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内部来看,合伙人制将企业内部打造成为一个事业共创共享平台,是对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方式、组织形式、动力模式的变革和创新,使企业人才引力增强,面对市场更加灵活,成长空间更加广阔。
如果我们把企业打包看成一个整体,在新的商业文明下,为解决企业在外部市场中的资源配置方式、组织形式、动力模式问题,企业家们用平台的思维重新审视企业所处的产业链条,提出了平台化战略,以合伙的方式力图聚合产业力量,构建起一个包含各类伙伴的生态型组织。本部分内容便是从企业战略和商业模式的视角,来观察和揭秘企业平台化战略背后的基本逻辑——平台思维,换而言这,这也是对企业间合伙模式的探究。
一、商业新风向——平台化战略
这些企业分属不同行业,却不约而同提出了平台化战略,以此作为获得突破性成长空间的手段和途径。实际上,无论是平台化战略,还是生态型组织,都是表象,其呈现形态各异,发展阶段不同,但背后的思考逻辑却高度一致,即平台思维。那么,究竟什么是平台?平台思维有何特点和规律呢?
二、由表及里识“平台”
1、平台三要素
如果把平台进行解剖,拆解其内在构造,那么可以看到,平台由平台主体、互动关系、环节三个要素构成。
图1:平台构成要素
平台主体:平台主体分为平台制造者和平台参与者两类。平台制造者是平台的发起人和管理者,这些公司因为敏锐的商业洞察,宏大的商业构想和企业实力,开启了平台化之路。平台参与者是参与到平台中的各类主体,可能是平台制造者的成员企业、合作伙伴、客户及其他与平台产生关联的各类群体,每一类主体代表平台的一边,不同类主体形成平台的双边或多边结构。和君集团一体两翼商业模式下形成的和系企业,实际就是对和君平台下不同类别主体的统称。
互动关系:平台内每个主体(包括平台制造者和参与者)都带有自己的诉求,并具备独特的资源与能力。平台主体间因为需求、资源和能力的吸引,相互交流并产生交易,形成不同形式、场域、复杂程度的互动关系。互动过程会伴随物流、商流、信息流、人才的流动和交换。
环节:不同的平台具有独特的产业链结构和特点,平台主体处于平台中不同的产业链位置,主体间互动的发生节点也不同,这就形成了平台的不同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承载着不同的平台主体和特定的互动关系。
2、平台运行的三段式
平台三要素从静态角度对平台内部结构进行了分解。从动态角度,平台的运行会通过三个阶段逐层演化,并循环往复。
图2:平台运行的三段式
第二阶段:平台参与者价值创造与实现。平台参与者利用平台功能和提供的服务,与平台制造者或其他平台参与者产生双边或多边互动,满足自身需求,同时,自身的资源、能力为其他平台主体有效利用,满足了其他主体的需求。这一过程中,体现了平台参与者利用平台进行价值创造。
第三阶段:平台自我价值实现。当越来越多的平台参与者可以通过平台实现自身诉求时,平台的功能性、吸引力、聚合力将会持续增强,平台的价值彰显,平台制造者针对不同的参与者,在不同的环节、不同的互动关系中设计盈利模式和盈利点,获得收益。
淘宝网成立之初,为应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易趣,通过免费开店的模式吸引卖家进入平台开店,淘宝网卖家通过淘宝平台卖出商品,获得收益,当淘宝平台获得了领先的市场地位后,逐步推出店铺升级、淘宝直通车推广、活动推广等增值服务,借此实现淘宝网平台的盈利。
3、平台的四大特征
以上从概念、静态构成要素、动态运行原理几个角度对平台的解读,不难发现平台具备以下几个典型特征:
开放:开篇提到的几家公司的平台化战略,都强调了要打破封闭,走向开放。开放性是平台的天然特性,只有开放,才能让更多的主体参与进来,才能发现更多的合作伙伴,缔结广泛的、紧密的合伙关系。当然,这种开放性又需要平台具有相应的准入和退出规则机制,确保平台参与者的质量。平台的开放性将逐渐消融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用户之间的边界。
共赢:共赢是平台化运行的前提,只有平台参与者借助平台能够满足所需,获得收益,平台才具有粘性。同时,共赢也是平台化运行的结果,平台构建了一个多边市场,各主体在市场交易,创造价值,促成平台的繁荣,平台制造者及各伙伴将会共享市场繁荣带来的收益。
生态:平台是一个商业圈子,或者说,平台的目标就是要打造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各主体处于生态中的不同位置,按照相应的平台规则和机制互动、交易。平台通过优胜劣汰和自我净化,提高平台参与者的质量。同时,平台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调整、进化,持续保持生态稳定性和先进性。
三、平台思维的核心——4PRC模型
从表象看,不同的企业,所处的产业不同,企业的发展阶段不同,企业家精神不同,其平台化战略也大相近庭。不过,正所谓失败的平台各有各的不幸,成功的平台却蕴含着共通的道理。这种道理,就是他们真正理解了平台,把平台思维系统植入企业战略构想和经营管理行为之中。
4PRC模型就是对平台思维的系统化、模型化呈现,帮助我们深入骨髓地理解平台的基本逻辑。当我们看懂了4PRC模型,再去反观前面的案例,便会有豁然开朗、殊途同归的感觉。如果充分借用这一模型来思考和设计自己企业的平台模式、平台战略,也会颇受启发。
4PRC模型,由4个过程(4P)和2个机制(R+C)构成。
图3:4PRC模型
Participator:平台参与者,代表流量引入过程。识别和吸引外部主体进入平台,成为平台参与者,积累和形成平台流量,聚集人气,这也是平台生态内物种的培养过程。
Proposition:主张,需求,代表价值发现过程。是对平台参与者的需求、资源、能力进行识别、理解和挖潜的过程。
Permutation:置换,互动,代表价值创造过程。平台内各主体间互动、交易,自身需求得到满足,自身资源、能力为其他主体产生价值。
Profit:收益,红利,代表平台盈利过程。平台制造者根据平台主体间的互动关系、环节等设计盈利点,获得因平台繁荣而带来的收益,达到建设平台的基本商业目的。
在这4个过程中,还需要建立2个机制,一个是硬性的平台规则机制,包括外部主体进入平台的准入规则,平台内主体互动、交易规则,以及退出规则。通过规则的设立,建立和维持平台秩序。另一个机制是软性的平台文化机制。平台商业模式首先是思想上、理念上对传统商业模式的打破和创新,平台内的各主体如果不具备平台意识和理念,对平台共享、合作、共赢的价值观缺乏认同,那么这样的平台只是聚合了一帮乌合之众。通过建立平台文化体系,统一观念,确保平台的强大组织力,具备良好生态氛围,才能降低平台内主体的互动风险和成本,同时增强平台生态圈与外界的竞争力。
4PRC模型也可以通俗地称为漏斗模型,平台思维就像一个漏斗,需要层层筛选和过滤,对平台参与者分类分层次,对平台内各种需求、资源、能力分类分层次,对平台互动模式分类分层次,对平台可能的盈利点分类分层次,最后沉淀在底层的,就是平台自我价值的实现。
下面这张图,从四个层面对4PRC模型内部联动关系和商业逻辑进行了全景展示。
图4:4PRC模型运行机理
(4)规则引导,文化提升。在平台流量引入、价值发现、价值创造、平台盈利的每个过程中,都以平台规则和平台文化为指引,让平台有组织、有纪律、有文化,形成良性生态系统。
作为平台制造者,则需要清楚自己在平台的每个过程中的使命和作用,有效培育和维护平台。在流量引入过程中,以做大规模,强势引流为主题;在价值发现过程中,以深度挖掘,整合嫁接为主题;在价值创造过程中,以推进互动,生态循环为主题;在平台盈利过程中,以获取价值,共赢共生为主题。
术不同,道相似,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平台化战略,但其背后的原理,战略的灵魂都是平台思维的运用,真正理解了平台思维,抓住了本质,其平台化战略就得了心法,假以时日,功到自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