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文登威力工具集团有限公司领到了文登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送来的“引才券”,凭借此券企业享有5个可领取支持资金的引才配额。公司党委副书记滕卫兵说:“我们可以自主认定,不论是高层次人才,还是实用性人才,不管是兼职的还是全职的,只要我们企业认为好用管用,政府就给相应的资金支持。”
推出“企业引才券”,是文登区健全完善“四张清单”制度的创新举措之一。“四张清单”,即问题诉求清单、技术需求清单、资金需求清单、配套需求清单。今年以来,文登区用好“四张清单”,建立动态清零机制,一边摸清企业“急难愁盼”,一边集中要素资源突破“急难愁盼”。目前,文登区共收集“四张清单”诉求264个,已办结212个,正在推进52个。诉求解决过程中的企业获得感如何,站在“C”位的企业有话说。
亘元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园正加紧建设中。本报记者孙大伟摄
亘元生物:“驻厂”专班“单单清”
不久前,山东亘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青岛科技大学举行战略合作签约,技术转让经费达7.7亿元,成为目前为止全省单笔最高金额的校企合作项目。
科研投入“大手笔”背后,企业实力可见一斑。亘元生物是全球碳酸亚乙烯酯的主要生产商之一,其主导产品碳酸亚乙烯酯是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必备成分。借势新能源汽车发展“风口”,亘元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园在一期项目落成后,二期项目快速推进,三期项目加紧筹备。
为服务以亘元生物为龙头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文登区人大牵头成立工作专班,所有与项目有关的部门都是成员单位。文登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城环专委副主任委员于向前说,“我们的工作机制是挂图作战,一事一议,问题限期突破;重大问题集体研究解决;督导协调每个部门履行好各自职责,推进问题快速解决。”
因生产需要,亘元生物在今年3月急需一条110千伏的高压线路。在企业提出诉求后,文登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项目工作专班包揽下这个难题。原本需要15个工作日才能走完的流程,硬生生地被各单位合力压缩到7个工作日办结。文登区发改局副局长于豪杰说:“专班内的各单位在服务项目过程中做到各司其职、无缝衔接,保证企业诉求‘单单清’。”
迪嘉药业科研人员正在进行实验。纪哲摄
迪嘉药业:这个“一等奖”后援坚实
今年的文登区迪嘉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可谓“喜事连连”:上榜山东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公司科研中心主任苗华明荣获第十二届山东省青年科技奖,苗华明团队的“特色化学药物原料与制剂产业化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生产体系构建”项目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然而,这个全省“一等奖”拿得并不容易。以苗华明为首的项目团队为了这个项目,已经攻坚五六年,边生产、边发现问题,边攻克难点、边研发技术。最终,该项目在8项细分领域的创新技术,每个都直接解决了药物生产过程中的痛点。项目应用后,可解决高端制剂稳定产业化等难题。
“虽然本次获奖的项目团队是12个人,但整个公司的科研团队却多达一百七八十人,并在威海、济南、天津都设有研发基地。”苗华明说,科技创新是一场资金、人才的协同攻坚,近几年,公司持续扩大技术创新投入,计划每年拿出1亿元资金用于科技创新。
迪嘉药业的“喜事”是企业全力进行科研攻关获得的回报,也是文登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结出的硕果。今年以来,文登区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站“C位”,做好“后援”破解“技术需求清单”。
坚实的“后援”力量激发了企业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后劲。以迪嘉药业为例,企业的大型仪器设备检验检测交易符合领取科技创新券的规定,如愿领到了科技创新券补贴,一举节省资金30多万元。“今年,我们新修定了《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扶持意见》,明确高新技术发展、创新平台、科技孵化载体、科技发展计划、企业研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扶持标准,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文登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军说。
今年以来,文登区紧紧围绕汽车机电、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优势产业,密切对接各大高校院所,常态化开展产学研“面对面”专场对接会,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为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提供创新动力。
就在上个月,文登区政府与山东大学签署《深化校地合作共建框架协议》,推动高校创新成果转化,引进创新创业人才。截至目前,文登区已经与6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累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09项,签订技术合同40多亿元,帮助企业解决了一批关键共性技术。
迈世腾科技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纪哲摄
迈世腾科技:一间新厂房提升4成产能
进入9月,迈世腾科技(山东)有限公司位于文登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的新建车间内,一批高端显示器集成电路板订单走下生产线。公司管理部负责人马光说:“这栋1.2万平方米的新厂房,让我们的产能提高了40%。”
“随着新上项目用地越来越紧张,我们开发区对亩均贡献率低、占地面积大、投资强度小的地块进行了清理重组,促进土地高效利用。”文登经济开发区投资服务部负责人李艳霞说,“我们把闲置厂房进行精准化改造,逐步转化为科技型企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载体,最大限度调整盘活。”
位于文登经济开发区的绿谷新材料产业园,道路硬化、植被绿化等基础工程均已完工,预计10月份就可供16个项目入驻,并在年内全部投产。而经过几个月的基础改造,荒废多年的物流基地被建成23个标准车间,各类配套设施齐备、服务完善,实现了“增资、增效、不增地”。
用地是“四张清单”的常见问题。以工业振兴为抓手,文登区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在扶持现有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存量的同时,启动了闲置资源盘活攻坚行动,挖潜现有存量,以破解资源要素制约。今年以来,全区累计处置盘活厂房9.2万平方米、闲置土地156.5亩,83个区级重点项目中有15个是处置盘活项目,占18.1%。
谷雨春项目“模拟审批”联席会现场。纪哲摄
谷雨春医用微球产业化项目:5天拿了5张证
一场模拟审批联席会下来,刘循阳的信心也更足了,“我们有信心在年底完成竣工验收,明年年初投产运营。”
模拟审批模式,是文登区深入落实“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攻坚年”部署的生动实践之一。今年,文登区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一手抓骨干企业膨胀升级,一手抓产业链招商、以企招商,全力推动在谈项目快签约、签约项目快落地、落地项目快投产。截至8月,文登区已经有20多个重大紧急项目和情况复杂的项目使用了模拟审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