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特色专业:金融学、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省级重点学科:财政学、国民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企业管理、会计学、统计学、物流管理省级重点专业:金融学、工商管理、会计学、统计学、物流管理
财政与经济学院
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经济学院是2007年5月在原云南财经大学经济系及财政与金融学院财政系的基础上整合而成的。现开设经济学、财政学两个本科专业,拥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国民经济学、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经济学、财政学、税收学等9个硕士点。
国民经济学
我校国民经济学是云南省“十一五”省级重点学科,也是云南省高等院校中唯一的国民经济学省级重点学科。经过多次学科调整与队伍整合,目前国民经济学已成为我校应用经济学学科体系中学术队伍结构合理、研究特色鲜明、科研成果显著的硕士研究生培养专业。
根据国民经济学的学科内涵、发展趋势以及我校的研究特色,形成了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国民收入分配、公共经济与政策、经济增长与就业四个研究方向。其中国民收入分配研究方向中的收入分配分解的理论方法已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研究方向中的中央银行制度与宏观经济稳定性、国债的宏观经济效益分析研究,公共经济与政策中的教育财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研究领域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
财政学
财政学科始建于1979年,是云南财经大学开设本科最早的学科之一。财政学于2000年被遴选为云南省十一五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007年通过建设验收正式挂牌为云南省重点学科,也是我省唯一的财政学省级重点学科。
财政学重点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是:财政理论与政策、税收理论与实践、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政府经济行为理论等四个方向。本学科是我省财政理论与政策、国有资产管理、税收理论与政策和制度的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已为云南省培养财政、税收各类人才1万余人,绝大部分进入省、地(市)、县级财政、税务部门的决策层和行政、事业单位的中高级管理层,现已成为云南省经济建设中最活跃和充满生机的力量;有78名毕业生担任处级(含处级)以上干部,31名毕业生担任市县级财政局局长、副局长等职务。此外,我校财政学专业还为地方政府培训了47800余名在职财税干部,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有益的贡献,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师资:现有专任教师26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人,在读博士7人;云南省高等院校省级教学名师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后备人才3人,享受云南省政府津贴教师1人。
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于2003年被批准为云南财经大学校级重点学科,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被批准为云南省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现有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经济制度研究三个研究方向。本学科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源结构合理的高水平且稳定的学科梯队。现有13名学科建设团队成员中,中青年比例为100%,博士学位获得者比例为77%,教授(副教授)比例为77%,成员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许多都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学界普遍认同,是学科和专业建设中的中坚和骨干力量。科研成果丰硕,社会影响较大。自2006年至今,学科建设团队成员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82篇,其中权威期刊4篇,A类核心期刊7篇,CSSCI期刊23篇;主持各类课题26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5项,其它课题17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获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8项。
金融学院
金融学院的前身是1979年开办的金融系,迄今已有35年的办学历史,是我省最早开办金融学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机构。多年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金融专门人才,在省内外享有良好声誉。我院金融学科是云南省最早建成的省级重点学科,学院现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是云南省最重要的金融学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金融学科学研究平台。
师资:金融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51人,专任教师40人,其中:教授12人,占专任教师的30%;副教授16人,占专任教师的40%;博士20人(海外博士2人),占专任教师的50%;云南省“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1人;云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含后备人才)2人。目前,学院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6项、教育部课题2项,形成了云南省阵容和实力最为强大的金融学教学和研究队伍。
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近年来,金融学院毕业生年终就业率都保持在96%以上,专业对口率达到80%以上,其中,有70%以上的同学到了银行、保险、证券等优质金融企业就业,成为了单位的业务骨干。部分同学在校期间获得了保险精算师资格证书,此外,我院毕业生考研成绩突出,每年考取国内外研究生的同学占到毕业生总人数的15%左右,不少同学考上了中央财经大学、武汉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国内名校,部分同学被国外大学录取为硕士生。
金融学
主要课程: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国际金融管理、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金融市场学、投资学、金融风险管理、中央银行学、金融企业会计、银行信贷管理、保险学、公司理财、投资银行学等。
金融学专业(国际金融)
主要课程: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国际金融管理、跨国银行业务与经营、国际金融市场、国际信贷与结算、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金融市场学、投资学、金融风险管理、金融企业会计、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保险学、投资银行学、国际贸易实务、外汇交易实务、国际金融英语与函电、国际金融法规与惯例等。
金融学专业(证券投资)
为适应我国资本市场蓬勃发展急需大量证券投资专业人才的需要,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具备经济学、金融学、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证券和投资方面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动手能力强,能在证券、投资、银行、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大中型企业从事资本证券运作的实务型投资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西方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管理学、投资学、金融衍生工具、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投资银行学、国际金融管理、金融工程学、公司理财、证券交易与结算、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金融企业会计、保险学、行为金融学、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证券公司管理等。
商学院
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于2013年1月重新调整成立新商学院,本词条信息为原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信息,特此说明。
工商管理
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掌握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理论知识,具备较强分析、解决企事业单位管理问题的技能方法和实践能力,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擅长从事管理、自主创业、科研及教学的高素质、高技能、富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能在各种类型企业、事业单位与政府部门从事管理、教学或科研工作。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经济法、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运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国际企业管理、管理系统工程、技术经济学、管理伦理学、创业设计及创业管理、商务谈判、国际商务英语、计算机基础及应用、企业诊断及咨询、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国际商法、ERP实验等。
市场营销专业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经济法通论、电子商务、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查、商务谈判、品牌管理、营销策划与实务、推销学、营销学前沿理论、整合营销传播、渠道管理、服务营销、市场营销管理(双语)、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现代物流管理、商品学、职业培训、网络营销、客户关系管理(双语)、国际市场营销(双语)、ERP实验等。
会计学院
会计学院是云南财经大学下属的一个以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为主,兼有科学研究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功能的教学院(系)。学院现有教职工62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30人,博士15人(含在读博士)、硕士28人、硕导13人。学院下设会计系和财务管理系,并设有农村会计与财务管理研究所、东盟会计财务研究所、法务会计研究所和会计人才培养创新研究所四个特色研究所,一个会计一体化实验室,一个会计教育培训中心。全院在校本科生1700余人,研究生近100人。经过我院几代会计学人的勤奋耕耘,会计学院已经成为集教育部的会计学特色专业、国际会计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云南省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专业、省级精品课程、省级教学团队、云南省国际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省级重点实验室为一身的重点院系。
会计学
会计学院的会计学专业是云南省普通高校本科重点建设专业。归属于工商管理学科,以培养经世致用人才为目标。1999年以来,已为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输送了近两千名毕业生。他们中许多人已成为所在单位的领导或业务骨干,为国家和云南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该专业下设注册会计师、会计信息系统、国际会计及法务会计四个培养方向,在校学生近1200余人,专任教师47人,其中教授7人,博士及博士生14人。
该专业设置的原则是:符合国家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的规定”,能够促进本专业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适应国家,特别是云南省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的办学效益;符合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
会计学院的会计学(国际会计方向)专业是云南省的首批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根据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要求,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应当具有两种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掌握三种方法、具备四种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修养。两种学科理论基础是指经济学理论基础和管理学理论基础;三种方法是指掌握财务管理和会计处理的基本方法;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四种能力是指具备较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获取信息和人际沟通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统计与数学学院
统计与数学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81年的计划统计系。目前,学院设有三个系(统计系、经济统计系、数学系)、五个研究机构(应用统计与数量经济研究所、统计调查与数据挖掘研究所、现代统计应用研究中心、行为与实验经济学研究中心、SPSS教学与研究示范中心)和一个实验室(定量分析及动态模拟专业实验室)。
统计与数学学院拥有高水平的师资,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3人,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人,霍英东基金会高等院校优秀青年教师一等奖获得者1人,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统计学科带头人石磊教授是我校引进的第一位首席教授,并于2012年获“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称号。
统计学
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3人,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霍英东基金会高等院校优秀青年教师一等奖获得者1人,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统计学科带头人石磊教授是我校引进的第一位首席教授。
经过多年的建设,统计学科形成了统计理论与方法、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数量经济模型及应用和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及应用四个研究方向。其中统计理论与方法、数量经济模型及应用的部分研究成果在国内处于前沿、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和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及应用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成果。学科团队紧密结合实际经济问题,在为地方政府服务的研究中成绩突出,其成果及咨询建议受到全国总工会、云南省政府及云南省统计局的多次肯定和表彰。
物流学院
云南财经大学物流学院设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物流管理方向)博士点,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硕士点,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其中物流管理为国家二类特色专业、云南省重点专业、云南省特色专业;物流管理硕士点入选云南省研究生联合创新培养基地。物流学院将物流、商流、信息流三流合一,形成独特的物流管理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物流学院现有教师2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博士及在读博士5人;学院拥有教育部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1人,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2人、省教学名师2人、省教学名师工作室2个、省科技创新团队和省级教学团队各1个,多名教师获得省级和校级“优秀教师”称号。物流管理
国家第二类(重点)特色专业(2009年)、云南省特色专业(2009年)、云南省重点专业(2007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掌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系统分析,设计、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物流运作,能在企业、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门从事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物流系统优化及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主干学科:物流管理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交通运输。
核心课程: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物流工程、物流信息管理、国际物流、仓储运输管理、物流经济学、采购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
主要专业实验;运输业务管理实验,仓储业务管理实验、供应链系统仿真实验、物流管理综合模拟实验、物流管理课程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