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非专业学生;野生动物保护;教育
1.改善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现状的需要
2.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的需要
大多数人都喜欢看《动物世界》,喜爱美丽的野生动物。然而,很少有人意识到,怎样做才是真正地爱护动物。日常生活中,一些关爱对于野生动物来说,却有可能是一种伤害。例如,许多城市人喜欢买野鸟来养,可是,在网捕、贩运、买卖的全过程中,鸟的存活率仅为5%,市场上每出售一只野鸟的代价是几十只野鸟的牺牲。有些家长给小孩子买小动物来养,本意是培养孩子的爱心,但孩子的喜爱多是一时的冲动,而不能很好地照顾动物,结果成了另一种谋杀。当人们在动物园、马戏团等地欣赏动物表演的时候,他们可能不会想到,台上的动物演员们曾遭受怎样的血腥训练和野蛮虐待……事实上,野生动物和人类一样是地球的主人,同样拥有生的权利,尊重和保护它们的生存权是社会文明的表现。大众应该对野生动物保护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而在高校中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教育,就如同种下了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种子――受到教育的大学生们将来会走上各行各业,走进社会各个角落,他们将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教育周围的人们,发动人们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物种资源。这对于提高全民族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有着深远的意义。
3.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接班人,是未来世界的建造者、使用者和维护者,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环境、物种的保护等等都需要他们来承担。面对21世纪剧烈的竞争,面对信息时代知识与技术日新月异的挑战,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不可避免地发生改变,从专业型人才的培养转为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培养。人才的“高素质”不仅体现在精深的专业素质上,还体现在良好的道德素质上。而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教育,不但使学生拥有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本领,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生态道德。生态道德能唤起人们尊重生命、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愫,这对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稳定也非常重要。
4.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二、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的课程设置
1.单独设课
单独设课可以开设专业选修课或者是选修课。
对于生态旅游、生态环境等邻近专业来说,应该开设专业选修课。此类专业的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或多或少地与野生动物打交道,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事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其他专业,可开设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的受众面更广,影响范围更宽,更能吸引众多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中来。
3.专题讲座
由专任教师或外聘专家、学者定期进行专题讲座,对于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来说,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方式。特别是专家、学者们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多年,专业知识渊博,同时拥有丰富的保护宣传教育经验,更能以亲身经历和传播技巧去打动
听众,收到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如北师大的“周三学堂”,每周三邀请一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面向全校甚至社会开放,并通过网络平台向公众转播,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专题讲座具有灵活性、易操作性和低消耗性的特点,在高校中应不难开设。但教学高层部门要提前统筹安排,除了保障师资外,更要保障讲座内容的系统性、延续性、统一性,不能因随意性使教学流于形式,影响预期效果。
三、提高野生动物保护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1.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2.目标教学明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教育,是为了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提高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同时满足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课程设置的不同,其教学目标要求也不同。只有教学目标明确,才能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于专业学生的教学,不仅要求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同时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而对于非专业学生的教学,其目标则是注重于使学生了解野生动物保护的常识,促进保护意识的提高,至少,使他们不成为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消费者。因此,针对非专业学生安排的教学内容不用过于系统、全面,理论性过强,而应偏重于安排动物保护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以及有助于道德培养的内容等。例如,专业课中必须安排“野生动物野外调查方法”这一内容,而选修课、讲座等则不需要安排,但应安排诸如“动物野外救助与放生技能”等类的内容。
3.重视实践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的融合
与专业课不同,针对非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神奇自然和伟大生命的熏陶与感染,感受到保护野生动物的刻不容缓,从思想深处植入动物保护的意识。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多安排各种实践活动,例如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活动、食用野生动物调查、野外观鸟等,在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
关键词:儿童立场;生态道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阅读课程;艺术课程;影视课程
一、挖掘生态德育内涵,开发“古典诗词”“动物小说”阅读课程
许多古典诗词、动物小说作品均蕴含着丰富的生态道德教育素材,这些素材是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渗透和熏染的良好载体。为此,笔者搜集和系统地阅读了古典诗词、沈石溪动物小说等,研发了富有个性特色的生态道德教育的阅读课程,旨在阅读中渗透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1.古典诗词感悟生态美
许多描写自然风光的古典诗词情景相融,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景的赞美。如果从生态美学的视角来审视这些作品,不难发现其中描写的种种生动鲜活的生命形象和清新雅致的自然风景,往往隐藏着生态美学的意蕴。古典诗词的教学,教师要善于挖掘其生态美学价值,引导学生发现隐藏于诗词中的生态美,感悟其所揭示的生命意义,让古典诗词教学成为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一条新路径。不妨从美形、美情、美理3个方面让学生感受古诗词中的生态美。例如,体现鲜明的色彩美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通过由表及里、以浅入深,从感性认识至情绪体验,循序渐进地以板块组合法推进教学,引领学生感知、领略和欣赏古诗中生态美的情愫,发展他们的审美情趣。
2.动物小说亲近自然
二、凸显生态道德教育元素,开发“‘护生画集’欣赏”艺术课程
三、拓展生态道德教育题材,开发“绿野寻踪”影视课程
关键词:森林;生态保护;生态意识;重要性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在世界排名远远落在后头,而在社会大发展过程中,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越来越严峻,做好森林生态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一、森林生态功能价值与森林生态效益价值
(一)森林生态功能价值。森林具有天然的生态功能价值,其对周围环境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例如,森林在土地荒漠化地带可以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可以起到保持水土平衡的作用,在干旱的地带可以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在气候严峻的地带还可以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等等。
二、保护森林的重要性
三、保护野生动物的必要性
近年来,世界各地都存在随意捕杀野生动物的现象。具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我国大约有400多种的野生动物长期处于饱受威胁的状态,濒临灭绝。更不要说是世界上的所有野生动物了。野生动物的身上一般会带有很多的传染病,人类食用之后会出现生命的危险,并且,由于病毒的传染性很强,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威胁,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科学研究表明,艾滋病就是由于人类食用森林中灵长类动物所造成的,最后导致一场世界性的灾难。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与我们一起生活在地球之上,我们应该对其进行保护,而不是大肆迫害,不能够随意的捕食与杀害。而禁止违法捕杀以及食用野生动物不仅仅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是对人类自身安全的维护。
四、增生态保护意识的意义
(一)保护生态系统完整和多样性。生态系统主要包括以植物、动物、微生物为主的生物因素以及包括阳光、水、土等生态系统构成的非生物因素两部分,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表现出多样性,一般来说,当生物的种类越呈现多样性的时候,生态系统就越具有稳定性,能够获得更好的可持续性发展,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被人为地进行破坏,出现种类减少,将威胁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甚至引起整个生态圈的崩溃。
(二)保护森林生态能够为我国带来很强的经济效益。我国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建立在对大自然的掠夺和破坏之上的,这就导致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直接的后果就是我国的自然资源越来越紧张。为此,我国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的,促进我国的发展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前进,为我国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生产开发与对自然环境的利用维持在平衡状态,尽量使得利用少于开发,维护森林生态环境的健康稳定状态。
(三)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自然环境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要想人类能够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大自然的被破坏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这种情况之下,就需要对人类的生产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在保障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而基础上进行人类的生产活动,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节约自然资源。我们所说的生态保护,不仅仅只是对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保护,还包括人们的生活工作的社会、经济、生活等方面的保护。人们在进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大,对我们生活的空气、水资源等产生了严重的污染问题。目前,我国水、空气、生活环境污染现象比较严重,人类的活动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生产生活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去提升对资源的利用率,确保资源最大化的服务于社会生产,通过技术创新控制污染物,从而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管理;探析
Abstract:ournaturereservemanagementdepartmentsatalllevelsandallnaturereserveshasalwaysattachedgreatimportancetothenaturereserve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work,successivelythroughthereservelegislation,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personneltraining,communicationandcooperationandsoontoregulatethenaturereservework,andintroducedademonstrationprojectreserves,tostrengthenthe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ofthenaturereserves,accumulationandsummarizesuitableforChina'snationalconditionsandreserveareasentimentofmanagementexperienceandmethods,promotetheeffectivemanagementofthenaturereserves.
Keywords:naturereserve;Management;analysis
1、保护区概况
元阳县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滇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境内,1988年由元阳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总面积:16409.9平方公顷,1994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云政复[1994]53号)批复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云南省人民政府以(云政复[2004]59号)批准进行保护区边界和面积调整,调整后面积为16187.1平方公顷。以保护亚热带中山苔藓常绿阔叶林以及栖息的珍稀并未濒危动植物为主。具有巨大水源涵养生态功能的原始森林生态系统。
保护区属哀牢山脉南延部分的南段,呈西北―东南走向,是元江和藤条江的分水岭,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02°47′32″―103°10′13″之间,北纬22°50′32″―23°04′57″之间。
2、保护价值
保护区是中国古特有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保存了复杂多样、原始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物种极其丰富,珍稀濒危物种和特有种较多,特别是部分物种种群数量较多,在我省自然保护区也都不多见。
保护区最具保护价值的为苔藓常绿阔叶林及其中藏的珍贵和特有物种。较原始的苔藓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海拔2200――2600米的近山顶或山梁地势较平缓的地带,它们或为当地特有的植物,或为国家级保护植物,可见其生态系统的保护价值和独特性。在生长苔藓常绿阔叶林的沟谷地带也分布着数量众多的国家保护植物,如大果五加、十萼花、水青树等许多古老的保护植物以及二0一0年观音山科考队发现的两个新种金平凤仙花、异萼直瓣苣苔。
3、保护对象
保护以亚热带中山苔藓常绿阔叶林为主的、具有巨大水源涵养生态系统功能的原始森林生态系统。
保护以长蕊木兰、大果五加、水青树、十萼花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元阳石豆兰、金平凤仙花等观音山特有物种。
保护以蜂猴、熊猴、凤头鹰、蟒蛇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以哈尼族古老、特有梯田农耕文化以及鼋山等自然圣境。
4、历史沿革
5、法律地位
1988年元阳县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东、西观音山及所属山脉水源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通知》,把元阳观音山划定为县级自然保护区,1994年经省政府批复(云政复[1994]53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元阳县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批复》,对红河州《关于申报元阳观音山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请示》进行了批复,批准观音山晋级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由此明确了观音山自然保护区的法律地位。
6、必须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管理计划的编制和实施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是在对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与环境特点、社会经济条件、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以及潜在可能性等综合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明确自然保护区的范围、性质、类型、发展方向和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规模与目标,制定自然保护区保护、科研、监测、宣教、资源利用、社区发展、行政管理与资金估算等方面的行动计划与措施的过程。管理计划是自然保护区开发日常工作的基础性文件,用于指导和调控自然保护区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应高度重视总体规划和管理计划的编制,坚决克服编制和实施两张皮现象,制定出切合各个保护区实际的总体规划和管理计划。再者保护区各个层次的工作人员必须参与到总体规划和管理计划制定中,他们熟悉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资料收集、分析评价、功能区划和确定管理项目等方面最有发言权。
7、改革林区护林员身份和工资
当前,林区护林员的工资待遇低下,护林职工情绪出现波动,森林资源将会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由于当前护林员的工作偏低难以养家糊口,森工企业的职工技术单一,年龄偏大(其平均年龄43岁左右),文化程度低(90的人员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0)。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当然也有一部分年轻的护林员趁身体好,已外出靠苦力打工挣钱。
这些具体表现都是因体制不顺、资金匮乏、职工收入与全省其他行业差距大,生态显著改善与林区经济增长缓慢的不协调所造成的。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所面对的难题,也是迫在眉睫必须解决的问题,更是当前和今后林区工作的中心和重点。
8、改善护林员生活的建议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我们要以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为契机,抢抓机遇,把握机会,切实解决民生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途经解决:
8.1护林员转为事业编制
(1)、防火办应实行公安建制,纳入国家政法编制。
(2)、向上级努力争取,建立一支森林消防大队。各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等另行申请事业编制。
(3)、全局护林员转为事业编制。
8.2增加护林员薪水酬劳
根据当前全省各行各业职工工资待遇,适当调整林区护林员的工资,尽量拉近与地方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差距,并且随着其他行业职工的增资,也不断上调林区护林员的工资,以增加护林员工资收入来维护家庭及林区社会稳定。
8.3优惠政策向林区倾斜
国民经济迅速突飞猛进,全国各行各业的职工的工资待遇也随之上升,由解决温饱走向小康,而我们林区曾经一度为国家基础建设做了突出贡献的林业职工却为吃饭问题犯愁、更别说养家糊口、奔小康了。为此呼吁国家将优惠政策向林区倾斜,让我们生活在深山老林、为保护森林资源安全的护林员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同时让曾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林业工人得到回报。
8.4当前我局的森林管护面积逐年增多,而现有的护林人员本来就少,如果再不置换护林员身份,再不增加工资,护林员离职自寻出路的现象越来越多,这样不但将增大林区社会不稳定因素,而且森林资源也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后果是严重的。
9、切实做好保护区的基本建设
[关键词]林业规划调查方法系统
森林是陆地上功能最完善的生态系统,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忠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林业调查规划和调查指标的不断变化。林业调查规划趋向多元化,林业生产理念逐步成熟,其中生态公益林和生态环境综合建设,已经成为现代林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调查规划的界线不在是传统意义上的总体范围,而是以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对象。林业调查规划应有机结合农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有机地结合,杜绝盲目规划现象,充分发挥生态环境规划的协调功能。林业行业社会化进程的加速,是多行业结合的综合性规划,利用新的方法,不断适应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出现的问题。
一、建立适合林业调查规划的质量管理体系
二、“数字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用3S技术,向着更加集约经营方向发展
森林资源统计材料和图面材料。取决于规划设计调查过程中提供成果的数字化程度。采用结构化系统开发的方法,支持用扫描图象及数字化仪输入方法获取空间数据的采集。合理安排各种境界线及管理,自动完成面积的求算及平差。支持多用户网络上操作。子系统与处理模块之间采用方便灵活的菜单设计,建立林场区划航片图,在认真分析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基础上,用于存储系统自备的各类图形及参数,为系统实施阶段的编程和调试打好基础,以数字化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MAPINFO为平台,实现森林资源数据与图面数据融为一体,,将扫描好的地形图栅格图像文件调入系统,利用调绘线与林相底图线在视觉中叠加描绘而成。对于近期不能进行规划设计调查的单位,用现有的资源档案转换成数字化信息就可以。需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系统从实际出发,对现场进行GS是GSI操作能力,采用GSP式的面积求算,手工进行各项分类数据处理,调查人员业需要提高认识度,借助测绘系统,保证调查后差分处理。能快速、实时的获取数据,并且及时分析,利用小班线的转折点,规大的数据处理功能,精确定位功能确定坐标,标注在地形图上,为林业调查与规划提供准确的信息。
三、规范有序开展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活动,完成调查规划设计需要重点考虑成果的实用性
四、现代科技手段的利用
参考文献
[1]常家传,马金生,鲁长虎.鸟类学[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2.
[2]邵文杰.河南省志-动物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
[3]杭馥兰,常家传.中国鸟类名称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