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稿评课稿万能(十二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在“趣”字上下功夫。如:机器人的小游戏,课伊时,趣味就生。在探索阶段,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考一考,演一演,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充满情趣,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

《标准》指出: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有利于数学学习的生活化、情景化。崔老师充分利用这一标准。如:崔老师组织学生利用自己身体上的左右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玩中学,在乐中悟。学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下,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游戏中。还通过让学生用“左右”介绍你身边的同学,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左右的认识,并运用身边的学习用品进行操作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自己的铅笔、橡皮、尺子、铅笔盒、数学书,并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物体的摆放顺序,每种物品的位置,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够用语言描述出这些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从课堂的反馈来看,学生对游戏活动比较感兴趣,参与性强,情感体验积极,对教学目标的完成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本节课的最后还渗透上下楼梯交通安全等教育。

整节课周老师都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较好地体现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也有点不成熟的看法。

这节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中的例4,“对策问题”是数学综合实践与应用领域的内容。本节课的学习从同学们熟悉的故事入手,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数学知识不仅从生活中处处可见,在比赛中还有很大的学问。本节课教师在学生兴趣正浓时,借助合作、探讨、找规律。在兴趣一犹未尽之时,通过游戏,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1、教学设计新颖别致。

开课伊始,教师充分抓住学生好玩、爱玩的天性,设计了玩扑克牌的游戏,然后教师设疑引入新课。方法巧妙,课堂气氛活跃,无疑教师对本环节的设计是成功的。

2、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动态的故事情境,让学生感受田忌赛马中的对策问题,引出探究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体现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否多举些实例。

二、在游戏时,任务要明确要求。

《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听了赵老师的课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在朗读指导“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时,老师先让学生找到描写盘古动作的词,自己做动作,感受抡的力度,再指名读,学生读得不理想时,耐心指导,问:“他抡起斧头时会怎么想呢?”生答“我一定要劈开。”就这样引导学生带着这份决心再读,体会抡的力量。并通过范读指导学生重音轻读。比如:引导学生“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轻声读,“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重音读。通过这样一步步的引导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感悟能力。

让学生在阅读中表演,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为了让学生体会盘古因为每天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而累得倒了下去。赵老师边范读边让学生表演,学生两脚蹬地,两手顶着天,当老师读完,问你们有什么感觉时,学生都纷纷说累死了。老师马上过渡说:“你们坚持了几分钟就感觉累了,可盘古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着……”,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盘古开天地的艰辛。

教学时,赵老师扣住重点,在引导学生朗读的时候,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如第四自然段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描写很具体,她让学生学习后问:“作者在第四自然段偷偷地把一个想象空间留给了大家,你们发现了吗?”让学生从书中省略号引导到让学生自己想象盘古身体还会发生哪些变化?让学生想象,同学们说得很生动。

赵老师教学过程中很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时刻提醒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让他们一边读书一边做批注,无论学生的程度是高还是低,无论学生体会得是深还是浅,他们都在品尝学习的快乐,他们都在收获着。

语文课堂是缺憾的艺术。我听了这节课后,有两点想法,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1、借助媒体教学,固然有它的独到的优势,但学生阅读文本还是要回归课本中来,近距离接触,或许效果更好。

2、可适当添加小练笔。

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能结合生活情景辩认锐角和钝角,能用简洁的语言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并学会借助工具来判断锐角、直角和钝角。在二年年级上册中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辩认直角,并在判断直角中渗透了比较大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判断了一个角是锐角还是直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觉得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1、关于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雷老师老虑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要以直角为判断标准,她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角出发,通过复习旧知识来为新知识做好铺垫。

2、在活动探索中,雷老师设计了与学生共同画一个小房子,让学生数角、画角,还让学生用一张纸尝试折出锐角、直角和钝角,通过游戏活动既帮助学生认识了锐角和钝角,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3、本堂课板书较精简,可以加深学生对锐角、钝角特征的认识,便于学生辨别。

4、在讲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时,雷老师让学生用手来比划,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强化了概念。

在该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感觉到有几点如果改变可以锦上添花:

2、雷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主要以讲为主,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在小房子中找角以及用纸折直角、锐角、钝角,都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动手折,再汇报,最后老师再进行总结。

4、雷老师是名从教多年的老教师,所以上课比较严肃,在今后的教学中如果多加入一些激励性语言与动作、并对学生的表现能够做到及时评价的话会更好。

总体来说,本节课讲得很好,能紧紧围绕教学要求来进行授课,教学目标也基本实现。评课水平有限,敬请指正。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所以,我们现在使用的新教材相对于课程改革以前内容有了很大的改变,它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机会多了、效果好了。

本学期,我们六年级数学铜匠一节课的内容是《位置》,课题一出示,学生就很感兴趣,因为他们天天都跟位置打交道,太熟悉了。接着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及其他同学在班级中的位置,学生兴致就更高了:于是出现各种不同形式的描述方法,学生的描述方式存在的问题也显示出来,怎么办呢?数学知识对于位置的描述有统一的规定……在新知的探究过程中,也始终是围绕班级座位为研究中心而展开,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较轻松地认识和理解了关于位置的描述中列与行的规定。从而使学生获得了学习的成功感,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这样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也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练习题所编排的内容也都是与实际密切联系的。如国际象棋的每个棋子所摆放的位置;动物园示意图;城市的地图中“地名索引”;再如生活中的数学中所介绍的围棋棋盘横线和纵线的划分,地球上的经度和纬度也都是利用了位置的知识。解答这些内容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广泛应用。

1、新课引入比较自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使学生产生认知从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2、练习设计中体现了层次性和趣味性,也注重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有效结合

3、本课充分发挥了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4、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精练,体现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合作者的角色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5、在整节课中教师无论从语言和肢体表现上始终充满激情,从而感染着学生,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提高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效率。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充分利用实物数学,让学生动手、动眼,利用小组工作,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整个课堂还是很活跃的。

1、目标定位准确,能很好的根据这一学段的教学目标。切实可行的定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设计合理,能充分考虑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的引导和以学生为主体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整节课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3、教学理念新颖,在课堂中能充分的使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使用实物教学、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能恰倒好处的进行引导,课堂氛围良好,师生关系融洽,教师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热情。

4、学生知道细致、学法深入,通过整节课的教学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变了。通过教师耐心、细致的引导的学生学习,使她感到了学习的快乐。

1、能在教学当中注重学生的年龄特色,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个性教育。

2、构建合理。能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特点。构建、营造出新颖,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3、层次清晰,能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有的放失的层层推进,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使教与学的过程一目了然。

1、要重视课堂评价,在课中对学生应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增加他们学习的信心。

2、教学语言不太规范,有些惯用语言应尽量少出现。

3、要重视小组交流的有效性,不要流于形式。

这就是xxx老师这节课给我的总体印象。

我有幸听了两位老师的《认识周长》一课,她们的教学设计、教学构思、教学方法,让我真正感受到数学教学艺术的魅力。

《认识周长》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基础平面图形之后,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也是后面学习计算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

在本节课中,两位都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通过观察和实践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在课的开始,沈老师让学生动手剪一剪自己喜欢的卡通图案,从而体会要沿着图形的边线剪一周,再通过摸一摸,指一指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周长的含义,接着通过描一描,围一围,算一算等方法慢慢深入去探究。

吴老师让学生判断如何才是围着操场跑一圈,通过自己的认识来体会什么是一周边线的长,再指一指身边物体的周长。在学生自主探索,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周长的实际含义。

两位老师在教学如何求周长的环节,都设计了小组合作活动,我觉得这样设计非常必要也非常有效,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丰富的数学课堂活动,让学生自己感知周长的概念,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赋予生动的情境,在数学情境中让每个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不仅学到知识,还学到了数学方法:量一量、围一围,滚一滚,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两位老师都把握了这节课的重难点,思路非常清晰,从认识边线——认识一周的边线——认识周长——计算周长——自己测量数据计算周长——了解周长在生活中的运用,脉络非常完整且有条理。老师合理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更清晰地体会周长就是一周边线的长,另一方面向学生预示了测量周长的方法。

以上是我对两位老师同一课中的一些见解。

今天,有幸参加了“潮涌普陀”的高端研修语文教研活动,听了四堂课,感觉收获很多。每堂课都是那么精彩,每堂课都有自己的特色,让我收获颇多。现在我就沈四小张玲娜老师执教的《迟到》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又用了不同的三种教学方法。第一句:张老师让学生通过抓不同的动词来体会父亲的严。第二句:张老师让学生想象,“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第三句:张老师又问,“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三处同样是体现父亲严的句子,张老师能紧抓住文本的字、词来理解,是学生深刻体会到父亲的严确实让人铭记在心。

接下来,张老师又话锋一转,问:“父亲为什么要这样打我?我被打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又进入课文自主阅读,发现了父亲打我另有原因。通过体会“父亲什么也没说”父亲真的什么也没说吗?学生豁然开朗,父亲原来很爱我!

在课中,张老师引用了城南旧事里的一个片段,当画面定格在父亲的眼神时,不仅学生被感动了,我们听课老师的心也被深深地震撼了。最后林海音的一段话把《迟到》所要表达的心声深深地烙在孩子们的心里。当最后“父爱是什么”的诗句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时,我想孩子们肯定明白了《迟到》里所体现的浓浓的父爱。教会孩子体会这深沉的父爱。本堂课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整堂课流淌着浓浓的情,浓浓的爱。学生在读中体会,在体会中感悟,在感悟中也流淌出对父爱深深地眷恋。我想,这堂课是成功的!

这是一节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课。在说明文的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和手段,以学科专题网站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的资料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本节课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本节课根据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水平、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注重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出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创设不同的思维空间,在新技术的支撑下和教师的启发下,使每个人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如本节课开始时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四个可选择性学习方式和目标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多媒体是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支点。本节课注重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网络学习课文及有关知识,这是任何学具不能比拟的。学生真正从书本向生活拓展,呈现多元、开放态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创新智能培养目标得以落实。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语言,组织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激活了思维,克服了障碍,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如本节课课后作业的设计:学生可选择三个不同层次的作业来完成。

本节课中教师大胆地改革教学流程,创新性地运用学科教学网站,为学科整合课探索了一套崭新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人手一台电脑,学习时可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内容,教师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这些有益的探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较强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汪老师人如其名,课如其人,清新、秀美。听了《泉水》一课,让我感动了好久。这节课的亮点很多,细细品味,以下几点感触颇深: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汪老师引领学生用各种形式的诵读来识字,把理解词语与认识事物融为一体。如适时地用多媒体出现“瓦罐”、“杜鹃花”、“天然水塔”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认识事物来理解词语,从而也积累了词语。在理解“清脆”一词时,汪老师巧妙地运用现成的资源,说:“你的声音很清脆。”还提了一个拓展性的问题:“你还听到什么声音很清脆?”这样,学生既理解了“清脆”一词的意思,又学会了运用这一词语。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洋溢着对泉水的赞美之情,所以汪老师在课堂上通过让学生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品读、换位体验合作读等),去体味课文的语言美,感受泉水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达到了审美的情趣。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汪老师在课堂中非常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如:在学生读了“哦,原来是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这句话后,汪老师说:“老师发现你这个“冲”读得特别响,为什么?”“刚才小朋友都说了自己的感受,你能把这些感受浓缩成一个词来说吗?冲出来”然后再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受来读好这句话。汪老师又引导学生说:“泉水在黑暗的地下呆了那么久,一下子看到这么美丽的世界,阳光那么灿烂,到处桃红柳绿,鸟语花香,泉水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再次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好这句话。在指导读泉水说的话时,汪老师启发道:“从泉水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泉水很热情、大方、自豪、高兴)。在学生带着这些感受读好这句话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泉水的乐于助人、无私奉献。

感谢汪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堂既实在又精彩的课。

学好汉语拼音是学习普通话的保证,a、o、e是汉语拼音的第一课,作为刚入一年级学生所接触的第一堂汉语拼音课,针对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杨青玉老师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学会单韵母a、o、e(会读、会认);把三个单韵母与学过的熟字相联系,体会字母在音节中的发音;让学生观察、了解字母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其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究发音方法,这无疑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

存在问题,奇怪的是读错o的发音的学生特别多,可能o的发音比较容易混淆,由此我有两点感悟,一是对于这种读音容易让学生产生混淆的字母读音,我们应当多想一些特别的方法来巩固学生的记忆,二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脑袋就是一张白纸,任何知识的第一印象都会让他们留下深刻记忆和习惯,因此在教授知识的时候,教会学生对的知识和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杨老师的《守株待兔》一课,让我收益非浅。值得我借鉴、学习的地方很多,下面就列举一二。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重在让学生理解寓意。杨老师这一课就很好地通过具体的语言感悟和故事情节的解读去落实。如,在理解寓意时,蒋老师抓住“窜、撞”一词,先让学生读,再理解这个动词,最后说,你仿佛看见什么,再让学生讨论野兔窜出来的原因,从而让学生明白种田人捡到野兔完全是一种偶然。这样一个层次性设计,使学生在读、思、说中步步深入,从而领悟品词析句及揣摩文句的方法。

杨老师的课堂不仅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也很注重朗读的训练。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杨老师在教学第二段,“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时,让学生抓住种田人当时的想法,并与其它农民的做法进行比较着反复读,读出种田人垂涎欲滴,读出他盼望天天能捡到野兔的侥幸心理。也为后面理解种田人错在哪里做出了必要的铺垫。

最后杨老师还结合课堂作业本“我想对《守株待兔》中的种田人说”这样以读带练,以读促说,从而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也感悟了寓言的寓意。

THE END
1.评课稿范文(通用16篇)评课稿范文 篇2 今天上午有幸听了邓老师的讲课,讲了一节四年级数学上册关于"口算除法"的课程,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 1、从整体上看,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师都给出了相应的证明和解释,让学生能够真正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进行口算,教师的讲授给人最大的优势就是点点滴滴就能够从课堂上渗透出来,整堂课的讲解其https://www.diyifanwen.com/fanwen/xinwenbaodao/13510464.html
2.小学语文万能评课稿(共8篇)小学语文万能评课稿(共8篇),小学语文,万能,评课稿 1 2 3 1 2 3 4 1 2 xxx 1 2 3 1 2 3 4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41742079.html
3.数学评课稿(精选21篇)数学评课稿1 《分式方程》是七下内容,李老师精心设计了知识的呈现过程,创设情景,以旧引新,层层推进,由浅入深,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充分鼓励学生自主发现,自我尝试,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得到了有效体现。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符合数学新课标理念, 概念引入得比较清晰,注重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课堂教学过程流https://www.ruiwen.com/gongwen/xinwengao/902204.html
4.万能评课稿(赞扬版)万能评课稿(赞扬版)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今天听了一节非常优质的课,我感触良多。下面,我就xx老师今天的公开课《xxx》,从以下五个方面做一个简单的点评,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从教学设计来看,整堂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整堂课以情境导入,从检查预习、https://zhuanlan.zhihu.com/p/686000975
5.万能评课稿范文(共15篇)【导语】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万能评课稿范文(共15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如何评课 1、什么叫评课? 评课就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 2、评课的意义 可以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评课,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https://www.hrrsj.com/wendang/qitafanwen/774314.html
6.教师万能评课稿(赞扬版)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今天听了一节非常优质的课, 我感触良多。下面,我就**老师今天的公开课《***》,从以下五个方面做一个简单的点评,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从教学设计来看,整堂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整堂课以情境导入,从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919/20/1097129951_1097129951.shtml
7.教师干货?万能评课稿,听课评课不尴尬啦。拿来直接用,有褒有贬教师干货?万能评课稿,听课评课不尴尬啦。拿来直接用,有褒有贬有建议 #干货分享 #当老师太难了 #教师懂教师 #评课 #评课用语 - 云朵喜儿于20230417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3200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https://www.douyin.com/note/7222950347910696231
8.语文评课万能评课稿语文评课万能评课稿 感谢x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这么好的高年级的语文示范课,我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课,为我们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x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 整节课教师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温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有效地调控教学过程,https://wenku.baidu.com/view/d984c184f2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0.html
9.如何进行评课?附万能评课常用语+评课稿例(值得收藏)有些评课者怕自己的观点与学校领导不一或是正面冲突而不敢发言,惟恐日后被“另眼相看”。 其实,学校领导是最提倡也最希望出现的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评课者不必为此多虑。 万能评课用语 1 这堂课很有意义,听后很受启发。 总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NzIwMTM2Mg==&mid=2650518663&idx=2&sn=356d29084f2a352c13cdb56a3b66df94&chksm=8f1ae1bab86d68ac2b5cff58f46ac02581e66db5f853d736888181d32d02e59d325314cbe97d&scene=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