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仁爱村是个纯牧业村,包括甘坪寺,全村历史上没有一颗树。“文革”期间,甘加公社安排仁爱村在村委会前面河边划定两亩地种了杨树苗,但几年后因管理不善而无一成活。说起仁爱村有成活的植树造林活动,启动于1991年,起因是我二哥合老一句随意的提醒话。
一、我认真兑现了对仁爱村的植树承诺
撤离草原的前一天,我二哥对我说:“我给你提个醒,村领导们经常提及你四年前说的‘我承诺将来给仁爱学校或甘坪寺种植一片林子’的话。”他吸了一口旱烟后说:“若难办就算了,我只是随便说说而已。”他随意的这句提醒话,对我来说分量可不轻啊!
是的,1987年春节,村支书旦巴带领村班子成员来到我二哥家给我献哈达,首先对我出任碌曲县长表示祝贺。同时,他介绍了村里正在筹备重建“文革”期间被毁坏了的甘坪寺的计划,希望我按碌曲县林区民用木材价格解决修寺院所需的木材指标。我对他们说:“若按你们的要求解决自己家乡建寺院的木材指标,属于违规办事,希望你们理解我的难处。但我承诺将来给仁爱学校或甘坪寺种植一片林子.”
我父亲的老家是青海同仁市双朋西村,那里是个茂密森林怀抱中的秀丽村庄。父母常讲植树造林是件行善积德的好事。后来我到夏河中学读书,寄宿在九甲乡柔札村和我一样贫穷的同学家中,我们的做饭取暖全靠同学母亲到寺院对面林子里背来的枯枝松塔。据说那片林子是早在一百多年前,由拉卜楞寺院僧人及附近群众栽植的,她不但风景秀美,而且还能解决穷人家庭冬季的采薪困难。在我幼小的心灵萌发着长大以后一定要积极投身植树造林事业的念头。我后来如此认真地兑现对仁爱村的植树承诺,除了守信用,也有自己的思想动力。
1991年4月的一个星期天,我自费雇了一辆东风车到合作苗圃买了高一点五米的云杉苗600棵、柏树苗60棵拉到甘坪寺院前村里已划定好的10亩多草地内栽植,人们称其为寺院前林地。
图11991年4月份种植在甘坪寺前林地内的松树
80多人前来参加植树活动,我提议邀请村里最年长的四村贡保扎西、南木拉和我大哥尕布藏等几位老人在靠近佛塔边的地方先行挥锨挖坑,种下了几棵云杉树苗,以表达我对长辈们的尊敬和仁爱草原美好明天的祝福。我们对于该林地作了简单的规划,即林地四周边栽了五排云杉苗,考虑到夏季转佛塔的人们便于休息纳凉,靠近佛塔边的地方多栽了一些云杉苗,中间及偏东测地段除栽植一些柏树苗外腾出一片空草地供人们踏青休闲。十颗柏树栽植在夏格巴活佛院内。确定由寺管会负责林地的日常管护工作。第三年,看到我买来栽植的树苗成活很好,村“两委”从青海同仁县购买高一米以上的云杉苗栽植在寺院后山近20亩草地里,并组织劳力在林地四周打了土墙,以防止牛羊啃吃踩踏,人们称其为寺院后山林地。
1995年5月份我被组织选调到省政府法制办公室工作,离开甘南前夕,我又到合作苗圃自费买了1500多棵云杉苗拉回仁爱村,动员村民们将其中的1000棵栽植在寺院后山林地内,其余500多棵栽植在赛项闹日措湖西山坡上。我们叫了仁爱小学娘先才让等五名高年级学生去帮忙。为了弥补无法用铁丝围栏保护树苗的不足,我们钻进长满荆棘的灌丛中栽树,手臂上伤痕累累,都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可明媚的阳光、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和我伯父道尔吉老人在湖边煮的热气腾腾的奶茶,还有那映入眼帘的甘青两省辽阔无边的草原美景,使我们栽树劳动后的疲惫感顿时消散。
二、校院绿化是治理人才“三河源”的重要条件
本来当初是学校或寺院二选一的植树承诺。可是,作为仁爱小学的第一代学生,我对于母校有着特殊的感情。在党内“开展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教育期间,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李小洁为自己的联系点——仁爱村争取到了天津市南开区人民260多万元的捐款,在位于仁爱村中间甘坪河北岸的仁爱小学新校址修建了三层教学大楼及其它设施。大家普遍反映,缺少校院内外的绿化是最大的美中不足。
2003年初秋,我带领省政府执法检查组到碌曲县,下午与同行的王建平处长等人到1987年栽植的县城南山林边散步。时任华格尔村主任的尕秀旦木召,应路边认出我的几位村民的请求来找我们,并热情邀请到他家做客,他说:“在当年其他牧业县都撤销了县牧民建房办公室的情况下,您仍坚持大抓牧民建房,使许多牧民家庭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把我们村从山里搬迁到县城至今的短短16年内就产生了40多名干部职工,村民们都非常感谢您”。下乡途中的这一偶遇,对我触动很大,觉得仁爱学校的校园绿化美化应该付诸行动。同时,使我重新拾起了早在碌曲工作时萌生的将退休后回到与碌曲县城同处海拔3100米的老家仁爱村,试种一些树苗,为推动高原生态文明村建设作一些探索的念头。
三、感谢家乡建设者们支持我的植树护林建议
我协调省林业厅有关处室同意后,于2010年国庆节期间专程回仁爱村带上时任村主任的哈吴东知找县林业局领导。由县林业局向省林业厅上报了关于仁爱村植树造林的申请报告。我向县林业局马胜军局长等人介绍了自己过去参与植树护林活动的一些体会,提出了具体的植树建议。
1975年,甘加公社安排所辖五个大队分别划定两亩左右林地栽植杨树苗开展植树造林活动。1975和76两年,我在甘加乡上工作,参加了公社至甘加籽种场之间的公路绿化活动。后来除临近公社的作海村(当年叫八一大队)林地和甘加籽种场大门外公路绿化栽植的部分杨树苗长成了大树外,其余四个大队,包括仁爱村(当年叫七一大队)和近十公里公路沿线栽植的树苗均因管理不善而“全军覆没”。作海村的植树护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村里指定专人(住在公社机关的该村县城迁移居民、公社干部拉木卡尔的母亲)管护并村里坚持多年支付林地管护费进行管护的结果。此外,我在碌曲县提出并实施公园式县城建设计划时,月牙湖公园重点工程——小河心岛栽植的外地杨树苗,前两年均无一成活。第三年从县城邮政线务段门前老杨树上砍下树枝栽植的获得了95%的成活率。
2011年年初,省林业厅带帽下拨了十万元的仁爱村绿化专项经费。县林业局支出八万元,由林业技术人员组织力量在仁爱村最近村镇的杨树上砍下树枝栽植在仁爱学校前方50亩林地内;支出两万元,从临夏购买丁香等花树苗栽植在学校和村委会院内及寺院前林地内。村“两委”对学校前林地拉了铁丝围栏,并聘用就近居住的全村公认的爱操心人——吉德老人为护林员,实现了80%以上的树苗成活率。
图22011年栽植的学校前杨树林地
2018年我退休后回老家,一边在自家院内为学校林地育植树苗,一边督促村领导设法管护好学校林地。如当年冬季我曾几次用手机拍摄牛羊成群进学校林地内啃树皮、蹭树干的照片和视频找村领导协商,建议村“两委”组织人力在修复旧铁丝围栏的同时,新拉一道铁丝围栏进行加固。
图32018年12月牛群进入学校前林地内吃草蹭树干
为了形成植树护林的长效机制,我提出了支持村“两委”植树护林工作的两项计划:第一、今年国庆节前夕开始到将来上级政府接管为止,我每年从自己的退休工资中拿出护林员当年一半的年工资打到村委会专户,由村会计赶全村牛羊进入冬季牧场前把工资足额发放到护林员手中;第二、我自费在自家院子内育苗,逐年将大树苗移植到学校林地内。2019年9月份,我支付了护林员一半的首笔年工资,村“两委”也在学校林地四周新拉了一道铁丝围栏进行了加固,从此学校林地的管护和树苗补栽工作重新走上了正常轨道。
退休第二年开始,每年植树期间我都住在仁爱村,从甘南州札喇嘛山苗木种植销售有限责任公司、迭部县和永登县自费购买一些树苗,动员亲戚们栽植在自家院内进行育苗,共为村里栽活了1000多棵云杉苗及部分花树苗。
图42018年4月亲戚们帮我在自家院内栽植树苗
经过自家院内试种,除杨树、云杉、柏树、丁香花外,油松、落叶松以及永登苦水玫瑰、榆叶梅等树种和花树苗的试种也获得了成功。
第二天天气晴朗,上午10点钟,村里200多人来到学校林地参加植树。我将两万棵云杉大苗拉到学校林地,无偿捐赠给了自己的母校——仁爱学校。并对村领导说:“草原上植树,一亩地平均栽130棵以内为宜,按照60%的树苗成活率计算,50亩地只能栽植今天拉来多一半的树苗,建议适当扩大林地面积。只要我和吉德老人还能活10年的话,沿甘坪河的绿化长廊工程一定会初具规模的!”村领导决定把学校林地向东侧扩大了约30亩,把全部云杉大苗都栽植在总计80亩的学校林地内育植,计划将来再移植到甘坪河两岸绿化长廊内。村“两委”赶制的写有“绿化仁艾生态村祝愿家乡更富饶——退休干部才宝甲为故乡义务捐献松树大苗两万棵”的横幅悬挂在植树现场。四个自然村在各自的植树片区内有序分发树苗,挖坑栽树,植树场面热火朝天,十分壮观。
图52020年4月学校林地植树现场
四、植树护林应当成为人们追求信仰的重要方式
党的百岁生日前夕,村支书请我给村里党员们讲一次党课。我围绕中国共产党的七次自我革命,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讲了于1980年我鼓励二哥在全村第一个换建了新房,带动了仁爱村的牧民建房和后来在不要任何报酬的情况下,连续不断地为村民们的出行方便和村子的长远发展操心、花钱、出力,是我牢记党员初心使命,为民担当作为的自觉行动。讲述了一些具体事列,以帮助群众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和植树护林的信心。如去年我应邀出席中国碌曲万人锅庄舞表演赛期间,刚上任不久的县委书记扎西才让给我讲,前几年经州县组织林业专家评估,你们33年前县城植树中的南山两片松树林市值达两亿元;咱们甘加镇作海村的两亩多林地内,去年一个夏季给游客提供树下阴凉地的服务收入达十万元之多。
图61987年栽植的碌曲县城南山两片松树林及小河心岛杨树林
随着西城高铁站在仁爱草原的建成通车,咱们的植树造林也将一定会造福村民们的。也讲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启发群众解放思想,看清楚形势发展的趋势和村民们幸福生活的可靠保障。如去年村领导不好意思让我分担护林员工资时,我说过“这是我这个本村籍退休老党员追求信仰的一种方式,就像佛教信徒们给河流里投鱼放生相同的心情,你们应当尊重我的信仰”;我们已经到了山岳与草原就像农业文明时代的平原和工业文明时代的沿海一样值钱的文旅休闲时代和数字经济时代了,夏季的甘加草原时有发生的外地游客路上堵车和牧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等现象就是一个例证。只要大家主观上眼光放长远,齐心协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咱们仁爱村将在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的前提下,以村民为主体开展自然教育与休闲娱乐相结合的乡村旅游业的客观条件优于全县乃至全州任何一个其它牧业村;强调了村民们的幸福生活一定要相信科学、依靠法律等内容。讲完后,护林员吉德老人过来抓住我的手说:“我非常喜欢听你说的植树护林是一种信仰的说法,我看着小树苗年年在长大,想到人们将会夸赞我护林有功,我的心情格外的好。假如村委会承担的那部分工资继续拖欠,我也一定把林子护好。”
6月5日,我领侄子夏吾甲布到赛项闹日措湖旁了解当年栽植云杉苗的成活及湖域生态退化情况。500多棵云杉苗中只成活了两颗树,小时候常淹没我家牛群的湖下山根柳树灌丛不见了踪影,湖水完全干枯,周边生态退化非常严重。为了弄清楚萦绕我心头多年的湖水水源问题,我俩顺湖的南边山沟向上勘查,发现沟里的泉水流量很充足,人工引水完全可行。
图72021年6月赛项闹日措湖及西山坡存活的两颗松树中的一颗
我开始征求村里主流民意对于人工引水蓄满赛项闹日措湖的反映。当多数村民支持,如村里有威信的二村索考老人听到后专程来我家表示支持我的人工引水蓄湖的设想时,使我更加坚定了人工引水蓄湖,系统治理湖域生态,彻底改变季节湖、雨水湖现状的决心。村里多数村民都表态支持我带领他们人工引水蓄湖,改善湖域生态,也可谓牧民群众坚信生态保护会带来美好生活的一种朴素的信仰表达。
五、村庄规划一定要考虑村子的长远发展
《规划》设计坚持规划引领,注重保护,绿化先行,逐年实施的原则,着重明确了村委会至地本那卡之间全部村属机动草地确定为甘坪河两岸生态绿化湿地保护区;以甘坪河背面现有水泥村道和铁丝围栏为基础修建生态滨河路并进行绿化,实现村内人车分流,确保行人安全,满足学生和村民及外地游客顺生态滨河路上学或观光休闲的需要;在《规划》保护区内宜林植树,宜水蓄湖,宜花种花,并将随着《规划》的深入实施,重新启用《规划》区内已截流并埋入地下的旧自来水管和从格合沟口引出部分雁青河水,增加甘坪河流域的水流量。努力建设草原、树林、湖泊、花海星罗棋布,交相辉映的仁爱村村前甘坪河流域大三湖公园风景区;生态滨河道路背面村民所建房屋设施维持现状,防止扩建,严禁新建任何设施等《规划》内容及制度性要求。
2022年3月28日我回老家,与村组干部商定按照由我承担建湖及树苗费用,村“两委”负责拉铁丝围栏,四村协助村护林员负责管护的分工,开工建设小三湖公园。4月12日我再次给村里无偿捐献了两万棵高一米三以上的云杉大苗。村“两委”在学校林地北测村垃圾滩新划定了20亩地,组织一村和二村栽植了一万八千棵云杉苗,当日拉了铁丝围栏。因四村有丧事,安排三村在小三湖公园内栽植了两千棵云杉大苗,小三湖公园四周也当日拉了铁丝围栏。村“两委”安排两个新护林员与吉德老人一起负责林地及公园树苗的管护工作。7月9日我为完成小三湖公园后续工程而回老家时,租用四村勒考货车从兰州拉回了一些建材。正在准备开工时,夏河县城包括甘加地区均成了新冠疫情重点管控区,任何建材无法拉运。让我一筹莫展之际,夏河县农之振公司在甘加的朋友们从附近几处私人工地购买了水泥,片石和砂子等建材,16日得于正式开工,28日完工并蓄满了两个湖,还引来了十来个野黄鸭落户湖面,不少村民前来观赏。8月15日几十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第二次冲垮了刚刚修建好的三个湖,显露出了建湖存在的洪水安全隐患。
图82022年7月建成的小三湖中的一湖
小三湖公园处在村里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因此,不少村民提出了将安全设施建设到位后才着手蓄水建湖,以防小孩们到湖边玩耍时溺水危险的建议。
9月8日我去永登县大同镇高岑村即将动工修建高速公路现场,通过朋友为仁爱村免费落实了市值30万元的300顿苦水大玫瑰花树,并当日通知村领导龙者和杨吉甲限两天内派两辆东风车拉回去,栽植在小三湖公园及村委会院内。第三天他俩反馈我的意见是疫情管控很严无法派车去拉花树。我们都为错失这一难得的机会而深感遗憾。
六、促进年轻村民们的充分就业是拓展绿化成果的目标
新老村领导及村民们理解和支持我为仁爱村植树造林的启动、管护与拓展,特别是退休这6年内主动承担起学校林地护林责任,为村里无偿捐献市值60万元的四万棵云杉大苗,自费近3万元建设小三湖公园等方面所作的努力。我要感谢县镇领导的鼓励和支持,更要感谢村组干部们的有效配合和积极作为。仁爱村作为全省文明村,其村风民风用“仁爱”二字来表述最为贴切。我们建议上级有关部门择机将村名——仁艾村恢复为建国以来一直延用至2016年的老村名——仁爱村。
假如当年我二哥的一句提醒话,促使我翻倍地兑现了帮助村子开展植树造林承诺的话,现如今我的内心在提醒我,应该弥补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担任甘南州青联主席时,未到家乡组织牧民青年自费去发达地区参观考察时的缺憾。退休后的几个冬季里我先后邀请了五批家乡牧民亲戚朋友去三亚参观旅游。2023年3月上旬,11名村组干部作为仁爱村首批牧民自费考察团到海南岛参观考察,通过对于三亚市旅游标杆村——崖州区梅西村等景点的考察学习,使他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增强了创建有绿色的生态家园的信心。
引导年轻村民们亲眼看到自身存在的差距,内心感到有奔头,人人觉得有事干,能致富,并实现在自己家门口的充分就业。这样的乡村振兴才可持续,更加美丽。这也是我用余生之力拓展仁爱村绿化成果的努力方向。
注:文中引用了老村名——仁爱村;照片均来自笔者及当地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