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将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拓展,全面建立乡镇(街道)政协委员联络组织,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与基层治理相结合。
●“政协是‘舞台’,委员是‘主角’,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是提高基层政协履职水平的关键。”
——望江县政协主席汪森
●“现在镇上有了政协工作召集人,履职活动多了,协商氛围浓了,我们作为政协委员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更强了。”
——望江县政协委员曹冰慧
搭建平台激发履职热情
“卫生室是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你们向群众提供哪些卫生服务?”
“现在卫生室还有什么困难需要反映的?”
……
近日,在望江县赛口镇政协工作召集人的组织下,6名政协委员对该镇各村(社区)卫生室开展视察。委员们跑遍了全镇的卫生室,深入察看“建得怎么样”。他们看得仔细、问得深入,详尽了解了医疗服务环境、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等情况。经过一天的实地调研,委员们接着召开座谈会,对卫生室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类似的委员活动,在赛口镇每月至少开展一次。
“政协是‘舞台’,委员是‘主角’,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是提高基层政协履职水平的关键。”望江县政协主席汪森告诉记者,过去,县级政协在乡镇一级定位不明晰,组织不健全,使得政协工作人员力量薄弱,工作基础薄弱。一些基层委员成了“年委员”“会议委员”。本着“不建机构建机制”的原则,望江县于2021年建立乡镇政协工作召集人制度,在全县10个乡镇配备了乡镇政协工作召集人、联络员,实现乡镇政协工作全覆盖。在望江县委的支持下,提名推荐专职乡镇党委副书记为县政协委员,兼任乡镇政协工作召集人,明确为正科级。政协工作联络员明确为副科级。并设立独立的办公场所、落实工作经费、完善委员档案和工作台账,做到了人员到位、硬件设施到位、职责到位。
乡镇政协工作召集人制度,有效解决了基层政协“有人办事”和“有平台办事”的难题。2021年6月,211省道太湖至望江一级公路建设过程中,拦断了凉泉乡境内南干渠区域一条道路,造成韩店村、凉泉村部分居民出行不便,群众和施工单位产生矛盾。凉泉乡政协工作召集人储琳立即组织政协委员开展调解,先后召开3次议事会,最终确定在南干渠新架桥梁连接边道的解决方案。方案确定后,召集人和政协委员一道向有关部门争取项目建设资金,推动项目尽快实施。目前,桥梁修建工程已经完工。
“有了乡镇政协工作召集人之后,既搭起了基层协商平台,又充分激发了委员履职热情。”汪森告诉记者,各乡镇政协工作召集人定期组织开展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调研视察等活动,让政协委员得到“充电”“加油”,促进履职水平不断提升。“现在镇上有了政协工作召集人,履职活动多了,协商氛围浓了,我们作为政协委员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更强了。”望江县政协委员曹冰慧说。
●“资政建言离不开民声,凝聚共识离不开民心,而乡镇政协工作联络组正是直面人民群众的‘一线’阵地。”
——长丰县政协负责同志
●“设置乡镇政协工作联络组之后,通过发挥政协委员的专业优势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一些急难愁盼问题,使一些基层治理的‘梗阻’得到畅通。”
——长丰县造甲乡政协工作联络组负责人
收集民情畅通治理“梗阻”
“水渠新修后,水流快多了,明年灌溉不用愁了。这都得感谢镇上政协工作联络组,帮我们反映了问题。”2021年12月26日,看到汩汩清水贯穿田头,长丰县杨庙镇庙南社区村民杨远平笑逐颜开。
庙南社区部分灌溉支渠一度损坏严重,渠道淤塞变窄,村民取水不便,雨季排洪困难,村民们反映强烈。杨庙镇政协工作联络组组长沈模玉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针对如何修缮支渠,决定组织政协委员、村民代表来商量。经过充分协商,大家一致认为,必须尽快对老圩、岔路口村民组支渠进行清淤和硬化改造。
“资政建言离不开民声,凝聚共识离不开民心,而乡镇政协工作联络组正是直面人民群众的‘一线’阵地。”长丰县政协负责同志表示,乡镇政协工作联络组及其联系的政协委员,工作和生活在最基层,能够及时收集社情民意信息。长丰县政协要求各乡镇政协工作联络组每月撰写2篇社情民意,组织政协委员深入村居小巷、田头车间,用力用心收集信息,帮助基层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乡镇政协工作联络组是县级政协的基层组织机构,通过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让政协委员能够有效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不久前,长丰县造甲乡政协工作联络组组织住乡政协委员视察该乡道路畅通工程造甲至陈刘路段施工情况,就群众反映强烈的道路施工慢、安全隐患大等情况,形成视察监督报告。经长丰县政协《委员建言》形式报县政府,得到分管县领导批示。批示后半个月,“施工人数明显增加、进度明显加快。”造甲乡政协工作联络组负责人说。
“设置乡镇政协工作联络组之后,通过发挥政协委员的专业优势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一些急难愁盼问题,使一些基层治理的‘梗阻’得到畅通。”造甲乡政协工作联络组负责人说。
——滁州市琅琊区扬子街道居民卢梅
——滁州市琅琊区政协主席施发兵
民主协商解决民生难题
2021年,琅琊区政协各街道政协组,共开展各类“微协商”59次,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51件,让一个个民生问题,变成了一件件暖心实事。
发挥政协优势促进基层善治
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基层政协大有可为。基层政协汇聚了基层社会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团体的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具有联系广泛、代表性强、智力密集等优势,能够通过界别渠道体察社情、收集民意,开展交流协商,找到社会的最大公约数,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但一直以来,基层政协也存在“下不去”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政协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的转化。政协在乡镇(街道)只有活动组,没有工作机构。同时,县级政协委员中,城区委员较多,乡镇普遍较少,存在极不平衡的现象。这些因素,使得政协在基层的影响力有限,自然也就难以为推进基层治理贡献政协力量。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终必须落实在基层。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建立健全更接地气的履职机制,是政协履职尽责的应有之义。
首先,要把组织机构向基层延伸。从实际情况来看,基层群众通过政治参与来表达利益诉求的愿望日益强烈。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完善政协在乡镇(街道)的组织形式,让政协成为基层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平台,能够为推进基层治理形成共识、汇聚力量。近年来,安徽省市县政协积极完善乡镇(街道)政协联络组工作机制、创新住乡镇(街道)政协委员活动召集人制度,有力提升了基层政协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拓展了政协工作的触角和作用发挥的空间。
其次,要把工作重点向基层延伸。健全组织是基础,发挥作用才是关键。实践中,应依托基层政协履职平台,围绕基层治理中的难点堵点,常态化开展履职工作。要既重履职形式创新,也重成果有效转化。对于一些重要协商意见,要强化跟踪落实,促使协商成果全面转化,让基层群众真正享受到治理成果。
最后,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广大政协委员要积极参与。政协委员要自觉深入基层一线走访调研,做到倾听民声、体察民情、集中民智,聚焦群众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反映真实情况,多建务实管用之策,当好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帮助解决基层治理面临的问题和难题。
延伸政协触角真心服务群众
对话人:省政协办公厅副主任丁伯明
安徽省新时代人民政协理论和实践研究基地研究员、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教授徐理响
记者:在乡镇设立政协联络组织有怎样的意义?
丁伯明: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乡镇机构中仍没有明确建立政协组织,如果乡镇政协组织机构不健全,上面有“头”下面无“脚”,没有根基作为依托,会造成工作中上下联动不够,运转不够顺畅,政协工作在基层弱化,对县、市政协组织发挥整体功能就会带来了一定影响。建立乡镇(街道)政协委员联络组织,是县级政协向基层的拓展和延伸,便于基层政协更好履行建言资政职能,最大限度地协助党委、政府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协调关系、汇聚力量的工作。
徐理响:乡镇(街道)政协委员联络组织全覆盖,充分体现了政协协商民主的人民性和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性,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为委员深入基层一线履职提供了平台和保障,有助于加强委员间的联系、增强组织活力,有助于政协委员更好地围绕基层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献言献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助于打通政协委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有助于实现政协协商同社会治理相结合、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向实处发力,更好地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独特优势、更好地发挥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记者:安徽省在乡镇设立政协联络组织做了哪些工作,取得怎样的成效?
丁伯明:为夯实政协基层基础,安徽省在没有建立乡镇(街道)政协联络组织的地方,认真落实住乡镇(街道)政协委员活动召集人制度,做到委员履职活动有人召集;一些市县完善既有的乡镇(街道)政协联络组工作机制,按照“有机构、有人员、有办公场所、有制度、有经费”标准设立,将之与召集人制度有效结合起来,提高县(市、区)政协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协商的组织化程度,做到委员履职服务更加有力;把探索搭建委员工作室、界别活动室等老百姓家门口的协商平台,作为推动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的有效途径,加强培育、扩大影响,做到委员履职更富活力。目前,安徽省已实现了乡镇(街道)县(市、区)政协委员联络组织全覆盖,市县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效能和工作潜能得到进一步释放,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主动、各方配合的良好格局进一步巩固。
记者:如何进一步推进乡镇(街道)政协委员联络组织建设工作?
徐理响:新时代对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制度建设,明确乡镇(街道)政协委员联络组织的性质、定位和权责,统一标识、名称及运行规范、考核标准等,推进健康发展、规范运行。要理顺与县(市、区)政协和所在乡镇(街道)党(工)委间的关系,构建更有助于联络组织有序运行的体制机制。要加大保障力度,建立激励机制,在人财物等方面保障联络组织的高效运行、高质量发展。要加强能力建设,推进基层协商“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在基层协商、基层治理中更充分发挥和展现政协力量、政协特色和政协优势。(李浩范孝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