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勇: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的线下教研正逐渐向在线教研发展,并已形成四种在线教研模式:网络名师工作室模式、基于视频直播教研模式、网络集体备课模式和精准教研模式。在技术支持方面,目前也已出现了相对成熟且各具特色的平台和工具。根据在线教研的特点以及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本文从探索多元化在线教研模式、以实践问题为导向设计和组织在线教研活动、加强支持与培训力度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推动在线教研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在线教研;网络名师工作室;网络集体备课;精准教研
01
创新应用:在线教研典型组织模式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中指出,采取校本研修、区域教研、教师选学等多种方式,将集中培训、网络研修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根据各地区和学校的发展情况,本文总结了网络名师工作室、基于视频直播、网络集体备课、精准教研四种典型的在线教研模式。
(一)网络名师工作室模式
(二)基于视频直播教研模式
当下,教育直播作为一种新兴的在线教育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人熟悉和使用。主讲教师可利用视频直播平台远程授课,专家和异地教师实时观摩评课[3]。在直播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音视频、共享演示文档、组织在线研讨等。观摩后,听课教师进行交流和点评,指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教师交流与反思。基于视频直播的教研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扩大了参与培训的教师数量,提高了教师的参与积极性。
以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外语组开发的SPONGE教研模式[4]为例。它包括启动、预备、观课、协商、生成、提升六大环节。(1)在启动环节,组织者做好准备工作,进行统筹安排,让每位教师清楚教研活动的安排和具体流程;(2)在预备环节,提前告知听课教师教研内容,让教师对教研内容进行思考,避免听课时的无目的性和盲目性;(3)在观课环节,主讲教师直播教学,听课教师认真评课,发现主讲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4)在协商环节,教师进行讨论交流,聚焦教研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方案;(5)在生成环节,教师研讨结束后形成书面成果;(6)在提升环节,通过教研深化教学和引领教学,让教师研而有获,保证在线教学的质量。基于视频直播的在线教研,能够促进教师的沟通和交流,解决教师教学中的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让教师研而有获。
(三)网络集体备课教研模式
(四)精准教研模式
例如,北京市房山区针对教研需求不明确和教学经验化等问题,建立了智能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教师改进教学行为提供了全面客观的教育数据[7]。通过对师生课前、课中、课后数据的采集,对师生教与学数据的多维度分析,一方面精准配置各类教学资源,提高区域教研质量;另一方面深入挖掘区域教学中的问题,确定教研的目标和内容,让教师的教研更加精准和聚焦。
02
技术赋能:在线教研平台工具
开展在线教研,离不开网络平台和工具的支持。好的在线教研工具能够促进教师的参与互动,更好地支持教研活动的开展。目前,在线教研常用的工具平台主要有以下四类。
(一)网络教研平台
网络教研平台指通过网络开展教研活动的平台,用来组织管理教师的学习和教研活动,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中国教师研修网、教研网对接各地教育的实际需求,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师资,为全国的中小学校提供优质的在线教学资源和教师成长资源等。“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平台通过网上“晒课”和“优课”评选,组织教师观课评课,开展网络教研,推广优秀的教学案例,让教师通过学习优秀的课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二)在线直播工具
受疫情影响,在线直播工具在教学和教研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其功能也各有优势(见表1)。对于计划以在线直播形式开展教研活动的教师而言,笔者有以下建议:第一,选定直播平台后,教师应提前熟悉直播平台的功能;第二,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如提问或投票等,以活跃在线教研氛围;第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需要开启摄像头,以保持临场感。
表1在线直播工具的主要功能
(三)在线协作文档工具
在线协作文档工具支持多人同时协作,能够满足教师在线协同备课的需求。教师可以在线撰写所负责的教学模块,同时还能清楚地看到其他教师的撰写情况,并可实时进行修改和编辑,大大方便了教师的文件共享。表2是三款常用的在线协作文档工具主要功能介绍。
表2在线协作文档工具主要功能
(四)项目管理和数据收集工具
表3项目管理和数据收集工具主要功能
03
可持续发展:促进在线教研发展的建议
在线教研为教师专业发展开辟了新天地。如何将在线教研落到实处,保证效果,尚需教育管理者和教师等的多方努力。根据在线教研的特点,本文对促进在线教研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借助技术平台工具,探索多元化在线教研模式
(二)以实践问题为导向,设计和组织在线教研活动
教研工作为教师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提供了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在线教研不是传统教研的“网上复现”,也不能简单地将线下的教研活动搬到线上。在开展在线教研的过程中,教的人、听的人、评的人都是在线的,教研缺乏临场感。因此,在线教研应以实践问题为导向,避免教研的盲目性和无目的性,增强教师的参与性。同时,为避免形式单一的直播形式,教师可以通过单元或者主题来进行整体的教研活动设计,将教研前期准备工作、在线教学、听课评课、讨论协作、教学反思等环节融入设计之中,满足真实的在线教研需求。
(三)加强支持和培训力度,提升教师在线教研技能
(四)用好智能平台工具,迈向智能化教研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教育理念与模式的更新,也推动着教师教研模式向智能化迈进。依托各类智能设备,学校可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数据进行采集、统计与分析,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精准的教学行为分析数据。通过对教研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和挖掘,可为教师提供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行为诊断和干预,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12]。通过对教研平台数据的分析和挖掘,还可以优化教研评估手段和方法,满足多样化的教研场域和个性化的教研服务需求。
04
结语
在线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股新生力量,以教研促教学、育师资,是教育教学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13]。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教研形态持续转型发展,教师需要及时总结在线教研的方法和经验,用好新一代智能技术和平台的优势与潜能,将线上、线下教研的优势融合互补,优化在线教研的路径,不断探索和构建在线教研的新模式,推动在线教研常态、可持续发展。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面向‘互联网’的教师教研形态转型与变革研究”(课题编号:BCA180094)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胡小勇,易锡添.新冠疫情影响中小学在线教研的发展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69-77.
[2]曹宇星,王东虹,饶嘉婷,胡小勇.教研共同体:在线社交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J].数字教育,2019(4):24-29.
[3]修亚弟,胡小勇.远程协同教研:云技术跨越教研的资源壁垒[J].数字教育,2019(3):47-51.
[4]金雀屏.英语线上教研实践及其启示[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0(4):73-76.
[5]陈玲,张俊,汪晓凤,余胜泉.面向知识建构的教师区域网络协同备课模式研究——一项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实践探索[J].教师教育研究,2013(6):60-67.
[6]林梓柔,胡小勇.精准教研:数据驱动提升教师教研效能[J].数字教育,2019(6):42-46.
[7]李占起,王徜祥,魏淑珍.大数据驱动精准教研[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0(1):82-84.
[8]FISHMANB,DAVISEA,CHANCKK.Alearningsciencesperspectiveonteacherlearningresearch[M]//SAWYERRK.Cambridgehandbookoflearningsciences.2nded.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14:707-725.
[9]曹宇星.互联网教研:面向新时代的发展——访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J].数字教育,2019(1):10-14.
[10]DANW,JINGYINGW,HUIL,LINGL.Schoolcontextandinstructionalcapacity:AcomparativestudyofprofessionallearningcommunitiesinruralandurbanschoolsinChina[J].InternationalJournalofEducationalDevelopment,2017,52.
[12]胡小勇,徐欢云.“互联网教研”形态研究:内涵、特征与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20(2):10-16.
[13]胡小勇,徐欢云.技术赋能下,教研形态升级成新趋势[J].教育家,2020(38):26-28.
(作者龚文丽、梁家琦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胡小勇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