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之前,一段长达35分钟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广场舞表演惊艳世界。上至74岁的老人,下至4岁的孩童,1365名演员用欢快动感、极具感染力的舞动,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百姓热爱生活、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而这其中,就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舞狮团”的同学们。结合了中国舞、古典舞、街舞等不同舞种的舞狮表演,对并非专业出身的人大同学们都有哪些挑战?辛苦练习一个多月,真正表演时只是转播镜头里一群小小的像素点,他们又是怎样的心情?同学们将一一讲述。
在开幕式的导演团队中,负责中国人民大学的黄鸣导演也来到了演播室现场。再一次与同学们相见,他们会共同讲述哪些有趣的幕后故事,又有哪些共同的深刻记忆呢?
让青春在冬奥服务中闪闪发光
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的2018级本科生热合木哈力·哈加依,在本次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担任国家游泳中心赛事服务领域志愿者。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21级的硕士研究生徐正航,在此次冬奥会中服务于延庆赛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事服务领域,担任运行支持组组长。
闭幕式当晚,徐正航和其他5位志愿者一起上台接受新当选的IOC运动委员会委员的致谢,委员们还给大家颁发了一个红灯笼作为礼物。之后,徐正航继续在岗位执勤,而他所在的位置正好是主席台发言过道的必经之路。在巴赫主席结束闭幕式致辞下台离场经过他身边时,徐正航做了一个让他至今都非常难忘的事——激动地对巴赫主席说了一句“Iloveyou”并比了个心。然而令他意外的是,巴赫主席停下脚步,双手举过头顶,也对徐正航回比了一个爱心。语言是表达思想的最佳工具,但在语言未及或难以言尽之时,肢体动作能传递更有力量的信息。徐正航和巴赫主席相互比心,实现了情感的无阻碍传递,这是全世界的共同语言。
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20级的硕士研究生李茂粟,在此次冬奥会期间是延庆冬奥村收费卡业务领域志愿者组长。
用语言让世界“更团结”
在此次冬奥会期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共有600余名师生服务冬奥,300名志愿者入驻延庆冬奥村,140名学生成为各国代表团助理,覆盖英语、法语、俄语、德语等14种语言,为各国代表团提供全程陪同服务,解决他们衣食住行的各种问题。用语言构建起沟通的桥梁,为全世界“更团结”贡献二外人的一份力量,这些年轻的志愿者被大家亲切地称作“冰雪语者”。
鲍墨一是葡萄牙语的学生,在本次冬奥会中担任东帝汶代表团的NOC助理。提到东帝汶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有点陌生,其实就是在运动员进场环节,一个人举着东帝汶国旗、身穿东帝汶民族服饰进场的运动员约翰·古特·贡卡尔韦斯。作为此次东帝汶唯一参赛的运动员,鲍墨一同学在与他的接触中,有哪些令人破防的故事呢?
丁馨悦是秘鲁代表团的NOC助理,服务的运动员叫奥尔妮拉·厄特尔·雷耶斯,她是北京冬奥赛场上秘鲁队唯一的运动员,此次也是她第三次代表秘鲁参加冬奥会。丁馨悦同学在与奥尔妮拉的沟通中,了解到她和她的家族都在为着冬奥做着努力与奉献,可以说她的整个家族传承了整个国家的冰雪梦想。奥尔妮拉还给丁馨悦同学讲了很多他们国家的冬奥故事,你想听听吗?
张国兴是本次冬奥会媒体运行领域的志愿者,他不仅喜欢摄影,还是个狂热的体育迷。在演播室,他带来了许多自己拍摄的摄影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他最想介绍给大家的,就是自己最喜欢的中国钢架雪车运动员赵丹的照片。节目现场,小迷弟与赵丹视频连线,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精彩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