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挫折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政教育中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心理基础,是技校学生成长成才的心理保障。当今社会,适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经济正全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也带来技能更新换代越来越快的新挑战,许多职业需要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市场和产业的需求。在此情况下,技校学生虽面临更多机遇,但压力和挑战也更大,必须不断学习新技能,掌握新知识,以保持竞争力。
一、新时代思政视角下技校学生挫折教育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政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技校学生大多经历过中考或高考失利,心理素养和基础知识普遍较弱,抗挫能力不强,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他们往往信心不足。技校在思政教育中融入挫折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培养学生应对困难的能力和心理素质,从而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挑战。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又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所在,从而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和信心,更好地成长为不怕困难、执着坚定、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精益求精的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技工院校学生产生挫折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因素
事实上,技校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是导致挫折的关键因素。由于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和技能训练,个别技校学生遇到挑战时容易产生挫败感。同时,心理素质也是影响其产生挫折的重要因素,个别学生因存在自卑心理或自尊心过高等问题,也会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进而引发挫折情绪。此外,还有个别技校学生因为家庭和社会影响产生消极的态度和行为习惯,这也会对他们未来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技校在思政教育中融入挫折教育,引导学生锤炼坚强的意志品格,培养学生奋勇争先的进取精神,历练学生不怕失败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面对困难和自我管理能力,对于减少学生挫折现象意义重大。
(二)客观因素
现实中,技校学生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是导致他们产生挫折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加剧,技校学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如技术更新快、技能掌握不足、就业岗位技改频繁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还会影响到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未来发展的机会。对这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技校思政课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学生的压力,例如提供更加完善的支持体系、加强对学生的适应性心理辅导等。
三、新时代思政视角下技校学生挫折教育的策略
(一)优化教育氛围,形成技校学生挫折教育环境
(二)加强“三观”教育,凸显技校学生挫折教育轴心
(三)借鉴“双创”教育模式,促进技校学生更好成长成才
面对新时代新挑战,如何引导技校学生有效应对挫折,成为摆在技校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因此,技校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挫折教育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教师可以结合所教学生的特点,借鉴创新创业技校学生挫折教育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学习法,将技校学生中已成长成才成为企业家和技能人才专家的成功案例植入思政课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引导学生了解成功案例在事业上的奋斗历程和所取得的成绩,引导学生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同时,也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场景,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并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提高学生自己的应变性和抗压性。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创新大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技能竞赛、茂名荔枝全民营销大擂台大比拼等技能赛事。以赛促学,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和热情,增强其自信心和挑战困难的勇气,促进其成长成才发展,也为其未来职业生涯打好扎实基础,为茂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思政教育作为技校提升学生思想水平、文化素养教学的关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技校的思政课应融入挫折教育,利用各种正向资源,开展各项积极的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夯实学生坚韧不拔的心理基础,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使其更好地成长为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需求的信念坚定、不怕困难、敬业专注的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