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十章,第一章介绍城市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及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等;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论述了森林对城市环境的作用、城市森林的负离子效应、森林城市对小气候的调节作用、城市的粉尘污染与城市森林系统的滞尘净化作用、城市常见绿化树种对大气污染的净化能力等;第七章以我国城市交通噪声污染为主题,提出生态降噪的具体措施;第八章以合肥市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的净碳固定量为例,研究了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固定效能;第九章分别详述了城市森林滞尘群落模式构建、城市森林降噪群落模式构建、城市森林调温增湿型群落模式构建、“乔+灌+草”立体混交负离子释放型城市森林群落模式构建、以固碳释氧为主的“乔+灌+草”复层块状混植生产型模式构建和城市道路交通污染植物防治技术系统构建;第十章以合肥市城市森林为例,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估,并对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研究做了展望。
2.《合肥市野生鸟类图志》
作者:周业勇
编/著:编著
字数:94万字
鸟类是野生动物的重要类群,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为艳丽的生物类群。全世界的鸟类种数约为9755种,中国鸟类种数约为1371种,约占全世界鸟类总种数的14%,可见我国鸟类具有高度的多样性。丰富的鸟类资源在社会生产生活、生态平衡的维系和促进生态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定期开展野生鸟类资源调查和研究,在全社会广泛普及鸟类知识,使爱鸟护鸟成为全民意识和自觉行动,切实维护我国鸟类资源,从而实现鸟类资源的永续效益,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3.《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
作者:胡一民、顾长明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字数:54万字
本书以综合科学考察和专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全面搜集、分析安徽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的地质、水文、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第一手资料入手,应用现代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群落学的研究方法,结合安徽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和植物类型,特别是野生植物、脊椎动物、昆虫、大型真菌等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定性、定量的深入分析研究,并对区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珍稀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结构、分布、生存状况、濒危机理、保护复壮措施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和前瞻性的探索研究,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切实可行的保护、管理方法,为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今后实施保护区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4.《安徽省主要造林树种常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作者:刘洪剑,李晓娟
编/著:编
字数:32万字
编者立足安徽省林业发展现状,通过查阅资料和野外实地调查,对安徽省主要造林树种常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与归纳。涉及各类树种,用材树种主要包括松树、杉木、杨树、柳树、泡桐、竹类等;经济树种主要包括油茶、板栗、桃树、梨树、杏树、枣树、山核桃、石榴等。园林绿化树种主要包括香樟、栾树、广玉兰、樱花、桂花、柏类、石楠、女贞、紫薇、重阳木、小叶黄杨、大叶黄杨、海桐、合欢、枫香等。
该书共收录林木病虫害120种,其中病害44种,虫害76种。对于各类树种的病害,记述了病原与分类、分布和为害、症状特点、发病规律,并配有危害症状图片,提出了防治措施;对于各类树种的虫害,记述了虫害名称、学名与分类、分布和为害、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危害状,并配有危害状、害虫形态图片,提出了防治措施。
5.《安徽省森林生态连清与生态系统服务研究》
作者:夏尚光、牛香、苏守香、宋庆丰、汪小进、王兵等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字数:25.2万字
本报告充分反映了安徽省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将对确定森林与湿地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并有助于安徽省开展生态服务资源负债表的编制工作,以及推动生态效益科学量化补偿和生态GDP核算体系的构建,进而推进安徽省林业由木竹生产为主走向森林与湿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统一的科学发展道路,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林业工作“三增长”目标提供的技术支撑,并对构建生态文明制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帮助人们把“绿水青山价值多少金山银山”这笔账算得清清楚楚。
6.参与编写中国树木文化图考系列——《徽州树木文化图考》
作者:王锐、冯广平、包琰、白加德、蔡德军、胡一民、蒋明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本书从植物文化角度,采用“以图说史,以物证史”的手法,用考证详解的文字和262幅精美照片,以古树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为主线,透视古徽州文化的多个侧面和内景。全书共7章,分总论和分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3章简要介绍了徽州的自然和历史概况、园林建造简史、植物造景特色。分论部分4章,按照植物分类系统,顺次阐述了189株古树的自然属性和文化内涵,包括释名、性状、身历、诗文、考辨、记事6个方面。全书文笔简练、图文对照、追求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7.《安徽林木特色资源》
作者:肖正东、孙启祥、丁之恩、于光明、于一苏、马成忠、方乐金、王陆军、孙其宝、孙启祥、肖正东、陈素传、陈应龙、季琳琳、周代发、骆绪美、夏尚光、徐广多、程双龙、傅松玲、赖广辉、蔡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