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平台化转型:内涵作用机制与展望互联网平台型

从平台的功能属性出发,现有研究中关于企业平台化转型的定义有两种。有学者基于平台的交易功能,认为企业平台化转型是指企业从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向提供交付场所的过程,并且交易过程受到网络效应的影响。还有学者基于平台的创新功能,认为企业平台化转型是指企业向创新型平台组织转变的过程。例如,王节祥等指出,相较于承担双边或多边交易的“界面功能”,企业平台化转型更强调利用开放式界面,基于平台价值和内外部关系来实现价值共创;其实质在于削弱或剔除价值创造中的某一环节,并辅以外部力量来实现该环节的运作。

从平台化转型方式的视角,将企业平台化转型进一步划分为“自有”式和“参与”式两种类型。前者是指通过创建一个自有平台以应对市场中的竞争对手,但往往会面临新颖价值主张开发、合法性塑造与维持以及现有成熟企业竞争等挑战。后者是指通过加入现有平台来实现转型并获取价值。例如,ToyFinder加入了Amazon,并未创建自己的在线分销渠道。基于此,还衍生出了企业的平台“多栖战略”或“多归属战略”。这种方式的平台化转型可能存在核心能力弱化和发言权丧失的威胁。同时,也有研究提出了“两者兼具”的平台化转型方式。例如,Cisco通过与主导平台共生,并利用自有平台与之进行部分竞争,从而实现互惠式的价值创造。

从已有研究可以看出,企业平台化转型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且部分研究仅从转型的某一角度展开,以特定的“形态”替代转型的过程,忽视了平台化转型的动态性。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数字化转型的定义,本文从动态视角出发,将企业平台化转型定义为企业利用数字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创新商业模式,以完成价值创造,并改变企业生态系统的过程。这一过程既可以通过搭建自有平台,也可以通过利用第三方平台来实现。

1.3企业平台化转型的研究方法

02文献可视化分析

2.1文献基本信息分布

表2企业平台化转型发文作者分布(发文量≥3篇)

图2显示了企业平台化转型研究的国家或地区分布。在2019—2023年间,外文文献作者所属国家或地区共有41个,排名前五的分别是美国(431篇)、中国(139篇)、英国(77篇)、加拿大(45篇)和德国(39篇)。由此可见,美国在平台化转型研究领域中处于主导地位,中国紧随其后。

图2企业平台化转型研究的国家或地区分布

图3企业平台化转型研究的机构分布

2.2关键词聚类分析

图4企业平台化转型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

03企业平台化转型的作用机制

3.1企业平台化转型的驱动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企业资源、能力、产品和服务质量,以及平台特征。首先,在资源因素方面,已有研究指出,企业的资源体量和资源的冗余隐性价值决定了企业是否采取平台化的商业模式;除此之外,企业声誉与采用多归属型平台化转型的方式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声誉越高的企业越倾向于采取多归属策略。其次,在能力因素方面,机会捕捉能力、大数据能力、创新能力等对平台化转型的启动具有潜在影响。第一,机会捕捉能力是企业抓住创业机会的基础,同时,管理者感知并权衡机会与威胁的能力是传统企业启动数字平台建设的关键;第二,大数据能力是激发企业平台化转型和产生网络效应的重要因素;第三,创新能力是企业识别和开发创新资源以获取更多创新产出的能力,对于企业成功进行平台化转型至关重要。最后,自身产品和服务质量对企业的平台化转型与网络效应的实现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除此之外,有研究指出,平台开放性高会提升平台的使用率,而生成性具有中介效应。

3.2企业平台化转型的影响结果

3.3企业平台化转型的情境因素

企业平台化转型的情境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环境因素两类。在内部因素方面,在企业平台化转型的启动阶段,平台的技术复杂性对“平台开放性—生成性—平台使用”作用机制中生成性的中介作用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在企业平台化转型的后续影响阶段,有研究指出,采用API接口对网络中心性高的公司市值的提升作用更显著。同时,当具有直接网络效应的互补方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时,平台所有者更有可能销售该类互补方的产品。在环境因素方面,在企业平台化转型的启动阶段,有研究证实,环境不确定性对转型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同时,互补者与平台企业的竞争越激烈,声誉对多归属平台化的影响越大。而在企业平台化转型的后续影响阶段,当具有直接网络效应的互补方处在高度集中的细分市场时,平台所有者便不太可能销售该类互补方的产品。如果出口商来自市场中介组织较不完善的地区,或者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制度距离较大,那么电子平台的使用对出口销售业绩的积极影响就更为显著;而出口市场多元化或产品多元化程度越高,这种效应就越弱。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到企业平台化转型的驱动因素、后置因素、情境因素及其分类,具体如图6所示。

图6企业平台化转型的作用机制

04结论与展望

4.1研究结论

4.2未来展望

4.2.1丰富企业平台化转型的内涵和测度研究

另一方面,明确企业平台化转型的测度方法。未来研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公开数据对企业平台化转型进行度量,以开展大样本研究。当前,已有文献以“平台”“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为关键词,结合企业的经营范围和主营业务对平台企业进行筛选。参考数字化转型等的衡量方式,未来研究可以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识别企业所披露的文本资料,并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构建更加完整的企业平台化转型词库及综合性指标体系。同时,基于企业平台化转型的量化分析,探究企业平台化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THE END
1.平台战略是什么意思理想股票技术论坛平台战略是指企业或组织在市场竞争中通过构建和运营一个开放的平台,以吸引用户、合作伙伴和开发者参与,从而实现创新、增加价值和扩大影响力的战略方法。该策略旨在建立符合市场需求、具备规模经济效应和网络外部性的平台,通过聚集资源、分享价值和促进合作,实现企业自身https://www.55188.com/tag-thread-7045553-1.html
2.再谈平台《平台战略》阅读笔记上周写了关于平台产品的思考后,本周在朋友的推荐下拜读了《平台战略》这本书,收获和补充了一些新的思考,下来主要从平台的价值、如何打造一个平台以及判断平台是否成功等三个方面简单与大家分享一下。 《平台战略》 陈威如&余卓轩 01 平台的价值 平台的价值在于能够沟通多方为用户提供价值,并且能够与合作伙伴一起赚钱https://www.jianshu.com/p/7dc3f5feb5a2
3.什么是平台?如何打造平台?读《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第一时间拿到中信出版社送来的《平台战略》书稿,我便被委托为本书写序。因平台战略是目前互联网从业人士最关注的领域,中信出版社这一主题的精彩图书,恰逢其时。本人不才,正处于中国互联网下一个十年发展机遇的十字路口,也就愿意就“平台”这一话题,和读者以及业内人士共同学习,作一些讨论,推介。 https://www.douban.com/note/270623103/
4.《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有感虽然商业模式方面小白一枚,但深感此书写的十分赞,深入浅出剖析平台战略的商业模式,如何做大做强。其中的例子贴切易懂。匹配当前众多的超级平台,中兴平台等,无不符合平台战略的商业模式。 平台战略的商业模式的核心:最大程度促进平台内多方“玩家”的互动 ,让一方带动另一方的增长(良性循环机制:通过此平台交流 的各方https://blog.csdn.net/huazhongkejidaxuezpp/article/details/78934707
5.“平台化战略”加速度强化战略引领坚定不移推动“平台化”发展为准确把握集团公司十四五战略布局和工作要求,确保平台化发展战略落地见效,8月26日,电科太极15所组织召开战略规划推进会。 初始化频道:集团要闻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http://www.nci.ac.cn/15/338652/338628/1745993/index.html
6.平台战略完整版.ppt平台战略完整版.ppt,系统经济时代下的平台战略作者:沈自强 系统时代——整合为王 平台模式的概念并不是现在才出现,历史上曾不断被应用,是人类最有效的商业策略。从以前的市集、农贸市场到现代的超市、购物商城都是平台模式的成功运用 随着现在交通和通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https://m.book118.com/html/2023/1109/8024050076006004.shtm
7.快速了解英特尔加速开发平台战略——为推动FPGA创新作出贡献英特尔针对数据中心、网络和电信所需的 FPGA 加速卡制定开发战略,以英特尔领先的新、快、强的 FPGA 产品为基础,实现可量产加速解决方案的快速开发和部署。这一以生态系统为中心的全新战略,是英特尔在与加速技术合作伙伴密切合作过程中制定的,重点聚焦由英特尔创建的灵活可定制的加速开发平台 (ADP)。平台中包https://www.intel.cn/content/www/cn/zh/customer-spotlight/cases/fpga-innovation-acceleration-development-platform.html
8.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最近正在看的书是陈威如教授的《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其中,陈威如教授和廖建文教授提出的"平台生态圈"理论,很有学习价值。 平台模式的内涵 书里面对平台战略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平台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完善的、成长潜能强大的生态圈。它拥有独树一帜的精密规则和机制系统,能有效激励多方群体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223/10/49937858_9635038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