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锂电子电池企业贝特瑞新材料集团锂电池负极材料印度尼西亚工厂投产仪式8月7日在中爪哇省举行。印尼总统佐科携印尼经济统筹部、能源与矿产资源部、海洋与投资统筹部等部门高官出席投产仪式。图为当日拍摄的工厂厂房。新华社发
近期,中国经济展现出一系列新亮点:优化签证政策在国际社交媒体上掀起“ChinaTravel(中国游)”热潮,外贸“新三样”广受全球消费者青睐,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持续增长。这些都给世界经济复苏和健康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
优化签证政策助力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习近平主席多次向国际社会宣示:“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为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持续增加免签政策名单上的国家数量。2023年11月,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6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同月,对挪威公民实施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将政策适用国家增至54国。今年1月,与新加坡签署互免签证协定;3月,与泰国互免签证,对瑞士、爱尔兰、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6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6月,将新西兰、澳大利亚、波兰纳入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7月,中国所有对外开放口岸对世界各国人员实施2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数据显示,政策效果立竿见影。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1463.5万人次,同比增长152.7%;其中,免签入境854.2万人次,占比52%,同比增长190.1%。签证政策的调整优化,展现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坚定立场和积极姿态,对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和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引领新型文旅消费形态兴起。随着中国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大,中国旅游业迎来新热潮。过境国际旅客短期居留的特定需求,带动了旅游细分市场及个性化服务的蓬勃发展。“微旅行”“深度文化体验游”等新型文旅产品应运而生。例如,杭州西湖湖畔的茶文化沉浸体验、成都宽窄巷子的地道美食探索之旅、西安大唐不夜城的穿古装做唐“潮”人等,将地域特色文化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满足了国际游客对快速文化浸润与深度探索的复合型需求。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祖拉布·波洛利卡什维利表示:“中国对多国推出单方面免签政策是促进世界旅游业回暖的重要举措。”
最后,搭建全球思想交汇互动平台。借助签证政策的优化,国际会议、研讨会、文化艺术节等高规格活动火热开展,世界青年发展论坛、国际议员友好交流论坛、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双年展等广泛吸引了国际各界精英参与,促进了前沿理念的跨界交流与融合。这些互动不仅强化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路径及成效的认可,还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了跨文化的见解与策略,有力推动了全球文明和谐共生。
“新三样”推动全球绿色转型
丰富全球绿色产品供给。“新三样”供应商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瞄准细分市场实施定制化策略,更好满足了世界市场特别是东盟、中亚等区域市场的需求。“新三样”产品的普及,通过更加环保、经济的出行方式和更加稳定、清洁的能源供应,有效满足了全球消费者对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的新追求。
加快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中国通过积极开展技术交流、产品贸易和投资合作,在国际市场推广电动载人汽车、发展清洁能源、提高储能技术水平,促进全球能源结构优化和碳足迹缩减,有力减缓了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今年博鳌亚洲论坛期间,多位外国嘉宾表示,中国已成为世界绿色经济的引领者,正在为国际社会凝聚起绿色转型发展的共识不断贡献“中国力量”。
共筑全球绿色合作桥梁。中国通过深化“新三样”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不仅推动了自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而且通过技术扩散和资源优化配置,带动全球产业链向更环保、更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为世界带来了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的新机遇。今年4月,在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英国、爱尔兰等国使节和企业家表示,期待与中国在绿色发展方面继续深化务实合作。近一段时期,德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都在重要外事场合公开表示,愿加强同中国在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合作。
“一带一路”汇集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强调,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等挑战和考验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用实际行动回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为变乱交织的世界带来了更多的确定性和稳定性。2013—2022年,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货物贸易累计规模达到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其中对共建国家的直接投资超过2400亿美元。今年前7个月,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7.1%和5.7%。“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成果属于世界,第二个金色十年的新篇章正在徐徐展开,为全球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新希望。
一是更好惠及共建国家和地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通过支持多边和双边贸易体制、优化区域贸易安排、建设自由贸易区等方式,使中国与共建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更加紧密、往来更加便利。共建“一带一路”已吸引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参与,形成一大批合作项目,为共建国家和地区创造众多工作岗位,帮助成千上万的民众摆脱贫困。波兰总统杜达就曾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对波兰意味着巨大发展机遇。
三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为,“一带一路”不是简单的一条经济带,而是让全人类共同进步的倡议,为各国共同发展开辟了新道路。事实充分证明,共建“一带一路”以基础设施“硬联通”为重要方向,以规则标准“软联通”为重要支撑,以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为重要基础,顺潮流、惠民生、利天下,是各国共同走向现代化之路,也是人类通向美好未来的希望之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践平台。
当前,在“两个大局”交织激荡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在优化签证政策、“新三样”、共建“一带一路”表现亮眼的同时,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文化产品、体育用品等国货潮牌加速“出海”。中国经济的一系列新亮点不仅体现了自身发展方式的优化,也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可以预见,在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进程中,世界经济也将迎来更多的合作机遇、共享更大的发展红利。
(作者:顾严、刘凡熙,分别系国家发展改革委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研究一部主任、研究员,国家发展改革委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