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林业和草原局政策法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规范》的通知

《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规范》的通知

林草规〔2020〕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内蒙古森工集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各司局、各派出机构、各直属单位、大兴安岭林业集团:

为加强草原征占用的监督管理,规范草原征占用的审核审批,保护草原资源和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规定,我局研究制定了《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规范》(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规范

林草局

2020年6月19日

附件

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规范

第一条为了加强草原征占用的监督管理,规范草原征占用的审核审批,保护草原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护农牧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情形:

(一)矿藏开采和工程建设等需要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审核;

(二)临时占用草原的审批;

(三)在草原上修建为草原保护和畜牧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使用草原的审批。

第三条县级以上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负责草原征占用的审核审批工作。

第四条草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国家保护草原资源,实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严格控制草原转为其他用地。

第五条矿藏开采、工程建设和修建工程设施应当不占或者少占草原。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有关规定,原则上不得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内的草原。

除国务院批准同意的建设项目,国务院有关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批准同意的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民生建设项目和国防、外交建设项目外,不得占用基本草原。

第六条矿藏开采和工程建设确需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依照下列规定的权限办理:

(一)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超过七十公顷的,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审核;

(二)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七十公顷及其以下的,由省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审核。

第七条工程建设、勘查、旅游等确需临时占用草原的,由县级以上地方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依据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权限分级审批。

临时占用草原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年,并不得在临时占用的草原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占用期满,使用草原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恢复草原植被并及时退还。

第八条在草原上修建直接为草原保护和畜牧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确需使用草原的,依照下列规定的权限办理:

(一)使用草原超过七十公顷的,由省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审批;

(二)使用草原七十公顷及其以下的,由县级以上地方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依据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审批权限审批。修建其他工程,需要将草原转为非畜牧业生产用地的,应当依照本规范第六条的规定办理。

第一款所称直接为草原保护和畜牧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是指:

1.生产、贮存草种和饲草饲料的设施;

2.牲畜圈舍、配种点、剪毛点、药浴池、人畜饮水设施;

3.科研、试验、示范基地;

4.草原防火和灌溉设施等。

第九条草原征占用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国家明令禁止的项目不得征占用草原;

(二)符合所在地县级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有明确的使用面积或者临时占用期限;

(三)对所在地生态环境、畜牧业生产和农牧民生活不会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四)征占用草原应当征得草原所有者或者使用者的同意;征占用已承包经营草原的,还应当与草原承包经营者达成补偿协议;

(五)临时占用草原的,应当具有恢复草原植被的方案;

(六)申请材料齐全、真实;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草原征占用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具有审核审批权限的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提出草原征占用申请。

第十一条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填写《草原征占用申请表》。

第十二条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或者审批工作。二十个工作日内不能完成的,经本部门负责人批准,可延长十个工作日,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的理由。

第十三条省级以上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组织开展现场查验工作。当地县级以上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应当将现场查验报告及时报送负责审核的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

第十四条矿藏开采和工程建设等确需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一次申请。建设项目批准文件未明确分期或者分段建设的,严禁化整为零。

建设项目批准文件中明确分期或者分段建设的项目,可以根据分期或者分段实施安排,按照规定权限分次申请办理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审核手续。

采矿项目总体占地范围确定,采取滚动方式开发的,可以根据开发计划分阶段按照规定权限申请办理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审核手续。

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公路、铁路、油气管线、水利水电等建设项目中的桥梁、隧道、围堰、导流(渠)洞、进场道路和输电设施等控制性单体工程和配套工程,根据有关开展前期工作的批文,可以向省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申请控制性单体工程和配套工程先行使用草原。整体项目申请时,应当附具单体工程和配套工程先行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批文及其申请材料,按照规定权限一次申请办理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审核手续。

第十六条矿藏开采和工程建设等确需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申请,经审核同意的,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的规定,向申请人收取草原植被恢复费,经审核不同意的,向申请人发放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告知不予许可的理由。

申请人在获得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后,依法向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建设用地申请未获批准的,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退还申请人缴纳的草原植被恢复费。

第十七条临时占用草原或者修建直接为草原保护和畜牧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需要使用草原的申请,经审批同意的,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经审批不同意的,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

第十八条申请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批准的面积征占用草原,不得擅自扩大面积。因建设项目设计变更确需扩大征占用草原面积的,应当依照规定权限办理征占用审核审批手续。减少征占用草原面积或者变更征占用位置的,向原审核审批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九条违反本规范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的有关规定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无权批准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单位或者个人非法批准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

(二)超越批准权限非法批准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

(三)违反规定程序批准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

(四)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使用草原的;

(五)在临时占用的草原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的;

(六)临时占用草原,占用期届满,用地单位不予恢复草原植被的;

(七)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征占用草原的。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征占用草原审核审批管理档案。

第二十一条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应当在每年的第一季度将上年度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征占用草原的情况汇总报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第二十二条《草原征占用申请表》、《征占用草原现场查验表》式样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规定。

THE END
1.甘肃省乡村振兴监督信息平台关于做好2020年草原管护员聘用管理工作的 通 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 为了更好保护全县草原资源,巩固草原奖补政策实施成效,现就2020年草原管护员聘用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 工作现状 2019年,全县聘用村级草原管护员467名,已经初步建立了村级草管员日常管护草原的工作机制。草管员身处草原保护工作一线,在法律法规宣传、政https://www.gsfpjd.com/content.jsp?id=9779
2.生态保护建设范文12篇(全文)草原管护工作直接决定着草原生态治理的成与败, 为此, 我省下大力气加大草原管护力度, 将草原设施管护与草原承包紧密结合, 明确承包户的管护主体地位。同时, 重点草原区设立专、兼职护草员, 保障管护专兼职人员及经费, 把管护工作落到实处。2012年省财政专门安排240万元管护经费, 用于300万亩草原沙化治理一期工程的https://www.99xueshu.com/w/ikeyiyxzmhfp.html
3.2021年度四项广电获奖作品公示信息公开34、消息《青藏高原富硒土地有了国家级“身份证”》 海东市广播电视台 郑太红 董梅 赵红莹 刘清阳 才让 编辑 董梅 35、消息《全国首部黄河流域区域性文化保护地方性法规今起施行》 海东市广播电视台 郑太红 王丽 王钰萱 辛海蕾 姜登文 编辑 王丽 辛海蕾 http://www.qhbtv.com/new_index/tzgg/folder794/2022-07-08/1767525.html
4.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有哪些?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安排。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连片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高标准农田、生态公益林等,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http://guoqing.china.com.cn/zhuanti/2019-03/12/content_74561009.htm
5.年)》的通知(青政办〔2023〕9号)地方法规食品法规查询合理划定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科学核定草原载畜量,建立省—市州—县(市、区、行政区)—乡镇—村—护林员包干的网络化管理责任体系。完善落实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依法查处超载过牧和禁牧休牧期违规放牧行为。实行草原管护员履职绩效管理,推广草畜平衡经验和模式。推行划区轮牧、返青期休牧,合理均衡http://www.eshian.com/laws/63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