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6日,“脱贫攻坚在行动绿色发展看兴安”网媒探访团来到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电商中心,正碰到女主播在直播间与网民互动。图/本刊记者刘沁娟摄
通信网络迭代助推经济发展
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016年发布的“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加快发展网络视听、移动多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
2013年,“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推动网络全面覆盖和产业化发展,工信部在年底发放4G牌照。移动互联网覆盖中国越来越多三四线以下城市及城镇中不便使用PC或笔记本电脑上网的人群,移动、游戏、购物、社交成为人们的刚性移动需求,成为强有力的市场增长动力。2014年,中国建成全球最大的4G网络,上网设备结构加速优化,网络连接、移动设备、应用服务形成完整闭环。
2018年2月,在西班牙召开的世界移动大会上,中国移动宣布建设世界规模最大的5G试验网。按计划部署5G网络建设于2019年启动,将在2020年投入商用,为万物互联提供技术支撑。5G不是简单的移动通信技术,而是一个生态体系,是传统互联网与移动网络标准的融合,互联网、云计算将在5G生态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业界认为,5G将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用户体验,重点解决千亿级机器无限通信的物联网需求,将极大促进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融合领域的发展,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平台。
移动互联时代构建新场景传播
网络人际连接方式即互联网场景的体现,既赋予客体独特价值,又制造消费的文化体验。发掘不同社群的多元文化体验,依托社群成员间的精神共鸣,可以实现多维度的场景孵化。网络重构社会连接之下,互联网群体传播通过多向传播进一步拓宽了信息渠道,打破传统中心化、一对多式的传播格局,使关系赋权成为可能,社会资本配置的范式得到革新。依托新媒体发展起来的场景,不再仅仅为了满足受众需求配置信息,而是创新赋权模式,在增强个体互动中重构社会关系。
场景时代,以细分场景、垂直领域、个性化服务为特征,解决的重点是人与人、人与内容、人与环境的连接与匹配。互联网野蛮生长的阶段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高度专业化、智力密集输入、范式不断创新的发展阶段。因此,发展的重心将落在深度挖掘高场景性需求、低频度需求、个性化需求以及分众市场上。
移动直播催生信息消费新业态
“直播”指的是在现场伴随事件进程同步制作和发布信息。广播是最早尝试直播的媒介,随后电视也尝试直播,如今网络直播正逢其时。进入智能手机时代,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网络直播的崛起击破了电视直播的优越感,因此2016年也被称为“移动直播元年”,网红和直播平台“联姻”催生出新型经济模式。
在线直播应用在App
秀场直播:互动社交下的消遣。以互动社交为特色的秀场直播采用的商业模式沿袭自网络游戏,用户为其提供的社交服务付费。其实,网民观看的不是直播而是消遣;使人上瘾的不是主播而是陪伴和归属。网络直播平台加上简单的标配(电脑、摄像头、麦克风)就可以将一名网络主播的生活向全球直播,内容包括游戏竞技、歌舞表演、化妆美容、旅游美食、手工DIY等等。
2016年7月,网红“papi酱”在微博首次直播,两个半小时打赏礼物超90万,话题阅读量达2.5亿。微博成为网红主播打造个人IP的重要平台,尽管国内直播生态还不完整,但中国网红变现能力相比欧美更强,也更依赖社交媒体的流量,潜力更大。
2017年移动直播市场经过资本疯狂涌入、野蛮生长后回归理性,开始比拼内容质量、主播水准以及用户忠诚度。主播“实名登记制”“黑名单制度”开始实施,相继查处、整改、关闭了一批网络直播间,但网络直播产业单凭经济处罚对其监管的效果相对薄弱,因此对主播的监管和加强行业自律十分必要。
新闻直播:现场感冲击下的随机互动。2016年开始,继视频新闻后,网络移动新闻直播蓬勃发展。因其全时段、全覆盖、随机互动的特征,移动新闻直播在突发性事件中更具现场视觉冲击性,时效性也更强。除了实时视频,又以信息流方式(图片、文字、图表)不断更新事件动态,并通过VR、H5、弹幕等技术手段提升现场体验和互动性。
2010年1月9日,微博直播在国内第一次亮相,新浪微博为“中国影响2009时尚盛典”活动做直播;2016年4月,联合国首次通过微博视频向全球直播秘书长甄选,超过260万人次观看。网上直播成为政府网络问政的重要途径,重大舆情新闻事件发生后政府开始召开“线上”新闻发布会以及重大事件的公开庭审直播,每年两会期间地方政府官方微博也会有视频直播。
直播答题:在线营销模式的探索。2018年开年,直播答题迅速成为移动互联网第一风口,从1月份的产品酝酿、社群爆发,到临近春节期间大部分互联网平台都开通了直播答题通道,直播答题已全面触达中国网民群体。网易、腾讯视频、爱奇艺等非直播平台也接入直播答题入口。
多年前在电视上就能看到诸如《一站到底》《开门大吉》等类似的答题赢奖品的节目。网络社群时代,传统媒体也通过与直播答题平台合作参与网络直播,以吸引用户、增强平台互动性。
全民网络狂欢时代,“在线答题+百万奖金”的互动模式简单却有吸引力。直播答题游戏规则并不复杂,其形式就是在线答题瓜分奖金。每天举行几场答题直播,每次都有固定数量的题目,答错或者超时即退出比赛,全部答对者可平分每期奖金。期间提供复活机会,需用户邀请好友参与答题,而这就是一种互联网的惯用营销策略。
直播答题这一形式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空间,但借此进行的网络营销还需谨慎,看似简单的网络直播答题拿奖,其实对政治敏感度要求很高,题库需要把关人,否则会问题频出。随着平台参与度的激增,相应的监管机制却存在缺失,直播问答的发展面临瓶颈。虽然直播答题门槛低,但“持证上岗”将绝大多数直播创业平台拦在门外。直播答题主持人也需要“持证上岗”,为吸引平台用户,采用明星艺人、网红做主持人的现象也将被管制。益智游戏答题节目以迅猛的方式从电视端来到新媒体直播端,“直播+互动”的超强武器是方向,也是机遇。(周琼: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浙江省舆情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网络社群对传播模式创新和社会秩序重构研究”[项目编号19YJC860055]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