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系统、动力环境精细化监控系统等
全面支撑北林云平台
节能高效、高度可靠的运行
满足了我校关键信息化基础设施
高密低耗、快速部署、灵活扩展的需求
有效节省了物理空间、降低能耗
提高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
这些变化得益于我校打造的
“智慧北林”信息化建设工程
“智慧北林”信息化建设项目
完善一张网
搭建一朵云
实现一表通
搭建一站式
服务多场景
建设背景
我国正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和作出重要指示,反复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
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的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提升高校数据治理、政务服务和协同监管能力,构建基于数据的教育治理新模式,这是高等教育数字化的发展方向。
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中提出了要建设“北林云”平台和校园大数据,实现教育治理能力优化等目标。学校党委高度重视,2020年正式启动了“智慧北林”信息化建设项目,直面解决数据不融通、业务不协同、上网体验差、办事流程繁琐等问题。
校党委书记王洪元多次强调信息化建设应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高位统筹、高点谋划、高效组织,以点带面,全面带动校内各部门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
校长安黎哲从“高、快、好、实、长”5个方面对做好我校信息化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在推进各项工作时应提高站位、快速推进、示范引领、落实责任、可持续发展。
副校长程武提出“三驾马车”的概念,组建多支以“业务部门+信息办+技术施工方”为基础的团队,深入各业务部门,推动数据治理和流程上线。
2022年3月,校领导听取“智慧北林”信息化专项工作汇报。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班子成员参加会议。
3月,我校召开“智慧北林”信息化建设工作推进会,总结“智慧北林”信息化建设工程进展及工作成效,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
3月,我校召开“智慧北林”专项工作推进会,就数据治理及一表通应用专项工作进行研讨。
建设思路
按照国家、教育部智慧校园建设总体要求,落实第十一次党代会“智慧北林”建设总体目标,立足学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难点、痛点问题,以云平台为基础,以数据治理为核心,以系统升级流程再造为抓手,打通“数据壁垒”,完善业务协同,优化网络环境,大幅改善师生信息化体验,为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建设内容
“一张网”
全面优化网络结构,建成网络中心,实现全校无线网高速覆盖。
解决问题:教学区、西区低层公寓区的无线上网链路不通。
实现途径:建设近3500个无线接入点,对全节点网络运行环境检测,实现校园无线全覆盖;升级校园骨干网络核心设备,实现40G互联,与下联汇聚交换机实现10G互联;更新机房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建成“1+1”集群服务模式;进行核心网络设备冗余升级,避免单点故障,实现稳定、高效、优质的网络信息服务环境。
“北林云”
全面整合系统资源,建成运算中心,实现校务管理依托。
解决问题:运算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现有机房空间不足。
实现途径:建立一个基于云计算架构、集中管理、实时共享的一流学科云计算支撑服务平台;建立能实时移动访问和信息共享的北林云盘系统;建立可防、可控、可跟踪的安全网络环境,实现设备全面升级,从被动运维转向主动运维。
“一张表”
全面打通业务数据,建成数据中心,实现数据一次填报一表通用。
解决问题:各业务系统数据共享不畅、师生信息反复填报,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具体途径:建设数据共享平台,对接全部核心业务系统,有效打破“数据孤岛”;建立学校数据标准,统一规范数据权责;制定数据管理办法,保障数据安全;建设质量管理平台,保障数据完整、准确。
“一站式”
全面梳理业务流程,建成事务中心,实现事项办理一站式完成。
解决问题:师生办事繁、多次跑腿;师生使用系统入口多,用户名密码不统一。
“多场景”
远景目标:为建设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林业大学提供强有力支撑。
服务学校治理,打造高效便捷的智能化应用平台。
服务教育教学,打造专业知识库和线上线下交互式智能教学空间。
服务科学研究,打造学科学术库和跨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智慧学术中心。
提升服务国家林草事业能力水平,打造支撑服务国家林草行业的大数据平台。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高校信息传播的新渠道、科研创新的新引擎、文化繁荣的新载体、平安校园的新平台、国际交流合作的新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