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物APP用户运营体系拆解青瓜传媒

而市场的宏观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兴衰(从“双减”政策对教育行业的影响中,也就看出来了)。

所以了解一个产品的出现、发展、衰落,首先我们要了解宏观环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2020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从26.10万亿元增长到37.21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9.3%。随着一系列电子商务政策及规范的出台,我国电子商务行业体系不断完善,电子商务正在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目前国内的电子商务行业已经过渡到较为稳定的阶段,随着电子商务与传统行业的不断融合创新,电子商务产业架构也衍生新的生态模式:网上商城系统企业品牌意识增强、移动电商平台成为新趋势、全民皆可从事电商创业。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消费者的消费观已经由物质层面转向为精神层面,盲盒、潮牌、IP联名……年轻的消费者也更注重品牌的价值,更愿意为有独特性、有设计感、有文化内涵的东西付费。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9.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0.40%。因此,我国网络购物市场的用户基础非常大,并且还存在很多潜在用户。根据预测,到2022年,国内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能够达到40万亿元左右。

不断增加的网民规模和网络购物人数占比,使得潮流市场的热度也持续增长。据统计,2017年潮牌消费增速是非潮牌的3.7倍,增长速度达到62%,而非潮牌的增速是17%。与潮牌增速呈正比的是,潮牌的溢价也十分凶猛——一件潮牌的单价平均是1000元左右,二手的价格可以增长10倍甚至更高。

而作为主要消费对象的z世代(1995年以后出生的人),对待潮鞋的态度和可接受的溢价程度,也反向展现了行业的发展前景。

随着NBA的发展、嘻哈综艺节目的流行、明星自创潮牌的出现以及消费者逐渐自由化的商品选择心态。球鞋文化、嘻哈文化、盲盒文化、咕卡手帐文化等多元文化,受到了许多人的追捧。

随着90、95、00后成为大众娱乐和消费的中流砥柱,潮流文化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文化。且其影响力不断渗透,催生潮流市场的崛起与爆发。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银、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这三种支付技术的越加成熟,让用户在网上购物,支付方式越来越轻松,用户也更加青睐于网上购物。

特别是近年来流量渠道和消费渠道的融合,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以及短视频产业的迅速崛起,都为线上购物、潮牌发展、产品种草以及用户增长方式刷新了定义,产业有了新的天花板。

综合市场的宏观背景,一大批线上购物平台出现,不同的名称、不同的类别、不同的商业模式、还有很多雷同的功能卖点。

线上的购物渠道令消费者真假难辨,狭窄的购买渠道也很难找到用户喜欢的限量款。于是痛点出现了,用户急需一个正品保障平台,也需要一个更加透明和个性化的平台;因此,线上独立平台也成为了消费者更加需要和信赖的线上购物方式。

至于得物,并没有创生在潮流市场一片蓝海之时。在它之前,2012年有货app就诞生了,2013年nice创建,2014年识货独立,然后才是2015年的得物app。

而在今天,得物app的知名度和用户数,都远远领先于其他同类型app,不得不承认得物确实取得了某种胜利,而这份胜利,也得益于其差异化定位、社区转型,以及用户运营。

得物app原名叫“毒”,于2020年1月1日启动品牌升级,正式更名为“得物App”。

新更名的得物App专注打造新一代潮流网购社区,不断扩充球鞋服装之外的潮流单品品类,为年轻消费者提供潮流网购体验。正品潮流电商和潮流生活社区是得物App的两大核心服务。

值得思考的是,得物app和其他app一样,由于它的产品定位,导致了用户画像的形成。如果想要抢占更多的市场和用户,除了基本业务的概念渗透:如潮品概念被更多、更下沉的用户接受外。

还需要市场的改变:商品渠道链路变短、材料成本价降低等有利于更多层次用户的底层变化。

当然,更多的功能和服务也是不得不提到的一点,也是对于产品来说更好把握的一点:直播、闲置、洗鞋服务……都是为了积攒更多用户、产生更大的收益来做的功能。功能的接纳程度、需要匹配的各项能力和标准、以及投入产出比,都需要更加深刻的通过行为背后的数据来判断。

2015年,虎扑孵化的“毒”APP上线。最初,“毒”仅仅是一个信息交流和球鞋鉴定的平台。

2018年“毒”APP1.0正式上线。

2019年“毒”目前是国内最大的球鞋转卖平台,通过C2B2C的模式,作为中间鉴定方和平台方,将买卖双方精准对接。

2020年1月1日启动品牌升级,正式更名为“得物App”,新更名的“得物App”专注打造新一代潮流网购社区。

GMV=注册用户数*活跃度*转化效率*客单价*复购指数(不同模块/动作的指标不同,对于整个平台来讲,营收的优先级最高,就是那个北极星指标。)

各家产品大同小异,最重要的是在某一个大的环节里,它们做了什么。

内部优势:得物在前期经过虎扑背书,导流种子用户。并用球鞋鉴定+裂变营销形式,获取了一大批垂直、高价值客户,并且这批用户对社区场景都是非常熟悉的。更有利于后续的社区内容搭建、直播等功能的上线。

外部优势:在整个市场下,不仅是线上购物平台的发展得到了支持和激增,潮流的主题和高溢价的产品也更能被大家接受。渠道的更新、内容的迭代,不同品牌之间对待合作共赢的观点变化,都给产品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新机会。

AppStore体育类排行榜下,排名第一的购物平台便是得物。

(图:可以看到的安卓设备的下载总量,已经超过了35亿次)

那么,得物都是如何进行用户拉新的?这些渠道分别有什么优劣?我们从中是否能够看到效果?不同渠道的用户是否有不同的诱饵?来到产品内是否有不同的运营手段?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先把所有的拉新渠道汇总下来:

得物2018年就开始,针对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大小网红都进行了内容软植入的合作,在2021年下半年一直到2022年上半年爆发(证明收益还是很可观的),收获了不少的新新流量,用户也逐渐下沉。

得物在微博上,联合smart发起的有奖征集活动,吸引了很多微博用户参与。

截止目前,陈伟霆,薛之谦,韩庚,林允等众多明星携其品牌入驻得物,当然,这里除了有各一线明星的主理品牌店铺,潮流社区还有他们的个人账号。

虽然仍旧有不少负面新闻曝光,得物也确实在维护“正品平台”这一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例如与中检集团奢侈品鉴定中心达成战略合作,打造专业权威的鉴定团队

例如——在所有鉴定通过的商品配备得物官方出具的鉴别证书,防伪扣,极光蓝包装盒或气泡袋组成的“防伪套件”等。这些手段都在不断促进得物在潮流人群眼中正品形象的树立,从而借助这人老客户不断吸引新的用户人群。

得物app的发展,不仅仅是因为产品的概念和定位独特,也是由于踩中了市场方向的新风口,找到了有效的引流渠道。

当然,单单引流用户过来不是最终的目的,咱们最后的指标还是变现。

用户注册率是平台发展的第一个节点,也是用户下载app后,运营需要核心提升的指标。因此我们在下载完,首次打开app时,平台会引导我们进行新用户注册,并给到一份大额的新人礼包。

用户注册成功后,直接发放了券包到用户的账户里,并且跳转到新人专区页面。页面的上方有优惠券到期倒计时,右侧还有用户调研和新人攻略。采用用户不需要过脑的引导形式,把用户的操作成本降到最低,同时也给了不同的分类和选择,促进首次下单。

另外,还单独设计了“首购无忧”页面,以及给到用户“首购特权”。从物品价值和售后保障两个方面,消除用户的下单疑虑。后面用户再来登陆app,也会不断通过新人首单优惠券的到期倒计时弹窗,来push用户进行首单购买行为。

在用户活跃度上,得物一方面使用了积分任务体系,上线了“极光”的概念,积攒极光可以直接兑换商品/服务,极光就相当于积分,还加入了抽奖等触动用户痒点的小功能,刺激用户养成活跃习惯。

除了刚刚提到的一些小的引导设置外,得物在产品设计、商品展示上也是为用户的转化做足了功课。

从进入app后停留在的【购买】页面上放置了“先鉴别后发货,保障全新正品”的字样,到糖果位的icon专门设计了现实补贴、直播秒杀、520定制礼等模块,无一不是在push用户进行下单。

信息流页面除了展示商品图和价格的核心信息外,还展示了多少人购买;详情页内会弹窗再次展示平台先鉴别再发货的特点,培养用户心智。

为了用户留存,得物做了2个方向的动作。

第二是在不同节点上线很多社区、平台活动,还有天天领券的页面,激励用户打开app并且为使用津贴、优惠券、代金券而更多的停留在平台上。(这一步还和拉新动作结合了,转发领券的小程序到朋友/群里,可以每天获得优惠券)。

除了对普通用户进行的基础运营动作来促进活跃之外,得物社区的内容创造者的留存率对平台也至关重要。

刚刚提到了,得物社区的内容创造者的留存率对平台其他指标也至关重要。所以我们详细来拆解一下得物对创作者的激励动作。

1)核心指标

创作者在平台上发布的内容数量。

2)引流活动

这方面,得物和其他社区类平台一样,上线了很多创作者计划来扶持内容/视频创作者。利用大额奖金和高价值感的奖励来吸引用户参与。

3)成长权益

4)活动引导

5)总结

具体的数据暂时没有查询到,但从得物开始到现在对于社区的维护,以及不断针对创作者进行的扶持计划来看,对内容创作者激励的动作一定对平台产生了比投入成本更高的收益,也带来其他指标上的增长。否则,就不是得物选不选择坚不坚持的问题,而是它还存不存在的问题了。

1)激励体系的拆解

a、产品的北极星指标是什么?

刚刚我们讲到了,得物app是一款集正品潮流电商和潮流生活社区于一体的新一代潮流网购社区。无论前面的描述词有多少,最终平台还是要回归于【网购社区】这个属性。

那么对于这个产品来说,北极星指标就自然的贴合这两个词语来设置了,否则也不合逻辑嘛!

网购指向GMV(平台流水)、社区指向用户活跃。

而GMV=用户活跃*转化率*客单价,转化率=用户浏览量/用户下单量,客单价就是用户平均购买金额。由此可以判断,用户活跃度就是为营收负责,平台的北极星指标就是用户营收。

b、激励体系的目标如何和北极星指标结合

确定了北极星指标,再倒回去看影响北极星指标的因素是什么。GMV=用户活跃*转化率*客单价,转化率=用户浏览量/用户下单量,客单价就是用户平均购买金额。

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用户来到平台后有几条操作路径:

根据不同需求的用户路径来看,越多具有吸引力的内容、越多足够有激励性的活动,越能够促使用户更多的使用产品,留下消费。

d、关键动作之间的优先级是什么?

e、关键动作如何和产品的北极星指标联系起来

以下单为例,要看【下单】这个关键动作如何与产品的北极星指标联动,首先就需要去思考:下单后到营收产生前,用户还需要进行的动作是什么?我们会发现用户唯一还需要操作的一个步骤就是【付款】。所以针对下单这个关键动作,我们能够着重去提升的,就是用户下单后的支付率。

那针对激励体系的核心目标:增加用户活跃度来说呢?其实有很多手段可以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回忆一下不同需求的用户来到平台后的操作路径。

重点用户就是已经对潮品有了解或者已经创造出购买需求的用户,这批用户的心智已经被培养成熟,那核心就是去帮助这部分用户产生下单的行为,养成消费习惯。

其他非重点用户呢?其实也可以先培养成潜在用户:增加用户来到平台的频次、给用户一些奖励和优惠、用节点活动给用户创造购买需求、利用优质的社区内容增加用户的粘性进而对用户成功种草。

关键的动作和北极星指标之间是一定有联系的,这个不难考量。比较难的是动作的不唯一性,以及指标的口径是什么,最终如何去评判。

2)激励体系拆解

a、产品激励体系的表现形式

得物app一共有三种形式的积分:第一种是极光,第二种是潮金币,第三种是钻石。每种积分后承载的激励模式都不一样,日常任务加上兑换商店、趣味游戏结合现金券和实物礼品、互动捏脸社群赋能虚拟形象世界,分别对应了得物app购物、潮玩、社交三大属性。再加上大手笔的去上线了对于创作者的激励动作,直接给到用户现金的奖励,刺激用户主动持续的生产优质内容,对用户活跃度的激励也可见一斑。

b、产品激励体系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2.在激励体系刺激下,用户核心能够获得的,就是: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物质方面就是代金券、联名商品、实物奖品等,让用户体会到占便宜的感觉;精神奖励就是荣誉感、归属感和开心;

3.激励体系的最底层逻辑,就是用“积分”来给用户创造价值。

c、产品激励体系的抓手是什么

d、激励用户的成本和ROI是多少

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综合来看,按照一个活跃用户单日在平台上的平均完成度,可以获得大概300左右的极光。

而平台上单靠极光可以兑换的物品中,比较清晰可以看到价值的,是12500极光可以兑换25元的津贴直接在购物时抵扣,那么单日平台对用户的激励成本就是0.6元左右,这个数据放在实际情境中也是合理的。

那么,花费掉这些成本,可以给平台带来多少的收益呢?

现在,我们要在用户的必经之路上去加上运营策略:引导用户收集极光,去兑换商品。每一个动作给的极光数量都比较高,且还有叠加奖励,此时用户不会觉得收集极光的动作非常困难。但是用户想要拿到每天平均可以获得的300极光,还是需要做一些动作的:流览3种不同类别的商品分别15秒,每天打开3次极光任务页面收集生长好的极光。或许中间还会去抽个奖拿到更多极光或者平台津贴/优惠券。

得物app的日活约为90万,原本的转化率为0.3%,用户的客单价为900元。增加了激励体系后,能够被激励体系触达的用户为20%,转化率提升到0.5%,保持客单价不变,此时平台的营收提升了:900000*20%*(0.5%-0.3%)*900=324000元。

此时用户激励的成本为:900000*20%*50%*0.6=54000元,此时roi为6,用户激励的效果是完全符合平台目标且可以长期执行的。

同样的逻辑,再计算虚拟世界体系下,投入产出比也是打正的。几种不同形式的任务体系叠加,就可以留住不同需求和特征的用户,对最后的营收提升也是翻倍的影响!

e、激励体系的触达场景和用户路径是什么

app内的糖果位icon、个人中心和次级图标。

f、激励体系中为了实现北极星指标做了什么努力

第一,体系的多样化和任务的多样化;

第二,任务操作难度不大且得到的奖励价值感高;

4)关于用户激励的思考

a、竞品一般都是怎么做的?

淘宝、识货、拼多多等线上购物平台,也都上线了类似的积分任务体系,稍有不同的是互动和商品所占的比重和产品的赛道方向,核心的目标没变。所以各家平台也都陆续上线了会员体系保持用户粘度、激励用户消费。

具体功能活动方面,基本都是一家有,其他家迅速跟上。做的好与不好核心就是看用户操作的路径、与产品用户的关联程度、还有激励是否吸引人了。所以做产品既要懂市场,也要知道我们究竟是谁,要做什么。

b、有哪些可以优化的点

目前的激励体系隐藏较深,部分激励机制找到也是全凭运气。产品和用户的沟通除了产品本身的设计外,公众号等其他场景也是很好的交流渠道。产品底层的大数据测算也可以对产品再多加赋能。

2)电商变现

这部分可以分为两个模块,一个是商家入驻平台时,交给平台的入驻/管理/手续费、保证金等,这个阶段,单说个人卖家,得物就会收取高达近10%的卖家的技术服务费、鉴定费、包装费等各项费用。

另外就是得物自研的产品,售卖直接产生的收益。

还有一种交易的变现形式:用户下单抽盲盒,本质也是基于交易动作的电商变现。

在这个交易场景中,得物开发了AR试穿的功能,试穿的过程给用户制造了一个购买后的场景,在让用户短暂的试穿此商品的过程的也是无形让用户短暂拥有的过程。

根据禀赋效应,当你拥有了一个东西之后就会对他倍加珍贵,一旦失去会异常痛苦。举个经常会遇到的生活实例:我们走进一家店时,通常里面的销售都会让我们先试用某个产品,这就创造了一种我们拥有这种产品的感觉,会有更高的概率将产品买下来。

3)服务变现

得物的老行当:球鞋鉴定,加上新开发的潮品洗护等都属于是服务变现,会对用户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4)金融变现

得物上价格较高的商品,支持使用【分期购】的功能,使用后会在分期过程中收取一定的利息,产生营收。还有就是利用用户缴纳的保证金,来配合其他的金融产品给自己创造营收。

5)直播抽成

得物自己的直播功能,针对主播会有一定的扶持机制。但是在用户给主播打赏的同时,平台会对礼物进行抽成。

6)权益卡变现

经过探索,我们会发现得物的变现手段还是很多的,具体的效果可以根据业务调整的方向来大胆推测!我们在这里分析其中的一个手段:抽卡,来看一看得物优质的运营策略。

首先,抽卡本身就是一个刺激用户消费的手段。无论你是新用户还是老用户,产品的分类、低廉的价格、有趣的模式,都能够带给你一些心痒痒的感觉,刺激你“下一单吧”。所以我们可以先拆解出来用户的使用路径:

1)用户进入

这一步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用户的跳失率,只有用户留在这个页面,才有可能转化。那么跳动的箱子、优化价格的展示、同样在玩的用户开箱结果轮播、还有特意做的【首单优惠】的筛选按钮。都可以极大的勾起用户好奇心,促使用户继续浏览。

2)用户活跃

此时要解决的就是用户点击率的问题,我们可以猜想用户在没有引导不明白规则的情况下,最多查看2级页面、进行3次点击动作。此时加入一个试玩的功能,不仅可以吸引用户进行更多的点击,还可以促使用户继续深入页面,增加用户活跃度。

3)用户转化

得物针对转化的动作,主要做了三个方向的运营。第一是首单优惠,将商品的性价比展示出来,直接针对新用户去促进购买动作,养成下单习惯;第二是盲盒的玩法中,具有单个开箱和5开不重的两种选项,直接去给喜欢集盒的用户5倍加购的机会,增加用户的客单价;第三种就是对开箱的次数进行了限制,每天只能开20次,虽然单日可以操作的次数也比较多,但对用户来讲还是造成了一定的紧迫感,促使用户下单。

针对用户变现这一步来说,所有的动作和策略都是和平台营收这个北极星指标最近的,所以在这一个过程中,平台更需要小步快跑,做很多类似权益卡这种MVP测试可行性。否则收费功能上线后效果不好,回收的成本非常高。在此基础之上,可以优化操作的路径、功能入口的深浅以及开发一些个性化的服务,会给变现的动作带来更大的杠杆和收益。

每一种当时我们无法理解的产品出现,每一次市场方向的变革。背后承载的其实都是人的需求,人的欲望。当我们决定开始了解背后的原因时,各个方向的思考维度和深度,都需要有自己的逻辑分析。

所以我们的分析动作,一是根据需求来做;二是根据市场变化来做,并不仅仅是一步即可到位的单一动作

THE END
1.做亚马逊运营一般怎么抽成在亚马逊运营中,通常有两种抽成方式。一种是基于销售利润的分成模式,即卖家和亚马逊按照商品售价排除成本http://www.huanzai.cn/ask/509264.html
2.电商平台怎么计算毛利?网店运营经营范围各电商平台店铺开通 医疗器械 药品 保健品滋补品 食品饮料 酒水 服饰鞋包 珠宝文玩 数码家电 本地生活服务 话费充值 美妆个护 奢侈品 二手商品 汽车用品 宠物用品 宠物用品 智能家居 U盘 图书 品牌力提升 主体变更 商标授权 黑标 实缴资本 等等。 http://nanchang.11467.com/info/15465242.htm
3.解剖十大电商平台付费会员设计“套路”电商平台的会员年费集中在100-300元(红色加粗),其中淘宝和每日优鲜是88元和55元,亚马逊和网易考拉两个跨境平台是288元和279元,其他6个平台是150-200元。 定价思路 定价主要考虑三点:用户接受能力、权益成本和筛选用户群。 从用户接受能力角度来看,国内电商平台因为长期88元/99元包邮政策下,导致多数订单价格集中在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353957693&efid=dzZvpDy62M-NVeLVlbRWmw
4.拼多多平台的抽成比例及具体抽成方式详解拼多多平台的抽成比例及具体抽成方式详解 在近年来,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让许多平台崭露头角,其中拼多多作为一匹黑马,以其独特的商业模式迅速崛起。经过六年的不断演变,拼多多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综合性、日益成熟的电商平台,吸引了大量卖家纷纷入驻。同时,还有很多商家虽然尚未尝试拼多多,但对这个潜力巨大的平台充满好奇,尤其https://www.xiaolizhijia.com/news/34957.html
5.电商平台抽成做账会计分录电商平台抽成做账会计分录是在电商平台上进行商品销售、收入结算、费用支出时常用的一个记账方式。因为在电商平台上进行交某易,很多卖家并没有财务知识和经验,所以可能会存在记账错误的情况。为此,本文将从不同维度来探讨电商平台抽成做账会计分录,帮助卖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记账方式,从而避免一些记账错误。 https://ydz.chanjet.com/ydzzg/c9f61d5618190.html
6.二十七种盈利模式方法(27种赚钱盈利模式)3. 电商平台 电商平台通过搭建在线购物平台,吸引卖家入驻,通过交易抽成和广告收入盈利。如淘宝、京东等,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 4. 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平台通过运营社交平台,提供用户交流、分享功能,通过广告、会员等方式变现。如微信、微博等,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https://www.fh01.com/894.html
7.印尼数字经济崛起——电商网约车外卖和数字金融印尼的电商市场由 C2C、B2C 和社交电商平台组成。C2C平台包括Shopee和 Tokopedia,目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2021年合计超过市场份额的60%[2],随着C2C平台在印尼电商市场的加强,我们预计2026年C2C平台市场份额将达到74%。根据Frost and Sullivan预测,2023年印尼电商消费者可能会在时尚和美容(AOV通常较低)、消费电子产品(AOV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81476
8.手机怎样开直播间挣钱?有几种收益方式手机直播的收益方法比较多种多样,收益来源靠谱,且变现方法简易,大部分官方直播APP均是选用平台抽成的方法开展权益区划,平台需确保本身运作且盈利,故大部分会选用五五分账的方式。 粉丝变现:当一个账户有着很多粉丝时,收益便会绵绵不绝。粉丝的礼品、打call等有利于你的直播间迅速变得欢迎。在没有变成以广告宣传收益为https://www.92hi.com/news/3543.html
9.微信小程序商城如何实现多商户收款平台分润抽成小程序要实现在微信小程序商城中支持多商户收款,并且平台能够自动进行分润抽成,你需要设计一个多级支付和结算系统。下面是一个详细的解决方案步骤,包括技术实现思路和关键点: 1. 微信支付商户平台配置 开通子商户账号:首先,每个入驻的商户都需要在微信支付平台上注册成为子商户。主商户(即你的电商平台)需要有权限成为服务商https://ask.csdn.net/questions/8106969/54691912
10.张津豪电商平台“二选一”行为的法律规制——以“滥用相对优势而“二选一”行为将商户限制在一家平台上,商户为了弥补在其他平台上不能获取的商业利润以及平台提高各类收费或佣金所支出的额外费用,只能通过提高价格把平台抽成转嫁给消费者,这也直接降低了消费者福利。 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市场经济整体发展 企业间处于一种良性竞争时,市场资源才可以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但电商平台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770631
11.外卖抽成25%,餐饮电商化这波红利你还跟吗?在外卖抽成高达25%的艰难环境下,电商业务似乎已经成为了餐饮企业的生财新渠道,餐饮电商化时代已经到来了? 为什么说电商化是餐饮新机遇? 如今经营成本不断上涨,外卖市场也逐渐趋于饱和,餐饮企业对做大用户增量的需求愈发迫切。随着众多电商平台的打通,电商已经成为各家餐厅最好的选择。 https://www.iyiou.com/p/89535.html
12.亿乐社区系统官网主站平台搭建货源如何对接API接口而虚拟礼物相对比较依托社交产品本身的用户活跃,而礼物的增值属性一般有两类,一种是增加受赠者的属性值,例如:魅力值、人气值等等,用来增强社交的属性,另外一类是通过获赠的礼物,平台从中抽成,同时可以让受赠的用户获利,由于受限于共同利益分成关系,往往社交类产品会选择第一类,这样可以做到收益最大化,而后者更多的是https://www.dxsjz.com/article/c_show-id_1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