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公民的个人信息,大家一般都会想到姓名、住址、身份证号、账号密码、联系方式等内容,而行踪轨迹、实时位置,作为一种重要的个人信息却常被人们忽视。殊不知,滥用定位器监控别人行踪或涉嫌犯罪。
据正义网报道,近日,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检察院办理了这样一起案件,犯罪嫌疑人在自己儿媳的车上安装定位器用来获取其行踪轨迹。
3月底,因家庭琐事,李全沃(化名)为达到掌握儿媳行踪轨迹的目的,将在网上购买的一款车辆定位器安装在儿媳车内,并将该设备与其手机上下载的APP相连接,随时查询、获取儿媳车辆的轨迹定位信息。
经查,李全沃将获取并截图的140余条车辆轨迹信息保存于手机内,其行为严重侵犯了被害人的个人隐私。6月,李全沃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刑事拘留。7月,公安机关将该案移送至任城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9月8日,任城区法院经开庭审理,采纳了检察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和罪名,依法判处被告人李全沃有期徒刑10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
检察官提醒,行踪轨迹等信息属于比较敏感的信息,但有的人由于法律观念淡薄,在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秘密进行定位跟踪,以此获取他人的行踪轨迹,该行为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是违法犯罪行为。
23岁女员工被上司带去开房后身亡,尸检鉴定为七氟烷中毒
近日,广东佛山中院开庭审理了一起与迷药有关的强奸案。
2021年1月23日,在广东佛山,一名23岁的地产公司女员工被发现在酒店公寓内身亡。
据女生家属介绍:“当时(1月23日),女生一个男主管带她去吃宵夜、唱歌、喝酒,还开了房。女生入职这家公司还不到一个月,男方是有家庭的。男方也承认与女生发生了关系。”
据大河报报道,女生2020年才拿到毕业证,母亲是聋哑人,父亲也有残疾且离家多年未归。尸检鉴定书显示,女子符合因七氟烷中毒致急性呼吸、循环功能障碍而死亡。(七氟烷是临床上用于麻醉的药物)警方以过失致人死亡案侦查。
2021年10月20日,女子酒后遭上司下迷药致死一案在广东佛山中院开庭,
犯罪嫌疑人彭某被以强奸罪起诉。
为植物人丈夫办残疾证,被要求本人到场
申请伤残鉴定证明,需要本人到场,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本人“不方便行动”呢?
据新民晚报报道,家住上海的张阿姨就遇到了这样的“困境”。她的丈夫王先生于一年多前因脑部疾病,不幸成为了植物人。张阿姨与家人一直对其细心照顾。然而,就在今年要申请伤残鉴定证明时,张阿姨得知“必须本人前往办理”。张阿姨说,丈夫王先生因脑部疾病做了手术,但身体还是每况愈下,逐渐变成了植物人。高额的治疗费让一家人喘不过气来。随后,张阿姨了解到,植物人办理残疾证后会得到一些费用补助。张阿姨的弟弟来到上海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咨询如何为王先生办理残疾证。
根据王先生的病史清单显示,植物人属于肢体残疾类别,王先生符合申请条件。然而想要办理残疾证,首先需要前往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递交申请材料;获得一张残疾评定预约单,这个步骤可由他人代办。但接下来的残疾评定就需要由本人参与了。预约单上显示,伤残等级鉴定这个步骤需要申请人本人携带身份证等材料前往指定医院。
这一要求让张阿姨难以理解,丈夫的身体情况很明显,不能“亲自到场”。于是,张阿姨询问“是否可以让王先生在现在住院的新华医院做残疾鉴定?”上海杨浦区残联工作人员表示:“评残一定要到医院去的,没有上门评残,医生一定要看到病人的。”
无奈,张阿姨只能拜托朋友与自己一起将王先生送到上海杨浦区中心医院。张阿姨弟弟说,“太费劲了!也是太折腾病人了!抱上抱下的,我们吃力无所谓,还折磨病人。你上门一看就知道的!”
最后,王先生的伤残鉴定申请还是按照规定流程走了一遍,他终于亲自到场证明自己是植物人。
“鬼探头”被判负全责,各地车主纷纷叫好,你怎么看?
警方判定,曹女士逆行,随意变道“鬼探头”式过马路负全部责任。
@全体家长,带娃有了法律依据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23日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据人民网报道,法律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
为呼应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要求,法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监督管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畅通学校家庭沟通渠道,推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
拒收人民币现金,罚!
人民银行提醒,社会公众遇到拒收现金行为,可依法维权。但拒收残缺污损人民币等行为属于商家服务意识或服务水平不足,不应定义为拒收现金违法行为。广大经营主体应强化法治观念、维护人民币法定地位。一些新业态、新交易模式的行业、商家应注意保留现金收付渠道,充分尊重公众的支付方式选择权。
被处罚名单如下
湖南9部门联合出台保护未成年人法规
机制规定:密切接触未成年人单位应当对拟录用人员是否存在性侵害、虐待、拐卖、暴力伤害等违法犯罪记录的情况,向所辖区域内的基层公安机关或其派出机构进行查询。密切接触未成年人单位应当每年定期对本单位工作人员是否具有上述违法犯罪记录,按属地原则向所辖区域内的基层公安机关或其派出机构进行查询。
做“热玛吉”会被烫伤?上海破获医美器械制假涉案9200余万
受到不少追捧的提拉紧致网红医美项目“热玛吉”仪器竟然有假,不仅严重侵犯企业知识产权,使用过程中还可能引发烫伤、水泡等医疗事故。
目前,公安机关已对70余名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其余违法人员已移交行政部门依法处理。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说案
职场玩笑应把握分寸
违背他人意愿要担法律责任
一酒店厨师长因平时爱说“黄段子”,被女同事以遭受其性骚扰为由诉至法院。劳动者开黄腔涉嫌职场性骚扰,用人单位据此解除劳动关系合法吗
说黄段子惹来大麻烦
据工人日报报道,小吕是一家酒店后厨的员工,她到法院起诉称,自己在工作期间长期遭受厨师长杜某骚扰,产生精神焦虑、抑郁等严重后果,因而请求法院判决杜某赔偿其医疗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经审理,一审法院判决杜某赔偿小吕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元,杜某不服上诉。今年5月,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法院查明,一天,小吕去杜某办公室拿厨师帽,第二天小吕报警称自己在杜某办公室遭受性骚扰。当地派出所对双方作了询问笔录,杜某在派出所出具保证书一份,保证认真反省,决不做影响公司形象和员工身心健康的事情,决不通过语言、肢体骚扰他人,除工作之外决不和小吕有任何接触。法院查阅派出所询问笔录,酒店其他员工评价杜某“就是平时聊天爱说黄段子”“爱开玩笑,有时候开玩笑开得有点重”。庭审中,杜某自述“人多时我可能说过黄段子”。
法院经审理认为,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等方式对他人实施性骚扰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本案中,综合小吕报警、派出所询问笔录等证据,小吕关于曾受到杜某性骚扰的主张,存在高度可能性,法院推定杜某的行为侵犯了小吕的人格尊严,应赔偿小吕精神损害抚慰金。法院同时认为,杜某作为所在单位的厨师长,具有一定的管理地位,应充分尊重女员工的人格尊严和内心感受,规范自己的言行,营造文明健康的工作环境。
开玩笑应该把握好分寸
徐某在一家物业公司担任保安工作。该公司的一位女职工向公司反映,遭到徐某多次骚扰。该公司经调查核实,发现徐某存在多次类似情况。还有其他同事反映,此前徐某还对其他女员工存在言语和行为的挑逗,导致女员工不敢上夜班。此外,还有其他四位女同事反映,徐某对她们有抱、摸、拍的行为。但徐某本人认为自己只是玩笑、嬉闹。公司以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秩序为由将其开除。徐某不服,起诉至法院。
法院认为,徐某的做法已超出男女正常交往尺度,加之此前其对公司其他女员工也存在不雅行为。公司在员工手册中明确规定该行为情节严重可以开除,徐某对此知晓。故法院认定公司开除徐某合法。
职场上说的“黄色笑话”,到底是开玩笑还是性骚扰江西听讼律师事务所王惠律师表示,《民法典》中有明确规定,是否构成职场性骚扰,主要看是否违背他人意愿。“要看是否给当事人造成不舒服甚至是不安的感觉,所以判断的主观性较强”。
北京市西城区法院法官助理刘莉认为,“开玩笑要有分寸,只要是违背了他人的意愿,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可以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北京市东城区法院法官李彦宏说,讲黄色笑话这种涉低俗和挑逗的口头骚扰,判断其是否构成职场性骚扰,要看涉及的内容是否针对某一特定对象。“对于何种行为、行为进行到哪种程度可以被界定为性骚扰,例如在多人的办公场所讲黄色笑话、发送骚扰短信、进行言语挑逗等,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数量或程度一些在尺度边缘的行为如何界定是玩笑话还是性暗示,是否构成性骚扰,法官会在审理中进行考量”。
员工遭遇性骚扰,企业应该站出来
刘莉告诉记者:“单位具有预防和制止性骚扰的强制义务,并且应当落实具体措施,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若发生性骚扰,单位可以采取辞退等方式加以制止,明确单位职责,有效预防、减少案件发生”。
刘莉同时提醒,用人单位不可据此随意解雇员工,应视情节严重情况先给予适当的警告或处罚,“如果用人单位因为劳动者开黄腔涉嫌职场性骚扰而解除劳动合同,首先要在单位的规章制度里有明确约定,还要有证明行为人有涉及职场性骚扰的文字或录音证据使得解除合法”。
因此刘莉建议,用人单位要完善防治性骚扰发生的内部机制,在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禁止性骚扰,畅通投诉举报通道,严格处罚机制,加强对职工反性骚扰的培训教育,切实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问
因不胜任工作被用工单位退回后,劳务派遣单位可以据此解雇我吗?
读者来信
编辑您好!
我工作期间勤勤恳恳,并不存在不能胜任工作的情况,况且机械公司也并未对我进行培训,只是在我入职的时候安排了带教老师。该人力资源公司在退回期间一直发放我最低工资,没有核实情况就与我解除了劳动关系。请问,我能否要求恢复劳动关系,并且要求人力资源公司补足我被退回期间的工资差额?
上海小王
为您释疑
小王您好!
由于您属于劳务派遣人员,与您建立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是人力资源公司,机械公司只是用工单位。法律上对与被派遣劳动者被用工单位退回至劳务派遣单位的情形以及相应的权益保护问题,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如果用工单位将被派遣劳动者退回至劳务派遣单位是合法的,则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可以按照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劳动报酬。当被派遣劳动者被用工单位退回的理由符合《劳动合同法》可以被解除劳动合同情形的,劳务派遣单位可以依法解除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合同。
根据您的描述,用工单位的退回是违法的,则人力资源公司据此解除劳动合同同样是违法的。您可以要求人力资源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或者主张恢复劳动关系,同时要求人力资源公司补足您在此期间的工资差额,按照正常工资标准支付恢复劳动关系期间的劳动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