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梁兴初相伴三十多年的妻子任桂兰,在他逝世后收拾整理其遗物,脑海中想着丈夫这戎马一生,那些烽火连天岁月的记忆变得越来越遥远......
图|梁兴初将军
梁兴初的辉煌
梁兴初将军一生南征北战,立下战功赫赫,在敌人眼中他是让人闻风丧胆的一员猛将,在国人眼中他是纵马疆场的开国元勋。
1912年,当清廷已经行至末路,中华民国建立,历史走向新的时期,梁兴初在江西吉安的一个农村出生,父母本为他起名“梁兴祚”,这个“祚”总是被人们念成“炸”,他便直接改名叫梁兴初。
他是家中的第一个孩子,父母对其寄予厚望,将他送到学堂读书,可年少的梁兴初调皮捣蛋,不好好念书,总被老师处罚,到后来,由于家境贫寒,再加上他又不好好读书,梁兴初干脆不念书了,父亲送他去学技术,以求将来谋生。
1927年,15岁的梁兴初被送去打铁,父亲希望借着这又苦又累的打铁工作,磨炼一下他的心志,但自小活泼好动的梁兴初却爱上了打铁,在日复一日的打铁工作中,梁兴初的耐性、韧性都得到了很好的磨炼。
多年后,梁兴初还回忆这段打铁经历带给他的宝贵精神财富:
“参加革命后,无论多苦多累,我从不叫一声苦,喊一声累,咬紧牙关,顽强挺住,这得益于我打铁三年,养成了铁打的性格。”
图|叶剑英与梁兴初
梁兴初打了三年的铁,1930年,刚成立不久的朱毛红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朱毛红军来到江西吉安渼陂村,梁兴初的家乡,梁兴初知道朱毛红军是为受尽苦难的百姓争取权益的,他毫不犹豫地放下手中铁锤,参加红军。
反“围剿”战斗中,梁兴初义无反顾,在战场上和敌人火拼,几次受伤,九死一生,深受战士们的敬重,他不仅加入了共产党的队伍,还一路升级,大家都赞誉他是“铁打的”,这已经成了梁兴初的名号。
毛主席:立了大功咧
1935年9月,左权找到梁兴初、曹德连,向他们下达任务:要他们率领部队前去侦察敌情,筹集粮食物资。中央和毛主席还未决定好接下来部队往哪里走,梁兴初他们的情报对部队十分重要。
已经算是个老将的梁兴初听到左权的紧急通知,不慌不忙,甚至还有些疑惑:“就这些?”左权告诉他们:“毛主席还要亲自给你们布置任务。”
图|毛主席
接收指令后,梁兴初马不停蹄地出发,他带着侦察连战士们,换上国民党军队的衣服,大摇大摆地向国民党统治区行进,到了镇上时,保安队还以为是蒋介石的中央军到了,毕恭毕敬地欢迎梁兴初部队。
梁兴初声称自己是“国民党中校长官”,他神气十足地坐下来,对眼前俯首相待的镇长下了指令:“兄弟我来打前站,明日1万多中央军路过此地,你赶快派人去筹备一些粮草物资。”
他就坐等物资筹备齐全,当副连长向他点头示意时,梁兴初拔出手枪,向在场众人亮出自己是红军的身份,他告诉大家:“你们不用害怕,只要听话,我保证你们的安全。”
图|梁兴初(中)
虽然物资已经筹集地差不多了,但他们此行还有一个极其关键的任务,就是帮毛主席找国民党的报纸。
曹德连告诉梁兴初,他们找到的报纸已经发黄了,不是最新的报纸,梁兴初眉头紧皱,正思索着接下来如何寻找报纸的办法,却听见被围住的一个国民党军少校副官说道:“长官,我从省城回来,带了一捆报纸,不知对贵军可有用处?”
梁兴初立刻派人把报纸拿来,发现里面确实有最近的《大公报》《山西日报》,他高兴极了,知道毛主席急于读报,梁兴初即刻派人马不停蹄地连夜将报纸送到毛主席的手里。
他的任务全部完成。
梁兴初找来的国民党报纸为中央提供了大量讯息,毛主席夸奖他:“你们侦察连这次收获巨大,把刘志丹的根据地给‘抓’来了,立了大功咧!”时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刘志丹当时正在陕北作战。
翌日,中央召开干部大会,毛主席宣布前往陕北的决定:“我们要振奋精神,北上抗日,到陕北去。”会议后,部队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赴陕北根据地。
图丨梁兴初(左一)
从此,共产党人扎根陕北,这里成了无数爱国志士向往的革命圣地,中央领导人在陕北土地上生活了十余个春秋,指挥了一场又一场的胜仗,这其中少不了梁兴初打前站的努力。
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梁兴初不断学习,奉命作战,击退日寇,皖南事变后的东圩子之战中,梁兴初冒着密集炮火,到前线指挥作战,占领东圩子,扩大淮海抗日根据地,新四军代军长陈毅不禁夸赞他为“虎将”。
解放战场上,梁兴初参加辽沈战役,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军长后,挥师南下,又参加宜昌战役、渡江作战、以及衡宝战役,打了许多硬仗、恶仗,罗荣桓同样称赞梁兴初是“虎将”。
由于作战勇猛,梁兴初还被人们称为“梁老虎”。这位英勇无畏的将领和千千万万的战士们一起,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而他,迎来新的使命。
图|梁兴初
彭老总:打得好
我们都知道,建国后没多久,朝鲜战争爆发,应朝鲜的援助请求,中央与毛主席高瞻远瞩,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1950年10月,第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率领部队,奔赴朝鲜战场。
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交给第三十八军的任务是:奔袭熙川,歼灭南朝鲜第八师。
梁兴初领命后立刻率军奔赴一线,他下令:113师担任主攻,112迂回,阻挡敌人后路,114师为预备队。
在迂回过程中,112师发现了敌团,向梁兴初汇报,考虑到敌军装备好,火力强,梁兴初踌躇未决,并将敌情上报给志愿军司令部,但要知道战场上,战机是容不得贻误,一旦错过,便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一拖延,敌军第八师逃走了,第三十八军作战失误。
图|梁兴初报名入朝参战
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司令员彭德怀十分生气,而且第112师所谓发现敌军的情报,也因此传递错误,变成误传。因为第三十八军的失误,第一次作战没有达到预计中的作战效果。
在总结大会上,彭德怀当着众人的面,直接质问梁兴初:“我问你,我让你三十八军往熙川插,你为什么不插下去?人家说你是一员虎将,我彭德怀没领教过!什么虎将,我看是鼠将。”
彭德怀直率的性格大家都很了解,但听到这么被骂,梁兴初心里也不是很得劲儿,他忍不住回了彭德怀一句:“不要骂人嘛。”
结果彭德怀更生气了,一拍桌子:“老子骂你算客气的!我彭德怀别的本事没有,斩马谡的本事还是有的。”彭老总怒不可遏,整个会场上无人敢再接一句话。
等会议结束后,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长丁甘如专程找到梁兴初,劝慰他彭德怀的性格是那样,丁甘如告诉梁兴初:“刚才彭总让我告诉你,会上他批评重了些,不要因为挨了批就泄气,下一仗要打好。”
其实梁兴初也知道自己的错处,久经沙场的他也并未因这一次挫折就气馁,而是满怀斗志地说了一句:“三十八军不是纸糊的。”
图|梁兴初(右二)与彭德怀(左一)在朝鲜前线
很快,第二次战役开始,毛主席两次给彭德怀发来电报,强调要注意使用梁兴初的三十八军。这次志愿军司令部给第三十八军下达的指示是:先打德川,并派四十二军一个师助战。
梁兴初毫不犹豫拒绝了辅助,只说了一句:“打德川,三十八军包了。”他斗志满满,带领三十八军将士们奔赴前线,并成功发挥出实力,完此次的作战任务,也一扫战士们第一次作战失利的阴霾。
这次战役过后,彭德怀大赞梁兴初的三十八军“打得好”,并亲自写了嘉奖令,上面彭德怀亲笔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38军万岁!”当嘉奖令被拿到梁兴初手里,他激动不已,热泪盈眶。
这支英勇的部队终于得到了认可与肯定,梁兴初也发自内心地自豪。
图|梁兴初(右)
在朝鲜战场上,梁兴初骁勇善战,多次受到彭德怀司令员的家乡,1952年梁兴初被任命为志愿军二十兵团代理司令员,梁兴初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战功卓著,他获得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以中国军人的风范,深受朝鲜人民的敬重。
这位在战场上书写了半生传奇的英雄,在1955年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
当战火硝烟已去,梁兴初在新的历史时期,为祖国做贡献,他继续关心部队的的建设,历任海南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等职务。
任桂兰的请求
1985年,梁兴初结束了72年波澜壮阔的人生,永远告别了他热爱的人民。
那时候,梁兴初的年纪已经不小了,但还是经常熬夜,就算坚持到很晚,他也不觉得辛苦,妻子任桂兰总是守候在他身边,帮他送上一杯茶水,任桂兰理解丈夫向要把这些往事记录下来的心情,所以她也不说什么,只是默默陪伴着丈夫。
遗憾的是,一直到弥留之际,梁兴初都没有完成这个心愿。他积攒整理的资料就装了沉甸甸的19个箱子,但是在梁兴初任桂兰夫妇二人返京的途中,突遭车祸失火,资料被烧毁了许多,梁兴初心痛不已。而且,梁兴初终究没等到著述完成的那一刻,就离开了我们。
图|梁兴初与任桂兰
10月5日梁兴初与世长辞,妻子任桂兰悲痛欲绝。
在梁兴初逝世后,任桂兰收拾整理他的遗物,看到那些残存下来的资料,任桂兰想到,梁兴初一生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做了那么多的事情,晚年最大的心愿就是将往事记录下来,如今他已离去,自己应该帮助他完成夙愿。
任桂兰给中央写了一封信,提出唯一的请求:
“能够全面记录梁兴初将军的资料大半已经被烧毁,我不想他一生的事迹被人遗忘,所以恳请组织将他的事迹写好。”
图|梁兴初任桂兰夫妇
从1987年开始,任桂兰循着丈夫征战多年的踪迹,走遍全国很多地方,走访了昔日与梁兴初有过交集的老人们,即使寻访的过程很辛苦,但每每多收集一点资料,她都感到快乐和满足。
这本书讲述了梁兴初从当年的铁匠少年,成长为英勇战将的传奇一生,一字一句都融汇了任桂兰老人的心血,她不希望丈夫的事迹被后人遗忘。
有亲人劝她将书重新翻印,任桂兰依旧毫不犹豫地拒绝,她告诉大家:“等我走了,你们再印,只要我还在一天就不能再印,我要是走了,就管不了了。”
任桂兰老人一直保持着这种朴素的风格。
图|书籍《统帅万岁军》
幸得任桂兰老人的整理记录,如今后人可以看到梁兴初将军往昔的战斗岁月,关于梁兴初将军的书籍也得以被更多的后辈看到,伴随着那些战争岁月越来越遥远,人们的记忆越来越牧户,这些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仍然不会被人们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