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红了脸,有人出了汗!《盐都问政》曝光四个典型案例自贡网

营商环境是一把尺子,反映一个地区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检验政府效能和工作作风,影响一个区域的竞争力。12月27日晚,《盐都问政》通过发生在高新区和自流井区的四起典型案例,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展开问政。

高新区丹桂街市场监管所:

证照办理念“歪经”窗口服务变了味

按照“两集中两到位”的规定,街道和乡镇市场监管所只能办理个体工商执照,公司类营业执照需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但街道和乡镇所对于办理公司类营业执照具有指导、帮助的义务。而丹桂所的工作人员所谓的指导、帮助就是将办理事项推给中介公司。

有群众反映,丹桂所这位工作人员和中介人员频繁联系,平均每天通话达六七次。据了解,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高新区范围内共办结工商营业执照2800多件,其中通过中介办理的达到1443件。

自流井区综合执法局:

民企诉求三年无回应为官不为伤害政商关系

自流井区:

森林“疫病”治理保障不到位民营企业账款长期被拖欠

飞龙峡森林片区涵盖了飞龙峡镇、荣边镇、仲权镇,这里空气清新、满目苍翠,被誉为自贡的“后花园”。但是,从2012年以来,这片森林却感染上了“松材线虫病”。

“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致病力强,死亡速度快,治理难度大。2018年2月,“后花园”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松材线虫病”疫区,同年10月自流井区制定了三年治理方案。

但是,两年多来,因财政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疫木除治不仅没收到预期效果,就连参与治理的农民工都不能及时拿到工钱。到今年10月,自流井区仍然拖欠着参与治理的民营企业疫木除治工程款。

监管缺位制度缺失国企巨额资金被骗

自贡创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服务于自流井工业园区的国有企业,注册资金5.5亿元,法定代表人由自流井区财政局指派。

创发公司巨额资金被骗,表面是公司管理严重缺失、部门监管严重缺位的问题,实质上是自流井区在依法治企上缺少正确的理念和实际的行动,在为企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上缺乏应有的站位。

THE END
1.备案审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处理涉企相关规定存在的问题法治中国法工委经审查认为,地方性法规规定建设单位应当交存物业保修金,不符合党中央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清理涉企法规政策的要求和精神,不符合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上位法有关规定,缺乏法律、行政法规依据,属于增加企业不合理负担,应当予以纠正。经沟通,有关制定机关均同意对相关规定尽快作出修改。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726149
2.民营企业诉求办理工作机制运行一年有余打造民营企业为打造更优营商环境,让我市民营企业诉求办理工作机制成为长效性制度,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大连市民营企业诉求办理工作机制》。 按照这个机制,市工商联每月通过“为民营企业办实事”平台收集汇总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对应办能办的问题,直接推送到责任部门督促办理,并实行每月通报;对应办难办的共性问题,每https://dalian.runsky.com/2022-11/16/content_6214731.html
3.大连市工商联:建立“四机制两清单”强化民营经济人士思想2023年以来,举办座谈会、研讨会、项目洽谈会16次,800余位企业家参加,累计支持28家企业获得贷款11亿元,达成重大项目合作6个。企业家代表提出的20余项意见建议被采纳并纳入相关政策制度。 三、建立民营企业诉求办理工作机制,解决困难、增强信心 坚持解难题与解心结相结合,制定《大连市民营企业诉求办理工作机制》,联合市https://www.lnsgsl.org/lnsgsl/gsgsldt/2024011510345042605/inde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