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大学生在线教学交互策略新华日报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慕课、微课、私播课等在线学习形式已经取得一定的建设成就,目前在线教学已然成为一种普遍的教育形态。在教育部提出线上与线下教学“实质等效”的目标后,当前在线教育也由“量”建向着“质”建发展,如何最大程度提高在线教学成效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而深度学习为在线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深度学习建立在学生理解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以培养高阶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使原有知识向新情境迁移,继而实现对知识学习深层次的理解和构建。因此,基于学生主体,探究指向深度学习的大学生在线教学交互策略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价值。

明确交互教学理念,

回归学生主体

深度学习是一种以沉浸式、情境性为特征的学习形式,在此视域下的在线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大学生个性化学习行为的发生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习个体,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发挥着主体作用,直接关系着深度学习的实施效果。为避免学生在面对多元化、多模态的信息冲击时,陷入信息迷航、碎片化学习、浅层学习等困境中,应建立以学生为本位的在线教学系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契合学习者需求,增加用户的使用黏性,进而推动学生深度学习的实现。

在教育实践中,无论是同步还是异步在线学习课程,都容易变成以教师为主导的工具化手段,从原来传统课堂“电灌”移植到网络平台实现更大范围“网灌”,教学交互策略、频率、形式都由教师事先设定,从而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节奏,不利于实现深度学习。因此,依托于在线教学平台,学校应明确学生本位的教学交互理念,切实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交互设计,使学生在主动交互中能够留出一定的可用于重审、反思及再认的空间,实现在观念思维、知识认知、问题解决等方面产生“疑”、诱发“问”、获得“答”,让学生在交互中培养思辨能力,从而实现在线深度学习目标。

优化教学交互内容,

增强适切程度

学生与教学内容的交互是其获取信息和强化知识消化的前提,也是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学习动机、发展深度学习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不断优化在线教学交互内容,增强其与学生之间的适切程度,确保交互保质保量地进行。

突出在线教学内容交互呈现的情境性。深度学习不仅是大学生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也是根植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和真实生活的知识建构过程。因此,指向深度学习的在线教学内容,应从知识讲解层面转向问题解决层面,赋予理论性的知识情境性意义,以此引导学生在联系实际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完成知识与经验的交互,实现知识与经验的重新建构,从而实现深度学习。同时,利用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加持,在线学习在知识造境方面比传统课堂更加灵活,在这一情境性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保持情境的新鲜感和吸引力,引导学生主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积极性。

增强在线教学内容交互呈现的阶梯性。在线教学在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的同时,也存在着教学内容同质化风险,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内容过浅则导致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要,过深学生则容易产生挫败感、厌学情绪和认知负荷。因此,在内容安排上,教师应认识到深度学习对知识迁移与创造的本质要求,在学习内容方面根据个人数据画像,进行个性化设计,如“一起作业网”“猿题库”等学习平台能够实现良好的人媒互动,可推送有趣的学习应用和个性化的学习内容,使学生能够结合自我学习进程自主选择,这样不仅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且能增强教学内容的挑战性,无形中促进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细化教学交互层次,

深化交互效果

教学交互是在线教学的重要功能,其质量直接影响在线教学效果。在指向深度学习的发展实践中,在线教学交互不再局限于人媒之间,而是深入知识、主体等层面。因此,首先要厘清在线教学交互层次,从而针对性提出发展策略。教学交互层次塔理论展示了在线教学发生的过程,把教学交互划分为操作交互、信息交互和概念交互3个由低至高的不同等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就其特定内涵而言,操作交互存在于人媒界面之间,信息交互存在于学习者和学习资源、教师之间,概念交互则存在于学习者知识结构的新旧概念之间,这也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基础。所以,应以教学交互层次塔为理论基础,厘清深度学习与在线教学交互各层次之间的关系,进而针对性完善发展策略。

在操作交互中实现灵活运用。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技术和教育人工智能的应用,各类学习终端层出不穷,选择合适的学习工具是深度学习的基础。如“伴学机器人”等智能技术的应用可最大程度降低界面的存在感,使得操作交互具有类人化的体验,不仅支持传统的文字识别交互、触屏交互,也支持语音交互,实现了多元化操控交互,给学生良好的交互体验感。

加强深层交互引导,

实现持续交互

(作者单位:宿迁学院;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促进深度学习的大学生在线教学交互研究”〈编号:2022JYB2407〉阶段性成果,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课题“基于人工智能的高校远程教育互动策略研究”〈编号:2022-R-102159〉阶段性成果)

尊敬的读者:

感谢各位一如既往的信任和关爱,更感谢各位长期以来的支持。

该数字报电子版半年内的所有报纸版面为免费阅读,其他版面开始收费阅读。更权威的资讯,更便捷的形式,更周到的服务将大幅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THE END
1.《在线学习中的个人数据和隐私保护手册》发布在这些环境中,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地方(独立)学习,并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互动。《手册》系统梳理了在线学习中的个人数据安全风险,从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三个方面提出了个人数据保护的具体策略,旨在阐述如何保护在线学习个人数据的基本思路,并就具体的学习活动对学习者进行具体指导,力求使学习环境成为一个智能的个人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69911917468631563&wfr=spider&for=pc
2.ee-Learning数据挖掘是一种通过分析在线学习平台上的数据来了解学习者行为、优化教学内容、提升学习效果的方法。e-Learning数据挖掘的核心在于数据收集、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和结果应用。其中,数据收集是指从在线学习平台中获取学习者的各种行为数据,如点击次数、学习时间、考试成绩等。数据预处理则是对这些数据进行清理和https://www.fanruan.com/blog/article/617729/
3.社区教育领域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之一,正逐渐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为智能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 机器学习在教育中的应用 机器学习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首先,个性化学习是机器学习在教育中的一大亮点。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机器学习算法能够为学生提供量https://open.alipay.com/portal/forum/post/184101036
4.基于深度学习的在线课堂参与度评估:方法模型与实验验证然而,在具体的在线教育实践过程中,诸多问题逐渐凸显。大部分在线学习平台普遍存在监管缺失以及教学反馈滞后的现象,这直接导致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据Jordan对慕课课程的统计分析,平均每堂课程的完成人数仅占课程参与人数的15%,少数课程的完成率最高仅达52.1%,这一数据充分表明学习者在在线课堂中的参与度极低。此外,https://blog.csdn.net/cnzzs/article/details/143899600
5.教育的软件:开启智慧学习的新篇章一、教育软件的分类与功能 教育软件种类繁多,按照功能和应用场景,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在线学习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知到等,这些平台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为学习者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 作业辅导软件:作业帮、小猿搜题等,这些软件通过智能识别题目,为学习者提供详细的解题思路和答案,https://www.pbids.com/aboutUs/pbidsNews/1861300105820344320
6.理论资讯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与广泛应用,教学大数据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已逐步被推向全新的高度,并为精准教学提供了契机。借助大数据智能教育系统,实现教学数据的实时采集、存储、挖掘和分析,使得教学决策变得更为精准客观;通过职业技能与素养成长过程中的行为数据分析,能够精准识别每一位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和特征,从而帮助https://www.nmpaied.org.cn/article/264580
7.的成分增多,可能每个学习者学习情况不尽相同,教师可以在学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在网络教学中,学习者()的成分增多,可能每个学习者学习情况不尽相同,教师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对一部分或者个别学习者进行评价,并且给他们反馈。A.自主学习B.协作学习C.探索学习D.远程学习的答https://www.shuashuati.com/ti/3d885e6f9f374efebba0cb3f68393a86.html?fm=bdbdsd2f170946dbc9be259ae6f8b2990b4c9
8.在线教学中教师该不该出镜?——教师呈现对学习者的影响研究综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社会临场感理论逐步被引入教育技术领域,成为人们研究在线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在网络视频学习中,学习者通过观看视频材料完成学习任务。很多研究者认为,在线学习环境与传统面授课堂不同,缺少一种身临其境、真人互动的感觉,会增加学习者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产生一种不真实感或疏离感,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573008428&efid=1L0HpJEuzdHXBz4I7wnTmg