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城乡建设部不久前发布的《“数字住建”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对于推动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一些城市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持续推进“数字住建”建设,积极推动全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以数字化驱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CIM平台打造“数字住建”底座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住建”的底座,融合打造数字底座是建设数字基础设施中的重要一环,其核心在于构建一个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各业务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应用。上海、广州等城市汇聚统一基础底图、基础地理、建筑物、基础设施等二三维数据和各类城市运行管理数据,搭建城市三维空间数据模型,全面推进CIM(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建设,深化CIM+多场景应用,为“数字住建”、智慧城市、韧性城市建设提供空间底座。
上海城市CIM底座是着眼上海超大城市数字孪生体系建设打造的“物联、数联、智联”的数字底座,是数字孪生城市的基础性操作平台。上海按照统一标准,按需建设市级、区级(片区级)与园区级三级CIM平台,实现数据协同、模型协同、场景协同、用户协同,推进各级平台分级应用赋能,进而建成统一的、依据行政区域和管理职责分层分级的CIM底座。
目前,上海市级CIM平台已经建成了GIS中台、BIM中台、IoT中台、智能分析AI中台与应用赋能中台,实现了基于统一标准的二三维空间地理数据可视化展示与应用分析,多格式BIM数据资产统一管理、轻量化、构件赋码与可视化分析应用,视频数据归集、分发与AI分析、IOT数据接入、订阅与预警以及应用工具服务等。在数据建设方面,平台发布全市房屋建筑、市政设施与构筑物、城市地质等二三维GIS数据服务770个;归集处理区域保障房、轨交车站、道路设施、气象温度等BIM数据;接入全市工地视频、船舶实时位置、交通路况、路面塌陷等IoT数据;“一委两局”业务数据编目归集745个。在CIM+应用方面,平台支撑了上海市重大工程、行业基础数据库、城市管理精细化、城市体检与更新、城市生命线安全与农村路桥管理等应用,全面支撑了上海数字工程、数字住房、数字城市、数字村镇建设,为上海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汇聚归集资源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制定了“1+1+4+6+1”顶层架构,即基于一朵壮美广西政务云,打造一个数据中台,构建统一基础支撑平台等四大基础支撑平台,协同推进数字城建、数字建设、数字住房、数字城管、数字政务、数字内务六大业务板块建设,构建统一领导驾驶舱,统筹解决住房城乡建设行业长期以来系统分散建设、重复投入、“信息孤岛”等问题。推动实现区、市、县三级系统和数据互联互通。建立全区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统一数据汇聚平台,实现行业数据“一口进、一口出”,推动多源数据、分散建设向聚力攻关、集约高效转变,达到“横向联通、纵向贯通”的效果。
江西省“数字住建”系统一期项目近日被批复同意。根据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江西省将新建“江西省住建大数据中心”,主要包括新建基础支撑模块、数据采集接入模块、数据综合处理模块、数据资源库管理模块、数据共享服务模块5个功能模块,实现与江西省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进行对接以及数据归集和业务协同、数据驱动业务流程优化再造,提升江西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科学决策、精细管理、主动服务水平。
聚焦重点工作推进数字技术落地生根
近年来,一些城市全面聚焦数字住房、数字工程等重点工作,推进数字技术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落地生根,不断提升“数字住建”建设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
“我们都是通过‘刷脸’进入小区的。”在甘肃省兰州新区瑞岭名郡小区门口,住户张先生演示着小区智能门禁操作流程。小区住户凑近智能门禁识别端口,听到“识别成功”的提示,小区大门自动弹开。
近年来,兰州新区全面推进智慧小区建设,搭建智慧物业服务平台,连接物业基本信息、诚信管理、投诉管理等信息,做到业主水、电、气等基础配套服务线上化,大大优化了业主服务体验。目前,已建成智慧小区77个,实现居住小区智能化全覆盖。
姑苏区是江苏省苏州市直管公房最为集中的区域。今年,姑苏区住房和建设委员会持续开发数字化支撑动态监测,梳理整合房屋分幢、分户数字化测绘成果等信息资源,搭建统一信息化框架,形成姑苏区“CIM+智慧住建平台”直管公房专题数据“一张图”。姑苏区住房和建设委员会公房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基于城市三维CIM的底图,通过二维三维的信息直观地去看到所有公房的点位,从‘点线面’都可以直观地看到直管公房的资产分布。”
住房城乡建设部不久前发布的《“数字住建”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对于推动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