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区人社局摆摊宣传“就业直通车”线上服务平台。(资料片)
本报记者代丽丽
通讯员梁蕊赵昕萌
12月6日,初冬的北京寒风瑟瑟,老张在家打开手机查看着当天要干的零活儿,一共三单,都在自家小区周围。简单收拾收拾,老张出发了。在石景山区,打零工、找零活儿不用跑市场,手机上就能搞定。
足不出户接单打零工
家住八角北里社区的老张是个电工,“后来厂子没了,加上我年纪也大了,就没再找工作,一直打零工。以前都是靠朋友们介绍活儿,或者建材城门口趴活儿,现在打开手机小程序,看到合适的活儿就接单,匹配成功后再上门服务!”老张告诉记者,“这个零工平台真灵!今天就有三单活儿,还都不远!”
老张说的小程序是石景山区人社局在今年5月底上线的“就业直通车”线上服务平台。
自今年5月底上线试运行以来,石景山区“就业直通车”线上服务平台累计访问量达57万人次,近5000名石景山区户籍或常住人口注册登记,千余企业入驻,帮助近1400名求职者找到全职或零工类工作。
审查严格保障双方权益
“就业直通车”招聘平台建起来了,怎么让它“活”起来,切实起到作用,又能保障供需双方的权益,石景山区人社局下足了功夫。
“首先我们要确保的是真实性。”石景山区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求职者需实名登记,各街道负责辖区登记人员的信息审核及后续跟踪服务;而所有入驻平台的企业,石景山区人社局会对其资质进行严格审查。“我们会对企业发布的岗位进行跟踪分析,一个月内无人问津的或两个月内没有完成招聘的岗位,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看看到底是因为什么。”
线下驿站赋能线上平台
“在区人社局的支持下,现在街道在促就业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像‘红娘’了。”八角街道工作人员表示。传统上,用人方发布招聘信息后一般就没有其他动作了,需要求职者自己去寻找和联系。另一方面,求职者对企业的实际情况了解又不充分。此时街道就可以起到传话和撮合的作用。“比如看到平台上正好有我们街道的一家托幼机构需要招聘零工,每晚6点到8点照看孩子。我们又非常了解辖区失业人员情况,就能很快匹配到目标,展开进一步的撮合。”街道工作人员这样解释道,“有时候还会有些意外收获,比如有些人是以零工形式到企业的,因为表现出色,转为了长期工。”
此外,八角街道还在探索将零工模式与社区服务相结合。为治理辖区内电动车飞线充电问题,街道招募了一批检查员参与到治理行动中,每天下午5点到晚上8点,检查员会对区域内飞线充电的情况进行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