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国!中国将对之单方面免签"希望成为中企进入欧盟的门户"

美联社17日报道称,近年来,爱尔兰和中国之间的双边贸易显著增长,中国现在是爱尔兰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五大出口市场。

据央视新闻17日消息,为便利两国人员往来,中方将给予爱尔兰单方面免签待遇。

重要的贸易伙伴

爱尔兰位于欧洲西部的爱尔兰岛中南部,西濒大西洋,东北与英国的北爱尔兰接壤,东隔爱尔兰海同英国相望。爱尔兰是小型经济体,经济总量4283亿欧元,国土面积7.03万平方公里,人口512.3万(截至2022年4月3日)。

自2012年,中爱建立互惠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国已经成为爱尔兰除欧盟、英国、美国以外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中国与爱尔兰双边贸易额达到1531.6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1%。其中,中国向爱尔兰出口308.6亿元,自爱尔兰进口1223亿元。

据美联社报道,专注于促进与亚洲国家商业联系的爱尔兰组织“亚洲事务”表示,此次访问,中爱双方可能探讨的议题之一是“爱尔兰牛肉恢复对华出口”。爱尔兰牛肉于2018年首次获准进入中国,2019年的贸易额为4000万欧元。中国政府在2020年发现一例非典型疯牛病后实施禁令。在2023年1月份中国解除对爱尔兰牛肉进口的禁令后,贸易已经恢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金融学教授赵永升表示,整体而言,近年来中爱两国经贸关系一直保持着基本平衡的、“小额大幅”式的良好上升势头。从产业的价值链来看,可以看到最近几十年,中爱贸易的产业价值链在快速上升,从一开始的中、低端产品为主,成长到如今的中、高附加值产品为主。

哪些领域具有合作潜力?

赵永升表示,中爱两国未来可以重点合作的领域首先可以聚焦在传统型“旧经济”中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和产品上。从历史经贸数据可见,中爱经贸合作已呈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的趋势,未来仍需继续保持该价值链提升的趋势。

爱尔兰投资发展局认为,除了上述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外,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行业也具有巨大潜力。爱尔兰政府计划到2030年将碳排放量在2018年水平上减少一半,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爱尔兰在风能、储能和制氢等领域与中国展开合作潜力巨大。

双向奔赴

尽管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缓,但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的速度并未减缓,且海外投资质量明显提高。爱尔兰吸引中国投资的项目从金融服务逐渐扩展到高科技产业和生命科学领域。同时,中国的经济复苏和扩大开放措施为爱尔兰企业带来了许多机遇。

从投资的方向来看,赵永升认为,一开始资本主要是从爱尔兰往中国的方向流动,后来随着中国技术水平快速提升,由开始主要的“爱—中单向”变为中期的“双向”,再到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高科技企业去到爱尔兰市场。

“爱尔兰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视为中国企业进入欧盟市场的门户。”张哲伟指出,从地理位置来看,爱尔兰位于欧美大陆之间,对于有意在欧美发展的企业来说,是一个理想的位置。此外,爱尔兰一直以来都坚持不结盟的立场。从海外营商的角度来看,爱尔兰创造了一个非常良好且稳定的营商环境。

张哲伟还说,尽管欧盟市场是一个一体化的市场,但各国对法规的理解、支持和服务的提供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爱尔兰希望成为中国企业进入欧盟市场的门户,发挥“润滑剂作用”。

THE END
1.从过境免签看中国开放的万千气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同时将“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作为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首要改革举措进行全面部署。今年以来,随着中国免签政策范围的扩大,为更多外国人来华旅游和工作提供了方便,免签政策亦如一个窗口,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万千气象。 https://www.zgsyb.com/news.html?aid=692607
2.九国免签“WorldTravel”:中国坚信开放的力量旅游动态而相关报道和报告显示,中国三线城市居民成为崛起的出境游力量,更多中国人愿意也有能力走出国门,体验“World Travel”。在相向而行的“China Travel”和“World Travel”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而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免签新政一经宣布,斯洛伐克艺术团体、芬兰企业、韩国旅行社等就摩http://www.nujiang.cn/2024/1108/173575.html
3.俄专家:对越来越多国家实行免签政策是中国扩大开放的体现俄罗斯汉学家、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副教授玛丽亚·谢梅纽克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对越来越多国家实行免签政策,体现出中国对外开放步伐加大,也让来中国旅游更具吸引力。https://www.imsilkroad.com/news/p/530534.html
4.中国和新加坡除夕开始互免签证,“新马泰”将实现双向免签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士新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与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东盟国家互访频繁,实施签证便利化措施除了对旅游业是利好,这种全面互惠的措施对于带动经贸发展,以及更多领域内的对接,都有积极意义。 中新互免签证 据央视新闻报道,届时双方持普通护照人员可免签入境对方国家从事旅游、探亲、商务等https://www.yicai.com/news/101971104.html
5.为什么中国单方面免签的多是发达国家?2023年1月9日,泰方在机场举行仪式,欢迎中国游客到来。图片来源: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官网 不过我这里还是想说一下,哪怕是考虑到有边境容量和非法滞留的风险,我们也应该多给邻国,以及第三世界国家开放免签,欢迎大家来。 可能从旅游收入的角度看,一个卢森堡老乡带来的毛利比一百个孟加拉国老乡的毛利加起来还要多,因为卢森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919474
6.哪些外国人可以免签入境中国2024.12.4更新: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2023.11 更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与2023年11月24日宣布,从2023年12月1日开始到2024年11月30日期间,对法、德等六国外国公民给予最长15天的免签: 为进一步促进中外人员往来,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方决定试行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https://www.uscreditcardguide.com/naxiewaiguorenkeyimianqianrujingzhongguo2023-11gengxinzhongguoduifadehexiyihemalailiuguomian/?wptouch_preview_theme=enabled
7.2024最新迪拜入境指南(最新政策+入境流程+核酸检测/隔离+免签+中国公民免签(落地签)入境之日起30天 10天宽限期 30+10政策(所以落地签总共可以免签呆40天)如果需要呆超过40天建议在到期前两天进行签证延期。 入境阿布扎比/迪拜疫情防控政策 : 完整接种疫苗/康复证明/48小时PCR:三选一即可 入境阿布扎比注意事项: 阿布扎比商场景点喝部分餐厅等公共场所需要提供AlHosn绿码(已接种疫https://www.extrabux.cn/chs/guide/7015663
8.印度将向中国等40国开放落地签中方免签国将增至23个去年年底,中国与泰国的免签协议已经谈完,有望签字达成。加上此前签署的中国与巴哈马、委内瑞拉的免签协议,中国免签国家将增加至23个。 印度将同时向40多个国家开放免签(资料图) 印度向中国开放落地签证 舒克拉在接受印度报业托拉斯通讯社(PTI)采访时表示,“关于向40多个国家提供飞抵落地签证的建议将成为现实,我们正在https://www.guancha.cn/life/2014_01_15_199809.shtml
9.感悟中国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免签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伟大魅力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敞开胸怀迎接全世界的客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友好习俗,千百年来一如既往普惠众生,这是我们伟大的祖先留下的规矩,天下一家世界大同方显中华大气和厚道!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热情和友善的大道与尚德的国风,让国际友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是最大的最好的最珍贵的纪念,让每一个来过中国的人们都流连忘http://sxhhy.com/study/13518.html
10.免签“朋友圈”再添六国中国传递出高水平开放“强信号”央视网消息 为进一步促进中外人员往来,从3月14日起至11月30日,中方对瑞士、爱尔兰、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6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中国免签“朋友圈”实现再次扩容。根据相关安排,2024年3月14日至11月30日期间,瑞士等6国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https://m.gmw.cn/2024-03/15/content_1303686246.htm
11.社评:单边免签开放充分展现中国自信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就已经打下了工业基础。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工业的升级换代,改革开放使中国借助于国际市场,充分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实现了财富的增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论是改革开放之前的工业积累,还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市场换技术”,都只不过是为本世纪中国https://www.crntt.com/crn-webapp/touch/detail.jsp?docid=106869674
12.中国对六国试行单方面免签湖北享机遇促开放12月1日起,中国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6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单方面免签15天的政策。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试行单方面免签是“为进一步促进中外人员往来,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无论是对经贸往来的促进,还是对文旅资源链接的加强,这项开放新政无疑代表了商界和民间一部分群体https://hb.cri.cn/chinanews/20231208/3556ada3-57c1-b149-9b7c-1a38399047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