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传统戏剧——庐剧

庐剧起源无史料可考,后根据盲艺人李儒瑶所传的一部明朝《涂氏宗谱》和自己的演唱,获得业界专家认定,至此,庐剧的发源地定在大别山区的霍山县"。

发展

1985年,在安徽省巢湖市发现一刻的石碑。碑的上方刻有"正堂陈示"四个大字。碑文约400字,是当年在巢县任知县的陈炳所颁示的禁约。禁约计为四条,第二条即提到倒七戏。这块石碑的发现,不但证明了倒七戏这一剧种名称在130多年前已经出现,而且对其产生年代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线索:即倒七戏这一剧种形成的年代,能追溯到1840年前后(清代道光、咸丰年间)。

性质

旧时庐剧班社大都是半职业性的(即农忙时种田,农闲时唱戏),长期流动于乡村集市。演出时一般不上舞台,只打地摊子。一般演员都缺乏功底,只要有副好嗓子,会些"辙口"就行了,久而久之形成了重唱不重做的倾向。所演剧目,多以"二小"戏、"三小"戏为主。唱腔多是一唱众和,锣鼓伴奏,不用丝弦,三五人凑个班子即可演出,谓之"两打三唱"。演员身兼数角,轮番替换,还要兼打锣鼓。后来发展到"三打七唱","七忙八不忙",亦还未形成固定的角色体制。庐剧从前无女艺人,旦角多由年轻稚嫩,嗓音甜脆的男少年扮演。到20世纪20年代后期,庐剧班社开始进入城市,演出剧目不断丰富,角色行当也相应增多,分为花旦、小生、青衣、老旦、老生、小丑六行。在倒七戏兴旺发达时期,每演出于各地,即吸收当地流行的戏曲或民间艺术来丰富自己。有的班社还时断时续地与徽班、京戏班合作,先由徽班、京戏班演出正戏,然后续演庐剧小戏,这种做法叫"四平带折"班或"乱弹班"。与徽、京戏的合班演出,使倒七戏演员在唱、做、念的表演和锣鼓伴奏上都有了新的不同的演变。而较有水平的倒七戏班不断入城演出,由于要适应城市观众的欣赏习惯,艺术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02艺术特点

唱腔

庐剧的表演,乡土气息较浓,特别是花腔小戏,唱腔来自民歌,边歌边舞,生动活泼。与徽戏和京剧一度合班之后,多方吸收,丰富了表演程式。唱腔分主调和花腔两部分。主调是折戏和本戏的主要唱腔,有旦和小生唱的"二凉"、"寒腔"、"三七";老生唱的"正调"、"哀调";老旦唱的"正调"、"哀调";老生、老旦唱的"端公调";丑与彩旦唱的"丑调";以及神鬼出场用的"神调"、"鬼对子"等。主要唱腔又有寻板(类似导板)、抹拐(类似扫头)、伸腔、连词、切板、大小过台等变化。落板时常用帮腔,满台齐唱,称为"邀台"(或"吆台")。花腔多为民歌小调,常用于三小戏,活泼健康,有40多种,大多专戏专用。庐剧分皖西、皖中和皖东三路,各有不同的艺术特色。西路唱腔高亢,假声较多,称为"山腔";东路婉转抒情,称为"水腔";中路明快朴实,介乎两路之间。

庐剧的唱腔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在唱腔中不断出现用假声演唱的旋律,称做小嗓子。二是演唱中的帮腔吆台,即当舞台上的演员唱到一定的时候,由场面和后台的演员齐声帮唱,高亢辽阔,烘托剧情,渲染舞台气氛。其乡土味很浓,风格明朗。

表演

行当

庐剧演员身兼数角,轮番替换,还要兼打锣鼓。后来发展到"三打七唱","七忙八不忙",亦还未形成固定的角色体制。庐剧从前无女艺人,旦角多由年轻稚嫩,嗓音甜脆的男少年扮演。到20世纪20年代后期,庐剧班社开始进入城市,演出剧目不断丰富,角色行当也相应增多,分为花旦、小生、青衣、老旦、老生、小丑六行。

乐器

1949年后,庐剧在艺术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伴奏音乐由原来的只以锣鼓伴奏改为丝弦伴奏,并增加了部分管乐器和打击乐器。

03流派艺术

流行地区

庐剧在安徽因地域不同,形成了上、中、下三路,即3个流派。

上路即西路,流行在皖西的六安、霍山、金寨等一带,音乐粗犷高亢,跌宕起伏,具有山区特色。

下路即东路,流行于皖南的芜湖、繁昌、宣城等一带,音乐清秀婉转,细腻平和,具有水乡特色。

中路以合肥、巢县为中心,音乐兼有上路、下路两地特色。由于它的流行区域是在皖中古庐州一带。

另外,寿县、淮南等一带称之为"北路"。

代表人物

王本银,(1906-1990)小名小锁子,艺名小庄锁、王三俏、王老本,庐剧演员,扮旦角,原籍肥东县关家庙(现名永安乡)。他在庐剧艺术改革有开创意义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剧的演出中,扮演祝公远一角,获得好评。之后在塑造《罗汉钱》中的张木匠、《讨学钱》中的老先生,而蜚声庐剧界。

丁玉兰,庐剧女演员。安徽肥东人。出身艺人家庭。幼年随父学戏,十二岁拜师学庐剧。工青衣、花旦。曾在皖中一带演出。1949年参加合肥市平民剧社。建国后,历任皖北地方戏实验剧场、安徽省庐剧团演员,合肥市庐剧团演员、副团长、名誉团长。擅演剧有《休丁香》《秦雪梅观画》《玉簪记》《双丝带》等。

孙邦栋,安徽合肥人。全国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庐剧届小生行当的标志性人物,1951年参加工作,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合肥市庐剧团艺术指导、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合肥市文联委员。

黄冰,1971年12月考入合肥市庐剧团,任演员,专演小生,2000年任合肥市庐剧院副院长,2007年任安徽省戏剧家协会理事,安徽省庐剧研究会副会长。

04代表剧目

庐剧的传统剧目分花腔小戏、折戏、本戏三类。统计共有292个。

●花腔小戏

●折戏

●本戏

本戏以家庭悲欢离合、爱情、公案为主要内容,除本剧种独有的《柴斧记》、《手巾记》、《干旱记》、《河神》等外,大都移植改编明清传奇、鼓词和其他剧种的剧目,如《彩楼配》、《琵琶记》、《药茶记》、《孟姜女》、《天宝图》等。本戏(包括连台本戏)计有《休丁香》《秦雪梅》《薛凤英》《合同记》《白玉带》《卖花记》《乌金记》《双丝带》《花绒记》等。

作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庐剧,是历史的产物,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变革,庐剧有过辉煌的鼎盛时期,涌现过不少优秀的庐剧表演艺术家,丁玉兰、孙邦栋、王本银、鲍志远等,进入新的时期,面对着新的挑战,保护庐剧、宣传庐剧、传承庐剧是大势所趋,是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渴望,实现庐剧振兴,传承和发展庐剧,特别是对民间庐剧艺术的保护和传承,需要调动政府、社会、演出团体三方面的积极性,采取特殊的措施,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发展庐剧,营造振兴庐剧的良好氛围,繁荣文化的社会风气,把传承庐剧落实到实处。

THE END
1.钱从四面八方来有这么好的老师,我就不信你学不会舞蹈了? 呲花娱乐 761跟贴 油管播放超2亿的视频,看到什么特别之处了?网友直接不淡定了 搞笑的沙雕 1.5万跟贴 模特小姐姐面试,个个都是大长腿,网友:14号不错! 鹿鹿搞笑站 606跟贴 老婆深藏不露,结婚后才发现会的这么多,真是娶到宝了! 搞笑的兴兴 790跟贴 女生晒出https://m.163.com/v/video/VTI7JJN9B.html
2.庐剧《讨学钱》mp3音频下载王本银,王金翠[戏曲剧种]:庐剧 [主要演员]:王本银,王金翠 [下载格式]:MP3音频 [视频大小]:14分钟 剧情介绍 庐剧 讨学钱 王本银 王金翠演唱 1959年录音 《讨学钱》是庐剧《借罗衣》中的一折,讲述的是教书先生张先生因借了罗老二家的衣服不还,被罗老二告上公堂的故事。 https://babakaka.com/mp3/76a6201005b0/
3.庐剧,从春天中走来合肥作为省会城市,一直以来担当着庐剧传承和发展的重任,涌现出王本银、丁玉兰、孙邦栋、鲍志远、董桂兰、黄冰等一批著名表演艺术家,创作演出了《借罗衣》《讨学钱》《休丁香》《秦雪梅》等一批优秀的传统大戏、小戏、折子戏。近年来,优秀剧目的复排、新编大戏的出炉,以及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展演和巡演,让传统文化庐剧重https://newspaper.hf365.com/hfwb/pc/content/202302/10/content_379265.html
4.庐剧较有影响的剧目为《借罗衣》、《打芦花》、《讨学钱》、《休丁香》、《雪梅观画》、《花园扎枪》等。早期名演员有王本银、丁玉兰、孙邦栋、董少轩、张金桂、刘正元等。 当前活跃在舞台上的则有民间艺术家周小五、朱德顺、刘长芬、孙晓云、魏小波、盛小五、汪莉、夏巧云等。http://www.cqaccc.com/h-nd-605.html
5.单口相声《看财奴》后来怎么样哪?直顶到他死这钱不舍得花。临死的时候儿他不放心哪,怕儿子把家底儿给抖搂了,把仨儿子叫到跟前,问他大儿子:“我不行啦,我死之后你怎么料理我呀?”大儿子这么想,他爸爸活着的时候儿趁那么些财产,没吃过没花过,大冤哪!哥儿仨承受这份儿产业一分……哎!心里难过呀!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6489076
6.合肥市庐剧院戏曲百科合肥市庐剧团成立四十八年来,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整理创作和演出现代戏147台,古装戏138台,出版发行了大量的庐剧音、像盒带,代表剧目有《双丝带》、《借罗衣》、《讨学钱》、《打芦花》、《休丁香》、《秦雪梅》等,《双锁柜》、《情仇》(“半把剪刀”改编)拍摄成电视剧,由中央、上海、http://baike.szxq.com/%E5%90%88%E8%82%A5%E5%B8%82%E5%BA%90%E5%89%A7%E9%99%A2
7.庐剧庐剧音乐包括唱腔和伴奏锣鼓,唱腔有主调、花腔两大类。主调唱腔曲牌计有二凉、寒腔、端公调、三七、小生调、老旦调、老生调、老生衰调9种,长于叙事或抒情,多用于传统折戏和本戏。花腔是传统生活小戏所用腔调的总称,多为专曲专用,名称多随剧目所定,如“打桑调”、“讨学钱调”等,曲调朴实,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104/20/24811_342642191.shtml
8.庐剧,Luopera,音标,读音,翻译,英文例句,英语词典较有影响的剧目为《借罗衣》、《打芦花》、《讨学钱》、《休丁香》、《雪梅观画》、《花园扎枪》等。名演员有王本银、丁玉兰、孙邦栋、董少轩、张金桂、刘正元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http://www.dictall.com/indu58/81/5881516F829.htm
9.庐剧简介庐剧是什么→MAIGOO百科王本银,(1906—1990)小名小锁子,艺名小庄锁、王三俏、王老本,庐剧演员,扮旦角,原籍肥东县关家庙(现名永安乡)。他在庐剧艺术改革有开创意义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剧的演出中,扮演祝公远一角,获得好评。之后在塑造《罗汉钱》中的张木匠、《讨学钱》中的老先生,而蜚声庐剧界。 丁玉兰,庐剧女演员。安徽肥东人https://www.maigoo.com/citiao/154956.html
10.安徽庐剧吴南野安徽庐剧吴南野昂小红生活资源花腔小戏则以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和爱情为主要内容,以及部分闹剧和讽刺喜剧,如《讨学钱》、《借罗衣》等。 《借罗衣》还搬上了银幕,涌现出王本银、丁玉兰、武克英、孙邦栋、鲍志远、李道周等知名演员 该答案来自南北游旅行网官方网站 安徽庐剧一共有多少种调? https://www.lzmjzy.com/post/10095.html
11.安徽传统戏剧庐剧本戏,包括连台本剧,以公案、爱情及家庭悲欢离合为主要内容,如《秦雪梅》、《十把穿金扇》等。折子戏多为从本戏中抽出具有独立性的精彩部分,如《王小过年》、《假报喜》等。花腔小戏则以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和爱情为主要内容,以及部分闹剧和讽刺喜剧,如《讨学钱》、《点大麦》、《借罗衣》等。https://item.btime.com/02rdvj6tqdv176pk26d5gkkvqfo
12.AR看非遗之一:魅力庐剧较有影响的庐剧剧目包括《彩楼配》、《药茶记》、《天宝图》、《柴斧记》、《借罗衣》、《打芦花》、《讨学钱》、《休丁香》、《雪梅观画》、《放鹦哥》、《卖线纱》等。庐剧在安徽因地域不同而形成了上、中、下三路。上路以六安为中心,音乐粗犷高亢,跌宕起伏,带有山区特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zAzNTk1OQ==&mid=2649546012&idx=2&sn=442bc7e2b48e45c56b76c67b5e6365c1&chksm=860c6d823edbff3aec0b95de42ee67dc2a7d0911b64d320f154d228ee045ee4c23c05fee0501&scene=27
1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A. 《讨学钱》 B. 《茶山新歌》 C. 《白蛇传》 D. 《休丁香》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下列哪一种乐器不是徽剧主要的伴奏乐器? A. 月琴 B. 琵琶 C. 三弦 D. 大锣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唱段《驰骋在草原上》选自哪部庐剧剧目? A. 《金沙江畔》 B. 《点大麦》 C. 《梁祝》 D.https://www.shuashuati.com/ti/016d2a7cb95f408d9715176b44a9b4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