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词云”是对文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予以视觉上的突出,形成“关键词云层”或“关键词渲染”,从而过滤掉大量的文本信息,使浏览者只要一眼扫过图片,就可以领略文本的主旨。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第一实验小学教师王卫平在进行直播教学。新华社发(徐宏星摄)
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教育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学生在家不外出、不聚会、不举办和参加集中性活动。与此同时,各地教育部门要做好“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组织部署工作,为广大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各地如何组织实施?
多地提出“一区(县)一策”“一校一案”等实施办法,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不同学段学生,因地制宜开展疫情期间网上教学。如河北省教育厅1月29日发布的《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充分考虑区域间、城乡间以及不同学段、不同学科间的差异。针对教育信息化应用基础能力较弱的地区,浙江省教育厅2月6日发布的文件《关于防控疫情延迟开学期间在全省中小学全面实施线上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说明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兼顾,支持和帮助所有学校,尤其是薄弱学校一起开展线上教育教学活动,确保完成基本教育教学任务。
多地主张优先开始毕业班(特别是高三年级)授课,其后其他各年级、各学科逐步开展网上教学。如《珠海市普通中小学校在疫情期间开展网络教学实施方案》中指出,2月10日起,普通高中高三年级开始实施网络教学,2月17日起,义务教育阶段及高一、高二年级开始实施网络教学,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从要求内容来看,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多主张不教授新课,以知识衔接为主要内容。如海南省教育厅2月3日发布的《海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学校“停课不停教、不停学”有关工作的通知》中提到,延期开学期间以线上教学为主,原则上不安排新授课程,重点做好旧知识复习和新内容预习。
线上教学如何开展?
责任落实到人、加强线上管理
一部分省市指定了线上教学平台,要求各校使用指定平台完成线上教学任务。如湖北省十堰市高中学校统一使用移动5G未来课堂平台,市直中小学(幼儿园)统一使用湖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一部分省市则推荐了可供选择的教学平台(以公益免费为前提),主张各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山西省由省电教馆牵头完善基础教育在线教育教学服务平台等平台,并推荐了国家网络云课堂、人教数字教材、超星学习通、好未来、学而思等十多个教学平台。
浙江省建议学校同一年级同一门学科可以由一名有网络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统一授课或录制课堂教学资源,也可选择其他适合的教学资源,班级的原任课教师应同步听课,并做好线上答疑、作业批改和反馈以及个别辅导等工作。
由于线上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差异,不少地方认为,应采取合适的教学评价措施,如浙江省《关于防控疫情延迟开学期间在全省中小学全面实施线上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说明,线上教学应布置多种形式的作业,及时对学生所学内容进行考查和评价,掌握每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与开学后的教学做好衔接,切实提高线上教学质量。部分地区教育部门提出要对教学质量进行考核,如舟山市教育局文件中提到,教研部门将于疫情解除后对新授课线上教学内容进行质量评价。
线上与线下教育相结合。广东要求,各学校不要简单将线下课堂教学,直接搬到线上进行教学。原则上线上重导学、答疑,线下重自学、实践。根据居家特点,可以采用“线上学习+欣赏,线下实践+创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健康生活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劳动实践能力等。浙江省提出要将线上授课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线上授课既要教授知识技能,更要加强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引导,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如何保障线上运行?
分层分类教学、优选资源和平台
结合对这些文件文本的分析,课题组提出如下建议:
进一步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国家和地方尽可能提供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课程资源。建议省一级行政部门统一制作的公共课程资源,区分高、中、低三个层次,以适合不同学生选学。
进一步筛选优质的教学平台。大规模集中开展教学对在线教学平台(尤其是直播平台)有着非常高的网络负载、用户并发等要求,同时对客户端的技术也有一定的要求。建议在线教学平台、直播课堂平台等,在正式教学前,做风险评估、压力测试、安全测试、并发测试、可用性测试和应急预案,切忌盲目开展。
进一步完善线上资源标准。充分利用高校力量,协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电教馆、教育企业等单位,尽快出台或完善教育资源元数据标准、资源技术标准、平台数据标准和接口标准等,尽可能统筹各地课程资源建设和各个平台的互通。同时,依法开展在疫情期间使用的各种APP的备案管理,警惕各种打着免费旗号的不良APP非法收集学生、家长和学校教师等信息。(钱冬明周雨萌廖白舸)
(作者钱冬明系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标准委员会委员,周雨萌、廖白舸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