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措施精品(七篇)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措施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我县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野生动植物是维持陆地生态系统整体稳定的基本因素,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中发挥着基础作用。保护野生动植物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

我县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保护着大熊猫、红豆杉等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健全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乡(镇)林业站、保护区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抓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保障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强宣传,形成强大的保护态势

各乡(镇)林业站、保护区要充分利用“爱鸟周”、“湿地日”、“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法定活动,加强对《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四下乡”、村务公开栏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要在醒目地段和入山要道刷写标语、设立警示标牌、走村入户开展宣传活动,积极营造保护氛围,提高全社会保护意识。森林公安、保护区要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管理,对非法猎杀野生动物,非法收购、运输、出售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查处,依法严惩违法犯罪分子;要选择一些典型案件公开曝光,扩大社会影响,震慑违法犯罪行为,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力争将保护野生动植物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各乡(镇)林业站、保护区要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坚决打击各种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行为。

(一)加强巡山管护,确保辖区野生动植物资源安全

各乡(镇)林业站、保护区要根据辖区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巡山管护,涉及水库的乡(镇)要在候鸟迁飞季节开展库区周边重点巡护,集中力量打击猎杀鸟类的行为;涉及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乡(镇)要不定期的组织辖区巡护,重点开展清理“猎夹、猎套,捣毁陷阱、收缴非法猎捕工具”的专项活动,确保辖区野生动物资源安全。涉及辖区野生植物较多的,乡(镇)要落实专人加强巡护;林区森林管护站及保护区要认真履行巡山管护职责,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确保辖区野生动植物安全。

(二)开展清理整顿,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行为

各乡(镇)林业站、保护区要在重要集镇、宾馆饭店、农家乐、旅游景点以及重点林区,开展盗伐林木、非法占用林地、非法养殖、经营野生动物及其产品专项检查。森林公安、资源林政、野保要加强配合,严厉打击盗伐林木、乱战林地和非法猎捕(捕捉)、出售、收购、运输、经营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违法犯罪。

(三)规范驯养繁殖,严控疫源疫病

各乡(镇)林业站要加强辖区内野生动物养殖管理,养殖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的法律、法规,依法申领驯养繁殖许可证,自觉接受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对无证驯养野生动物,无证经营、加工野生植物的单位和个人,森林公安、野保要依法予以查处。

各乡(镇)林业站、保护区要加强疫源疫病的监测,发现异常死亡野生动物及时报告,并按程序进行处理,严禁私自处理不明原因死亡的野生动物。

四、工作要求

各乡(镇)林业站、森林管护站、保护区要高度重视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乡(镇)林业站要及时向乡党委、政府汇报,积极开展保护巡护工作;森林管护站、保护区要结合日常巡护,开展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巡护,加大保护力度。

各乡(镇)林业站、森林管护站、保护区在5月25日前将保护工作落实情况报县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股。

第二条进口或者出口公约限制进出口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应当遵守本条例。

出口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依照本条例有关出口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规定办理。

第三条国务院林业、农业(渔业)主管部门(以下称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主管全国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进出口管理工作,并做好与履行公约有关的工作。

第四条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代表中国政府履行公约,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对经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批准出口的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批准进口或者出口的公约限制进出口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核发允许进出口证明书。

第五条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科学机构依照本条例,组织陆生野生动物、水生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等方面的专家,从事有关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进出口的科学咨询工作。

第六条禁止进口或者出口公约禁止以商业贸易为目的进出口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人工培育、文化交流等特殊情况,需要进口或者出口的,应当经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批准;按照有关规定由国务院批准的,应当报经国务院批准。

禁止出口未定名的或者新发现并有重要价值的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以及国务院或者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禁止出口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

第七条进口或者出口公约限制进出口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出口国务院或者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限制出口的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应当经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批准。

第八条进口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对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使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具有有效控制措施并符合生态安全要求;

(三)申请人提供的材料真实有效;

(四)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公示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出口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生态安全要求和公共利益;

(四)不属于国务院或者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禁止出口的;

(五)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公示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进口或者出口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申请人应当向其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进口或者出口合同;

(二)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名称、种类、数量和用途;

(三)活体濒危野生动物装运设施的说明资料;

(四)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公示的其他应当提交的材料。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签署意见,并将全部申请材料转报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在20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延长的期限和理由应当通知申请人。

第十二条申请人取得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的进出口批准文件后,应当在批准文件规定的有效期内,向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申请核发允许进出口证明书。

申请核发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允许进出口证明书申请表;

(二)进出口批准文件;

(三)进口或者出口合同。

进口公约限制进出口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申请人还应当提交出口国(地区)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核发的允许出口证明材料;出口公约禁止以商业贸易为目的进出口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申请人还应当提交进口国(地区)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核发的允许进口证明材料;进口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再出口时,申请人还应当提交海关进口货物报关单和海关签注的允许进口证明书。

第十三条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核决定。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本条例规定和公约要求的,应当核发允许进出口证明书;对不予核发允许进出口证明书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和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并说明理由。在20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延长的期限和理由应当通知申请人。

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在审核时,对申请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通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第十五条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以及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在审批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进出口时,除收取国家规定的费用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

第十六条因进口或者出口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生态安全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和影响的,由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提出临时禁止或者限制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进出口的措施,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第十七条从不属于任何国家管辖的海域获得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进入中国领域的,参照本条例有关进口的规定管理。

第十八条进口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涉及外来物种管理的,出口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涉及种质资源管理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九条进口或者出口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应当在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会同海关总署、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指定并经国务院批准的口岸进行。

第二十条进口或者出口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应当按照允许进出口证明书规定的种类、数量、口岸、期限完成进出动。

第二十一条进口或者出口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应当向海关提交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接受海关监管,并自海关放行之日起30日内,将海关验讫的允许进出口证明书副本交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备案。

过境、转运和通运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自入境起至出境前由海关监管。

进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定监管区域和保税场所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应当接受海关监管,并按照海关总署和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的规定办理进出口手续。

进口或者出口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应当凭允许进出口证明书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报检,并接受检验检疫。

第二十二条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应当将核发允许进出口证明书的有关资料和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年度进出口情况,及时抄送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主管部门。

第二十三条进出口批准文件由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组织统一印制;允许进出口证明书及申请表由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组织统一印制。

第二十四条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取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不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批准进出口、核发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五条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科学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取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出具虚假意见,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六条非法进口、出口或者以其他方式走私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由海关依照海关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罚没的实物移交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依法处理;罚没的实物依法需要实施检疫的,经检疫合格后,予以处理。罚没的实物需要返还原出口国(地区)的,应当由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移交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依照公约规定处理。

第二十七条伪造、倒卖或者转让进出口批准文件或者允许进出口证明书的,由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予以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本条例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新华社北京讯,5月27日《人民日报》)

一、青藏高原原生植被的形成

青藏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青藏高原的气候一方面受夏季印度西南季风和冬季西北环流控制,另一方面又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沿东南至西北方向,气候也由暖温湿润向寒冷半干旱和寒冷干旱变化,由此形成了东南部降水量达到2000―3000毫米,而在西北部仅为300―500毫米的现象。受地形地貌、气候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青藏高原的植被,也呈现由东南向西北方向的变化,依次出现了常绿阔叶林、寒温针叶林、高寒灌丛、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等。由于青藏高原具有严寒、大风、高辐射、蒸散量大、土壤侵蚀等独特特性,乔木生长发育的生理生化活动难以维持,因此,森林分布极不均衡,除东南高山峡谷地区和西南部分国境界附近外,青藏高原几乎没有天然分布的乔木和大灌木,仅在村镇周围附近可见到生长不良的零星四旁树。青藏高原地区现有林地面积720.27万公顷,保护区总面积147.50万平方公里。

天然原生植被的形成是一个复杂、长期积累的过程。一个地区的原生植被是在这一地域特殊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是光、热、气、水、温度等长期积累的过程。现存的原始生态群落、天然原生植被和自然资源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青藏高原原生植被的地位和作用

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独特的生物群落,青藏高原集中分布了大量的特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根据我国生物工作者的10次考察结果,已知整个高原有维管植物1500属,12000种以上,种数占全国总数的40%,其中青藏高原有60余个特有维管植物。青藏高原主要有森林生态系统、高寒灌丛草甸生态系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和高寒荒漠生态系统,由于长期生活在特殊的高寒条件下,无论在组成、结构和外貌等方面均表现出独特性,并且非常脆弱,如果遭到人为破坏,则很难恢复甚至不可能恢复起来。高原原生植被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资源,是人类宝贵财富。

青藏高原现有的原始生态群落是自然界长期积累、长期演化、不断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生长的结果。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净土和宝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必须保护好这块高原原生植被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三、青藏高原原生植被保护现状与问题

目前,国家正在实施的林业六大重点建设工程,青藏高原地区涉及到四项。自治区占青藏高原面积的一半左右,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因此自治区原生植被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在青藏高原地区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这里以自治区的保护情况来说明整个青藏高原地区原生植被保护问题。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等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拉萨周边造林绿化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实施了生态搬迁。太阳能开发试验点、薪炭林建设都是为了保护植被、补充能源的需要,是很好的做法。

目前,青藏高原原生植被的恢复与保护主要采取工程措施,如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动物保护工程等,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好自然状况良好的原生植被,同时恢复已经遭到破坏的原生植被生态系统,双管齐下。

自治区天然林保护工程自2000年5月启动以来,经过4年多的实施,工程进展顺利,取得了较好成绩。一是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品性采伐,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二是对120万公顷天然林资源实行长年管护;三是较好地完成了生态公益林阶段性建设任务,累计完成生态公益林建设7967公顷;四是生态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进展顺利。退耕还林工程2002年正式开始启动,2002―2003年已安排退耕还林任务40万亩,目前已完成了30万亩,取得了较好成效。同时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生物多样保护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截止目前,已建自然保护区13处,形成了一个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网络,并且拥有全国三个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世界最大的陆地哺乳类动物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达39万平方公里,约占自治区总面积的32%,囊括全区珍稀动植物种类的90%以上。这些林业生态工程措施促进了原生植被的保护,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由于青藏高原区位特殊,植被单纯、生态型居多,经济林较少,农林牧关系复杂,人口少,素质较低,社会经济水平欠发达,加上恶劣的自然条件,导致林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原生植被保护目前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边缘地区森林采伐使许多优良珍贵树种锐减,同时也威胁到林间植物和生活在森林中的动物,如喜马拉雅山白皮松、驼绒藜、塔尔羊和赤斑羚等。

二是对野生动植物的滥捕滥猎和滥采乱挖,如高原北缘地区出现了较大规模猎杀野牦牛和藏野驴等现象,使国家级濒危动植物资源大量减少。

三是盲目发展畜牧业,草场过牧引起退化,直接威胁原生植被的保护。

四是森林面积少,覆盖率低。不包括实际控制线以外的面积,森林覆盖率只有6.97%。

五是保护力度不够,由于多年来对青藏高原原生植被保护缺乏足够的认识,对野生动植物数量与种类等基本家底不清楚,缺乏全面、长期的保护与发展规划,更缺乏合理有效的保护措施。

四、保护青藏高原原生植被的基本思路及应采取的措施

按照林业跨越式发展总体思路,结合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以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为主,开发和利用动植物资源为辅,实行严格保护和慎重开发相结合,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恢复该地区的原生林草植被,维持雪山、冰川、河流和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增强区域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提高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环境质量,恢复和发展生物多样性,形成一个以高原原生植被为主体、布局合理、类型齐全的自然生态系统,实现高海拔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

青藏高原原生植被保护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保护为主的原则,要统筹好生态保护与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好生态保护与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统筹好生态保护与农业、畜牧业发展。

二是坚持持之以恒的原则。根据国家的财力,代代相传,不可随意改变规划,法德并重。当前国家对林业的投入是空前的,一定要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开创性地把保护青藏高原原生植被工作抓上去。

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青藏高原地区的社会、经济与自然状况,采取适合当地情况的措施与政策。

四是坚持分区突破的原则。在摸清家底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类型,划分若干区域,在易于保护的地区首先得到突破,积累经验,逐步开展。

五是坚持以科技为先导的原则。要积极推广和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提高科技含量,广泛吸收包括国内外不同主体参与保护与开发。

为了更加有效地促进青藏高原原生植被的保护与发展,有必要采取如下措施。

(一)开展科学考察和专题研究工作

青藏高原原生植被的状况和高海拔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特点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不清楚就不能很好地加以保护与发展,要改造自然必须认识自然。因此,要弄清青藏高原的社会、经济与自然资源保护的现况。应组织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开展青藏高原原生植被和高海拔地区可持续发展专题研究,在充分调查摸清家底的基础上,针对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充分尊重当地人文、历史文化和资源利用方式,提出切合高海拔地区实际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对策,为有关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搞好规划和工作指导

为了促进高海拔地区可持续发展,青藏高原原生植被保护与发展要有一个好的规划,一个大的规划,明确青藏高原原生植被保护和高海拔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重点及需要采取的相应政策措施,以便指导今后的工作。

(三)加大投入,加快原生植被保护和建设步伐

鉴于青藏高原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保护任务繁重,治理环境和开展生态保护需要国家给予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因此,要结合国家实施的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防沙治沙等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加大对青藏高原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力度,尽快恢复这一地区原生植被生态系统。同时要多渠道筹集各种资金,加快保护和发展进程。

(四)加大保护力度,强化保护措施

由于高原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生物物种。但近年来因区内超牧、过牧严重,草场退化,栖息地受到了严重干扰与破坏,加上区内偷捕滥猎、乱采滥挖野生动植物严重,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不断减少,许多处于濒危状态。因此,该区重点应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过牧压力和人为干扰,加大打击非法猎捕、乱采滥挖等行为。

XX市XX区位于安徽省境西南,东连XX,南界XX,西邻东至,北濒XX。全区总面积376.9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09.3亩,占全区总面积55.5%,森林蓄积量554.4立方米,是我省十九个重点山区县之一。我区森林公安队伍布局为一个分局、四个派出所,共有民警18人。自从1980年成立第一派出所以来,我区森林公安队伍在保护林业生产,维护林区秩序和保护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方面作出了特出贡献,先后有几个单位和个人被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省森林公安局、市林业局、市公安局记功和嘉奖。特别是近年来,我区森林公安队伍在党委、政府以及上级林业、公安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狠抓队伍正规化建设,持续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在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安全,维护林区秩序的稳定

打防结合,标本兼治,大力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安全。近年来,按照上级森林公安机关的统一部署,我区森林公安机关适时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严厉打击了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XX年至今,我区森林公安机关共查处各类森林案件591起,其中刑事案件24起,共处罚636人次,其中追究刑事责任26人,收缴木材1155立方米,收缴野生动物1003只(头),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近90万元。

通过重拳出击,严打整治和群防群治,我区林区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林区人民生产生活秩序稳定。

二、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规范执法行为,确保队伍执法能力的增强

2014年1月17日上午,《森林与人类》杂志新浪微博(@森林与人类杂志)与国家林业局新浪官方微博(@国家林业局)联合在新浪网开展以“从电影《无人区》看猛禽的保护和救助”为话题的微访谈,与网友互动探讨猛禽的保护与救助。

这次微访谈邀请到北京猛禽迁徙监测项目负责人宋晔和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北京猛禽救助中心主管尚玉刚、猛禽康复师戴畅,共同为网友解析猛禽的生存现状和保护救助工作,带网友走进猛禽的世界。嘉宾们对网友提出的关于猛禽分布、迁徙通道、物种辨识、监测情况、救护方式,以及公众如何参与猛禽保护等问题做出了详尽透彻的解答。

参与这次微访谈活动的网友获赠《森林与人类》杂志猛禽专辑,并有机会与嘉宾一起到北京猛禽救助中心参与公益活动。

【物种辨识】

网友/Bernice_Li:一直特别喜欢猫头鹰,它们也是猛禽吗?可是好像也没有人觊觎去养猫头鹰吧?它们会受到什么别的生存威胁吗?

嘉宾/宋晔:猫头鹰有脸盘,就像有表情一样,哈利波特里的白色雪鸮就很漂亮。可惜它们都是国家保护动物,很难饲养成功,更不能人工繁殖,私人并不适合饲养。猫头鹰的生存威胁很大,主要来自环境破坏、对鼠类的投毒导致的毒性传导、人为捕捉等。可别因为它萌就想养它哦。

网友/十五味:你好,鹰隼算猛禽,为什么伯劳也吃小鸟就不算猛禽,这猛禽的定义如何确定?

嘉宾/宋晔:隼形目(鹰、隼)和鸮形目(猫头鹰)被定义成“猛禽”。不仅长有尖锐的嘴、锋利的爪子,靠捕捉其他鸟兽为食,还有其它解剖学、分子分类方面的依据。伯劳是很标准的雀形目鸟类,虽然有点小凶猛,但它们可都是有一把好嗓子的“鸣禽”哦。

【知识】

网友/网络公司张志学:如果在野外郊游遇到了野生动物的袭击,能不能采取正当防卫措施将动物吓跑,假如这个动物是国家保护动物,采取措施后动物不幸死亡的话那我们要不要承担责任啊?

嘉宾/宋晔:长期在荒野工作的人员知道,国内几乎遇不到来自猛兽的袭击。哪怕是在自然界完全没有天敌的凶猛动物也知道来自人类的威胁,它们从生下来就被教育要远离两条腿的人类,所以大可不必过虑。不过像蛇这样的低级生物还是需要小心的,要注意观察前面的地面和树枝。

网友/Ruby-HHHHan:老鹰会攻击人类吗?

嘉宾/尚玉刚戴畅:野外的猛禽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通常情况下野生动物是害怕人类的。如果在繁殖期,破坏巢址、伤害幼鸟等行为可能会引起成鸟的攻击行为。

【猛禽分布】

网友/丹青兰:在新疆的上空偶尔还是可以看到盘旋的鹰,但真的数目很稀少了,不知道这种完全野生的猛禽如何保护,又如何让猛禽的生态链恢复正常?

嘉宾/宋晔:新疆的猛禽是国内最丰富的,作为欧亚大陆的衔接板块,新疆存在40种左右的不同鹰隼。很多种类,比如西红脚隼、乌灰鹞之类的“欧洲鹰”,国内只有在新疆才能看到。那边确实存在“无人区”,所以对这些猛禽的保护确实存在问题。

【公众如何参与猛禽保护】

网友/绿杨紫林:猛禽与都市大多数百姓相距很远,市民怎样才能为猛禽保护出力?

嘉宾/尚玉刚戴畅:猛禽既生活在森林、草原,也有一些猛禽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我们在市区公园就接救过伤病的猛禽,也有发现红隼在空调主机架上做窝的。救助猛禽需要大家的支持,请您不购买、不捕捉、不饲养猛禽,也不食用猛禽及其他野生动物及制品;不要随意捡拾猛禽幼鸟,让它的父母继续照顾它;如果发现受伤、生病的猛禽,请尽快联系专业救助机构。大家一起努力!

(通辽市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通辽028000;2通辽市生态建设办公室,通辽028000)

关键词:湿地;保护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S719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4-11-24

作者简介:柴永江(1960-),男,内蒙古通辽市人,正高级工程师,

1通辽市湿地现状和湿地资源保护情况

通辽市是湿地资源最多的盟市之一。据2010年第2次湿地资源调查资料,通辽市现有湿地面积227647.4hm2,其中:河流湿地面积57715.8hm2,湖泊湿地面积22640.lhm2,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面积65072.5hm2,库塘湿地面积82219hm2。

目前,通辽市有湿地自然保护区16个,其中:自治区级2个,市级2个,县级12个,分布于通辽市7个旗县区。湿地保护区总面积l79716hm2,其中,湿地面积近110000hm2,占湿地保护区总面积的61%。保护对象分别为水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湿地水域生态系统、湿地水生动植物及生态系统。湿地保护区内草原、湖泊、水库、沼泽、沙地、苇塘相间分布,地貌类型多样,植被群落复杂,具有独特的湿地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科尔沁沙地平原上最具有生物多样性和代表性的地域之一。湿地保护区滞留大量河水和雨水,对保障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补充地下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湿地保护区内主要动物有80余种,主要植物120余种。湿地多样复杂的环境类型,为野生动物尤其是鸟类的栖息繁殖提供了理想场所,现已发现的属国家一、二级保护的有40余种,其中,被列为世界濒危鸟类的有近10种之多,以鹤类为例子,全世界鹤类种类共15种,在我国记载有9种,东北地区仅有6种,而在通辽市湿地保护区发现的就达4种,分别为丹顶鹤、白鹤、灰鹤和蓑羽鹤。此外,大天鹅、白鹳、大鸨、金雕和大雁等在湿地保护区都有较大的种群分布。

2湿地保护与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湿地保护意识淡薄

全社会对湿地的价值和重要性缺乏认识,对其功能与作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缺乏理解和认知,对保护湿地的重大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思想认识和理解还停留在利用水利灌溉和水面养鱼养鸭的原始认知状态,直接导致湿地管理中的诸多缺失,更别提有针对性和有效的保护湿地的手段和措施。

2.2湿地面积不断萎缩,资源总量锐减

近年来,由于连年降水量减少,工农业用水量加大,超采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境内西辽河、新开河、教来河、老哈河等主要外来河流常年断流,湿地外来水资源锐减,导致境内5座大型水库中的4座已完全干枯,13座中型水库仅有6座有水,5个湿地保护区水面完全消失,湿地数量和水资源总量急剧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而且,由于一些水库和排水干渠等水利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造成管理缺失,全市每年都有大量的河水和自然降雨等水资源流向外省,对于水资源相对匮乏的通辽市来说是非常大的浪费。

2.3蚕食湿地,乱捕、乱猎、滥垦、滥牧现象严重

借湿地水面萎缩后在周边滥垦滥牧、开矿开发现象比较普遍,严重破坏湿地生态环境。由于习惯使然,湿地周边村屯群众甚至国家公职人员乱捕乱猎候鸟现象依然严重,多数国家一、二级保护候鸟因此而迁往别处栖息繁殖,严重影响了通辽市湿地资源的多样性保护,也使通辽市作为候鸟重要栖息地的现状受到严峻挑战。

2.4监测体系不完善

缺乏对湿地常规和污染监测,特别是缺乏对开发利用后的湿地生态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变化监测。

2.5湿地保护资金缺乏,管理经费不足

由于湿地保护和管理资金没有列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资金渠道无着落,各地湿地保护日常管理工作开展、队伍建设、湿地调查监测、科研、湿地保护宣教、执法、设施建设等方面因缺乏资金支持难以正常开展。滞留在保护区内的农户和牧户,没有资金将其迁出保护区,不利于湿地保护和管理。

2.6湿地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综合协调机制

通辽市的8旗(县、市、区)都没有专职的野生动植物与湿地保护管理机构,没有配备专职人员,无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粗放,日常工作疲于应付;湿地管理和开发利用牵扯到林业、农业、水务、环保、国土资源等,多部门多头管理,具体开发利用湿地的开发商和承包者们开发利用的目的和目标不同,重开发轻保护甚至只开发不保护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湿地保护机构、开发利用机构与开发商承包者之间缺乏综合协调机制,没有统一规划和统筹安排,各行其是、各自为战;一些湿地处于根本无人问津、无人管理的无政府状态。

3湿地保护和建设对策与措施

3.1切实加强对湿地保护工作的领导

一是市、旗县市政府应该将湿地保护和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中长期发展规划,在规划的基础上制定专门的湿地保护计划。

二是要成立领导小组,完善协调管理机制。由市政府牵头,成立由林业、农业、水利、环保和国土资源等职能部门领导参加的跨部门湿地保护与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一协调领导各部门积极配合湿地保护工作。

三是建立项目监督机构。由地方政府财政、审计等职能部门及人大、政协联合建立项目监督机构,对项目资金使用、建设进度、措施落实、项目实施效果等进行监督。

四是做好现有重要湿地晋级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晋级管理工作。

3.2建立健全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充实专业管理人员

应该建立健全湿地保护和管理机构。市里可以考虑建立隶属于林业局的专业性强,职能全面的保护管理机构,专门司职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工作,强化湿地保护管理制度建设,明确责任主体,着重加强制度执行和责任落实力度,兼顾湿地保护与利用。要加强现有自然保护区和湿地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切实提高现有职工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时,应该聘用一批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的专门人才,充实到通辽市野生动植物和湿地管理的队伍中,切实提高湿地保护和管理水平。

3.3探索科学合理的湿地保护模式

在湿地保护过程中要跳出为了保护而保护的观念,灵活运用退耕还林还草、土地置换等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水草产业,在保护湿地的前提下带动农牧民增收,形成湿地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保护的良性循环模式。针对通辽市湿地现状,对于水域面积较小或没有水域的湿地,应尽量减少农牧业生产活动,加大现代畜牧业发展比例,实行舍饲禁牧制度,减少耕地面积,确保湿地环境能够休养生息,逐步恢复原生植被和生物多样性;对于水域面积较大的湿地,建议推广渔业养殖和水稻种植,积极探索公司+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以确保湿地生态环境安全为原则,实现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双赢。

3.4搞好退化和消失湿地的恢复与重建

3.5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

3.6加大湿地保护资金投入

一是应发挥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市、旗县级政府应尽快将湿地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年度计划,将湿地保护资金列入两级财政预算,确保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的实施。

二是积极争取国家湿地项目资金支持。

三是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湿地保护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湿地生态效益受益于全社会。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有利于形成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使湿地保护管理措施落到实处。所以,应尽快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并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到湿地保护过程中来,积极捐赠资金。通过地方政府主导、争取国家投资、捐赠、基金等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湿地保护资金投入机制,整合现有湿地保护资金投入方式和渠道,加大对湿地保护的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配备监测、救护、巡护、执法、防火等设备,使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3.7加强湿地保护执法力度

林业公安、林政管理和湿地保护管理部门要统筹安排,统一步调,协调一致,强化对滥垦滥牧、乱捕乱猎和破坏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行为的执法和打击力度,特别是在“爱鸟周”、“世界湿地日”和“自然保护区宣传月”等重要时段,在湿地所在村屯周边等重要地区组织保护野生动植物,尤其是保护候鸟的专项执法行动,坚决遏制滥捕滥猎候鸟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保护候鸟和湿地资源。

一、加强队伍建设,树立良好形象

今年上半年,我局积极组织全局工作人员、执法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法律法规的理解,特别是提高林政中心工作人员对办证工作的业务技能,提高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的工作水平;同时结合全区开展的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实行首问责任制,印发办事指南,便民守则等,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学习廉政建设有关规定,自觉遵守廉政规定,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做到不,不吃拿卡要,不违法乱纪,从而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

二、围绕工作抓重点、抓落实

为保值保量按时完成各项工作,我们抓重点、抓落实,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部分工作:

THE END
1.宁南县林业和草原局开展森林管护员培训为加强护林员队伍建设,规范护林员管理,进一步提升护林员业务素质和对森林资源管护能力,切实做好辖区森林管护工作。近日,宁南县林草局组织下属5个基层林场、林业站、保护处对全县157名护林员开展业务技能培训。 此次培训紧紧围绕森林管护人员岗位职责、安全防护、林业法律法规知识、森林防火及森林病虫害防治、常见重点保护野https://lcj.lsz.gov.cn/zwgk/lcdt/xsdt/202412/t20241217_2769042.html
2.林业站工作总结20xx年xx站在县林业局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林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认真贯彻执行关于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思路,推进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火灾林木的'生产自救,抓好造林绿化,认真落实生态公益林的管护机制改革后的管理情况、资源建档和自留山换证试点等工作,顺利完成县林业局下达的各项任务。现就https://www.jy135.com/gongzuozongjie/1437508.html
3.生态护林员工作总结在全镇中小学校开展防火知识授课培训购,购置森林防火教材,对近xx名学生进行宣传教育:一是要求不要放火。二是发现火情及时报告。三是告诉家人注意防火。 我镇专、兼职护林员x人,护林员在森林防火期内一是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护。二是走到哪,就把护林防火宣传到哪,在交通主干道显眼处刷写标语x余幅。三是加强对往年https://www.yuwenmi.com/fanwen/gongzuo/5203798.html
4.护林员工作总结(通用17篇)为保质保量完成20xx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工作任务,通过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地转化为护林员,管护森林资源,真正发挥增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工资性收入,实现稳定脱贫目标。我县加强了对20xx年生态护林员相关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县人民政府分管林业的副县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县级相关部门作为成员单位,https://mip.oh100.com/a/202303/6293878.html
5.乡镇林业站工作总结合集[13篇]为把测试工作落到实处,各省都制定了详细的测试计划,并就组织参与测试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有的地方实行林业站站长能力测试和行业队伍培训一把手负责制,层层抓落实,真正把组织参与能力测试与职工素质教育和基层队伍能力建设紧密结合。三是明确内容,严格培训。有的省以“林业工作站职工岗位培训”丛书为蓝本,利用《森林资源https://www.pinda.com/zhichang/gongzuozongjie/479481.html
6.森林资源管护站个人年终总结范文(通用12篇)森林资源管护站个人年终总结 3 一、一年来个人工作、学习和思想情况 一年来,我始终把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摆在了首要位置。一是为了改变观念,解放思想,我本人平时一直坚持学习有关报刊、文件,坚持写读书笔记和工作日记。通过学习,我个人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不断提高,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二是身体力行https://www.ruiwen.com/zongjie/6840379.html
7.年度工作总结集锦15篇二、加大森林资源管护,维护林业生态安全 (一)依法行政,林政资源管理正规有序 1、依法办理林木采伐,保护林地资源。积极协助有关单位依法办理林木更新采伐手续和征占用林地许可手续,为我区重点建设工程的按时开工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年共办理采伐许可踏查822件,采伐各种林木24.7万株,折合蓄积1.4万立方米,征收育林基金62.7万https://www.9136.com/shiyongwendang/gongzuozongjie/131451.html
8.上年工作总结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从保护森林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和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森林火灾的危害性,进一步增强森林防火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把森林防火工作列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监督管理到位,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和人员伤https://www.cnfla.com/gongzuozongjie/3283361.html
9.护林员年终个人述职报告总结(精选10篇)二、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力度。 定时巡视林区,严禁聋、哑、痴、呆、疯人员进入林区,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行为,强化火源管理,确保了年度内无森林火灾发生。认真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了年度内无林木病虫害发生。 三、定期涂写林区内界桩、界石和护林防火标语。 https://www.liuxue86.com/a/4380733.html
10.林业系统工作总结全市森林火情监测覆盖率90%以上,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2‰以内。——全市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全面加大林政执法力度,依 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着力解决违法侵占林地、擅自改变林地用途问题,继续加强封山禁牧、林木管护和病虫害监测防治,全市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5.4‰以内。有效防止和严厉打击了https://www.360wenmi.com/f/fileth8rfxsj.html
11.森林资源管理自查报告(精选8篇)森林资源管理自查报告 篇3 县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办公室: 按照上级要求,镇党委、政府对退耕还林工程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加强组织实施退耕还林地块后期管护工作,确保退耕农户补助资金的兑现,镇人民政府成立自查验收组,对我镇20xx年规划实施的退耕还林地进行全面自查验收。镇政府本着以人为本,对https://m.wenshubang.com/zichabaogao/83180.html
12.关于林业工作计划四篇将营造林工作做为今冬明春林业工作的重点,做好调查设计,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完成营造林任务18000亩;进一步抓好森林资源管护,严厉查处乱捕滥猎、乱征滥用、乱砍滥伐行为,确保全区林业生态安全;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和森林防火工作,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1‰以下;进一步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力度,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211030205006_1431874.html
13.护林员个人工作总结14篇二、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力度。 定时巡视林区,严禁聋、哑、痴、呆、疯人员进入林区,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行为,强化火源管理,确保了年度内无森林火灾发生。认真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了年度内无林木病虫害发生。 三、定期涂写林区内界桩、界石和护林防火标语。 https://m.yjbys.com/gongzuozongjie/geren/3471825.html
14.郭家坝镇:开展护林员培训提升森林资源管护水平郭家坝镇:开展护林员培训 提升森林资源管护水平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熊阳)8月6日至8日,郭家坝镇分片区召开了2024年第三季度生态护林员业务培训会议,全镇185名生态护林员参加了培训。 此次培训重点围绕巡山护林工作职责、智慧巡林APP操作使用、巡山日志填写、野生动植物保护、日常巡山发现问题处置上报等内容进行了https://news.hubeidaily.net/pc/c_2989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