中吹气的时候就会产生一股喷出的气流。这股横向的气流通过较长段吸管口部的时候,引起吸管中气柱的振动,于是产生了一个微弱但稳定的声音。当较长段吸管在水中下降时,振动的空气柱缩短了,从而产生了一个较高调的声音,吸管上升,空气柱加长,便产生了一个低调的声音。

7、自制陀螺

材料准备:废旧光盘、水彩笔、各种颜色的即时贴。

制作方法:用各种即时贴装饰光盘,然后将粗细适中的水彩笔从光盘中小孔穿入,并固定住。

观察陀螺旋转速度不同时,光盘上即时贴颜色的变化。

可使用卡纸、火柴棒或其他材料制作陀螺。

用红、黄、蓝三种颜色中任意两种颜色装饰陀螺,进行三原色实验。

让幼儿在生活中玩各种各样的陀螺。

8、自制沙漏

材料准备:两两相同的矿泉水瓶若干(瓶口大小不一)、沙子、秒表。

制作方法:

(1)两个相同的矿泉水瓶为一组,在其中一个矿泉水瓶中装入适量的沙子。每组瓶子中装入的沙子数量不变。

(2)分别将每组矿泉水瓶的瓶口相对并用透明胶带扎紧,可以在瓶身做简单的装饰,沙漏即制作完成。

或者:

(1)教师在制作沙漏时,用剪刀在瓶盖上戳洞,洞有大有小,可以有两个或三个洞。(见“自制沙漏图1”)

(2)在同时倒转沙漏的过程中,请幼儿观察、比较瓶盖眼大小与沙子流速的关系。

教师指导建议:

定期检查沙漏,避免沙漏漏沙。

可以请幼儿自选沙漏进行比赛,看谁的沙漏沙子流得速度快,提醒幼儿要同时倒转沙漏,确保实验效果的准确性。

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沙子的流速,并能记录观察到的结果。

搜集资料向幼儿介绍沙漏的历史,知道沙漏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

在沙漏中放入小米、绿豆或黄豆等谷粒制作成米漏。

请幼儿同时倒转米漏,观察不同瓶口谷粒流动的速度。

给沙子一个外力,沙子就能流动起来,不断地翻转沙漏就等于给了沙子一个外力,所以沙子能够流动起来。沙子的流速与沙漏瓶口的大小和瓶盖眼的数量、直径大小有关:瓶口越大、瓶盖眼越多且直径越大,流速越快;瓶口越小、瓶盖眼越少且直径越小,流速越慢。

9、自制喷泉

材料准备:两个大一些的空饮料瓶(如雪碧瓶)、大头钉、水

(1)在一个雪碧瓶的瓶身一侧竖排用大头钉扎若干个直径大小相同的小孔。

(2)在另一个雪碧瓶的瓶盖上扎数个直径大小不同的小孔。

(1)让幼儿在第一个瓶子中装满水,水会从瓶身的小孔中喷出来,且水喷射的距离不同。

(2)让幼儿在第二个瓶子中也装满水,并拧紧瓶盖,然后用力挤压瓶身,水会象喷泉一样从上面喷出来。

操作第一个瓶子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哪个小孔喷出的水射得远,哪一个小孔喷出的水射得近,请幼儿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结果。

操作第二个瓶子时,教师要引导幼儿感受用力大小对形成喷泉大小的影响。

拓展与替代: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带领幼儿观察户外喷泉。

水的压力由水的深度决定,水越深,水压就越大;水越浅,水压就越小。所以,在瓶身上的小孔直径相同的情l)下’从瓶子底部喷出的水喷射得最远,顶部喷出的水射出的距离最近。此外,当用力挤压瓶身时,瓶子中的水同时受到压力的影响,从大小不同的小孔中喷射出来。挤压越用力,水压越大,喷泉越大。

10、自制泡泡水

材料准备:洗衣粉、餐洗净、肥皂片、小勺子、水、杯子。

实验操作:请幼儿任意选择一种材料放入水杯里搅拌做成泡泡水,吹泡泡玩。

提示幼儿用各种材料做泡泡水,看看哪一种材料溶解的速度快,哪一种材料容易吹出泡泡来,以及材料和水以多大的比例结合吹出的泡泡才又大又多。

带幼儿到户外吹泡泡,引导幼儿观察泡泡表面的色彩变化。

提醒幼儿不要把泡泡水吸到嘴里。

在幼儿自制泡泡水时,可以提供盐、糖等不能吹出泡泡的材料,引导幼儿对比实验。

让幼儿在洗手、洗脸、刷牙时注意观察是否有泡泡生成。

泡泡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而形成的。通常水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比水分子与空气之间的吸引力强,这些水分子就像被黏在一起一样,但如果水分子之间过度黏合在一起,泡泡就不易形成了。洗衣粉“打破”了水的这种表面张力,它把表面张力降低到只有通常状况下的1/3,而这正是吹泡泡所需的最佳张力。

泡泡水的调配比例会影响吹泡泡的效果。一般,以2份餐洗潦加6份水调出的泡泡水即可使用。甘油是一种吸湿液体,它与水结合会形成一种较弱的化学黏合剂,减缓水的蒸发速度。因此,为了使泡泡不那么快消失,可以在泡泡水里放入一些甘油。通常情况下,吹泡泡溶液最佳配方为:2份餐洗净、6份水和1—4份甘油。透过泡泡我们能够看到七彩光,这是因为光线穿过肥皂泡的薄膜时发生折射的缘故。

11、有趣的不倒翁

材料准备:塑料乒乓球、橡皮泥、彩纸、水彩笔、沙子、绿豆。

(1)将塑料乒乓球剪开一个小口,把橡皮泥粘在小球内底部中间的位置上,作为不倒翁的身体。

(2)用彩纸做一个圆锥体,画上五官,作为不倒翁的头。

(3)用黏合剂将圆锥体和塑料小球粘合好,做成不倒翁。

(1)让幼儿用手推动不倒翁,观察其摇摆状态,看是否会倒下。

(2)给幼儿分发乒乓球,让幼儿改变橡皮泥的重量和在乒乓球内的位置,观察不倒翁是否会倒下,让他们明白不倒翁的重心越低,不倒翁就站得越稳定,越平衡。

(3)让幼儿在乒乓球内填充沙子、豆粒等各种材料,再推动不倒翁,观察其变化,让他们明白只有物体固定了,才有可能使不倒翁不倒。

引导幼儿用大小不同的力推动不倒翁,观察其摆动的情况。

引导幼儿观察不倒翁的形状和内部构造,了解不倒翁上轻下重、底部圆形的特点。

鼓励幼儿想办法使乒乓球内的沙子和豆粒固定在乒乓球底部。

可用鸡蛋壳等球状物体代替乒乓球制作不倒翁。

也可把圆形卡纸对折成半圆制作不倒翁。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与不倒翁制作原理相同的用品或玩具,如摇椅、摇摆木马等。

塑料乒乓球内粘有橡皮泥的部位最重,所以成为不倒翁的重心。粘的位置越低,不倒翁的重心越低,越稳定。不倒翁处于平衡时,重心和接触点的距离最短,即重心最低,这时最稳定。推动不倒翁时,外力导致不倒翁与桌面的接触点与重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外力撤销后,重力会使其回到重心最低的位置保持平衡,所以,不倒翁无论怎么摇摆都不会倒。

12、影子的形成

材料准备:手电筒、小玩偶(不透明物体)、玻璃杯(透明物体)、塑料杯(半透明物体)、记录纸、笔。

(1)把三种物体放在地板上,让幼儿用手电筒分别照射,观察并记录其影子。

(2)变换手电筒位置照射小玩偶(不透明物体),观察、记录玩偶形成的影子。

(3)手电筒不动,变化小玩偶离手电筒的距离,观察其影子大小的变化。

为了得到满意的活动效果,活动教室的窗户最好用不透明窗帘遮挡住。

引导幼儿分析影子形成的原因及光源位置对影子的影响。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提供投影仪、应急灯、聚光灯等供幼儿做游戏。

观察夜晚中物体的影子,并寻找光源。

在户外选择一样物体,让幼儿画下该物体在一天中影子的变化,并进行测量与记录。

光在直线传播时如果被不透明物体挡住,就会在物体背面形成影子。光可完全透过透明物体,所以完全透明的物体不能形成影子;光穿过半透明的物体时会透出一部分光,形成一个半透明的影子。光照射角度不同,影子的形状、大小就会不同。物体离光源的距离不同,影子的大小也不同。

13、小刺猬长刺

材料准备:磁铁、铁屑、长方形塑料托盘、和托盘底面大小相同的白纸、蜡笔。

(1)在纸上画上一只蹲在苹果树下的小刺猬,注意刺猬身上的刺不画。

(2)把画铺在托盘上。

实验操作:将铁屑轻轻撒到画上,再将磁铁放在托盒的下面,轻轻移动磁铁,将铁屑全都吸到小刺猬的身上,帮助小刺猬长出尖刺。

提醒幼儿取放铁屑要小心,注意不要将铁屑撒到托盘外面,更不要对着铁屑吹气,防止迷眼。

提供给幼儿的磁铁大小要与所画刺猬大小相同,使表现效果更形象。

在托盘下任意移动磁铁,观察铁屑的运动状态。

任意变换背景图,利用铁屑进行趣味造型活动。

利用铁屑表现条形和U形磁铁的磁场线的分布情况,感受磁铁磁场的存在。

磁铁能够吸引铁质物品,而铁屑细碎的形态,在磁铁的吸引下可以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造型。铁屑还可以显示磁铁磁场的存在,利用铁屑对磁力线的显现效果,可以使幼儿生动形象地感知不同形状磁铁的磁力线分布情况。

14、吸水性实验

材料准备:报纸、电光纸、纸巾、牛皮纸、滴管、水盆、直尺、胶带。

(1)把报纸、电光纸、纸巾、牛皮纸剪成大小一样的长条,然后把一端用胶带粘在直尺上,使垂下的纸条长度相同。用手拿着直尺放在水面上方,让纸条同时浸入水中,让幼儿观察哪个纸条的水上升的快,就说明它的吸水能力强。

(2)将这四种不同的纸平铺在桌子上,同时在每一张纸上滴等量的水滴,看看在哪一种纸上水滴扩散得最快。

活动前,教师应和幼儿一起观察不同种类的纸,了解其特性。

选用的纸的质地差别要大,以便让幼儿看到明显的实验效果。

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注意要“同时”对这四种纸进行操作。

除了各种各样的纸以外,教师还可以提供其他材料,如海绵、毛巾、布等进行对比实验。(为了使实验观察到的效果更加明显,建议使用相同大小的材料。)

纸的植物纤维内部有许多微小的孔洞,同时纤维对水的吸引力又大于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使它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吸引并保留水分子,这就叫纸的吸水性。因为不同纸的植物纤维的孔洞大小和数量不同,所以它们吸水的强度也就不同。

15、神奇造纸术

材料准备:废旧纸张、水、胶水、橡胶手套、塑料板、纱网、木棒。

(1)将废旧纸张泡湿后撕碎,越小越好,然后再放在适量的水中浸泡。

(2)让幼儿带上橡胶手套将泡好的纸抓碎,加入胶水并用木棒搅拌均匀。

(3)把做好的纸浆放在纱网上脱水,然后均匀平摊在塑料板上压平晾干。

实验操作:让幼儿感受自己造纸的乐趣,并在晒干的纸上写写画画。

提醒幼儿较薄的纸尽量用手撕,不要用机器,以免破坏纸的植物纤维,且撕得越碎越好。

纸泡好后’水如果太多,提醒幼儿应在加入胶水前将多余的水滤出。

晒纸浆时,提示幼儿晒得越薄越均匀越好。

拓展与代替:较稠的纸浆可以制成较厚的纸板,或利用~些模具压制成各种形状,如面具等。

纸是用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纱网上交错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在很早的时候’我们的祖先是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后来又在竹简上写字’但是这些东西都很笨重。再后来也有在丝绸上写的,虽然轻便了许多,却很昂贵。大约2000年前,东汉的蔡伦发明了用树皮、破布等常见或废旧物品造的纸,非常适合书写,慢慢地就传遍了全世界。

16、神奇的放大镜

材料准备:放大镜、平面镜、各种实物或标本、黑色纸张、白纸、剪刀。

(1)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各种实物或标本。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同一种物体在平面镜与放大镜下的不同。

(4)引导幼儿玩小鸡翻身游戏:取一张黑纸,剪成放大镜镜面大小,在纸中间剪一只镂空的小鸡,再把纸粘贴在放大镜上。然后把放大镜对准阳光,并在放大镜的对面放一张白纸。当放大镜离白纸近时,会在纸上看到站立的小鸡。当放大镜离白纸远时,会在纸上看到小鸡翻身了。

教幼儿学会使用放大镜。

引导幼儿不断变化物体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镜中成像的变化。

玩用放大镜点火游戏时,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拓展与替代:请幼儿观察生活中哪些物品利用了放大镜的原理。

放大镜是由透明物质制成的、中央部分比边缘部分厚、能使光线汇聚的透镜。

放大镜通过折射将光线聚拢,使焦点物体的温度提高以逐渐达到燃点。放大镜的直径越大,焦点温度越高;直径越小,焦点温度越低。

从透镜的光心到光聚集之焦点的距离,叫做焦距。物体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在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的地方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两倍焦距处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体在大于两倍焦距的地方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7、融化和溶解

材料准备:大小相同的小碗若干、温度计、糖块、咖啡、砂糖、盐、勺子、杯子、饮用水。

(1)将盛满水的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碗放进冰箱把水冷冻成冰块,如果在冬季可在户外自然冷冻。

(2)将若干个冰块同时拿出,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让冰块融化,比较融化速度的不同。比如,放在室内任其自然融化、加热融化、放在阳光下融化等。

(3)让幼儿分别舀一勺咖啡、一勺砂糖、一勺盐以及一块糖块,然后把它们同时放在不同温度但水量相同的水杯中,并用勺子搅拌,观察溶解现象。

(4)溶解后请幼儿品尝,会有甜、咸、苦的味道,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溶解现象。

在观察融化现象时,注意让幼儿比较温度对冰块融化的影响。

在观察溶解现象时,让幼儿观察比较哪些物体容易溶解、哪些物体不容易溶解,让幼儿比较水的温度和搅拌速度的不同对溶解的影响。

指导大班幼儿学会使用温度计,让他们尝试将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和温度记录下来。

建议幼儿在饮料中加入冰块,制作一杯可口的冷饮。

在幼儿自制冷饮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冰块与水温之间的关系:随着冰块的融化,饮料逐渐变凉,冰块越多,水温越低。

鼓励幼儿在家中选择多种材料自制饮料,如奶粉、咖啡、桔子粉等,进一步感受溶解现象。

固体受热化成液体的过程,被称为融化。通常情况下,体积相同的冰块,温度越高,融化的速度越快。一种物质(溶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溶剂)中成为溶液的过程,被称为溶解。比如,食盐或蔗糖溶解手水而咸水溶液。溶解的速度与溶质的性质、溶质在溶剂中的被搅拌的速度以及溶剂的温度等因素有关。通常情况下,颗粒状的溶质比块状的溶质容易溶解;搅拌的溶液比没有搅拌的溶液,其溶质容易溶解;温度高的溶剂比温度低的溶剂,其溶质容易溶解。

18、会翻跟头的小胶囊

材料准备:3个空胶囊、l粒钢珠、若干小沙粒、l块棉花、l块硬纸板、若干积木。

(1)分别将钢珠、沙粒、棉花装入3个空胶囊里

(2)把几块积木摞起来,把硬纸板的两边折起来做成一个轨道把它的一端搭在积木上,形成一定的坡度。

1、把装有钢珠的胶囊放在倾斜的硬纸板上,就会看到胶囊不断地翻起跟头来。

2、另外两个胶囊也分别放在硬纸板上,观察其是否会翻跟头

1、幼儿观察硬纸板倾斜的角度不同,装有钢珠的胶囊翻的速度就会不同。

2、幼儿观察、比较胶囊内装的材料不同,胶囊的运动情况也不同

寻找类似于胶囊的长椭圆形物品代替胶囊进行实验。

寻找能滚动的其他材料代替钢珠,让胶囊翻跟头。

将装有钢珠的胶囊放在纸盒内,任意倾斜纸盒,观察胶囊的翻动方向。

当把带有钢珠的胶囊放在斜面上时,钢珠在重力的作用下滚动带动胶囊下滑,同时改变胶囊的重心。在不断下滑的过程中,胶囊的重心也在不断改变,就会不停地翻跟头。而沙粒和棉花等物质不具有在斜面上滚动的性质,所以它们不能改变胶囊的重心,胶囊也就不能翻跟头。

19、冻冰花

材料准备:小碗、棉线、亮光纸纸屑、水。

(1)在小碗中放人亮光纸纸屑,并倒满水。

(2)将棉线的一头放入小碗中,另一头露在碗外面。

(3)将小碗放入冰箱冷冻(如果是冬季,最好放在室外自然冷冻)。

(4)冻好后,把冰花提出来即可。

(1)把冻好的冰花挂在树枝或者阳台上,请幼儿一起欣赏。

(2)让幼儿到户外把冰花放在地上拉着玩,摩擦产生的热量会使冰融化,在地面上留下一条水痕。

在制作和操作冰花的过程中,帮助幼儿体验水遇冷凝结成冰、冰遇热又化成水的过程。

提醒幼儿在选择纸屑做冰花时,要选择不怕水的纸。

鼓励幼儿选择各种漂亮的纸或者小玩具、花瓣等材料,将它们放入碗中冻冰花;也可以让幼儿在水中加入各色颜料,看谁的冰花最漂亮;还可以让幼儿选择不同形状的容器,冻不同形状的冰花(球状、三角状等)。

和幼儿一起观察冬季路面结的冰、屋檐上冻出的冰凌以及雾凇,进一步感受水遇冷结冰的现象。

冻冰花的过程就是水遇冷结成冰的过程,如果我们选择不同形状的容器,会出现不同形状的冰花。

雾凇,俗称树挂,是北方冬季可以见到的一种类似霜降的自然现象,是一种冰雪美景。它是由于空气中温度低于零度却没有冻结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结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颗粒状结构沉积物。雾凇现象在我国北方很普遍,在南方高山地区也很常见,只要雾中有冷却的水滴,并达到一定温度就可形成。

20、沉浮实验

材料准备:木质玩具、塑料玩具、海绵、乒乓球、曲别针、石子以及玻璃球等不同质地的材料、记录表、装满水的水盆。

(1)小班幼儿玩时,可以让他们把各种材料放入水盆中,让幼儿观察哪种材料会沉下去,哪种材料会浮在水面上。

(2)中、大班幼儿玩时,可以尝试让他们用各种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比如,如何让上浮的材料下沉、如何让下沉的材料上浮等。

分组进行实验时,教师应根据参与实验的幼儿人数选择适宜的水盆和材料。教师要提醒幼儿穿兜兜褂或者挽好袖子,避免他们在活动中弄湿衣服。

请幼儿记录观察结果:幼儿可以从“预设结果一实验验证”两个角度来进行记录。建议在活动前记录“预设结果”,在活动后记录“实验验证”,要避免幼儿在实验中弄湿记录表。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小结,知道铁和铁制品、石头等在水中会下沉,塑料和木质材料在水中会上浮,并请幼儿说清楚“沉下去”和“浮上来”。

鼓励幼儿大胆选择更多的料材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组织幼儿相互交流经验。

可以让幼儿进行“让鸡蛋浮起来”的实验。准备一杯清水,并把鸡蛋放进去,观察鸡蛋在杯中的沉浮情况,然后在这杯水中不断加盐,观察鸡蛋在杯中的沉浮变化。

可以让幼儿用空矿泉水瓶做实验,尝试如何让瓶子沉入水底、浮在水面或立在水中。

提供各种水果(葡萄、苹果、香蕉等),引导幼儿观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变化。

物体在水中或空气中,受到的水或空气将其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水中是下沉还是上浮’与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有关,也可以说与它的密度和水的密度的大小有关。当物体受到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时,物体就会下沉;当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它受到的浮力时,物体就会悬浮于水中;当物体受到的的重力小于它受到的浮力时一物体就会上浮。此外,相同质量的物体,越是浸在密度大的液体中,越是容易上浮。

21、彩色的影子

材料准备:相同大小的矿泉水瓶3~5个、水彩笔颜料、手电筒、纸盒、白布、水。

(1)在矿泉水瓶内分别加入不同颜色的水彩笔颜料和水,搅拌均匀,制成彩色水。

(2)剪去大纸盒的上面部分,底面铺上白布,制成投影屏幕。

把彩色水瓶放入盒内,置于白布前,且与白布有一定的距离间隔。用手电筒照射彩色水瓶,彩色水瓶就会在纸盒内的白布上出现半透明的彩色影子。

指导建议:影子,发现影子的彩色,影子圈色深浅不一。

光可透过透明物体,由于水彩笔颜料具有半透明的特性,所以光就会穿过彩色瓶子,形成了彩色的影子。如果物体遮光性能好的话,影子应该都是黑色的。

22、不落的小球

材料准备:乒乓球、玻璃瓶(瓶口比乒乓球略大)

实验操作:把乒乓球放在桌上,玻璃瓶瓶口朝下,罩在乒乓球上。在桌面上快速旋转玻璃瓶,观察乒乓球在瓶内的运动。

提示幼儿旋转速度可由慢到快,并观察速度快慢对乒乓球的影响。

引导幼儿在让乒乓球快速旋转后,尝试将玻璃杯从桌面上移开,继续旋转,观察玻璃杯里乒乓球的变化。

在剪掉瓶口的矿泉水瓶上面或铁罐头瓶的瓶口上绑上绳子,将水装入瓶子,引导幼儿按着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由低处逐渐向高处迅速旋转,观察水是否会洒出。(见“不落的小球图2”)

物体在旋转过程中,会产生一种背离旋转中心的力,这就是离心力。当我们旋转玻璃杯时,带动乒乓球旋转,乒乓球被离心力压到了瓶壁上,产生要突破旋转轨道外逃的倾向。而较窄的瓶口能阻止乒乓球被甩出去,所以不会发生球掉落的情况。

材料准备:空八宝粥罐两个、细绳一根、钻子、包装纸。

(1)在每个八宝粥罐的底部中间扎一个孔,孔的直径大小以刚刚能穿过细绳为宜。

(2)将细绳分别穿过两个罐子的小孔后,在绳的两端各系一个结,防止细绳从小孔滑落。

实验操作:两个幼儿各拿一个八宝粥罐作为听筒,将绳子绷紧,一人将听筒放在嘴边说话,另一人将听筒放在耳边倾听。

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应该把作为成品的“听筒”给他们;对于中班的幼儿,教师应该给他们半成品,即事先给八宝粥罐扎好孔,引导幼儿自己穿孔、打结。

引导幼儿试一试绳子松弛了,声音是否还会被听到。

24、音乐瓶

材料准备:相同高度和粗细的玻璃瓶8个、7种不同颜色的颜棒(筷子、鼓槌等)1根。

制作方祛:

1、把瓶子排成一排,在每个瓶子里倒进不同量的水(水量由少到多)。

2、在每个瓶子里倒入一种颜料(第一个瓶子与第八个瓶子倒入的颜料一样,只是瓶子里面的水量不同),制作成彩色水,这样既美观又便于识别区分不同的水量。将八个瓶子按水量由少到多依次摆好,一组音乐瓶就做好了。

操作:

(1)让幼儿用小木棒以相同的力度依次敲击音乐瓶,感知声音的变化

(2)幼儿用嘴依次对着每个瓶口吹一吹,试试能否听到声音,声音的是否一样。

引导幼儿边敲击边倾听声音的变化,并辨别哪个瓶子音调高,哪个瓶子音调低,并引导幼儿探讨原因。

提醒幼儿在敲击不同的瓶子时力度要相同,同时不要太用力,以免敲坏玻璃瓶。

教师可根据音阶调整水量的多少来制作音乐瓶,并为幼儿演奏乐曲。(悬挂音乐瓶声音会更好听)

可将钢管、竹筒等切割成长短不同的管子,悬挂起来制作成音乐筒。

提供编钟演奏的视频资料供幼儿欣赏。

当用小木棒敲击玻璃瓶时,瓶子和水会发生振动,当振动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时,我们就听到了声音。由于每个瓶子里的水量不同,它的振动频率不同,所发出的声音也不同。水越多,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水越少,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编钟的工作原理与此类似,编钟的钟体小,敲击时,振动就快,音调就高;钟体大,音调就低。

25、我来学印刷

材料准备:陶泥或者硬橡皮泥、牙签、颜料、刷子、白板纸。

(1)把陶泥捏成常见印章的形状,如长方体或圆柱体,将准备刻字的一面切平,用牙签在上面分别写上想印的字的正字和反字。

(2)引导幼儿根据自己需要的数目,照上面步骤再制作几个同样的印章,分别写上想印的字。

(1)印章制作好后,指导幼儿用刷子蘸颜料分别刷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让幼儿先用写有正字的印章印字,再用写有反字的印章印字,比较印制的效果是否相同。

(3)提供白板纸,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排列并印刷。

帮助幼儿在一张透明度较好的薄纸上写上字,反过来看就是反字。

提醒幼儿用牙签写完字后要剔除笔画上多余的泥,使字痕显得稍宽并且清晰。

鼓励幼儿尝试用已有的字样摆出不同的句子,如“我爱幼儿园”,还可摆成“幼儿园爱我”、“幼儿爱我园”等,来体会活字印刷的方便。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观看凸型印章,让他们了解、对比凹凸两种印刷的不同效果。

提供材料,让幼儿自由刻印自己喜欢的简单图案。

搜集有关印刷术发展的文字与影像资料,让幼儿了解印刷术的发展过程。

古代的印刷方法很死板,印一本书需要刻制所有版面,非常耗时。一旦错一个字,整页都要重新刻制,比较麻烦,而且一本书的模板用完后基本就没用了,很浪费。后来,北宋一个叫毕异的人发明了活字印刷,他把一个版面的每个字都单独制出来’需要哪个放哪个,省劲了许多。后来,人们又经过用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铅字、油印印刷而进入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印刷的种类一般包括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和孔版印刷五种。

26、自制降落伞

材料准备:沙包、小手绢(大小不同)、细绳。

制作方法:用细绳系住小手绢的四角,然后把绳子的另一端绑在沙包上。

(1)让小班幼儿自由往上抛降落伞观察降落伞下降的样子,体验游戏快乐。

(2)让中大班幼儿不仅可以往上抛着玩,翅以试着接住降落伞。

(3)教师选择一处安全的高处时往下抛大小不同的降落伞,让幼儿观察,看哪一个最后落下。

在幼儿玩降落伞时,提醒幼儿注意抛的角度,不要伤到同伴。

提示幼儿注意观察,抛的高度与降落伞张开的程度以及下落速度之间的关系。

可以用塑料袋或布代替手绢。

降落伞是利用空气阻力,使人或物从空中缓慢向下降落的。它是从杂技表演开始发展起来的,随着人类航空事业的发展,后来被用于空中救生,进而被用于空降作战。降落伞在降落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很大,所以它所受的阻力也大,导致人在下落时的重力加速度减小很多,不至于在落地时出现生命危险。

27、自制风向标

材料准备:吸管、卡纸、顶端为珠子的大头针、塑料珠子、带橡皮擦的铅笔。

(1)将吸管两头分别剪开一条缝隙。

(2)用卡纸分别剪一个小三角形和一个大三角梯形做风向标的箭头(小三角)和箭尾(大三角梯形),并把它们插在吸管两头。

(3)将大头针插入吸管中间,并穿过一颗珠子,插在铅笔的橡皮擦上。

(4)把铅笔固定在一个位置,标明东、西、南、北,风向标即制作完成。

实验操作:把风向标放在户外高处,根据箭头指的方向来判断风向。

引导幼儿注意观察风向与风向标箭头所指方向的关系,了解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

提醒幼儿,吸管和上下塑料珠之间不要挨得太紧,以吸管能自由转动为宜。

可用小旗、布条、纸条等来制作简易风向标。

有风的时候引导幼儿观察物体(如树枝)的摆动,以此来判断风向。

28、自制风速仪

材料准备:瓶盖(大小相同)、吸管(长短、粗细相同)、软木塞、顶端为珠子的大头针、塑料珠。

(1)将两根吸管交叉插在一起呈十字状。

(2)用强力胶将瓶盖固定在吸管的两头,瓶盖朝向如图所示。

(3)将大头针穿过吸管中心,再穿过塑料珠扎在软木塞上,风速仪就做好了。

实验操作:把风速仪放在室外,根据它的转速大致估计风力大小。

提示幼儿制作风速仪时,瓶盖要朝着逆时针方向粘贴。

也可以用风车的转速来判断风速的快慢。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观察被风吹动的物体的摆动快慢,以此来估算风力的大小。

风流动的快慢决定了风速的大小。我们能够根据风速仪的转懒陉来确定风力大小,风速仪每分钟转动的次数多,就表明风速快,反之亦然。有时候风速急速增加时,可能预示着会有大雨或暴雨来临。

29、旋转的光盘

材料准备:气球、废旧水彩笔筒、光盘、吸管。

(1)将一根废旧的水彩笔筒清洗干净,将粗的一端截去部分’使其正好卡在光盘中心的孔上,下端保持平整,且不露出光盘。

(2)把气球绑在一根吸管上并扎紧,以防止漏气。

(3)把吸管套在水彩笔筒的上端即完成制作。

拔下吸管,向气球吹满气,然后用手捏住气球口,把吸管套到水彩笔筒上,随后松开手使气球内的空气经过吸管和水彩笔筒从底端喷出,光盘就会向前旋转驶出。

将水彩笔卡在光盘中心孔时,要卡紧,避免留下缝隙影响前进的效果。

将吸管套在水彩笔筒上时,要套紧,避免气体从缝隙中流走。

可以让几名幼儿进行比赛,看谁的光盘跑得最快、最远。

指导幼儿探究影响光盘转动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如气球气体的多少、地面的光滑程度和光盘自身重量等。

注意吸管口的卫生消毒。

拓展与替代:也可以用蛋糕盘、卡纸、纸盒等代替光盘,让幼儿实验用哪种材料前进得距离更远。

气球被放开时,气流猛地向外喷出,在气流的带动下光盘不停地旋转着前进。气球内空气越多,气流越强,光盘旋转的速度越快;随着气球内气流压力的减弱,光盘转动的速度逐渐减弱,直至停止,这与气垫船在水中上升、下降的原理是一致的。

30、空气在哪里

材料准备:各式各样的塑料袋、土、盆、水。

(1)请幼儿打开塑料袋在室内或到室外去捉空气,捉住后把塑料袋口攥紧,然后朝着自己的脸放开,感受空气的存在,或者让幼儿扎住塑料袋口,观察了解空气看不见、无色无味的特性。

(2)把土块放入水盆中,请幼儿观察土中是否有气泡冒出,了解土壤中也有空气。

捉空气时,最好让幼儿跑动起来,等塑料袋被空气充盈起来后,让幼儿扎住口,再朝着脸打开塑料袋。这样空气释放带动的空气流会给幼儿更深刻的感受。

捉空气时,要引导幼儿到每一个角落都试一试,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把土块放入水中时提醒幼儿认真观看,不要用手去触摸。

可以用充气筒给各种充气玩具打气,或者用扇子扇风等其他形式来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存在。

和幼儿一起动手制作风车,并尝试让幼儿用吸管吹风车使风车转动,以此来让幼儿感受空气的流动。

在我们的生活中,空气无处不在。它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主要包括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其中,氧气约占21%、氮气约占78%。绝大多数的生物需要呼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所以花草树木是我们的朋友,植物越茂盛的地方,空气往粒越新鲜。

31、不湿的手绢

材料准备:透明玻璃杯、小手绢、一盆水。

(1)让幼儿把小手绢塞到玻璃杯的底部,塞紧,然后把玻璃杯口朝下垂直放人盛有水的盆中,过一会儿后再垂直拿出,让幼儿观察玻璃杯中的手绢会不会被水浸湿。

(2)让幼儿拿两个同样底部塞紧手绢的玻璃杯,并同时放入水中,一个垂直放入,另一个倾斜放入,让幼儿观察玻璃杯中手绢的变化。

提醒幼儿手绢一定要在玻璃杯的底部塞紧,这样倒立玻璃杯时手绢才不容易掉下来。

引导幼儿在第一次把玻璃杯放入水中时一定要垂直于水面放入,否则手绢就会被水浸湿。

当幼儿把玻璃杯倾斜放入水中时,请幼儿观察进入玻璃杯的水,会看到有泡泡冒出,这是空气跑出来了。

可以用各种各样的纸或布代替手绢塞入瓶中。

引导幼儿探索怎样倾斜杯子,才能使杯中灌水速度快

杯子里除了手帕外,还充满了空气,当把杯子垂直于水面放入水中时,水和玻璃杯的接触面就阻止了空气的外流,杯子内部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由于空间内空气压力的存在’水不能进入到杯子中,所以手绢就不会被水浸湿。当把杯子倾斜放入水中时,空气外流,水就可以进入到杯子中,进而弄湿手绢。

32、不沉的纸船

材料准备:白纸、蜡笔、盛了水的水盆。

制作方法:选择两张大小相同的白纸,将其中一张叠成纸船;用蜡笔把另一张白纸正反两面涂满颜色,然后也叠成纸船。

用蜡笔涂色时,教师应注意提醒幼儿涂色要均匀、饱满,以保证实验的效果。

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涂了蜡的纸船不下沉的原因,教师可以同时把水滴在蜡笔和纸上,让幼儿观察对比:纸吸水,蜡不吸水。

请幼儿搜集各种各样的纸,如牛皮纸、挂历纸、硬卡纸等,做成大小一样的纸船进行对比实验,看哪一种纸船下沉速度最慢。可以请大班幼儿边实验边记录,采用“预测结果一实验验证”的形式记录。

请幼儿想办法把这些怕水的纸船变成不怕水的纸船。

当我们用蜡笔把白纸涂满色之后,就相当于在白纸上覆盖了一层蜡。因为蜡的密度比水小,并且蜡是脂溶性的,不溶于水,所以涂了蜡的纸船不会被水浸透下沉。

拓展与替代:除了各种各样的纸以外,教师还可以提供其他材料,如海绵、毛巾、布等进行对比实验。(为了使实验观察到的效果更加明显,建议使用相同大小的材料。)

33、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材料准备:大小不同的广口瓶以及大小、粗细相同的小蜡烛。

(1)点燃一根小蜡烛后,用广口瓶罩住,观察蜡烛的变化,让幼儿了解蜡烛燃烧需要空气。

指导建议: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初步引导幼儿了解空气助燃的特性。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防止烫伤或烧伤。

请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其他事物,了解它们发生的一些变化都离不开空气。

THE END
1.300个科学小实验,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小300个科学小实验,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小种下科学的种子。动手动脑 寓教于乐抖音上买的好东西 手工diy 2024-12-18 00:00 · 0次播放 发布于:江西省 拳击那点事 +订阅 +1 评论 全部 还没有人评论过,快来抢首评 写评论https://m.sohu.com/a/838756807_100114195
2.几个神奇的科学小实验,带孩子走进科学的世界,科学实验创意实验网曝12岁女生感染HPV,医生上报医院打压,这么多年为何不长记性 王一博吴桐共同演绎《龙族》,震撼人心的鼓点 两个月宝宝变 “小蚕蛹”,安静玩耍乖巧不闹心,网友:借我玩会,哭了还你 “萌化了!”快6个月大的宝宝戴上新帽子和妈妈一起照镜子,非常可爱 秦腔演出变成了全场大合唱,秦腔之美,老少皆宜! 最好成https://www.163.com/v/video/VMIMHUL62.html
3.小学生科学实验简单小制作易带7一12岁科学小实验 7一12岁正是孩子们正好好奇,正需要学习各种科学知识,锻炼动脑、动手能力的特殊时期,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手工制作或者做一些科学实验,让孩子既学习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那么有什么适合这个年龄段的手工科学制作呢? 一、7一12岁手工科学小制作 http://dongtai-machine.com/dayi/182759.html
4.小学兴趣小组活动方案15篇通过开展各种科学兴趣活动,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让他们在趣味活动中得到科学知识、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思想、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活动小组的组成: 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可以分为五个小组,即生物研究小组(包括动物研究、植物研究),科学环保活动小组、趣味科学实验小组,小发明制作研究https://www.wenshubang.com/fangan/3569557.html
5.16年级科学小制作7一12岁手工科技小制作Q1: 1-6年级科学小制作有哪些适合7-12岁孩子的项目? A1: 对于7-12岁的孩子来说,1-6年级的科学小制作可以包括一些简单又有趣的项目,比如制作太阳能小车、简易电路实验或者自制小火山,这些项目不仅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还能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科学原理。 https://www.huameitj.com/jyan/202412-3.html
6.助人为乐新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1500字(通用16篇)她对科学怀着浓厚的兴趣,经常动手做一些科学小实验。家里的玩具小汽车、电动小玩具,经常被她拆了又装,装了又拆。她的父母从小就善于培养她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对她爱拆东西的“坏习惯”持纵容态度,还乐此不疲的经常陪伴她做各种科学小实验,充分地调动了她对科技方面的好奇心。 https://www.fwsir.com/dangzheng/html/dangzheng_20231125091043_3458763.html
7.双流区在成都市37届青少年科技赛获奖优秀作品展第三期12.太空狂想曲 作者:赵若霏,女,12岁,四川大学西航港实验小学6年级 获奖情况:成都市37届青少年科技赛-科幻画组二等奖 指导教师:刘雨林 简介:作品构思来源于2021年三名航天员乘坐航天器进入太空飞行,采用动漫人物形象展现小女生的爱美之心,画面内容有动车、飞行器等各种高科技的造型设计。在未来的世界里,人们自由行走https://www.kczg.org.cn/article/detail?id=6081443
8.7一12岁科学小实验手工.pptx添加副标题适合7-12岁的科学小实验手工汇报人:目录CONTENTS01添加目录标题02水的科学小实验03空气的科学小实验04光学的科学小实验05物理的科学小实验06化学的科学小实验PART01添加章节标题PART02水的科学小实验水中的浮沉实验材料:水、不同大小的物体(如小球、木块、纸张等)实验步骤:将不同大小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06117401.html
9.7一12岁科学小实验,7一12岁科学小实验好玩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科学实验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今天,我们将为您介绍一些适合7到12岁儿童的有趣科学小实验,这些实验既简单又富有教育意义,可以在家中或学校轻松开展。 彩色牛奶演绎 实验目的:探索表面张力和颜色混合原理。 材料:牛奶、食用色素(不同颜色)、洗洁精。http://www.lzoxo.com/m/ghgy-93253.html
10.7一12岁科学小实验简单.pptx7一12岁科学小实验简单.pptx,添加副标题适合7-12岁的科学小实验推荐汇报人: 目录CONTENTS01添加目录标题02光学实验03化学实验04物理实验05生物实验06地理实验 PART 01添加章节标题 PART 02光学实验 彩虹牛奶实验实验材料:牛奶、水、食用色素、滴管、手电筒实验步骤:将牛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108/5133314204011040.shtm
11.科学小制作面向3~12岁儿童,一共6个阶段!探索级(3-4Y)、初级(4-5Y)、晋升级(5-6Y)、中级(6-8Y)、高级(8-10)、专业级(10-12Y) 来上了节体验课,中英双语老师授课,今天的主题是Light,一节课90分钟,前面一个小时家长陪同上的互动课,后面30分钟单独上了做了2个小实验! 小朋友对科学实验还是非常感兴趣的,好多新奇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309835150?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12.科学家故事中学生11篇(全文)科学小故事还能开发学生智力, 帮助他们改进思想方法,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爱迪生做实验, 需要测一个灯泡的体积, 他让身边的一位助手去做, 这位助手左量右量反复计算, 总是得不到灯泡的准确体积。正急得满头大汗时, 爱迪生拿过灯泡放进盛水的量杯中, 一下子就准确测出灯泡的体积https://www.99xueshu.com/w/filer6vn4bct.html
13.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2、通过声音共振小实验及北京市非遗——颐和园传说,了解德和园大戏楼、颐乐殿及看戏廊的营建原理与结构。 3、通过图片展示,了解扮戏楼的建造原因。 4、观看烫样视听资料,学习烫样知识,体验古建模型手工制作。 北海公园 “北海文化小使者”上岗实践了 活动时间:9月15日 https://gygl.beijing.gov.cn/xxgk/xxgk_gyxx/202409/t20240918_3893740.html
14.广州暑期科普活动一览,超多活动纵享一夏!澎湃号·政务活动时间:7月至8月 活动地点:越秀区童心路西胜街42号三号楼广州青少年科技馆1、2、4楼 活动简介:常规开放“奋进新时代 迈向新征程”院士专家书画摄影作品展、《向海图强 筑梦深蓝》航海科普展、众心向党 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三大主题展展览及互动体验活动,在青少年群体中科普航海科学知识,弘扬科学家精神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763745
15.趣味科学实验详解童书小学生课外科学实验操作图书7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超级有趣的科学实验【全10册】动手动脑科学达人 趣味科学实验详解童书 小学生课外科学实验操作图书 7-12岁儿童喜欢的趣味科学实验室读物》,作者:时间岛,出版社:应急管理出版社。最新《超级有趣的科学实验【全10册】动手动脑科学达人 趣味科http://product.dangdang.com/29453026.html
16.小学生木质活字印刷术DIY手工课科技小制作科学实验器材国学教育马达 坦克地盘 0合计¥0.00 商品分类 价格¥5.00 1个卖出 想要优惠?立即加入PLUS会员,享9折终身创造迷Plus会员--购物9折or一年还不错Plus会员--购物9折! SKU:SNP145 活字印刷术木板套装 040102分类:STEM教育产品标签:小制作 客服中心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9:30-18:30,节假日休息 https://www.haibucuo.com/product/61853.html
17.2023年青少年宫秋季小牛顿科学实验班招募令!小牛顿科学实验班专门为4~12岁的儿童设计的课程;手脑并进的教学方式。引领孩子认真探究,仔细观察,学会做一个对生活、对学习用心的人,这就是小牛顿科学的魅力所在。 课程特色:小牛顿科学课每一节课单独一个实验作品,每一个作品突显一个科学原理,比如物理方面的,化学方面的,生物方面的,天文方面的、地理方面的等等https://www.meipian.cn/4vkizbj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