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剧与名人机缘

周恩来登台向丁玉兰等演员致谢并合影留念。

一个剧种的形成、发展和辉煌,往往和名人有机缘,庐剧概莫如此。庐剧的前身倒七戏迄今不过两百年,如果说当下能见到的烔炀河石碑中“近倒七戏名目淫词丑态,最易摇荡人心,关系风化不浅。嗣后,如有再演此戏者,诸绅董与地保亦宜禀案本县捉拿,定将此写戏、点戏与班首人等一并枷杖”(清同治七年即1868年巢县知县陈炳发布),是我们见到的最早记载该戏的异样文字,那么110多年前李鸿章作为特使出访欧美时用倒七戏代国歌,就是庐剧最初走向世界的典型事例。

李鸿章出访用倒七戏代国歌

2007年,笔者作为安徽省庐剧研究会顾问撰写的论文《庐剧晋京五十年》,开头即是,有一则未见载于“正史”却有多个版本印证的“传闻”:111年前,李鸿章出使欧美,正式场合各国按例要奏唱国歌。当时中国还没有国歌,于是李鸿章行前仓促以林洪绝句“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元日,五色云车驾六龙”配以古曲带上。国歌奏还好办,但不擅音律的李鸿章唱不好,他便用家乡合肥的倒七戏曲调即兴演唱歌词,倒也不输风采,外国人称之为《李中堂乐》。记得1972年岁末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省委书记李任之也曾提到,“陈老总讲过,李鸿章出国访问时以倒七戏代国歌,我们别小看庐剧这地方戏呢!”这是合肥倒七戏最初的辉煌。

关于李鸿章以倒七戏代国歌,还有一个版本是:1896年7月13日,李鸿章从比利时抵达法国,法国政府随即在巴黎总统府广场举行欢迎仪式,请李鸿章检阅仪仗队。当司仪大声宣布请主客双方唱国歌时,法国外长汉洛威先激情高唱《马赛曲》,中方措手不及,但老谋深算的李鸿章想了想,清了清嗓子,唱起他熟悉的家乡倒七戏:铁拐李先生道行高,张果老骑驴过赵桥,何国舅手执云阳板,韩湘子丹阳吹玉箫,吕洞宾本是清风客,蓝采和花扇手中摇,何仙姑捧来长生面,汉钟离辞职去汉朝。

这一番清唱,顿挫抑扬,悠然铿锵,不但法国人洗耳恭听,连中方随员中不知倒七戏的人也听得云里雾里。

张恺帆提出倒七戏定名庐剧

倒七戏又名小倒戏、到集戏、捣七戏、稻季戏等,似乎与“庐”无关;她之所以改名庐剧,当然与“庐”有关,与庐州有关。

1952年合肥成为人民政府的省会,又成立了地方戏剧团,但剧团的团名,到1953年10月,还是定名“安徽省倒七戏剧团”。1955年7月,安徽省倒七戏剧团更名“安徽省庐剧团”。倒七戏改名庐剧,系由张恺帆同志提议。

张恺帆(1908-1991年)是庐剧区域无为人,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后,他于1954年8月任省政府副主席,1955年3月改称省人民委员会副省长。他既是政治活动家,又是文化人,诗词书法皆好,又熟谙地方风情。当倒七戏已成安徽地方戏主要剧种,而又有名称不太雅的议论风生之时,改什么名?他提出以省会所在地、倒七戏中路所在地原名“庐”来改,确实是高明之举。

1955年,根据张恺帆的提议,省人民委员会讨论决定将倒七戏定名为庐剧,由此结束了该剧种将近200年多名多说的局面,此后全省各地倒七戏剧团皆改称庐剧团。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观看庐剧

1954年10月,安徽省倒七戏剧团赴上海参加华东地区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成果丰硕。1956年7月,庐剧定名后的首度大规模献演是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取得28项奖励的大丰收。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田汉莅临合肥观看,对其中几个小戏情有独钟,表示有机会一定把庐剧介绍到北京去。

应田汉的邀请,安徽省地方戏(庐剧、泗州戏)赴京汇报演出团一行百余人,由省文化局副局长刘芳松率领,于1957年4月4日抵达北京。4月8日下午庐剧首演于吉祥剧场,接下来一个月中在北京剧场、国务院大礼堂、中南海怀仁堂等处连续献演29场(含内部演出6场)。

5月6日,安徽省地方戏赴京汇报演出团来到怀仁堂。当晚演出的第一个小戏是庐剧《讨学钱》,王本银主演。接下来是丁玉兰主演的小戏《借罗衣》。陪同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看戏的卫立煌夫妇、张治中夫妇在演出期间时而全神贯注,时而谈笑风生。演出结束时,领导同志满面笑容,站起来鼓掌,然后又一起登台,和演员们握手致谢,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观看庐剧,这是庐剧发展史上最辉煌的一页,长留在合肥人民的记忆中。

田汉艾芜梅兰芳等高度评价

1957年庐剧赴北京汇报演出期间,丁玉兰荣幸地出席了4月16日周总理招待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的国宴。丁玉兰还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之邀,向全国听众播讲了《赴京演出观感》,还随机演唱了《叹十里》中的一段。《借罗衣》参加了当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彩车游行,而丁玉兰应邀站在天安门观礼台上。

张治中曾亲临省庐剧团视察

张治中出于对庐剧事业的关心和爱护,出于对故乡人民的深挚感情,很快便会同安徽省有关领导,给庐剧团拨款30万元,建造宿舍大楼和练功房,还让庐剧团长期在省政府礼堂演出。

曾希圣陈其五提庐剧拍电影

民国初年,倒七戏中就有《陷巢州》。1958年,经过发掘整理,成为一个完整的神话故事文本,发表在巢县《牡丹》上而定型。上世纪60年代初,巢县庐剧团公演《陷巢州》,反响热烈。剧中小白龙和焦氏母女成为故事的主角,更重要的是湖中三岛从此以其独特的景观,实现了与神话天衣无缝的结合,更增添了它们的神秘和妩媚。当年曾有领导不无骄傲地说:安徽对外交往,招待客人看黄梅戏《天仙配》和庐剧《陷巢州》,就是给客人的最高礼遇。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曾希圣看了庐剧《陷巢州》后,便准备将这台戏推荐赴京演出并拍成电影,再推向全国、推出国门。时任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联主席的赖少其一有机会就宣传《陷巢州》,说越剧《白蛇传》好看,庐剧《陷巢州》也好看,如果拍成了电影会更加好看。

先后担任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和上海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兼市文联副主席的陈其五回故乡巢湖休假,看了《陷巢州》后大加赞赏,当即指示要调沪演出,也有心要将此剧拍成电影。安徽方面很快就和上海电影制片厂达成协议,筹划把庐剧《陷巢州》拍成电影,并由省委分管文教工作的陆学斌负责。但后因种种原因,曾希圣、陈其五等的愿望终没有实现。

THE END
1.钱从四面八方来有这么好的老师,我就不信你学不会舞蹈了? 呲花娱乐 761跟贴 油管播放超2亿的视频,看到什么特别之处了?网友直接不淡定了 搞笑的沙雕 1.5万跟贴 模特小姐姐面试,个个都是大长腿,网友:14号不错! 鹿鹿搞笑站 606跟贴 老婆深藏不露,结婚后才发现会的这么多,真是娶到宝了! 搞笑的兴兴 790跟贴 女生晒出https://m.163.com/v/video/VTI7JJN9B.html
2.庐剧《讨学钱》mp3音频下载王本银,王金翠[戏曲剧种]:庐剧 [主要演员]:王本银,王金翠 [下载格式]:MP3音频 [视频大小]:14分钟 剧情介绍 庐剧 讨学钱 王本银 王金翠演唱 1959年录音 《讨学钱》是庐剧《借罗衣》中的一折,讲述的是教书先生张先生因借了罗老二家的衣服不还,被罗老二告上公堂的故事。 https://babakaka.com/mp3/76a6201005b0/
3.庐剧,从春天中走来合肥作为省会城市,一直以来担当着庐剧传承和发展的重任,涌现出王本银、丁玉兰、孙邦栋、鲍志远、董桂兰、黄冰等一批著名表演艺术家,创作演出了《借罗衣》《讨学钱》《休丁香》《秦雪梅》等一批优秀的传统大戏、小戏、折子戏。近年来,优秀剧目的复排、新编大戏的出炉,以及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展演和巡演,让传统文化庐剧重https://newspaper.hf365.com/hfwb/pc/content/202302/10/content_379265.html
4.庐剧较有影响的剧目为《借罗衣》、《打芦花》、《讨学钱》、《休丁香》、《雪梅观画》、《花园扎枪》等。早期名演员有王本银、丁玉兰、孙邦栋、董少轩、张金桂、刘正元等。 当前活跃在舞台上的则有民间艺术家周小五、朱德顺、刘长芬、孙晓云、魏小波、盛小五、汪莉、夏巧云等。http://www.cqaccc.com/h-nd-605.html
5.单口相声《看财奴》后来怎么样哪?直顶到他死这钱不舍得花。临死的时候儿他不放心哪,怕儿子把家底儿给抖搂了,把仨儿子叫到跟前,问他大儿子:“我不行啦,我死之后你怎么料理我呀?”大儿子这么想,他爸爸活着的时候儿趁那么些财产,没吃过没花过,大冤哪!哥儿仨承受这份儿产业一分……哎!心里难过呀!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6489076
6.合肥市庐剧院戏曲百科合肥市庐剧团成立四十八年来,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整理创作和演出现代戏147台,古装戏138台,出版发行了大量的庐剧音、像盒带,代表剧目有《双丝带》、《借罗衣》、《讨学钱》、《打芦花》、《休丁香》、《秦雪梅》等,《双锁柜》、《情仇》(“半把剪刀”改编)拍摄成电视剧,由中央、上海、http://baike.szxq.com/%E5%90%88%E8%82%A5%E5%B8%82%E5%BA%90%E5%89%A7%E9%99%A2
7.庐剧庐剧音乐包括唱腔和伴奏锣鼓,唱腔有主调、花腔两大类。主调唱腔曲牌计有二凉、寒腔、端公调、三七、小生调、老旦调、老生调、老生衰调9种,长于叙事或抒情,多用于传统折戏和本戏。花腔是传统生活小戏所用腔调的总称,多为专曲专用,名称多随剧目所定,如“打桑调”、“讨学钱调”等,曲调朴实,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104/20/24811_342642191.shtml
8.庐剧,Luopera,音标,读音,翻译,英文例句,英语词典较有影响的剧目为《借罗衣》、《打芦花》、《讨学钱》、《休丁香》、《雪梅观画》、《花园扎枪》等。名演员有王本银、丁玉兰、孙邦栋、董少轩、张金桂、刘正元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http://www.dictall.com/indu58/81/5881516F829.htm
9.庐剧简介庐剧是什么→MAIGOO百科王本银,(1906—1990)小名小锁子,艺名小庄锁、王三俏、王老本,庐剧演员,扮旦角,原籍肥东县关家庙(现名永安乡)。他在庐剧艺术改革有开创意义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剧的演出中,扮演祝公远一角,获得好评。之后在塑造《罗汉钱》中的张木匠、《讨学钱》中的老先生,而蜚声庐剧界。 丁玉兰,庐剧女演员。安徽肥东人https://www.maigoo.com/citiao/154956.html
10.安徽庐剧吴南野安徽庐剧吴南野昂小红生活资源花腔小戏则以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和爱情为主要内容,以及部分闹剧和讽刺喜剧,如《讨学钱》、《借罗衣》等。 《借罗衣》还搬上了银幕,涌现出王本银、丁玉兰、武克英、孙邦栋、鲍志远、李道周等知名演员 该答案来自南北游旅行网官方网站 安徽庐剧一共有多少种调? https://www.lzmjzy.com/post/10095.html
11.安徽传统戏剧庐剧本戏,包括连台本剧,以公案、爱情及家庭悲欢离合为主要内容,如《秦雪梅》、《十把穿金扇》等。折子戏多为从本戏中抽出具有独立性的精彩部分,如《王小过年》、《假报喜》等。花腔小戏则以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和爱情为主要内容,以及部分闹剧和讽刺喜剧,如《讨学钱》、《点大麦》、《借罗衣》等。https://item.btime.com/02rdvj6tqdv176pk26d5gkkvqfo
12.AR看非遗之一:魅力庐剧较有影响的庐剧剧目包括《彩楼配》、《药茶记》、《天宝图》、《柴斧记》、《借罗衣》、《打芦花》、《讨学钱》、《休丁香》、《雪梅观画》、《放鹦哥》、《卖线纱》等。庐剧在安徽因地域不同而形成了上、中、下三路。上路以六安为中心,音乐粗犷高亢,跌宕起伏,带有山区特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zAzNTk1OQ==&mid=2649546012&idx=2&sn=442bc7e2b48e45c56b76c67b5e6365c1&chksm=860c6d823edbff3aec0b95de42ee67dc2a7d0911b64d320f154d228ee045ee4c23c05fee0501&scene=27
1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A. 《讨学钱》 B. 《茶山新歌》 C. 《白蛇传》 D. 《休丁香》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下列哪一种乐器不是徽剧主要的伴奏乐器? A. 月琴 B. 琵琶 C. 三弦 D. 大锣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唱段《驰骋在草原上》选自哪部庐剧剧目? A. 《金沙江畔》 B. 《点大麦》 C. 《梁祝》 D.https://www.shuashuati.com/ti/016d2a7cb95f408d9715176b44a9b4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