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对“三农”问题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增加大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培养新时代“知农爱农,强农兴农”人才。2022年7月11日——8月30日,由山东农业大学齐鲁学堂8名同学组成的赴山东省林草种质资源中心调查林下经济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山东省林草种质资源中心(山东省药乡林场)进行社会调查。
随后,张义群高级工程师介绍了林场主要中草药(灵芝、虫草、松菇、金银花、藿香、黄芩、穿山龙、丹参、天花等)的生活习性、分布情况以及作用和功效。
在完成理论学习后,同学们在当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上山考察。经过多次上山实地考察和研究,同学们总结本次调查的收获,发现比较突出的三个中草药:灵芝、天花、松菇、金银花,分别分布于麻栎林下、板栗林下、松树林下、多种树下都有分布。
我们对林场麻栎树下灵芝进行观察了解,并深入了解树种的特性与中草药的生活习性。麻栎树下的中草药以灵芝和虫草为主,我们对以往数据进行生活环境、根系微生物、土壤有机质氮含量的测定来进行横向对比,研究它们的生长环境。我们了解到林场拟选择适宜的地块,依托林场的现有野生中草药,并配备对名贵中草药的引种推广和药用植物标本标识的建制,树下的中草药需要得到一定的保护,并深入挖掘它们的药用价值,发挥它们的重要价值。
我们小组来到板栗树林中,首先参观认识了板栗树,简单了解了它们的生长习性,然后经过林场人员指引,我们发现了板栗树下的一种植物:栝楼。在林场专业人士的介绍下,我们认真学习了栝楼的生长条件,和它与板栗树互作的巨大优势,而且其肥大块根可以制为天花粉入药,我们还认真学习了天花粉的功效,主治的症状等等,对林下经济的优势以及中草药的重要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明白了作物的混栽会使得当地的土地经济价值和利用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次的学习为我们未来的研究注入了无穷的动力。
在实地调研中,除了简单了解板栗树的生长习性,我们实践组重点仔细查看了栝楼等中药材原料种植情况,并就其成品天花粉等各类中药材的培育技术、种植面积、吸纳种植户与村民就业、经济效益等事宜与负责人员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交流。团队深入山林,与当地农户交谈,
了解林场对中医药材的看法和生长现状。此次调研,我更加意识到应该提升青年学子学用结合,服务乡村的意识和能力,将所学专业知识,融入到农业发展中,以科技赋能农业振兴
我们小组专门调查的松树以及其下的草药松菇,松树林主要分布在南台沟、黄尖山、横岭一带,面积三百余公顷,林内主要以油松、黑松、赤松、日本落叶松为主,兼有部分白皮松、华山松、金钱松和马尾松。油松、赤松、黑松、华山松树干挺拔,四季常青;隆冬雪压青松,满树银花,交相辉映;金钱松、落叶松金秋一片金黄。特别是白皮松、赤松、油松树形优美,比较少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松树下大多都生长着松菇,松菇是几种松茅野生菌的俗称,平常人们经常将松蘑和松口蘑都称为松菇。松菇的主要营养成分多样,最重要的是含有3种珍贵的活性物质,分别是双链松菇多糖、松菇多肽和全世界所有植物中独一无二的抗癌物质——松菇醇,因此松菇也经常被用来预防癌症和癌症手术后的恢复,是非常珍贵的药用菌类。
考察过程中,同学们上山下乡,披荆斩棘到山腰查看经济作物,与群众交流沟通,深入了解当地情况。从团队组织到记录总结,每位成员都得到了全面的锻炼,为日后的科研调查和实验打下了基础。作为新时代农学人,作为齐鲁学堂的学生,我们必将行大道,多实干,实践在田土里,学习在大地上,知农爱农,强农兴农,为乡村振兴,民族复兴贡献出自己独特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